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評課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周長評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篇1
《什么是周長》一課是新教材一節經典的概念教學課。在原有的舊教材中是沒有這節課的,課改后,各版本教材都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之前,特意安排一節課來讓學生體驗理解周長概念,可見這個概念、這節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不僅是后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周長的基礎,也是六年級學習圓的周長及與圓相關的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基礎。
但是這節課又是很難上的,因為概念如何內化是很難的。我曾經聽過很多次《周長》一課,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揭示定義過于輕率,都是通過一個情境、一個活動就出示了周長的定義,好像學生會讀會記那句話就是理解了周長;又如教學內容整合不當,層次雜亂,認識了周長后又進行描邊線的活動;還如習題安排過多,堆砌了各種求周長、量周長、比周長的習題等等。這些問題凸顯出,很多教師對于周長概念的教學浮于表面、未及內心,沒有顧及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真正體驗、感知及內化。
周長概念的本質是什么?蘊含著怎樣的教學價值?如何讓學生內化周長概念?這些是值得我們課前思考的,是我們上好課的基礎。事實上,周長是研究一個平面圖形的度量特征,是對“一維空間”(線)的度量。認識周長,首先要明確度量的對象,即圖形的“邊線”;然后再明確度量的長度,而在比較或度量長度時,有些可以用直尺直接度量,還有一些需要想辦法把不能直接度量的轉化為能直接度量的,其思想就是“化曲為直”。由此可見,周長概念本身是有層次,有內涵的。周長概念的內化就應該是可遞進的、可轉化的、可變化的。以此來觀察思考王老師的這節課,可謂是“活動豐富體驗深刻”,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逐步推進,體驗有層次
對周長概念的剖析可知,周長概念本身可分解為兩層含義:一周→一周的長度。與此相對應的適于學生的數學活動也可分為兩層:描一描→量一量。王老師在課中很好地把握了這個層次,不急不躁,逐步推進,
先是看一看、比一比,再是描一描、摸一摸,讓學生體驗“周”的含義;然后是是估一估、量一量、數一數,讓學生體驗“周長”的含義;在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內存于心,呼之欲出之時,再揭示周長的定義,非常恰當,水到渠成。
2、直觀演示,體驗很簡明
如何使學生從對“周”的理解進一步達到對“周長”的理解,王老師在兩者之間有個獨具匠心的設計。就是在指一指教具三角形和圓形的一周邊線之后,讓學生估計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圓一周邊線誰長誰短,并且還將兩個圖形的邊線給拉直,進行比較。這樣做至少有兩點好處:
①對周長的概念理解非常直觀明晰。既直觀看到周長本質上就是“線”,不是“面”;又明確了周長“是可以度量的”。一舉輕松突破了周長內涵的兩個方面,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將圓的一周邊線拉直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暗示、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方法和思想,給學困生后續的學習思考提供了示范。
3、動手動腦,體驗能深入
王老師在這節課中,不斷以“動手”促“動腦”,不斷促進孩子們對周長深入體驗。如描一描、指一指的操作;估一估、數一數的操作;尤其是小組協作量一量的操作;這樣不同程度的操作,促進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使學生對周長概念的體驗逐漸深入、逐漸內化。
4、從學到用,體驗更豐富
在課內安排了一系列活動,明確了周長的含義之后,王老師還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出示了量頭圍、腰圍、做相框等生活中應用周長的事例,再次回歸生活,為周長尋求生活情境的釋義。這樣的做法,既使得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周長的聯系,又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體驗,對周長的理解更實際、更豐富。
5、一點建議
后面的估一估、數一數、量一量這三個環節可否調整為估一估、量一量、數一數?因為估和量用的是同樣的學具,目的都是為了理解“周長”之“長”這層含義;從學習心理來看,學生在估了之后,是很想也很習慣去量出準確長度的,為何不順勢而為呢?至于數一數這個環節,教材就是安排在量一量之后,并且配上了格子圖。乍一看,似乎比量一量要容易,應該先數再量;細思量,本意是故意走進學生的思維誤區,用面積進行干擾,再通過辨析排除干擾,更深刻地理解“周長”為線而非面。所以,數一數還是要放在量一量之后,并進行深度設計。
什么是周長評課稿 篇2
一、本課成功之處:
1、目標明確。
本節課老師通過回顧舊知,導入課題。既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后面學習做好鋪墊,又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本節課研究的是什么問題。
2、情境激趣。
在本節課中,兩只螞蟻爬樹葉的邊線一周的情境,使學生初步直觀認識什么是周長。接下來,老師創設了實踐活動的情境,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周長的實際含義。這些情境地創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環節清晰。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通過觀察兩只螞蟻爬樹葉的邊線比賽,讓學生直觀感知樹葉邊線一周的長度是這片樹葉的周長;第二個教學環節,通過摸一摸、描一描樹葉的邊線,得到樹葉的輪廓,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從而認識了周長的意義。第三個環節為了確實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直觀感知”圖形的周長,有設計了小摸一摸、畫一畫平面圖形的周長活動,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理解圖形周長的含義的過程;第四個環節算一算周長活動,學生在測量后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含義,為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整個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通過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長后,讓學生說的不夠。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自己對周長的理解,更形象生動印象深刻。
2、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摸物體的面的周長。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的錯誤要及時引導和糾正。當學生發生線、面混淆時,注意區分體、面、線的.區別,適當引導學生理解線來自于面、面來自于體。
【拓展內容】
什么是周長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4—45頁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平面圖形的周長。教材結合具體的事物,通過觀察與操作認識周長,然后在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長,最后,運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重點應放在讓學生觀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體會周長含義,從而自然的獲得求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他們的數學交流、合作和動手操作的意識。要引導好學生獲得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和體驗。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視野比較開闊,知識豐富,而且可以通過家長、書籍、網絡等了解到一些數學知識。從“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而且學生已經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過美術課也理解了“邊線”“輪廓”這些詞的含義,因此教材讓學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礎上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動感十足的教學情境,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班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已經很出色,學生明白什么時候獨立學習,什么時候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更懂得怎樣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務。因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動”起來,使他們學會使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猜想、嘗試和驗證,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流程:創設情境(認識一周)——動手操作(認識周長、測量周長)——小組合作(測量圓的周長)——鞏固提高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周長的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物體的面和簡單圖形的周長。
2、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
3、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操作中分析問題,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想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資源開發:從周長聯系到用皮尺測量腰圍頭圍,體現數學的生活價值。
教學媒體:線、直尺、皮尺、樹葉、小篇子、課件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看、爬、摸、說、找、描等活動,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
2、借助實際操作,結合生活情景,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看一看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課件演示螞蟻爬樹葉一周——路線閃爍)
2、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螞蟻爬過的路線?
學生回答(感知“邊線”)
3、爬一爬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讓我們跟著小螞蟻一起來爬一爬吧。(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板書:周長)
二、動手操作,揭示概念
1、摸一摸
(1)摸樹葉的周長
先摸一摸它的周長,再同桌互相說一說這片樹葉的周長。教師指導(強調:邊線)
(2)摸桌面的周長
師:同學們能摸出樹葉的周長,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長嗎?
2、找一找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
3揭示概念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周長?
(總結)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板書:圖形一周的長度)
二、聯系生活,加深認識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課件相繼播放國旗、相框、鐘面、畫、五角星。最后畫面停留在花壇,閃爍的線條不到一周)
學生看到花壇的畫面質疑:閃爍的線條表示出的不是花壇的周長。
師:為什么說這根閃爍的線條不是這個畫壇的周長?那怎樣表示這個花壇的周長呢?
三、練習鞏固,逐層提高
1、描一描(課本第4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在黑板上貼出下面圖形的放大圖,指名描一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劃一劃
看大屏幕,用手比劃看到的圖形的周長(課件逐一播放1個小正方形、2個、6個、9個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圖形)
3、比一比
(1)師:(課件出示圖1和圖2)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為什么?
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師:(課件出示圖3)把一個長方形分成甲、乙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發表意見)
(3)師:(課件出示圖4)把這個長方形分成這樣的甲、乙兩個圖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如果不是一樣長,誰長?長多少?
五、總結評價(略)
什么是周長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基礎上,進行平面圖形周長的教學的。它是學習的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教材呈現了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周長的含義是很不容易的。《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整節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充分感受理解周長的含義。依據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合理的補充了新的信息資源,并改進了信息資源的呈現形式。
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課堂首先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撿到的各種樹葉,激發學生畫的興趣,讓學生沿著樹葉的邊線描出樹葉的形狀,通過讓學生一筆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初步、直觀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通過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一周、課桌的一周等來認知“周長”,直觀感知周長的意義,又通過讓學生從身邊找一些例子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通過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腰圍,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周長的含義,體會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以上活動,我發現學生對“周長”的感知比較深刻,所以好多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什么是周長。這種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使他們進入積極的觀察、思考活動中。
【什么是周長評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小學數學評課稿(15篇)04-19
小學數學評課稿15篇04-19
《買東西的學問》評課稿04-02
物理評課稿(精選15篇)03-28
物理評課稿通用15篇03-28
小學數學評課稿(集錦15篇)04-19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04-18
盤盤轉轉評課稿 2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