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統計表評課稿(精選5篇)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下面小編帶來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1
本節課是二年級下冊統計教學的第一課時,在這節課的教學,陳老師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統計一年級、二年級的體重,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整節課,陳老師語言和藹可親,有親和力,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復習導入:雖然學生在一年級時初步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但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大部分學生已經記憶模糊了,復習導入做的不夠,為后面的探究新知留下了隱患。
2、數據記錄:在探究過程中,每個學生輪流起來報自己在一年級時的體重,其他學生記錄,其實二年級的學生統計能力還達不到如此熟練,這就造成了數據記錄混亂,一年級時的體重就沒記清楚,二年級時的體重記錄的就更混亂,后面的復式統計表就沒法完成。老師對學生能力估計失誤,是造成本節課不夠成功的關鍵。時間拖沓,后面的練習根本沒有時間完成。
我認為可以這樣改進,學生說體重時,老師要求放慢速度,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記錄,這樣就不會造成數據統計兩遍,還不準確的局面。
3、統計表:陳老師在統計表的表頭問題處理上做的特別好,能夠讓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探知,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理解的透徹。
4、板書:整節課,黑板上除了板書課題外,沒有任何板書。 每一節課,黑板上都應該呈現出這一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即使在課件中已經出示過了也不能代替板書。
每一節課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學習,認真研究,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2
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教學中五山小學的季老師著眼于從學生的現實生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悉事例,本著數學生活化的新課程理念,抓住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的聯系與區別,進行教學。
首先搜集參加各種樂器的男女生人數,制成的四張單式統計表,通過分層次的幾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產生需求:有些問題不能從單個的表中直接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很自然的,學生產生了將幾張表格疊加在一起的認知,在課中,學生們慢慢一步步完善著自己的設計,簡化自己的統計表,根據需求設計出了表頭,成功從單式統計表組合成復式統計表。活動中,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原有認識結構中,成為有效知識,教師的“教”變為“引”,學生的“學”變為“探”,學生們經過討論并組合成復式統計表,完成復式統計表表頭的理解這一步驟。
在整節課,季老師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展開思維:從這樣設計統計表,你認為怎么樣?你有什么建議?還有什么問題?怎樣能使表格變短,而又統計全面?讓學生按照想出來的辦法去統計,這樣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他們在這些思維的碰撞中發展了思維。教學中,在學生體會了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后,季老師還分組合作,讓學生統計小組內每位學生參加興趣班的情況,學生在經歷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作統計表、分析表格的一系列過程中,真切體會到學有所用。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就在思考,課堂上老師可不可以放手,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行創造復式統計表,在每次展示學生作品之后,讓學生自己比較體會別人的設計優處,再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三次乃至更多次的修改、創造,最終完成復式統計表。這樣的放手會花費很多的時間,但學生是否可以獲得更多書本以外的收獲。
以上是我聽課之后的粗淺想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3
《復式統計表》是國標本蘇教版第九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統計表。通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復式統計表,并對復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制作復式統計表,沈老師為了讓學生有主動探究新知興趣,在課中設計了搶答的游戲,這樣通過某些同學的失敗,為什么會慢呢?這樣就順利的銜接到需要一張新的統計表,內容應該包括4張統計表的內容。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對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后讓學生一起經歷把4張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知道表頭為什么要分為3欄,每一欄分別對應的是橫式還是豎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填寫統計表時,我先讓學生認識這張統計表的整體結構,橫欄表示什么?豎欄表示什么?表中的每格數據分別表示什么。并讓學生自己詳細的說說合計和總計是如何得來的,加深學生對于統計表數據的認識。之后利用練習,讓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復式統計表。
從學生的反饋看,教學效果還不錯。但從學會學習和生本課堂的角度上來考慮,顯然本課讓學生小組合作的機會較少,參與的面不夠。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4
《復式統計表》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續的復式統計圖的教學奠定了必須的知識基礎。對于本節課我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1、讓學生把統計看成一種策略讓學生自主產生對復式統計表的需要。
2、讓學生親歷一種過程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統計表。
3、讓學生學會一種眼光從統計的角度看待生活。
根據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特點,能根據搜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
3、通過經歷實際的調查活動,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
通過認真分析教材,我認為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對復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
因為本節課針對的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處理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對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我作了如下四大環節的設計:
第一大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需求
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場景圖及四張簡單的統計表,直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當學生填完表格后,提問:14怎么來的?表示什么?對單式統計表中合計格表示的意思及其數據是如何算的做一個回顧。
然后提出一簡單的問題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根據單式統計表很快便能看出,接著再提出四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是無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這個時候我就反問學生為什么速度沒有那么快了呢?(因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一張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問題答案在幾張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較慢)因為需要計算,那么如何才能夠一眼看出來呢?使學生自主產生對復式統計表的需要,從而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
第二大環節: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制作復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復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復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于本環節我將分為三個層次來教學: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首先出示一個簡單的直接由書中四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的統計表,讓學生思考就是這樣合并嗎?那么該如何完善這張統計表?學生一眼可以看出有四欄是重復的,可以去掉三行性別那一欄,并且為了看出是哪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將四個人數分別改成四個小組的名稱。然后揭示表頭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思考現在是否能夠一眼看出總人數了?不能,因為有了需要所以我們還需要再進一步完善表格,于是出示總計欄。由于這一欄是新學知識,因此三個格子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各表示什么,同時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加以手勢表示,橫欄、豎欄,用手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統計表應該是橫欄與縱欄相結合地去看,同時帶領學生認識統計表中的其它一些相應的格子表示的含義。
2、嘗試填寫,交流填法:
由于填寫表格時學生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寫日期,因此要求學生在拿到這樣的統計表的時候,先寫好日期,然后再獨立填寫。因為已經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學生都能很快填出來,再讓學生匯報是如何填寫這些數據的(總的來說是按照先填寫每一小組男、女生人數,然后填每一興趣小組的合計數,再填男、女生各自的總計數,最后填寫四個組總人數),男生總計數、女生總計數都要求學生說說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對于總計數,設置一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讓學生認識到總計數既可以根據四個小組男、女生的總計數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得到。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
3、引領分析,體會優勢:
學生經歷了復式統計表的設計和填寫之后,接下來是對這張統計表的數據進行分析,先以你能看出四個小組中哪個組男生最多嗎這一問引出,要求說說答案及是如何看出來的,接著放手讓學生四人小組內說說從統計表里還能看出什么信息。如果學生無法說出看出總計數,則提問現在從這張統計表里是否能夠很快地看出四個組的總人數,讓學生從心里面有個感知,這張統計表比前面四張統計表反映的內容更加全面。
再與剛才單式統計表比較,發現復式統計表在統計多個項目時的數據多,信息量大的優勢。 并揭示課題。
第三大環節:實踐提高、鞏固新知
為了對所學知識進行形成性的訓練及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練習題:
1、練習鞏固:練一練 統計我國前由屆奧運會獎牌數
在教學時先通過2008年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一題主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給出的數據是按照奧運會的屆數橫著排列的,而復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都是豎著排列的,借此不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養學生更加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另外,這一題書上只有一問還能看出什么信息,而其實我感覺單獨這一句話太空洞了,于是我先設置了四個小問題,讓學生對于從統計表中能看出的一些基本信息有個了解,再放手讓同桌間互相說說,然后全班交流。這樣也是在給學生一個引導,如何去分析統計表,并且以此可以聯想到從一張統計表中還能夠看出別的信息來。
2、練習二十中的習題第2題。
這一題,比較簡單,在學生填寫完后直接展示學生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觀察這張復式統計表與前面所學的復式統計表的區別,了解三個不同機場的面積總計是意義不大,而機場面積、長與寬之間進行合計是沒有意義的。明確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計與總計是根據實際需要的。
四、根據板書:回憶一下這節課,認識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在學生了解到復式統計表在生活中廣泛運用之后,提出在糧店工作的王阿姨經常也制作復式統計表,但是她現在也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她不小心將幾滴墨汁滴在了表上,你能幫幫她嗎?
出示統計表,同時在課件中也設置將幾滴墨水涂在上面,更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今天的所學去解決問題。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 篇5
本學期,聽了一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復式統計表》的公開課。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的數據正確填寫復式統計表,能對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經歷簡單統計活動的設計過程,知道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等方法獲得信息和數據,能選擇適當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結合教材編排的特點和對學生數學核心培養,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有幾點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把四張單式統計表合并成一張復式統計表。原先的蘇教版教材也是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信息填寫單式統計表,然后引導學生合并成復式統計表。可改版后,教材直接呈現了單式統計表,再引導學生合并成復式統計表。那么教材為什么會做這樣的調整?我想這是讓教師能花精力和時間在“引導”上做文章。不管是單式統計表還是復式統計表,它只是數據呈現的不同方式,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不同需要的產物,我們說數學來源于生活,統計也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師問:哪組的男生最多?哪組的女生最少?男生一共多少人?女生一共多少人?男女生一共多少人?……”這些問題使用單式統計表能解決嗎?當然是可以解決的,只是在解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停地翻看四張表。課堂上,我們就讓學生去感受這個不方便,產生合并成一張表的需要,其實生活中復式統計表也就是在這種需求下產生的。發明創造從哪來?就從這“需要”來。二、在合并的過程中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欄目含義、結構特點和填寫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把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不是簡單的把表合并起來,改一改就行了。而是從“需要”出發,“上面的那些信息,我們怎么在一張表上呈現呢?”,組織學生設計表頭,在交流中修改,最后呈現出教材中的復式統計表。這樣對復式統計表結構的認識才是主動的,有創造性的,在這樣的活動中,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復式統計表信息容量比單式更大。隨后,讓學生自己填一填 ,說一說。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完整的認識復式統計表的過程。其中總計的填寫方法是個難點,但是在充分理解結構的基礎上,這個難點也會迎刃而解。三、從復式統計表中讀出更多的信息,這是統計的價值。在同學們不斷的對數據的分析中,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統計表信息量大這一特點,最后通過與單式統計表的比較,讓學生明確復式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這節課,表的結構認識是重點,可這個認識過程學生應該是主動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統計價值的認知,創造力的培養才是我們教育追求的目標。
【復式統計表評課稿(精選5篇)】相關文章:
地理評課稿02-18
老師評課稿02-18
《水調歌頭》評課稿02-16
《云》評課稿02-15
地震評課稿02-14
守株待兔評課稿03-02
燈光評課稿02-12
轉化評課稿02-11
重力評課稿02-11
養花評課稿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