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評課稿
《秋天》評課稿1
今天有幸聆聽了蔡文娟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如有不成熟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蔡文娟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蔡文娟老師正是把讀慣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而適時地點撥與指導,讓學生頓有云開見月明的感情,如這一句:”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教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范讀,學生馬上就明白像這樣的句子該怎樣讀了。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這里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著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贊賞、期待的眼神。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說,敢說、愿說。“你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地里,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如一學生把“涼爽”這個詞讀錯了,教師馬上說:“我相信你會讀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生畏縮,影響今后課堂上的表現。老師學生比賽讀,請其他同學與小評委,學生也是個個興趣盎然。
3、倡導了自主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如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大大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即導入課文時,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互相合作,以三個人的智慧共同完成對秋天的描繪。
4、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如“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這句子,學生細細地品讀著,仿佛感覺真的很涼爽。蔡文娟老師在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時,也得視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比如: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多種多樣的菊花;你喜歡哪些句子,把它摘抄下來。
5、注重了語言訓練。
在閱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蔡文娟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說話能力。例如: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說一說秋天的景色有哪些?在即將結束課文時,教師善于挖掘教材,讓學生扮演小喜鵲和秋天的雨進行對話,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聽蔡文娟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松,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覺得,蔡文娟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蔡文娟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臺,讓他們在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
《秋天》評課稿2
今天聆聽了三位老師的課,《珍珠鳥》是略讀課文,《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還有一堂課是古詩教學。三個不同風格的老師,三堂不用的課型,讓我們聽課的老師受益匪淺。
第一節課向我們展示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色——整體把握,直奔重點。略讀課文需要取舍,不能面面俱到,陳老師的課清新流暢,讓人如沐春風。個人覺得最后的練筆設計挺好,是不是這時候可以從學生的語言中提煉出詞語寫在板書“怕人”和“信賴人”之間,讓板書成為課堂點睛之筆。
第三節課的老師要在短短40分鐘內教學兩首古詩,確實很有難度。朱老師設計的“讀詩題,找異同”這個環節獨具匠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后面的環節中,我覺得這樣的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意思,有蜻蜓點水的感覺,應該利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渲染情感。
我著重來說說第二堂課《秋天的雨》。課題名為秋雨,實際是寫秋天,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寫了秋天的繽紛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秋天的各種動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聯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我想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堂課——堅守語文陣地,牢抓語文精神。
一、在讀通課文上,舍得花時間
初讀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總體感知時把各段的總起句組成一首小詩,初知全文內容。檢查自學情況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站起來讀。朱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第一遍默讀,圈出顏色詞,第二遍自由讀,找出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了誰。從今天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讀通課文至關重要。
二、在讀準字音上,舍得下功夫
檢查自學情況時,朱老師先檢查讀輕聲的六個詞語,要求讀得好聽一點。接著出示有多音字“扇”的這一句,學生果然習慣性地把“扇”讀成了第四聲,朱老師詳細地教學了生字“扇”的結構、書寫和兩個讀音。另外,朱老師還能及時發現學生朗讀時出現的錯誤,認真給予糾正,如提醒學生“的”讀得輕一些,“橙紅”不讀“登紅”。當學生把“溫柔”讀成“溫和”時,老師請學生再讀一遍,這一遍學生又沒有讀好,朱老師鼓勵他再試一次。老師如此重視學生的讀書反饋,學生的朗讀水平怎么能不提高?
三、在理解詞語上,要講究方法
用動作來演示“你擠我碰”,查資料來理解“頻頻點頭”。理解“五彩繽紛”時,給它找近義詞,學生說得不多,老師又補充了幾個“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萬紫千紅……”語言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四、在朗讀指導上,要落到實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在這節課中,老師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五、在語言的積累運用上,要鋪設階梯
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有一個環節是教師課件出示了寫銀杏葉和楓葉的兩句話“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句式相同,都先寫把什么顏色給了誰,都運用了生動的比喻,而且學生通過朗讀也體會到了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然后老師出示了句式和葡萄的圖片,要求學生仿照例句來說一說。今天學生說得真好,其中一個學生這樣說道:
“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顆顆紫色的珍珠,搖呀搖呀,搖來了秋天的豐收。“
遷移運用時讀書內化的最高層次和最后的歸宿。語文課的學習,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功。課堂中留出動筆的時間,能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所得“投入周轉”。最后朱老師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在他們感悟文本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己對秋天的感覺。這樣層層鋪墊,水到渠成。
當然,這節課也有幾處需要商榷的地方。比如學生用動作來演示“你擠我碰”,學生非常高興,那么理解詞語后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感受豐收的喜悅,再美美的朗讀這句話。比如,初讀課文后的反饋,讓學生說說“秋天的雨”,學生匯報后,可以讓學生動筆在書中劃一劃,讓學生對總起句在段中的位置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秋天》評課稿3
下午好,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為我鎮提供這樣的一個展現的平臺,讓我們在這樣一個平臺中,展現我們在近一階段以高效課堂為主旨,所進行的課堂教學研究成果與困惑,下面我就針對曹老師的課進行簡單的評述:
“遠山初見疑無路”
曹老師首次執教《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文本解讀有其深邃的思想融入其中,這種思想的彌蓋,使我們最終失去了方向,只是感到學生的情感是被動的、受牽制,致使在一階段,整個教研小組都陷入迷茫中,百思不得解。
“曲徑徐行香引路”
就在曹老師陷入這樣的漩渦時,劉老師、朱主任對存在的問題,大膽予以提出,尤其是教研室高主任,竟不惜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幫助我們尋找癥結,就是高主任的“刮骨療毒”,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對語言形式的教學理解的偏激,沒能做到培養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聯系中去讀懂語言的'能力,致使帶領學生解讀文本一環節的片面性,具體表現為:如暴躁無常一詞,我們卻生硬的將其從文本中搬出來,獨獨理解詞語的意思,沒有將其投放到一篇文章中,聯系上下文去解讀它,方法上的缺失致使一些語言支離破碎、彼此孤立存在的。 高主任還在文本整體解讀上,引導我們去發現史鐵生獨具匠心的地方,這恰恰成為我們對學生在頭腦中建構寫作模型有意識的培養。
“花明柳暗又一村”
在各位專家的悉心引領下,寶華老師克服了首次執教的不足,并且有了新的突破。這次執教,教師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大膽嘗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文中的三個“三”為切入點,統領全文,使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了關鍵語言在表情達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在語文的教學中,老師做到了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構寫作模型,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法,揣摩表達順序,這真正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著語文工具性這一積極影響的同時,人文性的影響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偉大母親的形象躍然紙上,印在心中。
不僅如此,曹老師在這節課還將一篇文章投放到史鐵生的相關作品中去解讀的這節課由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到閱讀他的作品《我與地壇》,實現了學生由課內到課外的拓展閱讀,這樣的投射,不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為我們身在一線的教師,做了一次引領。
“白璧尚有微瑕”
我們在看到優點的同時,也深知存在的不足:教師在課堂上一些環節的把握和問題處理存在不當,學生積極性亦未充分調動,期待各位領導、專家對我們做的不到之處加以指導。
最后,我感謝各位領導昔日來對我鎮教師在教學成長的道路上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在座的領導和同仁們的熱情參與,同時也真誠的期待市教研室領導為曹老師這一課做精彩的點評!謝謝大家!
《秋天》評課稿4
優點: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諄諄誘導,創設情景,
能立足雙基展開教學,引發學生思維,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點回顧較全面、詳細,能利用練習加以復習鞏固,從而夯實基礎知識。
能利用課件直觀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能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說教學基本功較扎實;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能通過創設例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建議:分析講解時要注意思維的擴散,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
《秋天》評課稿5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
這篇課文十分打動人。李老師在選擇這篇課文時,肯定是被文本打動了。在他講課的過程中,情緒飽滿,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一直在引導學生,讓學生很容易進入課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李老師對這篇課文的備課也十分充分,能抓住本課的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并且,突破了本課的的難點——通過理解重點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課文。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他不斷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動作神態的描寫。在學生的回答中,他能夠隨時抓住學生理解到的重點句和字詞,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母親的愛。從而讓學生體會母愛對史鐵生的影響。
同時,李老師能夠做到針對學生回答,進行有效引導。每一次學生的回答,老師對能及時出示相應課件。這一定是在課前不僅備了課,也同時備了學生,提前思考了學生各種可能性的回答。
不過,可能是因為有些緊張,在最后拓展延伸時,時間好像很趕。還有,在最后音樂的部分,聲音有些太大 ,讓人欣賞不到學生的朗讀文章。
《秋天》評課稿6
今天聽了同事的課《秋天的懷念》,她采用的是板塊式思路。教學積累鋪墊后是三個主要活功:活動一,朗讀感知一篇說題目含義。活動二,品讀學習一點,賞析文中細節,品細節之妙。活動三,精練一段,五個話題精讀結尾段。
回顧整個課堂:思路清晰、提問精粹,積累豐富,品讀細膩,活動豐富,很有余老板塊式風格。
對這樣的名篇有太多的設計思路,但我總認為這課的重中之重是,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懷念之情的。引導學生抓住“三個沒想到”去體會出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和字里行間雙向交流的情感。
我的思考:1.本文情感的變化,學生從讀文中就可體會出,讓他們從讀中體會比直接講出好。2.文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細節描寫去表達情惑,而不是表達了什么情感。3.對史鐵生知識的鋪墊不夠到位,特別是他殘疾后的重大文壇成就。4.過渡語的設置,從文意感知到品味細節,應有過渡。文中的懷念之情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來展現的,自然切入細節的賞析。5.同時對細節的賞析,方法規納不到位。本文細節很典型,就是三個抓住“抓神態、抓動作、抓語言”,應讓學生人人落實會規范賞析表述,給學生以方法。6.朗讀指導應滲透在學生朗讀課文中,本文是很好的訓練朗讀素材,而朗讀指導上欠缺。7.板書上沒有題目,設計上只有三組難字。8.在模仿學習名家的同時,該如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上次余老評課時指出,公開課必須是完整的課,無論課文多長都一課時完成。如《鳥》講第二課時就不好。這點我不敢贊同,本節課對七年級學生而言,一節課從字詞積累落實到文意把握、細節賞析,精講段落全部落實難度太大。
個人更欣賞一節課落實訓練一點,如本課一積累鋪墊,二朗讀賞析。學生只要把細節的賞析、運用真正掌握,會賞細節會寫細節,無論對他們今后的閱讀還是寫作都會有大幫助,那就是很成功的。
《秋天》評課稿7
一、雙語教學評價
1、鐘老師選擇四級雙語,但在整節課上基本上是用全英語在和學生交流,學生也能基本理解老師表達的意思,教師英語表達能力強,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接受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本次雙語教學展示的要求。
2、鐘老師教學功底扎實、能歌善舞、多才多藝,英語口語好,情感豐富、教學中善于動腦筋開發課程和學生情感資源,是一個具有很高素質的老師。
二、新課程理念評價
這堂課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貫徹新課改理念和體現雙語教學精神的示范課。
1、本課的亮點之一:注重學生的全員參與教學活動。老師先用游戲引出課題,起到了凝神激趣的作用,切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置了多處互動環節,步步推進,環環相扣,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英語知識,也緊扣了品德與生活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多項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協調發展,聽、說、想象、動手,多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2、本課的亮點之二:在讓學生對農作物分類的環節上,用不同的分類方式,對給定的水果進行分類,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完成分類任務,各個小組還上臺展示小組的分類結果,體現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3、本課的亮點之三:鐘老師能針對學生年齡特征,選取較適當的又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料,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情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游戲般的活動中認識事物,師生相互交融,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潑而靈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啟發——活動——思考——創造,一氣呵成,形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新課堂學習鏈條,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實效。
4、在學生情感談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也能結合本校情況,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一些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體現出對學生良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不足之處:
本節課作為一節作為“思品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方面做得不夠,“農作物的分類”上花時間多了些。
《秋天》評課稿8
11月5日聽了孫xx老師執教的《秋天》一課,這是部編新教材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描繪了秋天到了,大自然各種景物發生了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我聽了孫老師的課,有所啟發,有所思考。
低年級兒童,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識詞的教學效率。孫老師關注了一年級的年段特征,整堂課以識字、識詞教學為主,抓住了教學的重點。比如,學到“樹葉”一詞時,隨機認識“樹”,讓孩子們來比較”樹”這個字中間的木字旁和原先學過的“木”字有什么區別,讓孩子們積累更多與樹有關的詞語,比如樹干、樹枝、樹葉等,教學目標十分明確。
本堂課中,孫老師借助媒體,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學到第二段,讓孩子們來體會“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時,借助了直觀的圖片。
另外,孫老師在教學中注意了細節,如:訓練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整,同時指導兒化音鵝讀法;讀句子時提醒學生注意句子后的“!”,讀出感情;讀句子“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時,范讀讓學生很直接的感受讀法;指導讀句子不拖音等。
我認為在指導學生認識大雁南飛排“一”字和“人”字時,老師如果也借助視頻,把視頻的觀看和文本的閱讀及時聯系起來,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想法。
《秋天》評課稿9
《秋天的懷念》這節公開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從文本生動感人的細節描發會母親堅韌無私寬容的品格,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
從整體感受而言,在熱烈的課堂氣氛,起伏跌宕的情節體驗中,教師用流暢的口頭語言和恰當的肢體語言,順利自然地突破難點,把握重點,在師生感動而不感傷的氛圍中沐浴人間真愛,完成了一次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心靈受到陶冶。在選擇這篇課文時,肯定是被文本打動了。在講課的過程中,情緒飽滿,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一直在引導學生,讓學生很容易進入課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備課十分充分,能抓住本課的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并且,突破了本課的的難點——通過理解重點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課文。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動作神態的描寫。在學生的回答中,能夠隨時抓住學生理解到的重點句和字詞,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母親的愛。從而讓學生體會母愛對史鐵生的影響。
同時,能夠做到針對學生回答,進行有效引導。每一次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出示相應課件。這一定是在課前不僅備了課,也同時備了學生,提前思考了學生各種可能性的回答。
充分體現語文課堂的特色。老師從本文的細節描寫出發,讓學生對字、詞、句進行推敲品味,歸納兒子殘疾后沮喪、絕望、愧疚的思想感情及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無私的愛,由此感悟“秋天的懷念”這一主題。
問題設計得有梯度,學生參與面廣。老師沒有將結論強拋給學生,而是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讓學生交流、歸納,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使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符合課改的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遷移恰當與現實生活結合得緊密。例:“作者在結尾說,他和妹妹都懂了,那么你們懂了嗎?當一個遇到困難和不幸時你們怎么辦?”這一問題的提出既是解決本文難點的途徑,又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升華。
板書設計得科學規范,教態自然親切,語言生動流暢,這些都展示出一位語文老師的語言功底。
《秋天》評課稿10
徐老師針對我的課提了三點要求:
1、繼續加強教材、文本的研讀,了解語文本體目標是什么
2、熟悉課程標準:低段、中段、高段
3、課堂練習的設計要目標明確,有針對性(或者針對語文知識,或者針對句子內容的了解、句式的模仿)
葉老師意見和建議:
1、2—4段每一段的結構都是總—分,第一句總起句概括了下面內容的意思。教師應該要幫助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對這種段落結構有所了解。
2、第二段讀句子,層次、目標不清晰。比如:第一次讀“銀杏葉”和“楓葉”的句子,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讀讓學生想象著畫面,讀出感情。也可以小詩的形式出現,師生合作讀文。第三次把兩個句子比較讀,找出相似的結構。再讓生用填空的方式,背誦這兩句優美的句子。第三步進行仿寫:“它把_______(顏色)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后面的仿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提高。
徐老師教學中段語文教學中,記敘文中語言的表達特色和段落結構是重點:
1、學字
通過抽學生(特別是朗讀水平不太好的)讀課文,既可以檢測學生是否讀準字音,也可以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
2、學詞
尤其是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或者創造語境,也可以設計一些語境,幫助讓學生了解掌握。
3、學句
第一步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交流,解讀這句話的意思。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讓學生說說在講什么?有的會說是講“銀杏樹葉子”,有的會說講“秋雨把黃色給了銀杏樹”。也可以圍繞“五彩繽紛”讓學生選一種顏色說說“它把什么顏色給了誰?”第一次讀句子,定位在讓學生把句子讀通順。第二步可以從表現形式出發,讓學生想想為什么“紅色”給楓葉,“黃色”給銀杏樹,“金黃色”給田野,“橙黃色”給果樹?注意搭配的習慣性和科學性。第三步可以積累寫“銀杏葉”、“楓葉”的句子,從填空的形式直到完全放手讓學生背誦。
(1)仿寫環節,也應該由易到難,第一步先讓學生完成“它把_______(顏色)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后面的仿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提高。
4、學段
以第二段句子為例,請學生讀一讀寫“銀杏葉”和“楓葉”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先寫銀杏葉的句子,再寫楓葉的句子。(從夏天的炎熱到冬天的涼爽)
《秋天》評課稿11
《秋天》是一首詩歌,作者用淺顯的文字,采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滿腔激情。劉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探究文本,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借助多媒體了解了課文描寫的秋天的景物之后,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先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然后引導學生說話。這種分層學習的方式,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求,讓全體學生在成功——自信——興趣——成功的良性循環中,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寫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說說:美麗的向日葵姑娘,你在想什么呢?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靜止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秋天》評課稿12
我今天的評課內容是韓老師講授的《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一課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主題之一。這課是通過觀察秋天的天氣、動植物等的變化,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欣賞秋天的美,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聽了韓老師的課后我認為《秋天在哪里》這課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品德與生活這門活動型綜合課程的三個特點來進行的,即:活動性、生活性、開放性。從韓老師的課堂中我能感到她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教學活動,分別是“談話導入秋天” 、“找秋天”、“欣賞秋天”、“留住秋天”四個部分組成。
首先在課的開始韓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老師收到了特殊的來信,讓學生猜猜看,是誰給老師寄來的。”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都帶入到了課堂中,學生們都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這一活動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再有就是韓老師的整節課有一個主線貫穿始終就是“在我們的周圍找一找秋姑娘的身影”。以這一問題為條主線從課的開始到結束。學生在這一條主線的引導下,并配以適當的圖片從“從天氣、人們的衣著、花草樹木、農作物、動物這幾個方面去尋找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在五顏六色的葉子里,在美麗的花朵里,在豐收的田野里,在又香又甜的水果里,有趣的動物里,人們的生活里。體會到秋天來了,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在學生尋找秋姑娘的時候,韓老師的幻燈片配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說到莊稼時,馬上出現了一幅幅田野里豐收的場景。有的學生說到水果時,又在學生面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水果。并且現場還請同學們品嘗了石榴,同學們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起來。
還有一個環節我覺得韓老師處理的也非常精彩,就是感受不同地方的秋天。我國國土廣袤不同地方的秋天景致也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教學環節,韓老師出示了由南到北的幾個具有明顯溫度變化的城市。(海南,鄭州,北京和哈爾濱)從直觀上感受同一時間不同風景的變化,同時也對大自然的奇妙和祖國國土的遼闊而震驚。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我了解到韓老師的這節課,并不只局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而是把課前、課上、課后的活動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課前她讓學生用了幾天的時間,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秋天景物的變化,更可貴的是韓老師對學生有一定指導的,并不是讓學生盲目的觀察。課后,還讓學生繼續制作留住秋天的美工,并且與班主任配合在班級進行留住秋天的展示活動。
韓老師的板書設計非常新穎也很實用。她不但把學生匯報的各個方面提煉在了黑板上,還讓學生把對秋天的贊美寫在了自制的水果卡片上,以小組為單位粘貼在大大的水果卡片上。讓學生又一次的體會到秋天是豐收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
對于韓老師這課我提一點不足,學生在課前已經收集到了不少關于秋天的信息。不如讓學生把找到的秋天用自己的方式帶來。比如:自己在落葉中的合影。單獨的秋天的樹林,一些果實等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會更高的。
《秋天》評課稿13
一、導入環節源于生活、激發興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上課伊始,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了本班學生在秋天里拍攝的照片,學生們看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自己都很興奮,這時教師順勢提問:“在秋天的懷抱中,你們的心情怎樣?”這樣的教學設計源于兒童的真實生活,孩子們談的感受也是自然的、真實的。然后教師告訴孩子們,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大自然媽媽給我們送來了禮物,拿出裝有秋天果實的盒子,請學生到前面摸一摸、說一說,猜出果實的名字。這一環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收獲的秋天。
二、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在這節課中,教師安排了多個教學活動,并注重了學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如介紹果實這一活動,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觀察、用手摸、用鼻子聞,因此學生介紹果實時說得很全面,從果實的名稱、形狀、顏色、味道、營養成分等多方面介紹了某種果實的特征。再如給果實分類這個活動,教師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指導學生全員參與、自主參與到給果實分類的活動中。學生先分組觀察、比較果實的不同,動腦動手,依據自己的觀察視角自主制定分類標準,把本組的果實分類;然后各組匯報、交流給果實分類的方法,教師加以適時點撥,通過幾個小組的共同探究,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給果實分類的多種方法。
又如在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安排了觀看錄像(農民伯伯種玉米的過程)和體驗包玉米活動,通過看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很容易地就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玉米的來之不易。課前請三個學生體驗包玉米,課上回放錄像并采訪他們,請他們談談包玉米的感受,由于這三個學生親身體驗了包玉米的過程,所以他們說的感受非常具體,同學們聽后也都感同身受。在欣賞活動、體驗活動中,教師再適時引領,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認識:人們在秋天能夠品嘗到各種甜美的果實,應該感謝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感謝大自然的養育之情,是大自然給予了人們收獲的秋天、瓜果飄香的秋天。
三、教學設計體現了三級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
這節課的三級主題分別是:一級多彩的秋天、二級收獲的秋天、三級豐收了、果實分類站。教師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時,體現出了三級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在介紹果實活動后,教師請學生思考:這些果實和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果實會怎樣?你想對大自然媽媽說什么?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就突出了三級主題與二級、一級主題之間的聯系。還有老師在課上的小結語、過渡語也都體現了各主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的認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四、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課前應安排學生到農貿市場或超市認真觀察秋天里的各種果實,使學生獲取更深刻的感受——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課上介紹果實時才能說得更好。
2、欣賞秋天的果實圖片后,還應幫助學生通過五顏六色的果實感受到秋天不僅是豐收的季節還是多彩的季節。
3、給果實分類時每個小組只用了一種分類方法,應再多給些時間,讓每組嘗試多種分類方法。如按味道分、按軟硬分這兩種分類方法這節課就沒有提到。
總之,聽了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在設計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活動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引領作用,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這樣才能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秋天》評課稿14
《秋天》是一首詩歌,作者用淺顯的文字,采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滿腔激情。邱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探究文本,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合作探究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邱老師很重視學生之間存在著的這種必然的差異性,邱老師始終關注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借助多媒體了解了課文描寫的秋天的景物之后,邱老師引導學生練習說話,你看到了什么?先是單獨說說每一幅圖,接著提高要求,要求學生逐次增加圖片的數量,使說話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分層學習的方式,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求,讓全體學生在成功——自信——興趣——成功的良性循環中,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寫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以“我走進秋天,看到……”為開頭,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靜止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邱老師熟練地使用白板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秋天,真實感受秋天,真正談論秋天,真誠贊美秋天。
《秋天》評課稿15
一、目標明確、恰當
(一)知識能力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秋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4、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字。掌握1個多音字“露”。正確認讀“涼爽、神奇、揮灑、展露”等詞語。
(二)其他目標
1、小組合作訓練
2、發散思維訓練
二、突出學科思想方法的運用
三、突出用好教材和學法指導
教學優勢:
本課的知識目標清晰,重點突出。為突出重點,在朗讀課文時,為了給孩子一個嶄新的感覺,在精心備課基礎上,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拿來佐證。在突破本課難點時,教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人們的贊美之情。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思維得以發散,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難點得以突破。在突破難點時,梯度的設置也是非常合理有效的。
一、識字與寫字
(一)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6個。其中“灑”是平舌音,“展”是翹舌音。
(二)“露”是多音字,一個音是“”,
如“果子露”“露天”“露骨”等;一個音是“”,如“露面”“露風”“露臉”“露一手”等。
(三)利用相同偏旁識記。如“灑”“潑”“涂”。
(四)結合舊字認識新字。如“頁——顏”“雨——露”。
(五)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左右結構的字。“揮”“灑”“潑”左窄右寬,“騎”左右同寬。本課中容易寫錯的字是“灑”,“灑”字右邊是“西”,不是“酉”,要注意“灑”與“酒”的區別,“潑”與“撥”的區別;“染”的右上是“九”,不是“丸”,最后一筆是捺,不是點,“展”字不要多寫一撇。“爽”的筆順是:
二、朗讀指導
(一)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語言生動優美,朗朗上口,適于朗讀的訓練。教師要先范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秋天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感悟、體會秋天的美好。
(二)引導學生抓住“乘著、騎著、踏著、唱著”等詞語感悟秋天到來的不同方式,注意第二小節的“揮灑、潑向、注入、涂給、染給”,要加重語氣,體會秋天帶來的美麗世界。
(三)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讀、感悟、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可以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全班讀,也可以競賽讀、合作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師怎么教體現在:
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如:讓學生自讀,老師給以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秋的形象性非常突出,易于啟發學生想象力。
三、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全節課做到了熟練,靈活,直觀,省時高效。
學生怎么學體現在:
一、關注學思結合。
二、發揮合作學習優勢。
三、提問能力有所提升。
學生學的如何體現在:
一、目標達成效果好。
二、突出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
三、當堂作業完成效果好。
整體教學存在不足:
一、仍有學生不參與課堂活動的。
二、在關注學生表達方面還需進一步明確。
【《秋天》評課稿】相關文章:
1.《跳高》評課稿
2.寒號鳥評課稿
3.軍神評課稿
4.班會課評課稿
5.灰雀評課稿
6.海濱小城評課稿
7.班會課評課稿5篇
8.司馬光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