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評課稿
黃山奇石評課稿1
在《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李老師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創造性地使用教學策略,注重教學技巧的運用。達到了“眼中有生──趣更濃”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活,語言訓練實,課堂效果非常顯著,突出了教學特色。
為了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通過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黃山之秀麗神奇,進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李老師引導學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一中心句設問探究,采用了讀、畫、演、說、比等形式,輔以電教媒體的恰當使用,和學生一起重點研讀了2~5自然段。學生在多感官的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處于積極主動的參與狀態中。因為他們在李老師設計的,淡化了的教的痕跡的學習活動中,感悟到了文中所蘊含的情趣,被文中描寫的奇形怪狀的黃山之石吸引住了。這里有神奇的“仙桃石”,有趣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富有變化之奇的“金雞叫天都”,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怪石,景色之秀麗神奇令人目不暇接。
1、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讓學生動手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描寫四塊不同特征的奇石的句子來體現。
2、配上優美的圖片,學生入境入情的朗誦,渲染了氣氛,通過對四塊奇石的研讀,使學生體會到黃山奇石的“奇”。
3、多媒體的運用出示的恰到好處,本節課先出示段落片段,讓學生閱讀理解。通過讀,來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然后再出示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可以不分散學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讀文再看圖,達到雙倍的效力。
不足之處:1、板書的設計應該在明了些、精確些。2、學習四塊奇石的段落時,可先學習一塊,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效果也許更好。
黃山奇石評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9課《黃山奇石》。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趣味橫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更有趣。先總寫景色秀麗神奇,再用濃墨重彩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神奇怪石,其他幾塊簡寫。作者采用“總分”和“點面”結合的方法,把黃山奇石寫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觀看插圖,閱讀課文,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難點是對課文略寫的“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等部分,如何引導學生發揮自由想象。
所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說教法
1、圖文結合法:通過觀看插圖,欣賞黃山奇石,體會課文中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過讀課文、課件演示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積累豐富的詞匯。
三、說學法
1、朗讀感悟法。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將分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分5個板塊來具體我的教學過程及思考。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認識奇石美。
1、我的導入是這樣的:秋天到了,天氣轉涼了,燕子往南飛,樹葉紛紛落下,田野一片金黃,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這美麗迷人的秋天里,我們班組成了一個旅行團,去游覽著名的風景區黃山。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國的地圖,讓學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黃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過對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聞名中外”的理解,認識黃山風景區四絕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時光里,老師組織學生“游”黃山,讓直觀圖像與課文語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塊:檢查字詞,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學生帶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讀課文,讀完后我用ppt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通過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鞏固“風景區、胳膊、巨石、著名”等詞語。
2、然后,我讓學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奇石,并領著孩子把奇石和課件中相應的圖片一一對應起來。之后出示“作者具體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塊黃山奇石,簡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奇石。”這樣一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在這個環節,通過檢查生字和說話練習,為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豐富的詞匯作鋪墊,讓學生初步了解黃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塊:品位詞語,感悟奇石美。
這里讓學生又一次走進文本用心默讀課文,找出作者具體寫的黃山四塊奇石的句子結合圖片來品味,交流、朗讀。
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通過“好像、飛、落”等詞語,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這里抓住“抱著腿、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些詞語欣賞“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在這句話里學習作者使用“望、站、伸、指”這些動作把靜態的奇石寫成動態的手法。也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雞叫天都這塊奇石的教學,從雄雞的顏色“金光閃閃”,和雄雞的動作“伸著、對著、啼叫”入手,通過觀察圖片與文字進行結合,理解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觀看插圖,讓學生了解黃山奇石的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優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黃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美,簡單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第四板塊:延伸課堂,加深奇石美。
欣賞“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讓學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簡寫的奇石的樣子,挑一塊自己感興趣的奇石學著作者的樣子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這一板塊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奇石。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水平又給學生一個展示和表達的機會。
第五版塊:指導寫字,布置作業。
1、學寫本課的9個生字。
2、找一找黃山奇石的圖片,給這幅圖片配上一段介紹的文字,喜歡畫畫的也可以畫上一幅黃山奇石圖來展示。
2、情境體驗法。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黃山奇石評課稿3
今天,聽了馬老師執教的《黃山奇石》一課,可以看得出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自然風光離學生較遠,教師利用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發展和提高。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教師采用隨機教學法,把學習生字一一落實。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黃山奇石評課稿4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在《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中,馬老師不但引導學生讀文、看圖、想象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了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愿望,帶著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而且在教學中還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使課堂教學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馬老師特別注意學生的誦讀。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范讀,然后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讓學生“想讀”的目的。馬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馬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
要讓學生重感悟,那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里。要相信、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學生。
黃山奇石評課稿5
《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中的一絕——怪石。課題中的“奇”字,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的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我們想要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發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聽了蔣美華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留下印象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
一、抓住題眼,理解“奇”字
揭示課題后,老師就問:“課題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了解了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老師在課的伊始就緊緊抓住了題眼,把握了重點,使整唐課的學習圍繞“奇”字展開,層層深入。
二、整體感知,找出“奇石”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并暗暗驚嘆,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峰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此時,老師在板書時“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進行書寫,使學生發現問題:文章的祥略寫法,雖然只是二年級,但是蔣老師卻巧妙地將文章的寫作手法滲入其中,令人佩服、稱道。
三、精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老師在講解這些石頭“奇”在哪里時,讓學生選擇說,在此基礎上,老師再進行補充,幫助學生感受黃山石頭的奇妙。比如感受那“仙桃石”之奇妙:老師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么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么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松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蔣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可以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峰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在教授完課文中介紹的奇石之后,蔣老師在課文結尾處讓孩子們學做導游,帶領游客欣賞景色秀麗的黃山,將從文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與提高。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初步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黃山奇石評課稿6
在教學中,教師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孩子在贊美聲中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無拘無束地參與學習活動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教師一句恰當的贊美能讓讓孩子欣喜若狂,擁有一種成就感。一句贊美的話并不難說,但是在平日的教學中發自我們內心對學生的贊美確實很少。其實,學生身上有很多動人之處,這都是要靠老師用心去發現的。贊美在孩子們的眼里,是老師對自己的認可、肯定獎勵,他們常常從老師的贊美中來悄悄地衡量自己,從贊美中獲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贊美的話對孩子們如此重要,我們為什么還還要那么吝惜贊美的語言呢?
保護學生大膽、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兒童的天性,更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剛踏進校園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渴望,他們也很想通過老師、課堂來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來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在他們的腦海里,有一套屬于他們自己認識世界的獨特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成人看來,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不被重視、不受關注,甚至是不允許的。不管什么問題,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許獨立思考。可正是這種獨特的思維才得以讓孩子們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他們可以不受任何束縛,特別是不受外界的約束,從而暢快的表情達意。為什么兒童的想象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在慢慢地下降,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為的破壞。作為教師再也不能成為破壞者,而應該是保護者、開發者。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自由想像暢所欲言,尤其是“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彈琴”等,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禁為他們精彩的表現喝彩。很多時候,我們總抱怨學生的想象力太貧乏,思維方式太單一,這時候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
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達、盡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師忽視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經常是越俎代庖,這樣一來,教得省事,教學任務又完成得快。但這樣造成的后果確實相當嚴重,完全背離《課標》的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改變學習方式,改變一種學習習慣,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實施課程改革。因而,要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在課堂上就應該讓學生成為主人,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才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閱讀教學中的對話不是從知識的傳授走向知識的接受,而是發生在對話與合作中的知識生成,它意味著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因而自主對話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唱主角的舞臺,也不再是部分學生成功的樂園,而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的天地。
黃山奇石評課稿7
王老師:今天,聽了尹老師執教的《黃山奇石》一課,可以看得出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周老師: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郝老師:自然風光離學生較遠,教師利用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
孫老師: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發展和提高。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教師采用隨機教學法,把學習生字一一落實。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
潘老師: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黃山奇石評課稿】相關文章:
3.軍神評課稿
5.《跳高》評課稿
6.寒號鳥評課稿
7.班會課評課稿
8.灰雀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