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的故事評課稿合集6篇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1
今天,聆聽了王老師—《爭論的故事》,兩位老師的干練、用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印象最深的幾處,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1、重視朗讀,讀出人物爭論的語氣。
兩位老師在教學時都抓住了第3自然段中哥哥和弟弟的兩次對話,指導朗讀。在朗讀過程中也都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表情和動作,體會爭論。兩位老師在指導反問句與陳述句的比較,感受反問句語氣的強烈,體會爭論的味道的時候,處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的。王老師是當學生讀到這句,就進行比較,讀到另一句時,再進行比較;而金老師是把兩次對話,放在一起,出示第一句反問句時,是由老師讀句子,讓學生比較異同,繼而說說哪句好?為什么?學生學會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己找找這樣的句子,并說說理由,體現了由扶到放的一個過程。
2、不同方式,體會人物爭論的表情和動作。
兩位老師在教學時,都關注到了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有所不同的是,王老師抓住課文的插圖,仔細觀察,圖上的兄弟倆爭論,口水都噴出來了,像打仗,在打口水仗。而金老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大聲爭辯、很不服氣、不以為然”,邊讀詞邊做做表情,再加上動作讀讀句子。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班中有一學生“很不服氣”做得特別像,老師適時大加表揚,并讓其他學生看他臉上的表情。雖然處理方式不同,但都能收到效果。當然,這里還要提到學生的配合度。
3、學生表演,演出人物爭論的味道。
兩位老師都設計了讓學生演一演這一環節。王老師提出要求后,直接讓兩名學生上臺演一演,表演之前臺下的同學給他們提一些建議,比如:把表情、動作、提示語的意思放在表演里。之后就直接演了。第一次表演的學生動作沒有,表情也不好。之后,另一組的表演,也沒有多大改進。第三次,師生的合作表演,有了爭論的感覺。其實,如果在表演之前,或者第一次上臺表演后效果不理想時,給學生一些思考、準備的時間,我想表演的效果會更好。
金老師由于之前指導兩次對話時都穿插了語氣、表情和動作,表演之前又讓學生自己先練一練,因此表演的效果比較好。
4、引進資源,進行有效課堂拓展。
兩位老師在課堂上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了拓展。王老師把開掘點放在“做事要把握時機”這一哲理的引申和拓展上。由于學生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和積累并不多,所以教師出示相關的名人名言,為學生起到引領作用,然后,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名言,寫在書簽上。這樣,從讀到寫,既擴大了知識面,又加強了語言的積累。金老師拓展的是:如果你是盛老師的學生,你會寫什么?個人認為,課文中四位學生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了,再讓學生寫,也只是雷同而已。
5、探討一點:最后的鉛筆與尺子的爭論,最終的道理應該是各有各的本領,而《爭論的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做事應抓住時機。這樣的遷移,是否有必要?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2
羅小紅老師執教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堂內容做到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通過對核心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讓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羅老師高效完成了教學目標。在課堂四十分鐘內,羅老師努力探索師生之間的協商合作,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使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是一堂扎扎實實的語文課,我們認為羅老師這節課有許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現如下:
1、開課羅老師語言簡單明了直奔主題,接下來的識字寫字環節做到了扎實有效,用時10分鐘。特別是在寫字環節重點對易錯字“黎”和“蔥”的處理也體現出羅老師的用心。教師規范書寫,學生在比較學習中加深認識,練習寫字,及時評價,給予同學以展示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2、初讀感知環節用時約5分鐘。開火車朗讀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師生恰當合理的評價讓學生有了明確的認識。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羅老師恰當的點撥,引領大家準確明白說出課文大意,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
3、精讀感悟環節是課堂學習的重點,用時24分鐘。羅老師非常注重重點詞句的朗讀,通過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在教學中,徐老師指導學生采用了指名讀、師生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學生通過朗讀,說體會,評價,再讀,這樣將“讀”與“思”結合起來,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而且朗讀時的聲情并茂,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
這堂課羅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時間分配合理,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加強重點句的朗讀,以讀促悟,注重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體驗情感,體現了老師教學方法科學有效,是一堂成功的課。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3
今天學校組織了語文教研活動,上課鈴響了,老師們陸續走進多媒體室,學生等待老師的到來,聽了她的這節課,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
在本課的教學中,任老師“淺入深出”,循循善誘,在短短的一課時里,引導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懂得學習的方法,而且悟出道理,真是一堂優秀的語文課下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標積極倡導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在任老師的這堂課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中心,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找準切入點
任老師深入文本的突破口是什么呢?我認為是這兩個詞語?兇惡殘忍,美麗善良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對狼的直感?兇惡殘忍,說出了很多形容狼的貶義的詞語,讓學生充分地說,進行說話訓練如狼狽為奸,引狼入室,聲名狼藉等等,渲染狼“惡”的形象,使其恨得咬牙切齒!反襯鹿的“美麗善良”教師因勢利導,利用 “懸念”引起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再讀課文,探究原因何在,積極地參與探討。
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在教學中,她注重朗讀,讀得充分,也讀得精彩比如:默讀課文,齊讀詞語,加強理解;自由讀文,暢談感受;多樣化再讀課文,試找理由;自讀句子,自讀自悟等等
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文以載道,語文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尤其要幫助學生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這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一般無法一下子透過現象捕捉實質,在本課中教師層層深入,逐步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學生送給狼兇惡殘忍,并覺得羅斯福總統下令殺狼殺得好,真是英明之舉!當教師用課件把美麗善良和兇惡殘忍調換位置時,表明自己認為是美麗善良的狼和兇惡殘忍的鹿時學生大多強烈反對,并說明自己的理由。這個時候都沒有幾個同學幫狼說話,都認為狼是罪魁禍首,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師巧設“美麗善良的狼和兇惡殘忍的鹿”這一懸念,誘導學生在文中學生找出理由,終于有了結果,學生有了這樣精彩的感悟:沒有全惡,也沒有至善,狼有善心,鹿也有野心;狼和鹿都是森林中的一員,他們的缺點和優點都展示在大自然中,我們不要用人類的價值去衡量他們,罪魁禍首是人類;人損失的`是一片森林,而狼和鹿損失的是一群狼和鹿;人類間接破壞了森林??等等,學生已經不再將矛頭指向狼,而是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在其中起到的破壞作用。這時教師也適時總結:單純的說哪一方是善良或兇惡都是不對的,狼和鹿只是表現自己的本性,關鍵是人類不能插手其間。首先引導學生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然后幫助學生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這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一下子透過現象捕捉實質,在教學過程中層層深入,逐步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懂得狼和鹿都是森林中的一員,他們的缺點和優點都展示在大自然中,我們不要用人類的價值去衡量他們,罪魁禍首是人類;人損失的是一片森林,而狼和鹿損失的是一群狼和鹿;人類間接破壞了森林、、、、、、等等,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在其中起到的破壞作用這時教師也適時總結: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此時,學生在無形中明白了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這一深刻道理 。
葉圣陶說:語文是一個例子。這堂課在新課改的今天,起到了很好的拋磚引玉的作用。課堂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譬如課前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情景引入,走進文本靜無聲;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科學處理教學設計,尊重學生與課堂;降低寫作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自信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課時,老師五、個性化作業,將讀寫有效延伸至課外。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愛語文,更好的使用語文,學以致用。趙老師在本課結束布置了推薦學生閱讀《狼圖騰》的閱讀作業和致羅斯福總統一封信的書信作業。此項作業的布置,既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了反饋掌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豐富視野,是課堂的有效延伸。
總之,她的這堂課,圍繞“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老師起到了“引導、點撥”的作用,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以上是我聽完本課后最為深刻的幾點感受,愿與大家共勉。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4
《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優美,情節感人,令人深思,給人啟迪。款款讀來,使人在對這群可愛的鳥兒頓生喜愛之情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一種可歌可泣的悲壯。司老師教學本課時旨在引導學生抓住天鵝三次叫聲為線,通過品詞、品句為珠,讓學生真正融入課文內容,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領悟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一、導課新穎,提問條理,直奔重點。老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天鵝圖片說對天鵝的印象,學生回答后,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學習天鵝的故事,通過學習你對天鵝會有什么新印象呢?這樣自然而然導入了新課,同事也記起了學生讀文章的興趣。
二、思路清晰,抓關鍵語句理清課文內容。司老師在初讀課文就要求學生找出寫天鵝啼叫的句子。以此幫助學生輕松理清課文脈絡,我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司老師以一個看似簡單卻用以頗深的問題“天鵝為什么啼叫?”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重點語句。進而進行品讀分析,幫助學生體會天鵝們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形象。
四、一點想法
在聽課過程中感覺學生度的還是不夠,思考空間不夠。如果老師能在品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多讀,多體會,多給學生思考體會的空間,多給學生表達自己看法情感的機會,就能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情感,感受情感,體驗情感,表達情感。另外最后的情感升華教育,司老師用的是解放軍在汶川地震災害中的表現和《眾人劃槳開大船》這首正歌老幫助學生理解團結的拼搏的精神。我想如果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找離學生更近的事情來說是不是會更好,學生更容易接受。如:班級榮譽就需要全班同學團
結奮斗等。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實現語文課的德育教育意義。最后一點小建議,個人認為小學課堂中老師還是要走近學生,適時給學生指導交流,不能只在講臺范圍內活動。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特點,在教學《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篇課文時,葛祥敏老師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并打破課文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現將本堂課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引導質疑,主動探究。
這一環節起著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小山村美麗與消失這鮮明的對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進入探究。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讓學生在讀書中理解感悟。
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探究。
抓住“曾經”引導學生理解那個美麗的小山村已經成為過去,面對著這樣一個小山村,學生不禁嘆息、疑問。“它去哪兒了呢?”反復朗讀“什么都沒有了——所有用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讓學生在這種不同層次中體驗感悟,學生自然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毀滅山林就是毀滅自己。
三、課內外結合,實踐探究。
學生理解課文以后,葛老師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并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想:面對這樣的行為,我該怎么辦?這樣學生就有了更加真切的感悟。
當然,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諸多不足,比如:過分的注重預設而忽視課堂生成,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還不夠十分妥當。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6
《爭論的故事》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昨天聽一位八年教齡的老師執教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主要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幾點:讀對讀通課文;認識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認識特殊標點符號及用法。聽后有下列感受:
一、對課文語文價值的思考:
《爭論的故事》僅作為一個故事,內容的確極富人文價值。既然編排到了語文教材中,我們就不得不深入思考它的語文課堂教學價值。除了“學字詞”和“明理”外,個人認為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重視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爭論時的語氣。文章主要采用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的發展,以講代敘,所以適合進行朗讀指導。
2、指導學生講故事,能講得繪聲繪色。這應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講故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講故事水平,能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把我好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進入角色,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
3、積累“煙熏火燎”“兩全其美”“無影無蹤”“爭論不休”等詞語。
4、抓住文章空白,創設學生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中這樣寫道:“兄弟倆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不了誰。”可以抓住其中的“爭論不休”一詞,讓同桌扮演兄弟倆繼續進行激烈的爭論,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讀書感受,課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了對其他人談的讀書感受。可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思考:
課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簡單易懂,但是教師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過于單薄。建議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效率。但上課老師似乎顯出為難之意,原來是擔心學生初讀不過關。回想上課過程,教師確實在初讀上花費了約15分鐘的時間。重視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教師“逢讀必評”的做法卻是不可取的。對學生的初讀,更多地應該采取“再讀自糾”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改正,既不耽誤時間,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朗讀的興趣。
三、 對課文形式的質疑:
1、課文采用盛老師給同學講《爭論的故事》的形式來編排課文內容,開頭開門見山點出“今天,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接著詳細講述了故事的內容,最后簡要介紹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后的感想。開頭結尾給人畫蛇添足之感,不知如此編排有何語文價值?
2、故事中兄弟倆爭論的具體內容在一段中表述,不利于學生的朗讀,為何不將兄弟倆的對話采用分段表述的方式編排呢?這樣結構豈不顯得更加清晰?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合集6篇】相關文章: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01-25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6篇)01-25
爭論的故事評課稿6篇01-25
拼音課評課稿02-06
轉化評課稿02-11
重力評課稿02-11
養花評課稿02-10
錢學森評課稿02-10
鄉愁評課稿02-09
前后評課稿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