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通用9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1
聽完張齊華老師執教的《認識負數》一課,我為他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精彩的語言而嘆服。這節課沒有用任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只靠一根粉筆,幾幅學生自己繪制的圖,就形象的理解了負數的具體含義,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是一節真正的生態課。課堂上,張老師直接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負數,你在哪兒見過負數?”學生說出:溫度計、電梯、海拔、玩游戲時完成得分是負數;還有一名學生說到透支卡里有,張老師緊接著追問:“如果我的透支卡里是負數,說明我的財富狀況怎樣?”讓學生初步體會負數表示的含義。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上,張老師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寫負數,學生寫了-1層、-5℃、-185米,當寫到-50元時,張老師對學生說:“夠了,剛才這位學生想給我寫-5000元呢。”學生偷笑,同時對負數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
這節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研究負數的階段。張老師就以學生寫的這四個負數為研究對象,讓小組討論它們的具體含義,在討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討論的結果畫下來。值得我學習的是張老師對細節的把握,他指導學生一人畫,兩人討論,這樣就對小組員的分工與合作有了明確要求,提高合作效率。在學生到黑板前面講解時,他也指導學生側過身,不要擋黑板,回答完請站在一邊看有沒有提問,再交流。這種要求訓練了學生們回答問題的好習慣,并激發起其他學生積極思辨的態度。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示范畫了-1層、-5℃、-185米、-50元。圍繞著這幾個學生代表的發言,學生之間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們不斷完善自己畫的圖,力求更好的表示出這幾個負數的實際含義。張老師則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數學上把地面叫“0”,生在指導下在1層和-1層之間畫上了0分界線。老師適時提問:-4層比-1層高了還是低了?在其它幾幅圖中,張老師也同樣注意引導學生找到“0”。在正負數的理解中,“0”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正數與負數的分水嶺,張老師這樣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認識到正數和負數以0為界,具有一定的相對性;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同時借助數軸完善了學生對數的認識的擴充。
還有一個環節設計的相當巧妙。當學生自認為對負數有了一定了解時,張老師出示了體育老師體檢中為兒子測量的身高數據:-2厘米。這一下子激起了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怎么越長越低了呢?難道站到地下面了一截?終于有一名女同學說出了:那是和同年齡的兒童的標準身高比相差了2厘米。這樣學生對正、負數的本質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總之,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還是張老師肯在學生如何學上下工夫,充分了解學情,充分讓學生說、做、評價,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表達,善于等待和傾聽學生的意見,不僅有知識的培養,還注重求異思維的培養。這正是我值得學習之處。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2
《負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本課的學習,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并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根據本課概念教學的內容特點肖老師采用了“要素組合”的課型方式進行教學。
一、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課例始終借助氣溫等一些具體事例中的正負數,注重直觀理解、加強對比。首先通過幾組相反意義的數量成對出現,把實際問題凸現在學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氣溫這一生活事例,明確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進而感悟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另外還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溫度計,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到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又通過廣泛舉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過程處處體現目標意識。
目標是整節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師,應時時有目標意識,才能展開有效的.教學。肖老師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然后又以學生動態舉例的方式認識生活中的負數,并著重研究溫度計中的正負數的關系,為下一課認識抽象的數軸和比較大小埋下了伏筆;最后又以分類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完整了所學數的知識網絡。
三、在探索與交流中理解負數。
《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肖老師在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負數的教學環節中設計了,讓學生在觀察溫度計刻度的基礎上,說一說你有哪些發現?這里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負數這一新知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中愉悅學習。
《標準》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肖老師曾三次放主動權,即:課前、課中、課后,使教學內容完整、首尾呼應。有梯度的三次選擇多向度的內容放主動權,拓寬了學生獲得新知的知識面的同時使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概念教學的呈現形式也更多樣化。
本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呢?從肖老師的課堂上我有這么幾點體會:
一、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學生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比如本課中溫度計的度數、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觀的數學信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概念內化。
二、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課教學中肖老師課前對學過的數的整理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肖老師善于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比如課中例1到例3的教學中教師有梯度的設計,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概念內化。
四、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形成概念
課上肖老師把大量材料教給學生,經過學生們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和現象的非本質的東西,抓住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概念。正因為是學生付出了腦力勞動而獲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記憶也牢固。再經過練習強化,使以內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簡單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師,還請批評指正。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3
《認識負數》一課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讓學生借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莊立波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關于本內容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我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4和-4是兩個不同的數,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4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把各個正數、負數都回歸到原來的情境中去。
二、讓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去體驗。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于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莊立波老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比較認識的方法,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范圍,并為學生將正數、負數、零整合到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數)之中打好了基礎。對于練習題的運用,莊立波老師力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數都大于0大,負數都小于0,在反饋的信息中獲知,學生收獲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莊立波采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緊接著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里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4
《負數的認識》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理解負數的意義,是本課時的主要內容。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陳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本節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自然引入新課。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新課伊始,陳老師就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3和-3是兩個不同的數,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3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
二、鼓勵小組合作交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質疑。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于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陳老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范圍,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陳老師采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他是這樣引導的“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楊老師此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小組討論交流,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得出正數都大于0大,負數都小于0,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在反饋的信息中獲知,學生收獲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三、教學設計密切聯系生活,但又高于實際生活。
在這節課中,陳老師在多個環節都注意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溫度計、電梯樓層、山的海拔高度、記錄學生身高等,通過多種事例,突出知識的本質屬性,即負數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陳老師的設計廣泛聯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僅讓學生理解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也能體會到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啟示,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5
張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入手,對于負數,學生并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對負數的感覺。張老師用了這句話“生活中哪兒見過負數?”作為開篇,喚起了孩子心目中對負數的初步感覺。然后讓學生自己寫負數,再說說從哪兒看出這全是負數,負數的前面不光有負號,還要比0小。再然后研究五個“-2”的意義,從而從真正意義上認識負數,張齊華老師每一次的課堂無不讓人眼前一亮。
“不重復別人,更不重復自己”這是張老師信守的行動準則。教學語言的詩意動聽,教學目標的多元、課堂立意的深遠、教學結構的精巧、課堂進程的豐富,師生輝映的精彩構成了他課堂亮麗的風景。“聽張齊華上課,你很難預料到他下一個環節可能會做什么。”這種對課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著聽課教師,更撥弄著每一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與向往。這種匠心獨運的設計總在你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本節課學生經過討論,得出,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用自己的想法表達對—2的理解,一個練習的拓展,領教了張老師設計的“高”,欣賞了張老師訓練思維的“廣”!難怪聽他的課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難怪“華粉們”對他的熱烈追從。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6
老師本次給我們展示的是《認識負數》,整節課沒有使用電腦,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可孩子們的表現卻始終很精彩,甚至還有孩子敢大膽地反駁老師的觀點,課堂上生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聽到這兒,沒聽過這節課的人肯定很想知道老師的`這節課到底是怎么上的。請聽我一一說來:課一開始,老師就直接切入主題,在黑板上板書了負數二字,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緊接著老師說:“生活中你找到負數了嗎?”只聽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這下你肯定知道老師在上這節課前是有備而來的,他讓學生課前搜集了生活中的負數。正在學生得意于找到了這么多負數的時候,老師話鋒一轉:“你們都了解負數了,不過光聽你們說,我有點不相信,誰能來寫一個?”學生輕松挑戰了這一關,很快寫出了幾個負數,不過老師的難題可不止這些,聽,他又提了什么問題:“不光知道負數,還能寫出來,真不錯,不過要過我這一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誰能告訴我這4個負數表示的含義?四人小組里先說一說。”
在學生小組合作時,老師很注意巡視,他還及時捕捉到了學生形容負數含義的張牙舞爪的動作,并相機生成了新的要求:“同學們的動作很豐富,那就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畫一畫,一人畫,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見。有的不會畫沒關系,可以選擇你會畫的去畫。”老師選擇了幾個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畫在黑板上相應的負數下面,學生們畫得很形象生動。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7
我選擇的觀察維度是“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結合觀課談幾點淺顯的體會和感受。
本節課共設四大教學環節:
一、創設現實情境,初步認識。
二、直觀操作,加深理解。
三、適時引申,豐富想象。
四、抽象數軸,完善認識。
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見下表
1、從目標達成角度來看,知識是落實的。本節課預設的三維目標都能有效達成,在教師精煉的語言引導和巧妙的.教學設計下,學生對知識都掌握得十分扎實。
2、從學生學習興趣角度來看,課堂是靈動的。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師生配合默契,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就如泉水般靈動,再加上教師親切的教態和語言,給人一種十分舒暢的感覺。
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有幾個需要注意地方:
1、學生舉的正、負數的例子還是偏向于整數。教師呈現給學生的數據可能多數偏向于整數,學生思維的定勢也可能喜歡舉整數的例子,最好是能夠多引導學生舉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識更完善一點。
2、如何體現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性似乎還做得不夠。比如在溫度中,只是讓個別學生上來撥一撥,如果能讓學生每人都在紙溫度計上先標一標,在小組內討論你是怎么標的,再反饋,可能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3、但是對于個別學生的不同意見沒有進行及時的分析辯證,導致學生認為老師沒有關注自己的想法。以后要注意做到以學生為本,將課堂還給占主體地位的學生,自己以一個指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
4、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所欠缺,有過于零散的提問,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后要加強。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負數》,它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一些負數的知識,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負數的應用,拓寬數學視野。同時還能擴展對數的認識,更好地理解自然數、整數的意義。因此《新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調整到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教材選用了“氣溫”和“海拔”這兩個熟悉的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掌握負數的讀、寫法。在認真研讀教材后,我認為學生對“海拔”的認識比較陌生而且有難度,所以,改變了教科書原有的編排,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水果批發市場的物品記錄單引入教材,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負數的知識。同時將“海拔”高度等知識在練習應用中呈現出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認識負數,能認、讀、寫負數。學會用正數、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創造符號表示相反意義量的過程,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相機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介紹古代中國認識和使用負數的情況,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對于數學發展的卓越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征出發,我理解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能對正數、負數和0的大小進行比較。
四、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啟發學生探究負數意義。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體驗成功。(2)練習鞏固法。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運用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分為四個板塊來進行:1.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2.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4.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一、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課前我設計一個熱身游戲,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語言,說一句相反的話。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轉來了2名同學――轉走兩個同學、存了300元――取出300元、運進2噸――運出2噸等等。這樣設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又與所學的負數有直接聯系,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負數的學習做好鋪墊。
數學來源于生活,作為教者應在課堂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給予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課的開始,利用課件,創設水果批發市場的情境:運進蘋果2噸,運出香梨2噸。從管理員小王的物品進出單入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運進2噸”、“運出2噸”,比比誰記錄得既簡潔又準確,讓人看了一目了然。開放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有的用符號“√”,“×”、相反方向的箭頭;有的用“笑臉”,“哭臉”;還有的用文字說明等,當然也有學生用正數、負數嘗試著區分。雖然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但本質上都與正、負數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適時地引出負數的數學史話,向學生展示在歷史的長河中,數學家們對負數探索與研究。
在欣賞數學史話的同時,我引導學生適時反思:在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賞第幾種?通過反思與追問,尋求統一、簡潔、通用的方法。這樣的設計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學生由被動化主動,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并逐步符號化,學生認識逐漸清晰。
然后利用課件,讓學生感受中國是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國家,并描述性的介紹正數和負數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讀法與寫法。
二、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溫度計是學生認識正、負數的.有效載體。教學中我利用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某日的天氣預報,介紹溫度計的基本知識,提出兩個問題:你認為溫度計中哪個刻度最重要?溫度計中的這兩個5表示的溫度一樣嗎?通過問題激起學生用正負數來表示的欲望。
學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練習可以深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教學時,我首先撥動溫度計,讓學生知道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接著,又設計了一個反向練習,讓學生撥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變教材直接呈現三個城市的溫度方法,讓學生撥一撥,可以化靜為動,通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溫度計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則用負數表示。同時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興趣盎然,既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教學難點。緊接著設計一個基本練習,寫出三個地方的溫度,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初步感知正數、負數的大小比較。
三、回歸生活,拓展運用——應用負數。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運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電梯中的正負數:比如去五樓開會和到地下二樓,應按哪個鍵?
2.海拔中的正負數。因為學生對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負數表示。
3.存折中的正負數。讓學生解釋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練習,提出存折上還有多少錢這一問題,滲透正負數的運算,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數學。 四、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課堂的總結和延伸可以幫助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激發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負數,并以《生活中的負數》為題寫一篇數學日記,豐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學生在知識性目標方面應該能夠很好地落實,同時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數初步地形成知識系統,對負數的知識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性目標落實到位。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 篇9
一、說課標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負數》,它是青島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單元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因此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單元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說教材
在認真研讀教材后,我改變了教科書原有的編排。教材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用“氣溫”和“海拔”這兩個熟悉的情境,讓學生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而在我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 以,我萌發了一個大膽地設想,那就是:改變原有的編排,整合學習內容,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經歷進行教學,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此,我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實際需要的,掌握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會初步應用正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正數、負數的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方面:
①、從實際問題引入正數、負數,然后通過實例鞏固,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②、根據新課程標準新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我想通過正負數的教學,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③、通過對負數有關知識的介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運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并能對三者初步進行大小比較。
五、說教學環節以及設計意圖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
1、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2、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
4、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在課前我準備一個熱身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圖有兩點:
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和教師都得到放松,
二、又與我們今天所學的負數有直接聯系,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接下的學習做鋪墊。下面,我來說說
第一個環節: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我們都知道: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她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于是,我改變原有課本呈現三個城市的溫度教學,一開始,就拋出一個思維價值很高的問題:“老師說幾件事,把你所聽到的數據信息記錄下來,獨立思考,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記錄,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這些數據信息是我精心準備的:比賽中進球丟球、學生的轉進轉出、生意的盈利虧損。創設這三個情境,其目的有兩個:
一、這些情境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溫度學習更有興趣。
二、這些情境隱含了本單元的重點,用正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比如有用符號“√”“×”來表示,還可能會用“笑臉”, “哭臉”,當然也有學生就用正數、負數來表示。雖然他們的答案形式各樣,但都有本質上的聯系,我緊接又拋出一個價值很高的問題:剛才大家表達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個統一的記錄方法呢?于是動態生成里學習目標:認識負數,用正負數來表示意義相反的量。不驚讓人覺得“負數”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樣的引入,學生自身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的學習,已經由被動化主動,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這樣的過程更讓學生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
引出負數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紹,像什么樣的數叫正數、像什么樣的數叫負數。俗話說得好:不要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是一無所知,教師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學生知道它們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接著,我通過“快速搶答并判斷”的游戲來刺激學生的思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知識。還可以通過:“你能寫出幾個正數和負數”的練習,讓學生體會正數和負數無限、對應等數學思想。現在新課標也注重要加強學生的基本數學思想。我想在此,這些數學思想已經無形地滲透其中。
第二個環節: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我利用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某日的天氣預報,要求學生記錄上述信息后,引導學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初步明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紹完溫度計的基本知識后,讓學生動手撥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學生撥一撥這個環節,我們教材是直接呈現三個城市的溫度,讓學生自己讀出來。而我創造性地改變教材,其目的有兩層意思:
一、由靜態化為動態,通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 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其
二、學生動手操作,興趣盎然,既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難點。
在學生理性認識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后,我再出示哈爾濱-10℃,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4℃和-10℃相比,哪個更冷?再出示中國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南極: -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示越來越冷的感受。這不僅將負數大小的比較等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而且又能體現在生活中學數學的理念。
在進行數軸的練習教學時,我們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數軸教學是一個難點。于是,我利用溫度計教具的優勢,將溫度計橫著放,告訴學生這就像一條數軸,中間是0,讓學生說出負數在0的哪邊,正數在0的.哪邊。這樣,學生不僅能形象的通過溫度計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數、0、負數三者之間的關系,又能滲透區間、極限等數學思想。
第三個環節: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
既然負數是生活中發現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礎性練習。比如去五樓開會和到地下一樓,應按哪個鍵?學生一看,這的確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教師這時還可以運用旅游景點的海拔高度讓學生再次感受“負數真的是無處不在”啊!多樣化的練習,既不枯燥,又檢查了學生對負數的理解。
2、形成性練習。比如上課時教師和學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負數。教師向北走幾步,學生應該向南走幾步等,這些不僅針對教學重點“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而且又緊密聯系生活,學生好學、樂學。
3、拓展性練習。我借助“劉翔”這個不僅是小學生會關注,大人會關注,乃至全世界人都會關注的人物跨欄成績的研究,播放 “2004年雅典奪冠錄像”,一下子把學生的積極性提到最高處。當時風速是每秒-0.4米,為什么說要說-0.4米呢?給予學生討論的空間,并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然后借助兩位同學的表演,相對而跑,揭示出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數。再讓學生想想如果風速是每秒+0.4米呢,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些有價值性的問題,我想,學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學數學,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我相信,由于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開放、寬松的“舞臺”,學生就能熟練輕松地總結知識。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課后我讓學生寫一篇以《生活中的負數》為題的數學日記,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然后,通過課件介紹有關負數的小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先是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贈語激勵大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學習就像今天認識的正數、負數一樣,不進則退。但愿每位同學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樣勇往直前,早日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樣不僅能給課堂畫上圓滿的句號,又能充分的體現數學學科的人文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無窮魅力。
六、預計反思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在知識性目標方面應該能夠很好地落實,同時學生對所學過的數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識系統,對負數的知識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性目標也應能落實得比較到位。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09-04
認識負數評課稿08-11
認識負數評課稿通用09-08
認識負數評課稿(通用10篇)04-26
認識負數評課稿(通用15篇)06-08
數學《圓的認識》評課稿06-19
數學《厘米認識》評課稿06-19
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10-31
《生活中的負數》評課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