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模板
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荔園迎新,有一副對聯高高掛起。上聯是:新校園,新老師,新同學,新課堂;下聯是:新生活,新高度,新目標,新境界。所列“八新”,我想,最具影響的“一新”,應該是新同學即將面對的新老師。
大學老師是知識階層中一個富有鮮明特征的群體。這個鮮明特征就是學者型、學者化。理想的大學老師應該是睿智的學者型老師,理想的大學老師群體應該是高度的學者化群體。
凡學者,以學問為本,與真理同行。他審視過去的歷史,拷問現存的狀態,探索未知的領域。他的科學實驗,他的學術爭鳴,旨在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增加新的積累,為真理的長河增加新的浪花。
凡學者,常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過程中,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為人師表,“代表時代可能達到的最高道德水平”。立功,就是培養人才,“擔負起當代和后代的教化”。立言,就是創造發明,著書立說,“論證真理”。(德國哲學家費喜特《論學者的使命》。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也有一些大師,通過講課或討論的方式,通過直接與學生交流,表達創造性”,(英國數學家、科學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教育的目的》,a.n.whitehead,1861-1947)不朽者有如蘇格拉底、孔夫子。
凡學者,容忍異見,力挺己見。在大學課堂,同樣一個問題,可以各陳主張。你可以說名師出高徒,他可以說高徒出名師。你可以說人是猿的進化,他可能會說,猿是猿,人是人。你可以說,目前的社會制度是多數人滿意的制度,他可以說,我正在設計人人滿意的制度。
凡學者,著書不為稻粱謀。即便窮困潦倒,即便出賣體力,也不會出賣學術,不會讓學術成為利祿的附庸。一切為利祿而動的學術,或匆忙草率、或投機取巧、或弄虛作假、或趨炎附勢,本質上是被污染的學術。
凡學者,個性上豪不掩飾。或豪爽,或婉約,或謙和莊重,或倜儻狂狷,或衣冠楚楚,或不修邊幅,以各自的特色引領校園的生動。
凡學者,骨子里無不嚴謹。治學不容水分,考核不容虛假,批評一針見血。那些嚴格教學在網絡上被稱為“考試殺手”、“監考酷吏”的老師,秉持的正是一種嚴謹治學、誠實做人的學者態度。
能有這樣的學者秉鞭執教是大學的魅力,大學的榮耀。
能與這樣的學者朝夕相處是大學生的享受,是大學生的機遇。
深圳大學二十六年,求賢若渴,來自五湖四海的荔園學者,思想敏銳,博聞強記,術業專攻,學者化程度和學者知名度日益提高。走在荔園的林蔭道上,你會邂逅兩院院士、著名教授、著名作家、著名藝術家,會遇見在電視屏幕、或在報刊雜志似曾相識的才俊。坐在荔園的教室里,你會認識更多學風質樸、功底深厚、勤勤懇懇的專家。今后幾年,諸位將在這群學者的指導下完成自己的學業。如何請教、如何溝通,新同學應當重視。
以我做學生的體會,做學者的學生并不容易,做學者喜歡的學生尤其不容易。
大學生不是一般的學習知識的學生,而是在知識寬闊的層面上學習專業、研習學問的學生。凡誠實勤奮、敬重學術、熱愛專業、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的,學者必器重。凡不思進取、漠視學問、作業copy、考試作弊、通宵游戲、出言無狀且屢教不改的,學者必失望。器重,則亦師亦友;失望,則疏遠陌生。亦師亦友,你的學業和前途,他會記在心上。疏遠陌生,則上心也難。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學者常情。
亦師亦友需要雙方的.互動,特別需要學生的自覺和主動。 “誨人不倦”,是老師的本分;請教老師,更是學生的本分。通常情況,老師歡迎課堂提問。提問要經過推敲,特別是在大型講座上的提問,應三言兩語,直陳問題。有時,老師也會情緒低落,如在課堂,恰當地舉手提問,會幫助他精神一振。老師也樂意課外交流。但交流須有準備,應知道老師的學術成就、主要著作、主要觀點、重大項目,如此,自有共同語言;應想好自己的話題、自己的見解,避免無的放矢;切忌:探聽考試、討價分數。拜訪老師須有預約,聯系老師須講方式,經驗之一是發信息勝于打電話。請適應:在大學,學者提供指導式教育,不提供保姆式教育;重方式路徑,不重步步緊逼,所謂“引而不發”(《孟子.盡心》),是學者常用的“手筋”。
學生如果能感悟學者的引導,是學有所獲;如果能聽出學者的疏漏,是學有所精;如果能參與學者的研究,是學有所習;如果能運用學習的學問,是學有所成。
學者與學生,切磋琢磨,教學相長。
學者與學生,薪火相傳,長征接力。
所以大學的定義是,大學主要是由學者和學生構成的傳播學問、研討學問、創造學問的教學場所和學術共同體。學者與學生的關系是大學的主體關系。這種關系的氛圍,是尊師重教、崇尚學術。這種關系的支柱是學術自由、學政民主。這種關系的紐帶是師生平等、互相關愛。和諧的師生關系,高山流水遇知音。冷淡的師生關系,井水河水各自流。《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風乎舞雩(yu),詠而歸。”是學者與學生關系的至高境界。
我們將力促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