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評課稿(通用8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咕咚》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咕咚》評課稿 篇1
《咕咚》是一下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也是繼一上《小蝸牛》后出現的第二篇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部分難讀的字注了因,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方法。謝老師今天教學了本課的第一課時,完成了識字和1至4自然段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課堂氛圍活躍,富有童趣
謝老師上課伊始,并用游戲熱身,讓孩子們模仿聲音,開心地讀嘩嘩嘩、呱呱呱等象聲詞,孩子們讀得很開心,這樣一下子調動了全部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這開心的讀象聲詞游戲中,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掌握了知識點“象聲詞”,也知道了通過認讀這幾個形聲字的方法認讀了“咕咚”。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有讓孩子分角色朗讀,上臺表演等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符合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二、識字方法多樣,扎實有效
一年級語文教學重在識字和寫字。而本課只有部分生字標注了拼音,所以教學本課的生字時,謝老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識記字形。如用熟字比較“逃”,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來識記“掉”,運用組詞的方法識記“野”。而且,謝老師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認讀,少了枯燥的識字方法,孩子更樂于學了。
但今天的.教學中也還有不足的地方,如本課的語文素養提升是引導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謝老師今天只在第一幅圖時運用了這種方法,而后面的幾個自然段教學沒有很好的運用書上插圖的來幫助理解課文。可見,這樣的教學是還沒落實本單元的目標。
《咕咚》評課稿 篇2
一年級的孩子是可愛的,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也是充滿活力的。謝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學得很快樂!聽了《咕咚》一課,我也感觸良多,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思考與困惑。
一、熱鬧好玩的識字教學,情景中收獲。
新教材倡導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識字,不建議集中識字和語境識字。這一點謝老師落實得很好。課前從擬聲詞游戲互動開始,讓學生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引導學生關注擬聲詞中的“口字旁”,從而引出課題“咕咚”!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踏雪無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學習“掉”的時候,老師特意一不小心讓“掉”的生字卡片從自己手中掉落,讓學生“看”清楚“掉”的意思。在學習“攔”字時,老師又從兩排同學之中行走,讓學生做出“攔”的動作。最后,老師用一首識字兒歌作為課間操,讓孩子動起來,也讓生字復現,熱鬧而有效!
但是,統觀所有的識字教學,我們不難發現老師更多地關注的是漢字的“義”,維度比較單一。其實,漢字有“音形義”三個維度,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漢字而有所側重。
二、熱鬧活潑的閱讀教學,讀演中體會。
老師讓學生“用橫線劃出寫小動物怎么做的`句子;“~~~”劃出小動物怎么說的句子。”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表演“拔腿就跑”,體會小兔子沒經過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么做?怎么說的?”,體會小猴子的嚇跑;最后引導學生關注到“一個跟著一個跑”上,學生表演,體會小動物們的盲從。這里滿滿的表演,滿滿的體會,只是我總覺得少了對故事整體的感知。另外這么多的表演,課堂是熱鬧了,但是實效真的出來了嗎?在表演“一個跟著一個跑”時,一定要按照出場順序嗎?我個人覺得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于學的成分。
另外,“用橫線劃出小動作怎么做的句子;“~~~”劃出小動物怎么說的句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有點拔高要求。
《咕咚》評課稿 篇3
聽完薛老師的課,感受頗深,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更給人一種“此乃真為新教師嗎”之惑。她那親切的聲音和沉穩的神態,以及與學生之間一起演繹的這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我想用“三妙”來概括這堂課給我的啟發和感受。
一、課堂氛圍活躍,富有童趣
薛老師上課伊始,并用游戲熱身,讓孩子們一邊模仿聲音,一邊加上動作。所舉動物都是常見的。所以孩子們學的開心做的高興,一下子調動起了全部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薛老師抓住一年級小朋友喜歡游戲的心理特征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式。同時又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了解,掌握了知識點“象聲詞”,薛老師又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逐層擊破重難點,條理清晰。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薛老師將它設定為“通過比較朗讀小動物叫”的句子。體會小動物盲目聽信和跟從他人,讓事情越傳越變樣。以及通過朗讀描寫野牛的句子,讓孩子們明白要發現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為了攻破難點、落實重點,薛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用這樣的過渡語轉過來。“兔子這一叫,嚇著了一連串的小動物”師生分角色來讀顏色不同的內容。之后引導孩子們發現由“小動物跑的句子”和“小動物叫的句子”再分類學習“跑”和“叫”的句子。通過“跑的句子”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動物們的“盲目跟從”;學習“叫”的句子時,她則是讓孩子們比較句子,朗讀句子加以分析,幫孩子們梳理出了“害怕——越來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個心里遞減的`變化層面。大伙兒的表現如此而野牛卻與大家不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薛老師先由野牛的“問”——到動物們的“沒有親眼看見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聽見,最后到野牛的用“心”思考。這樣的設計串聯起了整個重難點,這樣的設計引領著孩子們逐層接近寓意,將唐突又難懂的寓意分解、細化掉。不能不說是薛老師的匠心獨具之處,此為“二妙”。
三、加入寫字教學,開發教材。
在學習完整篇課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后,薛老師將這節課的結晶字“聰”,當成生字,讓學生們拿起筆寫一寫。改變了傳統選學課文沒有生字可寫的局面,開發創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的語文課,此為“三妙”。
當然,當我們佩服與薛老師的敢于嘗試選學課文,大膽設計教學環節;當我們還沉醉在學生們的書聲瑯瑯,陶醉于老師點撥的靡靡之音時,下面幾點拙見能夠讓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⑴讓學生表演讀。薛老師只是提醒學生記住課文,而忘了觀察動物的神情。緊張、皺眉,所以孩子們上臺只沉浸在嬉笑當中,有種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質象的感覺。
⑵當薛老師問孩子們喜歡誰時,孩子們有的說野牛并且說因為野牛勇敢、冷靜讓老師順利地導出“聰”字,問題也由此產生。薛老師沒有讓孩子們直接寫,而是繼續追問剛才的問題,結果孩子們則天馬行空亂扯開來,頗有多此一舉之嫌。
《咕咚》評課稿 篇4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三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介紹了它們不同的過冬方式,課文還流露出朋友間溫暖的友誼。課文內容較淺顯,語言也較直白,可謂通俗易懂,可文中有一些詞語學生較陌生,像這樣的文章,其主要目的就是朗讀和識字,我深知要實現這個目的的難度,可許老師卻能這樣輕松地完成,實在是佩服。
一、人——魅力十足
在評這堂課之前,我想先說說許老師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是笑容可拘,童心未泯,愛心透明。她一站上講臺,先不開口,就給人以倆字“舒服、夾意”,這種人看上去養眼,聽完課后又一感覺:那簡直是生活在兒童世界里的天使呀!整堂課中,許老師始終充滿激情,我記得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激情不是簡單的情緒,而是教師對學生那份執著的愛”。也許正因為這份愛,才讓許老師在課堂上如此魅力十足。她的每一句話語都充滿著對學生的愛,婉如學生的大姐姐一樣,接下來,我說說她那讓孩子聽了倍受鼓舞、貼心的教學語言。
二、話——煽情貼切
(一)、在認識動物名稱時,許老師說了這樣一連串的話來,調動孩子們大膽地讀,積極地讀。
1、指簡筆畫對學生說:“喜歡它就把它的名字讀準。”
2、(生讀后)許老師又說:“我聽出來了,你很喜歡他”
3、(要領著生齊讀了)“讓我們大聲、熱情地呼喚它。”
4、(不時不時夸獎孩子)“聲間真響亮!”
5、“小燕子到處飛,見識廣,我們可以親熱地稱呼它燕子姐姐。”
6、(生:“哇哇哇”叫后)“多響亮呀,就像一個神氣的男孩,讓我們一起跟它打招呼——‘青蛙哥哥’。”這些話,簡直說到孩子們的心坎里了,左一個哥哥,右一個姐姐,把孩子們哄得樂呵呵地跟著學了。
(二)、指導朗讀環節
1、“這個辦法真不錯!接下來說哪只小燕來讀讀?”
2、“小燕子,你讀得可真生動,又正確又通順,我們也很舍不得你離開呀,你要什么時候才回來呀?”
3、“那小男孩站得高高的,就請你。”
4、“讓我們請一只青蛙哥哥大聲地跟我們說一說,他是怎么過冬的?”
5、“我再請個青蛙哥哥向它挑戰。”
6、“哎呀,丟了這個動作,小青蛙冬天可就不夠溫暖了。”
7、“多帶勁呀,我們一起來鉆鉆。”
8、“我也有些心癢癢了,我就是那只小燕子,誰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們倆來給大家商量商量。”
這些話既煽情,又把學生捧得高高的,個個聽了渾身是勁,叫誰不跟著學都難!
三、課——扎實有效
我們都有體會:一節精彩、生動的課往往讓人大開眼界,給人以震撼和美的享受,也讓我們體會到課堂的快樂,許老師這節課的大概流程是這樣:
(一)謎語激趣,情境中識字
(二)巧設問題:解讀一、二自然段。
(三)說“商量”,練“商量”反復誦讀三至七自然段。
(四)寫字
也就是這樣一堂課,可以說融“情味,意味、趣味”于一體,環環相扣,行鄉流水,她把文本內容和識字對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收放自如,既有真情流露的朗讀,也有趣味橫生的識字,理解詞語,一堂下來,學生把字記得刻骨銘心,音讀得準確無誤,詞解得通透自然,文讀得情意濃濃,這對我們低年級來說,就夠了,也非常了不起。我記得于永正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看別人的課,就上不好自己的課。”可聽了這節課后,我又一次發現自己平時的課差距太大了,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當我們細細回味這堂課的精彩之處時,我們就會發現她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文識字和反復多樣、有層次朗讀。一節課下來,我發現許老師對那些要認、要寫的字,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就拿“商量”一詞來說,它先后出現了十幾次,學生就在她靈活多樣的變化出現中不厭其煩地讀、記、說。
(一)字詞教學方法多、有側重。
1、隨文識字,方法多。
(1)、利用畫面,理解詞語
“正確理解和運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之一。”如在理解詞語“刮”:許老師演示了一幅畫,秋天到了,樹葉紛紛落下來。許老師問:“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待學生回答后,許老師巧妙點撥:“秋風的力氣是那么大,連樹葉都從樹上掉下來了,又大又冷的風,我們就說“刮”。這抽象的詞一下子就被理解了。再如“聚到一起”,許老師演示動畫:“小燕子撲棱著翅膀飛來了,小青蛙一蹦一跳邊來了,小蜜蜂當然也不少了,這就叫‘聚到一起’”,隨后,許老師不經意說:“許老師不遠千里從江蘇趕到江西與大家……”(生齊答)“聚到一起”,這樣理解詞語的方法輕松、自然,貼近學生生活,又讓學生充滿了興趣。
(2)、做個動作,感悟詞語。
在教學小青蛙說的話——“我吃得飽飽的,鉆到泥土里睡上一個冬天。”許老師讓孩子做個“鉆”的動作,孩子們用手扒開泥士,頭往下拱。這些孩子也就有那么可愛,就這樣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給理解了。
(3)、望文生義,拆字識詞
理解“春暖花開”一詞,老師教孩子們先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再合起來便是這個詞的意思。在理解“暖”時,許老師告訴孩子“陽光照在身上,我們會感到暖和”,“暖”是日字旁,漢字表意性在這里得到了詮釋。為了使孩子記得更形象,更深刻,又出示了一幅畫,畫面上有盛開的鮮花,有綠油油的小草,“春暖花開”的景色便牢牢地在孩子們腦海里扎下了根。
看到這些識字解詞方法,我不由地想到:其實字詞教學也需要學生很感性地接觸它,它依賴于一定的語言環境,調動各種感官,讓字詞也充滿情趣。
2、突出難點,有側重。
如“滴”字側重,強調里面的“八”和“口”,“暖”側重字形,強調形旁表義及右邊的筆順,“鉆”側重字音和字義,“第”側重同音字的區分。在詞語教學中,許老師也有所側重,那就是“商量”,它貫穿全文,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了“商量”的含義。
(二)朗讀有情,有味,有趣,層層深入。
“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創造。”這是竇桂梅老師對朗讀的解讀,許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讀”這一手段,以讀代講,以讀傳情,讓學生反復地,有目的地讀。一節課下來,光是讀書就達到20多次,其中還不包括許老師的范讀,引讀,體現了朗讀的層次性。初讀時,讓學生自由讀兩遍課文,明確要求,學生只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了解,然后讓學生介紹動物過冬的方法,在這其實是指導學生讀好重點句,分角色時,重點指導了燕子的兩個問句,并采用了“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讀出了對課文的理解,讀出了對朋友的關愛,課堂中許老師善于利用范讀、引讀、給學生奠定朗讀基調,讓學生從一知半解地讀到有滋有味地讀,從只是動動口念到發自內心動情地朗讀。這一切都是許老師那親切自然,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所帶給我們震撼。如在指導讀兩個問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以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許老師這樣指導孩子讀出疑問語氣。
(一生讀),“可是在沒聽小青蛙說話之前,小燕子是充滿了擔心,哪只小燕子再來讀讀這句話?”
(又一生讀)“充滿了疑問,難怪這里面有兩個問號,我想請一個小朋友再來一次”
(又一生讀,開始讀得快了些,也讀錯了)許老師馬上提醒他:“別著急,重來。”
(生便放慢了語速,讀出擔心)許老師評價:“多著急呀!”
為了激發學生朗讀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對話,許老師問:“會商量的小燕子,和小蜜蜂在哪里?”,這樣一問,小朋友的小手都紛紛舉起來,又開始了快樂朗讀。
課堂中,許老師讓孩子參與朗讀的面廣,機會多,這也許就應證了她的教育理念:“讓每一朵花都燦爛地綻放。”
最后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讓我們記住這美好的約定!”,讓人意猶未盡,既為這節生動的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讓學生理解什么叫“約定”,感覺這句話還非說不可了。
《咕咚》評課稿 篇5
一、加強互動,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都想說
口語交際是聽和說的雙方互動活動,樂于表現是學生的本能欲望,陳老師努力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時間和空間,采用多種形式,以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其中,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反復經歷、品味。例如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同桌討論、生生互評、師生互評、角色體驗等,關注到全體學生,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實踐語言,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說
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因此陳老師開課伊始便從激趣入手,讓學生聽聲音猜小動物,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為整節課定下良好的基調。在整節課的過程中教師不時地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以親切的語言和恰到好處的點撥給學生以適時引導和鼓勵,使整節課師生置身于融洽和諧的氛圍中。
三、創設交際情景讓學生樂說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次創設情景,自己扮演打鳥的叔叔,還有扮演學生的媽媽讓學生因體會到不應該打鳥,要保護有益的小動物,這種情景的創設使學生身臨其境,情緒高漲,愛說樂說。
《咕咚》評課稿 篇6
這次聽了二年級兩位語文老師都上了《小動物過冬》,這兩節“同題作課”讓我感受頗深。《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了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同時在情感目標上要滲透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的情感。這次兩位老師課前都做了精心的準備,課件非常精美,一個個動物頭飾等都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板書設計也比較新穎。下面我主要來評一評孫燕老師的這節課。
聽完課后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孫燕老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握又更上了一層樓。她用精美的課件吸引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去感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地朗讀,讓學生走進小動物的世界和小動物們共歡樂,同時在開心愉快中學到了小動物們過冬的各種方式,及為什么要這樣過冬的知識。
整堂課的教學中,最大亮點就是讀。表演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多種讀的方式讀出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自己獲得情感體驗,有層次性,為學生個性化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抓住文中的詞語讓學生品讀,方法較好。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課文中只介紹了三種小動物的過冬方式,但這三種過冬方式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課外延伸,使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學生喜愛圖書、樂于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孫老師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這堂課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咕咚》評課稿 篇7
《小動物過冬》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主要講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課文還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張老師在執教時能很好地抓住這兩條主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析課文。教學目標較明確。
整堂課,張老師能用精美的課件吸引學生,用生動的過渡語去感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朗讀,讓學生走進小動物的世界。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導入環節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生活實踐,設計了“冬天到了,小朋友們是怎樣過冬的?”,由此自然引入“那么小動物們會怎樣過冬呢?”,從而進入今天的課堂學習,揭示課題時學習生字“物”,通過學生們通過“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達到了分散識字這一教學目標。
2、注重學生的朗讀。閱讀課文主要是以讀悟文。本節課張老師根據學情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用喜歡的方式讀,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表演讀,男女互讀。另外教師能在適當之處加入一些朗讀指導,如小燕子和好朋友分開時心情是難過的,應帶有難過的語氣來讀,真正做到了以讀為主,以讀代講,實現了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在讀中體會。
3、注重識字方法指導:張老師運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在讀音方面,教學生注意輕聲的.讀法,如:量、里等字;注意平舌音的讀法,并且通過個人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課堂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在教生字的時候,教給學生一些識字方法。比如本課我們運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看圖片”“聯系生活”等方法識記生字,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更是耐心細致,觀察仔細,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把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4、評價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中,教師能變單一性為多樣性。采用學生自評,如在分段朗讀后,安排生生互評,形成民主、開發的學習氛圍,能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的評價也不再是單一的語言評價,體態語評價也得以充分體現。真誠地走到學生前給予贊許的眼神,一個微笑,一次認可的點頭等等,更能傳播老師對學生的評價。
5、整堂課教師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肢體表現上始終充滿激情,感染著學生。而且教師的基本功扎實,書寫工整,板畫嫻熟。語言有親和力。這樣的課堂給學生溫暖、親切、信任、放松的感覺。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值得商榷的是指導寫字一定讓學生學會觀察。
《咕咚》評課稿 篇8
我認為本節課:
1、有點像自然常識課,或思想品德教育課。課堂上著重點在于讓學生識記有益的小動物,了解小動物的益處,教育學生做環保小衛士,這些都像是科學課、思想品德課上的情景。有點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之嫌。
2、對于語文本真的東西,涉及不多。有對學生進行句式訓練,但從課堂的反映來看,這樣的句式訓練雖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語言,可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口語表達,不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而且口語交際,講究的就是實時性的`口語表達,過于書面化的語言訓練,會削弱學生的口頭表達欲望,使學生視如此的口語表達訓練為畏途。
3、缺乏了對口語交際課的深入理解,沒有突出口語交際課的特點。口語交際課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縱觀本節課,對于傾聽、表達,有要求,有訓練,而對于“應對”就完全沒有體現,沒有組織相應的活動,創設一定的情景,營造一個交際場,組織學生圍繞主題進行交際,在交際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應對,體現口語交際課的特點。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建議:
1、減少規定的句式,讓學生自由表達,用自己喜歡的句式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當學生表達有困難時,教師再適時進行點撥指導,使指導更具實效性。
2、對于必要的科學知識,必要的環保教育,應該與語文的相關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利用相關知識進行言語活動,在活動中受到環保教育。
3、依據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交際活動,增加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傾聽、表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應對,從而使學生愛說、會說。
另外,教師的語言還要兒童化,課件、板書都要進行美化,以適合低年段兒童的心理特點,讓這堂口語交際課生動活潑起來,上得有情有趣,有色有味。
【《咕咚》評課稿】相關文章:
《咕咚》評課稿(精選9篇)11-07
《咕咚》評課稿(通用5篇)11-08
(優秀)《咕咚》評課稿4篇10-12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荷花評課稿06-22
音樂的評課稿08-03
錢學森評課稿08-10
頤和園評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