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義》評課稿
一、 開門見山式地揭示課題顯得簡潔明確。
本節課老師一開始便交代我們這節課要學習比的知識。問學生,關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通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相關議論,引導學生產生了解比、認識比的心理需求,為本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研究氛圍。
二、 教學過程清晰流暢并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
1、 教學例1時,老師首先呈現例1掛圖:媽媽早晨準備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利用舊知進行比較:可以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數來表示兩者之間的倍數關系。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進行比較時,還有一種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繼而教學比的讀寫 ;最后, 對兩題都是對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一個是3比2呢?得出一定要說清楚是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在比,不可顛倒順序 。
整個例1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抓住了兩個方面:首先根據已有知識與經驗使學生自己總結出用減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的相差關系,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可以用分數或除法來表示。今天,我們可以用另一種關系來表示倍數關系,從而過渡出了比。這樣可使教學建立在一個清晰地前提條件下。其次又重點引導學生去認識比,使學生知道比是表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另一種數學方法。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后,給出三組比讓學生迅速說出比的前項、后項各是什么,又通過對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能不能說成是2比3的討論,巧妙幫助學生明確比是一個有序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層次清晰。條理有序。
2、 例1后面的試一試教學是老師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洗潔液與水的體積之間關系的表示方法,然后再讓學生解答的。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比與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對后面要教學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有利,對加深學生對比的意義的認識也很有利。
3、 教學例2時,呈現例2后,讓學生先 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繼而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接著談話: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時間),最后問學生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讓學生 經歷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路程與時間比較的結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速度,可以用我們今天學的比的知識來表示。這樣學生就能進一步完善對比的認識。在概括比的意義時,特別強調了比表示的'只是一種相除的關系,使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本質有所了解。
4、 在教學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時,老師設計了一張能完全體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表格,讓學生分組討論填寫。讓學生能更清晰地明確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了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使學生沉浸在認識比、理解比的意義的過程中,內驅力被極大地發掘使每個學生都經過自己的數學思考獲得了數學知識。
5、 練習設計層次清楚,形式活潑。本節課教師設計了練習有填空題、判斷題還有需要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解決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做題時,有獨立完成的,也有討論完成的精美的課件讓人賞心悅目。這個過程中教師將知識的傳授與知識的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既加深了學生對比的意義的理解,又是其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數學思考能力。
6、 本節課以一個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結束。讓學生用比說出剪刀、石頭、布比賽的結果。對于比賽中出現的4比0與本節課所說的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矛盾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白生活中所說的這種比與本節課所學的比是有區別的。既讓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所沒有學到的知識,解答了學生的疑惑,也是這節課充滿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節課給我的總體印象是:
1. 教師能聯系生活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學生用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本節課教師都將比的知識放在具體的、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中進行教學,這樣不但降低學生理解比的意義的難度,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時不時地提出問題,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相互討論。教師適時指導、講解,完善了知識體系,把書本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3、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古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在教學中一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從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可以看出: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學生感覺輕松愉快,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