《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通用15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的,潘老師上的這節課,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特點,運用嘗試教學法的理念,精心設計了能讓學生小組合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注意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
七歲的小孩子突然面對那么多老師,心里的緊張是可想而知的,通過師生游戲,孩子們緊張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笑容出來了。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親切的語言,適時進行的評價,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二、落實了口算天天練,口算設計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在口算中設計了4+4+4、5+5+5.將其改為乘法的題,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
準備練習后用謎語為切入點,從學生最熟悉的手指入手,整節課圍繞手指的個數展開新課,探究5的`乘法口訣,順理成章。
四、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首先培養了學生自主歸納的能力,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潘老師出示福娃圖,得出1個5到5個5相加是多少,非常自然地引出乘法算式進而得出口訣,在直觀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向抽象過渡,使學生歸納整理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其次,及時反饋,培養學生規范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寫口訣時,有一個孩子寫的不夠規范,如二五十,潘老師好地抓住了這個契機,讓其他學生幫忙找問題所在,即規范了口訣的寫法、又加深了學生對口訣的記憶。
五、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
鞏固練習環節也是一大亮點,把練習題設計不同形式的活動。如我行我秀、智慧之峰、挑戰自我、腦靈心快。既層層遞進,又很生活化,顯得生動有趣,使數學練習不再枯燥乏味。
當然,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對本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商榷。 一是在重點難點處,老師要注意引導,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如在背口訣時,有位學生說二五十五,我想這里暴露出學生對二五的意義不理解,所以老師不能簡單的糾正為二五一十,要進行引導,讓學生說二五是什么意思。
二是學生交流時教師也要進行引導,如學生交流5的乘法口訣時,并沒有交流出前四種口訣都表示兩種意義,因此都能寫兩個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只表示一種意義,只能寫一個乘法算式,還有學生發現五句口訣依次多五時,老師可追問一句:如果前一句口訣記得,后一句想不起來了怎么辦?
三是背口訣的時間過短,只注重了有序背,忽略了無序背。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2
《5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馬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與熏陶。在教學時,整個課堂教學無不體現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了孩子明天的生存與發展出發來組織課堂教學,整堂課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求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取了如何學習的方法與能力。使情感得到了升華。《5的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也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其地位尤為重要。 在本節課中,馬老師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從兒童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合理地補充了新的信息資源,設計了 “情境導入——探究口訣——熟練口訣——總結全課”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下面我就這四個方面說一說馬老師在本節課上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自然而有溫度。
孩子學習,興趣為先。馬老師發揮現代多媒體的作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設計了孩子們熟知并且非常喜歡的“孫悟空變桃子”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算一算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個桃子該怎樣列算式呢?老師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契機,引出還有一種更快更準的方法,從而出示本課課題,5的乘法口訣。這樣以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導入,便于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愿望,將學生的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給數學特定的“冷而嚴肅的美”增添了適當的溫度。
二、探究口訣,自然而有深度。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馬教師能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能輕易地突破難點,馬老師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交流,進而有序地推進學生對新知的體驗、感悟、建構。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一)重點突出,運用有效遷移探究新知。
由于《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極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馬教師采用了四個層次的遞進式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的掌握口訣的形成過程,效果明顯。第一個層次是5×1 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 2×5的乘法口訣,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放手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在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和意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馬老師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過程。在一五得五和二五一十這兩句口訣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都用了哪些方法編出乘法口訣的?
生:用小棒擺圖案。擺一擺
生:算一算一共用了幾根小棒?算一算
生:我們又根據算式編口訣。編一編
馬老師做到了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絕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絕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絕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有效設計問題,感受數學魅力。
提問時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的一種對話,在學生充分理解了乘法口訣后,為了更好地記住口訣,老師先讓學生觀察這組口訣,然后提問:其實啊在這些乘法口訣中還藏著許多小秘密呢?大家想知道嗎?那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口訣,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老師一句“看看你能發現什么”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深入仔細的觀察,條理清晰的表述,各不相同的思路均
讓我們看到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這一精彩紛呈的幾分鐘里,不僅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學生對于5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記憶得到了進一步地強化,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處,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發展。
三、總結收獲,自然而有廣度。
最后由一首手指兒歌很自然地將5的乘法口訣與自己的雙手聯系起來,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自編兒歌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總之,馬老師的這堂課課堂設計平實,上課思路清晰,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呈現的方式簡約但不簡單。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參與度高,真正實現了互動、主動、靈動,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數學課。
我覺得還可以設計一道注重思維的拓展性訓練的題目,如:找朋友(連線)“四五十五”除了解決“5×4 、4個5相加、 4+4+4+4”,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呢?留出空白讓學生思考,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很有好處。
最后我要說,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共同在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長。我們經歷著觀點的碰撞、思想的啟迪,經歷著不如意,但也收獲著喜悅。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3
剛剛步入神圣的教師行列,履行著為人師的職責,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一些壓力,特別是在面對公開課的挑戰時,沒有經驗和一點點教學積淀的我,頓時感到束手無策。好在有諸多老師的幫助和指引,讓我順利地完成了這節課。現將本節課的幾個突破口與大家一道分享,重溫其樂融融的感覺。
一開始的時候我設置了很多問題來引入新知,但是試講的過程中發現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來我師父告訴我導入問題的設置不是難就好,而是吸引同學、激發興趣,從而能正確引導學生才是好的。所以我在教學整節課的過程中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引導學生探究規律時先出示一條魚,并問:“你從小魚的身上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科學地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是從小魚身上去發現,而不是海洋圖中的其它地方,正是我引入的問題準,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學生在探究時才能明確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所以學生觀察后的發言很準確,不會出現某些偏離。可見,準確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而且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克服困難、
獲取成功的樂趣,并從中獲得清晰的數學知識。這一點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經常注意,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無疑滿足了兒童的這種需要,為培養兒童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提供了賴以植根的土壤。在出示第三條魚開始,我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自己的`發現,把學數學變成了“找數學”,自己去填表格,增強了自主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正是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大膽回答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才會有學生的不斷進步。不僅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大有幫助。
由于1-5的口訣是一個課時完成的,所以本節課設計的時候我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編口訣,但是老師告訴我說這個地方已經有前面學習的經驗了,可以適當的放手,而且讓學生自己來編口訣他們會更感興趣,所以我領著整理出來兩個,然后問同學們愿不愿意自己去編口訣,這樣一下就帶動了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來編,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每一名同學都能夠參與進來。整個過程都是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整理出來的口訣都是學生自己寫的,并且自己貼到黑板上的,所有同學監督。這樣不僅檢查了別人,也檢查了自己。適當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效果可能會更好。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在
平時的教學中就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從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驗到:身邊有數學,數學無處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圖正符合這一點,雖然許多學生沒有真正看過海洋,但他們常從動畫片、或各種電視節目中見過海洋,在頭腦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當我出示課件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是到海洋里學習數學,于是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學生均能各抒己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整節課下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在讓學生背口訣的時候要是能多給一點時間就好了,多找同學背一下;試講的時候我有一個環節是舉手的同學站起來向后轉,背誦口訣。可是我沒有說出來讓同學們做什么,我的老師指出我說話不完整,講課的時候說話一定要完整,不能讓學生猜我要他們做什么。練習題雖然在很多老師的幫助下很有層次的設計了下來,有動手擺小棒、口算、記口訣的部分,但是卻缺少了動手去計算的部分。兒童化的語言運用不夠,還要注意用語言描述情境。每個環節的鏈接還不是很到位,這個部分苦惱了我很久。之前每個環節都想好了,可是怎么說才能串起來并且顯得很自然呢,我請教了很多老師,想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能夠上好這一堂課和許多老師的幫助是分不開的,有幾名優秀老師為我的課件做了精當的刪減、增加,把多媒體的功效使用達到了極致,尤其是我的老師,把課堂的每個環節都關注到了細致入微的境地。我們二年組的老師都參與了教具的制作,讓我感受到了每名
老師工作的熱情。許多老師,各年部主任等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試聽我的課,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知道了一堂課的氣氛很重要,氣氛源于上課的節奏,節奏可以在提問這方面把握。每次提問我總是想叫出學生的名字,可是這個時間就會耽誤,提問要很隨意,不能想來想去,不然節奏就會慢下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降下來,可以多提問,但是不要停頓。一堂好的課,新授的時間要保證在10~15分鐘以內,剩下的時間就要圍繞重點來進行練習鞏固,盡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很重要,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手勢比蒼白的話語來的更有效果,能更好的達到想要溝通的目的,讓學生始終跟上我的腳步,很多時候不需要嚴厲的批評,一個關注的眼神就能提醒到他,要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己溜號了這個地方做的不對了,然后自己改正,而不是直接指出來,往往這樣能夠對其產生有效的強化。適時的獎勵也很重要,這個獎勵可以是眼神,可以是微笑,哪怕只是點點頭,學生都會很開心,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同時被帶動起來。
一堂課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今后的每一堂課我都會盡全力去做到最好。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4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呈現的,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旨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并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已初步具備推導、編寫口訣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新課時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有關6的乘法算式,根據算式自己編口訣,先讓他們自己探討6的乘法口訣,然后小組(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說一說自己編的口訣是怎樣想的',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讓學生在情景中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還存在以下幾點應該進一步改進之處:
1、讓學生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還應大膽的放手,可以不引導學生編前三句,因為前幾句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口訣,直接編制6的所有的口訣,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說說“你覺得哪幾句口訣你編的時候有困難”。
2、學生合作學習研究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理念,但應考慮二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把合作學習的要求分幾步進行,根據學生情況適時調整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內容。
3、在記口訣一環節中,采用了師生對口令生生對口令等多種方式,但是時間有點短,老師覺得學生的口訣記得比較熟練了在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速度比較快。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5
本單元主要檢測學生對1~6的乘法口訣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口訣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大部分學生對于口訣都熟記于心,計算時乘法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是對于之前學的退位減法和進位加法還是有許多錯誤。對于平時看到過的題目類型還是做的很好的,但是對于沒有見過的.題型,那么就有許多學生搞不懂題目的意思了,說明學生還是不夠靈活。
主要錯誤:
1、在○里添上+、-、×
3○4=2○62○3=1○6兩邊都要填符號,學生習慣了式子與數相等,見到式子等于式子就有點蒙了,其實只要想乘法口訣就可以做出來了,說明口訣還沒有熟到脫口而出。
2、判斷
這種類型的題目比較少做,雖然我是逐題讀的,但是部分學生還是搞不懂句子的意思,所以判斷錯了。大部分在這里錯了一到二題,扣了兩分。
3、按要求畫圖
畫○表示出:2×4=8(用兩種方法)許多學生對于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沒有理解,一種都沒有畫出來,有學生知道是表示2個4相加,畫出來一種,4個2相加沒有想出來。說明逆向思維還不夠,如果看到圖讓他們寫算式他們肯定不會錯。
4、列式計算
4個6連加得多少?兩個班有七、八個學生還是寫成了4+6=10,說明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掌握好;兩個乘數都是5,積是多少?有三、四個學生寫成了2×5,可以看出他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6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已經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對乘法口訣的含義,怎樣編乘法口訣,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5的乘法口訣》時我運用了生活導入法。
首先是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驗到:身邊有數學,數學無處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圖正符合這一點,雖然許多學生沒有真正看過蜜蜂,但他們常從動畫片、或各種電視節目中見過蜜蜂,在頭腦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當我出示課件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是到蜜蜂里學習數學,于是我就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同桌二人交流等方式去發現水中的數學信息,學生均能各抒己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其次是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十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堂是引發學生思維的源頭,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突出一個“活”字,即思維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勵學生求異思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活知識,用活知識。比如案例的商店買文具,讀書,、生活數學、”等應用口訣環節,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既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
不足之處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讓學生的的思維充分“活”起來,手也沒有充分的“動”起來,既沒有擺一擺,也沒有畫一畫。練習的形式也不夠多樣化。同時由于本人對學生的現有起點低估了,使得對教學目標定位過低,以至于感覺課堂還不夠深入。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不斷改進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動手的時間,給學生探索新知的機會,在“動”字、“活”字,“新”字上做文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們動手,合作,在生活中運用,才會使數學更有潛力可挖。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7
看了xxx老師的公開課《5的乘法口訣》,受益匪淺,被寧老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
首先,寧老師的課前手指操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觀看奧運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老師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巧妙的引入了奧運吉祥物福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再次,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氛圍融洽。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在聽課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從板書、內容、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課堂上看不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課上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8
前兩天聽了同教研組付老師的5的乘法口訣一課,感受頗深,我感覺那堂課上得很有意思,也很成功。
在講授五的乘法口訣進行課前預設時,付老師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一只手,數數有幾根手指,列出乘法算式是5*1=5或1*5=5,因為孩子們已經有了整理口訣的經驗,所以立刻就得出了五的`第一句口訣“一五得五”;孩子們看到通過自己的手指居然也能學習口訣,情緒明顯高漲了許多,又全身心地投入口訣的學習中了。同學們對“二五一十”這句口訣的總結也很迅速,基本上通過觀察自己的手指都能說出來。后來在總結三個五、四個五以及五個五的口訣以及算式時,付老師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小組,讓小組的同學一起活動、分析、思考、研究,最后得出答案。事實也證明她這種做法很合適,當學生在小組內探討剩下的三句口訣時,都能主動地與小組同學合作,你幫我數一數,我借給你兩只手用一用,把整個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
在這節課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種新的教學理念:首先就是讓學生感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積極的創設條件幫學生融入他們熟悉而親切的具體生活活動氛圍,從他們的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身臨其境,感受到數學知識就是來自于生活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經歷;其次就是讓學生體驗“做數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最后一點就是充分利用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變“教教材”為“用教材”,靈活處理教學內容,開放課堂。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9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會2——4的口訣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授課的過程中,徐老師激勵性的語言,也很多。比如:“棒極了”、“會傾聽的孩子,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些激勵性語言,親切自然、恰到好處,不僅讓孩子的學習勁頭更高,也為整個課堂增色不少。
總的來說,這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課堂中,老師要求學生用小棒擺成小雨傘,每個小雨傘用了5根小棒,2個小雨傘,3個小雨傘,4個小雨傘,5個小雨傘,各分別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馬上動手操作,實踐,總結。
2、廣泛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
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訣。這正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通過聽這節課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疑問有:
1.由于學生已具有學習2、3、4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獨立編寫乘法口訣的意圖,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老師在“放”的度上不夠大膽。
2.上課伊始,老師若利用一把手有五個手指,讓學生五個五個的數,很自然的導課。這樣更好些。
3. 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
總而言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了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只要善于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入手,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學得輕松、愉快,才會覺得學有所用。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0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數學課中,教師能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教學方面上莫老師根據任教學生年齡特點,教材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收到預期教學效果。“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數學課中,能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小組合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一、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課前導入以學生每天都要做的眼保健操為切入點。整節課以可愛手娃娃帶出,創設情境,讓課前學生情緒輕松愉快,然后引出課題,圍繞手娃娃的手指個數展開新課探究5的乘法口訣,切入課題,展開教學,順理成章。
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級兒童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在直觀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向抽象過渡,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歸納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如:在計算乘法算式時,首先讓學生根據手娃娃的'手指個數這一具體形象,促使學生形成表象,接著讓學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兩句乘法口訣,在教師的引導中學生自己歸納得出。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
鞏固練習環節也是一大亮點,通過大量不同形式的訓練,使學生消化了本節課知識點,充分體現有效課堂在教學中操作。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層次遞進,又很生活化,顯得非常生動有趣,消除低年級學生學習枯燥數學的心理。有開火車對口令、有完成課本練習、有卡片練習。有反饋,師生互動很成功。將兩位學生的表格展示出來,通過對比,讓學生發現錯誤,通過糾錯,進一步鞏固口訣。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1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數學課中,金老師能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
一堂真實有效的數學課,需要教師尊重“前數學經驗”,準確把握教學的起點,才能讓學生在課堂里真正產生自己的思想。課前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了五個五個數數的基礎和經驗,有好多學生通過看書,知道一些“五的乘法口訣”,這對于本課知識的建構有著必要的意義。金老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的知識起點,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編口訣,讓學生把知道的說出來,充分尊重學生,使他們處于積極的樂于學習的狀態,為后續新知的學習起到了孕伏作用。學生也許并不能說完全,說出來的都是零碎,一知半解的,但這就是學生真實的知識起點。通過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補充,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把“五的乘法口訣”都編出來了。這就是“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的體現。接下來,再來研究“五的乘法口訣”意義。
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注意培養學生
由于低年級兒童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教師在直觀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向抽象過渡,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歸納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如對乘法口訣的意義,老師先通過畫圈來幫助學生理解“四五二十”,然后放手讓學生來畫,自己來說,乘法口訣的意義。又如將5的乘法口訣與自己的雙手聯系起來,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感到親切,而且更加容易記憶。最后,老師讓學生說說在實際生活中有那些地方用上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如數“正”字、數古詩的字數等。這些教學設計都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金老師的這堂課課堂設計平實,上課思路清晰,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呈現的方式簡約但不簡單。就是以后在課堂上能更有激情,更加關注評價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新課程標準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特級教師吳正憲認為,小學數學學習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要把小學數學教育的中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上來。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進步與發展。我們老師要真正讀懂學生、教材、課堂。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讓學生學習“有趣”的數學,學習“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學習“聽得懂的”數學,學習“不太嚴格的”數學。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2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在此之前我們已學習了1~4的乘法口訣。由于前面新知的鋪墊,學生掌握了求"幾個幾"列乘法算式和編口訣的方法,這節課對他們應該沒多大問題了,也就是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編口訣了。
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的。應該考慮學生會怎么說,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讓學生怎么說,怎么做。應該考慮怎么去引導學生,考慮怎么抓住課堂的生長點,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而不應該是預設了理想的課堂,而被現實弄得束手無策。所以基于這樣的現實,我在一開始的那個環節中是這樣預設的,又要考慮到貼近學生的生活,于是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紅梅公園玩,首先我們去劃船的地方。瞧,一只船坐幾人?"簡單的一句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再通過列表的方法,求出幾只船坐的人數。讓學生觀察,發現"幾個幾相加",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師引導:"由'幾個幾相加'可以列出幾個乘法算式?"最后根據乘法算式編出口訣。但這有幾個注意點:其一,乘法口訣用什么字寫?其二,當積是兩位數時,要不要寫"得"字?其三,"二五一十"中的"一十"是什么意思?其四,"五五二十五"還是"五五二五"?老師引導:"25"你們是怎么讀的?就按你們讀的那樣來編!最后"四五二十"還是"五四二十"?由于之前教1~4的口訣時,我引導學生讀一讀,比較之后,為了讀起來順口,所以我們把小的數放在前面。因此,在這節課中沒出現那種情況了。先和學生一起學習“1個5”的乘法口訣,然后由扶到放,逐步給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的全過程,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解決這節課的重難點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來幫助學生獲得充分的感受。不足之處是沒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等操作活動來理解。教完這節課后我從中感覺到,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在我們的思維中這樣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徹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怎樣才可以放得很開,但是又不會讓整個教學脫離主體教學,不會走到以兒童為中心的極端,這需要教師在授課中把握好,即時調控。學生方面,反饋到哪里為止才合情合理,才不會跑調?我想這些問題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素質,才可以更好地調控教學。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3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課,是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由于這是學生首次接觸除法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生動的故事比枯燥的數學題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新課伊始,我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并把它編成了一個小故事:今天猴媽媽從樹上摘了12個又大又甜的桃子,興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寶寶都特別想吃,大家你爭我搶,誰都不肯讓,猴媽媽見到這一情況,左右為難。你們能幫猴媽媽分分這些桃子嗎?學生聽到故事時,都特別興奮,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來。
2、探索“求商”方法:
學生聽到問題后,好奇心促使他們很快地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桃子來分,有的學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還有的學生試圖用連減的方法計算出來。在得到結果之后,很多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將手舉起來,想要將自己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在學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猴媽媽分桃子的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以及為什么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樣化習題訓練:
低年級的學生需要有不斷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設計習題時,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形式的題目,如:“計算速度大比拼”,“誰答對了就把禮物送給誰”,“爭做送信小行家”……學生看到這些有競爭性的.習題,個個都興趣高漲,積極的舉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過今天這節課,學生既學會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而我也從中學到了,數學教學一定要多花費心思,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使數學課堂不再枯燥,充滿活力。
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沒有充分體現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一個環節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4
本課時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乘法口訣部分的5的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尤為重要;較老教材中在2、3、4口決的基礎上來編制口訣,顯然這樣安排增加了難度。但通過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特別在編制5的乘法口訣過程中,讓學生的個體探索與同桌合作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識。再聯系乘法的意義,從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編寫乘法口訣;編寫乘法口訣的教學,屬于學習法則的課型,學生運用學習法則的思維模式,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讓學生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訣,提高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訣以及其他一些練習中讓學生逐步發現一些簡單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直觀性、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所以我想到擺小棒,通過擺小雨傘,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考慮到學生膽小,發言少,我盡最大努力對學生進行啟發。本課我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我創設了下雨天打雨傘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擺雨傘并說出乘法算式,來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擺小棒,通過搭火箭模型,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
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首先,第一個層次是5×1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2×5的乘法口訣,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 篇15
兒童學習數學有兩個基礎——知識與經驗。長期以來,教師對兒童學習基礎的分析往往來自于對教材的分析,即按照教材的編排體系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我們常規的教學方式一般也都是從一個情境入手,從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知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得出一個結論。
而這節課我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式,正視了學生的知識基礎,找準了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從競賽入手,在迷惑不解中先猜測老師計算快而準的致勝法寶是什么?然后通過驗證的方法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所以,盡管學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訣,但有很多是不知道乘法口訣是怎么來的,此時我通過放手讓學生驗證,把學習知識的機會交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為了一個探索者,而且由于沒有過多的限制,他們的方法各異,可謂百花齊放。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還加強了學生小組合作的實效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5的乘法口訣》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5乘法口訣》評課稿08-29
乘法口訣評課稿03-30
《5乘法口訣》評課稿5篇08-29
《5乘法口訣》評課稿(5篇)08-29
《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04-08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04-08
《8的乘法口訣》評課稿03-29
7的乘法口訣評課稿10-12
6的乘法口訣評課稿11-03
5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精選13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