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課稿15篇
物理評課稿1
剛才聽了龐老師講的光的反射定律一課,教學內容趣味性強,實驗現象動態直觀。學生活動內容豐富,參與面廣。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整合性強,教學方法靈活創新,我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評課
一、 注重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1、 課堂引入階段,教師通過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到墻上的紅色光斑,逐漸變化成一條紅色的光線,使學生體驗到物理現象的美妙與神奇。教師巧妙的將器材放在箱子中。學生根據經驗會認為箱子中是一支激光筆在晃動。而當打開箱子卻發現是平面鏡在轉動。這樣就形成了學生的經驗與物理現象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創設了很好的問題情境。
2、 在進行潛望鏡的教學中,龐老師將教材中的潛望鏡進行了改進,這樣學生通過潛望鏡在前面看到了自己身后的物體。這樣現象有很強的震撼力和沖擊力,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想,紙內藏著什么,會產生這樣神奇的效果。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潛望鏡的學習中來。
3、 教師播放玉兔號月球車,登月的視頻,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愛國主義之情自豪之感由然而生。
二、 注重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本節課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本節課實驗內容,實驗室內沒有配套實驗器材,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用的器材都是龐老師自制的教具,同時我們也看到實驗現象非常明顯,效果非常好。龐老師將實驗設計為分組實驗,
1、 通過實驗探究弘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對學生進行限制和約束。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個性色彩進行實驗。我們發現每組學生記錄的結果不同,效果不同,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
2、 通過實驗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嚴肅認真的進行實驗操作,實事求是的進行數據的記錄,和科學的處理數據,總結結論,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精神
3、 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民主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展示數據表格,交流實驗,結論。評價實驗過程,等一系列活動,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發表見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形成了民主的課堂氣氛。
三、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有機融合
本節課教師大量的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及網絡中的視頻資源,如平面鏡的轉動,潛望鏡,月球車等收到較好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內容直觀化,靜態圖形動態化
1、 光是真實存在的,但我們是看不到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看到了光的傳播過程。再如平面鏡轉動課件如果教師在黑板上講,只能畫兩個對比圖形,而利用課件,學生看到了在平面鏡轉動過程中反射光線的動態轉動過程。這種由靜到動的變化是多媒體應用的效果。
2、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使緊張的學習氣氛得到緩解,愉悅了學生的身心營造了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幾點不足:
1、 沒有組織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設計。學生的實驗過程顯得無序
2、 小組內分工不明確;有些學生不知該做什么
3、 使用激光筆沒有進行安全教育
物理評課稿2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扎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系,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說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導入新課。(巧妙激趣)
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模擬到商店為家里新買的電器買電線的真實情景導入新課,并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明白這么簡單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
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設計的分組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到最后學生自主地總結出每一部分的實驗結論和由學生自己對實驗結論的綜合總結。“提出問題——猜測與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論證——加以評估”探究環環相扣,都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師大膽創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展示教學能力)
比如,教師用來讓學生比較鐵絲和銅絲,讓學生親自觀察、觸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溫度對電阻影響實驗:取用生活中的廢棄的日光燈燈絲作為實驗材料,做的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效果非常明顯!體現了教師的創新意識,也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讓他們知道科學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們也可以做的
4、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
生的要求。(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里新買的空調配置電線。超越了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向生活延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具備從說明書、廣告、圖書館、因特網等獲取和處理知識信息的能力。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也就是讓物理走向社會。
5、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于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完美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6、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很好的實現了情感價值目標,并實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提醒學生注意用電的安全、廢物利用變廢為寶、評選“電學之星”————向學生贈送關于“神舟5號”和“航天人事跡”的雜志等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報效祖國!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藍維才老師在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學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物理評課稿3
評價一個教師在特定的授課時長中的實際教學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綜合考慮以下幾個維度。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積極和諧
教師的基本功是否扎實、所授知識是否準確且延展性強,常常是評價其教育教學能力的先決條件。其次,例如教師形體語言、口頭表達是否得當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物理這樣的自然學科課堂上,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現場調控力和應變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根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必須“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課堂必須遵循讓師生雙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的原則,在設計上要完整、在結構上要緊湊、在邏輯上要嚴密,從而達到前后呼應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導入新課,讓物理生活化。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同學模擬到商店為家里的電器買電線。并由此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們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整個課堂學習充滿樂趣。
2、以探究性學習為主,注重教法多樣化。本節課無論是在結構設計還是實際操作中都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處在積極思考和踴躍探索的活動中。例如:為學生設計獨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組競賽等學習環節,讓他們取長補短、相互促進,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在教給學生物理知識的同事,也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就是這堂課里學生最大的收獲。
3、大膽創新,使教學資源更貼近生活
比如,讓學生自己比較鐵絲和銅絲的異同;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溫度對電阻影響實驗。這些新穎的設計效果十分明顯,體驗了教師別出心裁的創新意識,同事也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并不是神秘河不可及的。
4、根據學生不同認知需求設計作業梯度
本堂課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里新買的電器配置電線。這本身就超越了傳統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生活化、將學科生活化,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勇于探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
5、以人為本,注重感情目標的培養
整堂課,學生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在其中不過是起到了引導、過渡等作用。通過教師的幫助,學生們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和交流,每個人都獲得了探索和成功的體驗,充分體驗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本堂課就為廣大教師同行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告訴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何全方位地對學生施行教育。
物理評課稿4
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亮點:
(1)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兩手的食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這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兩手拇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手壓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學習愿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課本)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本節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節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實例,并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改進意見:
(1)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節課討論和合作交流過程較少,使學生缺乏這種能力的鍛煉。
(3)反饋不足:學生回答增大、減小壓強的實例時答題方法不明確,沒有進行反饋訓練。
物理評課稿5
一、整體感覺
首先本節課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的只是與能力能同步發展,而且探究的過程中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其次,教師雖然年輕但成熟老練,基本功扎實,組織引導,合作交流,激勵都很到位,課堂生動真實。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關系。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二中的物理教學也采用了“學案式”教學手段,設計依據物理新課標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設計完整,緊湊。
此外我個人還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在學案的設計中,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重點的“重力大小影響因素”實驗探究應該放在第一頁上面,邏輯順序稍微欠缺點。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新課引入引人入勝
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四張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有何共同點,從而引出新課。
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互動,合作交流,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于發展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有助于他們建構知識,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傾聽、交流分享的技能意識。
3.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展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鼓舞人心。此外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體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三維目標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理念。
4.作業的設計精巧
作業中不乏有生活現象用我們物理只是加以解釋的題型,將我們的科學知識緊密的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與技能。還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突破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
當然,所有老師對同樣一堂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交流,我的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1.科學探究為主但開放性太小
在探究“重力大小影響因素”的實驗中,學生的猜想環節沒有放開,只有三位同學進行了三種不同猜想就草草收場,感覺是為了應付探究式教學方法,而要盡快的得出結論就好,有浮于形式的嫌疑。既然是探究式教學,就因該開放出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小組活動多,但各小組間的交流不夠充分,交流合作缺少實質性成果
學生在探究實驗中能認真完成實驗,但教師完全沒有留給大家討論交流的時間。也就是說有師生間的交流卻忽視了生生間的交流。實驗結論的的得出并非是學生們共同智慧的結果反倒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了。所以個人認為交流合作環節也過于形式。
3.由于本節課活動較多,教師在安排時間上不夠充分,尤其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在長5分鐘會更好。其次是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這樣也能減少時間的浪費。
物理評課稿6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獲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采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扎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展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后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盡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盡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并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于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著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實例,
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7
馬老師上的是蘇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內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課堂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發現、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堂課學生活動積極、氣氛活躍,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課。下面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對馬老師這堂課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馬老師設置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出發,通過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去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組織形式方面,學生采用六人一大組、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每一大組有三套實驗器材,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保證學生能獨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強組內學生間的協作交流,促進了生生互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應該說,從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活動組織,實驗指導,討論交流,到規律總結,馬老師始終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思考、交流、展示、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標準上針對這一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課程標準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并將科學探究列人“課程內容。科學探究既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馬老師充分利用科學探究的各要素,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探究活動一為例,馬老師先通過學生用凸透鏡互相觀察對方,根據所看到的凸透鏡成的不同的像,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什么因素有關?繼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興趣,然后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規律,在組內、班內進行交流,并進行師生的評價,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對馬老師這堂課課堂教學的兩點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物理評課稿8
5月10日聽了蘇老師的一節新授課,課題為七年級下冊的《二力平衡條件》。
蘇老師以復習《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引入課題,以力的平衡為教學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學任務,第一步議一議,利用生活中的燈泡、被勻速吊起的貨物引入教學問題二力平衡;第二步探究:當兩個力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保持靜止狀態呢?通過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問題;第三步,通過教師參與總結梳理講授問題,確定條件是什么;第四步。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的規律去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有關知識,但二力平衡比較抽象,教材中嘗試通過生活中的情景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自我發現來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和誤區。實現知識的建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具體的實驗,最終歸納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本節課重點: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問題。難點: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本節課主要表現出二個特點:一是問題中心性,老師特別關注基于二力平衡的解決這一主題教學,圍繞二力平衡的解決開展學生學習活動。比如:上臺展示實驗、老師圍繞二力平衡設問,學生齊答老師問題、學生自己總結本堂課的收獲等等。二是拓展延伸性,根據對教材把握,教學中大膽整合,注重學生思維想象性,幫助學生加深對二力平衡的理解。
教學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談談我的看法。一、教學目標達成度。知識目標清晰,讓學生發現知識的過程性中,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也沒有強調觀察什么,學生觀察點不夠明確,也沒有留足思考討論時間,不利于學生思考分析。二、教學設計思路過分強調講授任務的完成。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做到教材內容首先應該想法生活化,生活化后再想辦法問題化,抓住問題后,想辦法把問題內容教學化,教學內容學習化。本節課總體感覺比較淡化教師教學行為向學生學習行為的轉化,學生平等參與不夠,主要是老師講,且經常發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現象。預設的教學問題和生成的教學問題不同,不夠關注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指導,比如整節課學生動筆記的很少,也沒提出具體要求。
物理評課稿9
本節課是初三物理總復習中一節電學實驗復習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老師適時異悟,選題難度合適,內容適度,使學生學會了電學實驗中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一節好課。
教學程序為:一、學生閱讀,做題探究,全體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感受,體驗,嘗試了如何解決問題,哪個位置不會。二、讓一學生黑板上演板,給學生樹立了信心。三、請這位同學闡述解題的理由。四、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歸納解決方法。五、討論如何寫出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先練,后討論,使其看得見,摸得著,很快解決問題。
本節選兩個電學實驗題供學生探究,第一題,解決電學中實物連線問題,本類題看似簡單,其實學生一層云霧。本題涵蓋的知識點很多,如何入手,電壓表、電流表怎樣使用,量程怎樣選擇,變阻器的連接、作用,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老師逐一分析、異悟,使學生看得著,摸得著。第二題,屬于電路故障題,有一定的難度。同樣采取讓學生先做,讓學生發現問題,還原人學習、認識自然的規律,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老師異悟出電路故障的判斷及分析的幾種方法:
1、電路斷路:當電路某處斷路時,電流表示數為0。
2、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因為電壓表的電阻很大會使電路中電流幾乎很小(沒有),故電壓表應當與用電器并聯。
3、電流表、電壓表接線錯誤: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中時,應使電流從“+”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將反方向偏轉。
4、電路短路:若電源短路,則電路中所有用電器都不工作,電流表、電源可能被燒壞;若用電器短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幾乎為零。
5、滑動變阻器接線錯誤:若接上邊兩個接線柱,則只相當于導線的作用,對整個電路無影響;若將下邊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相當于定值電阻的作用,無論滑片如何移動,電路中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不變,燈泡的亮度也不會變化。
然后,教學進入學生練習階段,老師布置了荊門資料上八道題讓學生完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探究,再進入練習,使學生有再認識、再應用實踐的過程,學生學得扎實,收獲甚大。
物理評課稿10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組研討周,大家共同聽了解鵬翔、李霞、王景軍等老師的《電源和電流》一課。王校長參與了整個聽課和評課過程。
陳紅靈老師評課:
1、課程內容多,課時無法完成。
2、明確電源作用,用水位差類比,形象易理解,力爭把電源理解透徹。在教學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見的水表類比。
謝鵬翔老師從初高中銜接方面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機和電源的類比,水流和電流的對比。
李主任建議大家認真鉆研課標,不要把問題講難。
趙京南提出物理課堂應當多引入生活當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最后王校長作了總結:
1、重視初高中銜接,建議各位教師把初中教材學一遍,高中教學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認識到,哪些是自己的經驗,哪些是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的新問題。
2、教學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
3、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經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類比,學生體會到生活當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師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長就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師的語言應該精煉,邏輯性要強。
物理評課稿11
這是一堂實用、有效的物理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教學線索清晰,使學生在感性認識運動快慢的基礎上,層層推進,引出理性需求:既速度的概念、公式、計算。圍繞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構建過程。我個人認為,本堂課有以下優點:
優點一:整堂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那就是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在學生體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非常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學生參加游戲,結果引發學生思考,切入正題。導入環節,涉及到與運動快慢有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認知沖動,與后續內容的關系上做足文章。通過百米賽跑情景提煉出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再通過教師的層層設疑,自然引出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取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步生成新的問題,教學效果顯著,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亮點二: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把生活中與速度有關的信息整合后,以課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百米賽跑現場”的圖片,情景再現,讓學生仿佛又回到運動會的比賽現場;合作交流速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交流,目標明確;“汽車速度表”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邊;用課件逐步展示1m/s=3.6km/h的換算過程既節省時間,又突破重點;平直軌道運行的列車、瘋狂過山車對比鮮明,一下就讓學生分辨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磁懸列車,即拓展資源又進行情感激勵。以上課件的設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課件的運用使教學環節更加流暢的同時,也大大節省教學時間,保證學生在編題解題環節有效展開。
亮點三:本堂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時間。
本堂課,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有4次,用時合計15分鐘,分別是:課前導入的小游戲;速度的意義、單位、公式、的五道題,全體學生分組討論,又分組板演;用物體或肢體模擬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最重要的一次是編題解題環節:2人編題12人做題8人糾錯。其余學生正式書寫了4道題。由于課堂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突顯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多人次參與編題解題進行匯錯糾錯,有效的完成了速度的計算這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幾點建議:
1、注意語言的規范性 要用書面語言,地方土語盡量避免。
2、可見要與教學同步 課件有一次延緩之處。
3、避免口頭語“那么”
4、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學生糾錯后,教師的點撥點到為止,不用過度的強調,這樣可以節省下來達標測評的時間!
物理評課稿12
周四聽溫從跑老師的公開課——《動能和勢能》,讓我受益匪淺。溫老師設計的每一個實驗,語言的每一處銜接,選取的每一個事例,都顯現出溫老師的匠心獨運。整節課深入淺出、氣氛輕松活躍、師生積極互動、達成教學目標。
溫老師課上得生動,以實驗為載體,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中有多次的實驗、討論、發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課堂的豐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活起來了。
溫老師通過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輕松的引出運動的飛機具有做功的本領,再通過各種事例說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過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實驗,與學生巧妙的互動中,讓學生體會出動能、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使得動能、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活動就很容易進行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在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再次鞏固了這些實驗探究方法。學生的分組實驗、老師的演示實驗,都緊扣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從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鞏固概念,給我以后上概念課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啟發。
這節課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魅力,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從教師的主導作用。溫老師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激勵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例如上課一開始,溫老師通過演示小球過山車的實驗,引發學生回答知道的能量,學生紛紛搶答,一下子回答出了很多形式的能量,溫老師在黑板上做了記錄。然后告訴學生,我今天也準備了幾種能量,讓學生分類。學生通過分類巧妙的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表現出了溫老師高超的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從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積極,學生學習投入度達90%以上。在這節課當中,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學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說明溫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三、從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關注所有的學生以其發展。例如學生討論發言時,溫老師即關注到前面的學生,又注意到后面的學生,即照顧的女生,又考慮到男生;巡視指導實驗時,溫老師參與到每組學生中和他們交流討論,并及時用激勵性語言給與肯定,如“你真厲害!”、“真了不起!”、“你們表現的非常出色!”。這樣增強了所有學生的學習勇氣和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大面積提高。
當然針對整堂課上一些細節的表現上,我個人認為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本節課容量太大,教學時間達45分鐘,課堂結束有點倉促,對于《動能和勢能》可以分成兩節課完成。
當然瑕不掩瑜,這并不影響溫老師在這節示范課上所展示個人風采與魅力,正因為有了溫老師這樣夯實的基礎和獨特的技巧,尤其是學生的積極參與與互動,使這節課依然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物理評課稿13
物理評課稿:《聲音的特性》
課題:聲音的特性
課型:展示課
授課人:XXX
地點:XXX
教學過程簡介:
本課主要內容共分三大塊:音調、響度、音色,每塊內容分別交由4個小組合作處理,有的小組負責講解,有的小組負責做實驗,有的小組負責反饋,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課。
優點:
1、學生的講解基本到位,學生能積極配合回答講課者的提問;
2、及時以題目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反饋;
3、在老師指導下做好演示實驗。
4、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不足:
1、反饋題重數量,但處理質量不高;
2、個別反饋題不能緊跟所講內容;
3、小組合作有待加強,五、六、七組間有重復現象。
建議:
1、加強預習和課下的輔導,對較難的內容如演示實驗,給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
2、老師可參與準備一些反饋習題,使之更有針對性;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
物理評課稿14
一、教師教態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杜教師的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系。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2、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于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加強板書的設計。
物理評課稿15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張教師的基本功扎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系,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說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導入新課。(巧妙激趣)
一開始交代學生效率在中考試卷的占比。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建議。
設計點比拼的題。
【物理評課稿15篇】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03-16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03-16
復習課評課稿(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通用19篇)03-22
語文評課稿五篇03-17
優秀評課稿【10篇】03-16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03-16
小學美術優秀評課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