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通用16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工作計劃吧。工作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
鹽城市溝馬中學地處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區內、鹿鳴路底,現占地近86畝,現有教職工(在崗)108人,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98人,在全校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占9%,中級教師占51.6%,初級教師占39.1%;有鹽城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1人,市、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93人;教師普通話達標率達100%。由我校教師承擔的國家級課題1個,并成功結題,區級立項課題15個,每年均有一批師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為更好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扎實踐行“高效、低耗,和諧、進步”的鹽都教育發展主題,大力實施“名在減負、名在名師、名在特長、名在文化”的“四名”工程,充分發揮學校的辦學優勢并行之有效地轉化為自身的辦學特色,努力打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高地,創辦與鹽都西區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地方干群對優質教育新的渴求相適應的初中教育,特制定鹽城市溝馬中學“十三五”規劃,并成立我校“十三五”規劃領導小組:
組長:xx(黨支部書記、校長)
副組長:xx(支部委員、副校長)
xx(支部委員、副校長)
xx(支部副書記)
xx(副校長)
成員:xx(辦公室主任)
xx(教務處主任)
xx(政教處主任)
xx(安保處主任)
xx(工會副主席)
xx(總務處副主任)
一、辦學歷史與文化積淀
溝馬中學自1959年辦學以來,依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先后經歷了初中校、高中校、初高中并存幾個階段,并將逐步改制為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經過一代代馬中人的共同努力,形成“路在腳下”的校訓和“凝心聚力、頑強拼搏、打造特色、勇爭一流”的馬中精神,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進取、創新”的校風、“嚴謹、求實、律己、愛生”的教風和“惜時、勤學、多思、求真”的學風,學校將“安全、優質、滿意”作為辦學目標,并努力形成“全面加特長”的辦學特色。
二、學校發展定位
學校認真總結五十多年來的辦學經驗,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作出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抉擇:以德育工作為核心,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突破口,以安全為保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三、總體規劃
辦學思想: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科研為導、教學為主
辦學目標:安全、優質、滿意
辦學規模:2018年前初中六軌制,2019年初中7-8軌制
辦學條件:2018年達省級教育現代化Ⅱ類標準,2020年爭達省級教育現代化Ⅰ類標準。
辦學宗旨:為了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學生。
辦學追求:學生舒心、家長開心、領導放心、社會稱心。
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懂管理、樂奉獻的管理隊伍,建設一支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校園環境:凈化、綠化、美化、文化。
四、辦學目標:
(一)學校“十三五”發展總目標
以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為核心,深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德育課程的實踐與管理體系,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加大教學科研的力度,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基,讓師生的生命意義、價值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彰顯,讓學校成為一個充滿理解與感恩,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和諧與溫馨的學習型大家庭。
今后五年,我們要不斷完善育人目標和模式,深入推進學校制度建設以及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競爭力。經過五年努力,將學校打造為一所“辦學理念先進,教學質量一流,特色特長鮮明,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備精良,地方干群滿意”的實驗校。
(二)目標內涵界定:
辦學理念先進:將現代教育理念融于學校管理,堅持民主辦學,依靠教師,仰仗名師,以規范化、精細化、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實現學校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質量一流:學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且發展水平評估在全區名列前茅。
特色特長鮮明:讓“生生有特長”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在體育、藝術以及科普知識普及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特長,使50%以上的學生能展示才藝,10%以上的學生在區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
校園環境優美: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校園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校園樓寓命名更富人文特色,建設文化長廊、景點,學校處處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
教學設備精良:現代化教學設備俱全,校園網絡、電視臺、機房、教室多媒體裝置高起點設計、高標準運作。
地方干群滿意: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每學期組織教師進社區、社會滿意度在98%以上。
(三)學生培養目標
學校將“情感更豐富,人格更完善;知識更廣博,能力更提升;興趣更廣泛,特長更鮮明;身體更強壯,心理更健康”作為學生的培養目標。
五、德育工作
目標:把“樹德育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全力營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圍,研究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還要研究班主任工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努力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新發展,努力培養更具理想智慧、完善人格、健康心理的中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措施:
1、以生命教育與感恩教育為主線,編寫校本德育教材。
2、以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為主軸,貫徹學科教學的始終。
3、以“人格更完善,心理更健康”為標尺,制定初中生“導航計劃”,加快心理輔導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初步制定初中學生成長指導方案。
4、營造全員育人氛圍,提升班主任專業德育素養,積極開展班主任校本培訓,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熱情、能力和水平。
5、對起始年級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對畢業生進行跟蹤了解與分析,全方位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六、課程與教學及教科研工作
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教程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重點,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活動,強化年級組管理職能,加大教研組教研工作的力度,扎實推行“有效課堂人人達標”活動,逐步探索符合學生發展需要、遵循教學規律的溝馬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加大課題研究的力度,完成現有課題的'研究與結題工作,同時繼續申報區級課題5-10個,市級課題2-3個,省級以上課題1-2個,打造名師隊伍,市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達20人以上。
措施:
1、深入探索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組織教師開展自主性課堂的研究,著力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注重教學過程的管理,營造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環境。
3、著力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步養成“自學質疑合作探究鞏固訓練整合遷移”的學習習慣。
4、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
5、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要求的教學模式,認真抓實教師培訓工作,精心制訂教師校本培訓計劃,引導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凝聚教師團隊,發揮團隊的協作精神與爭先意識。
七、教育教學設施發展情況
隨著鹽都西區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集聚,五年內我校將要成為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學校將重新選址,易地新建。
(一)校舍及設施建設
據區計劃安排,2017年學校將從現址整體搬入新校區,新校區的校舍以及各項教學設施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成為鹽都教育的一個新的亮點。
(二)辦公條件
不斷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利用3-5年時間分批補助個人購置教師辦公手提,讓改善辦公條件和加大教師培訓作為教職工主要福利。
八、監控與保障
1、建立“規劃”實施的領導小組,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控。
2、學校在“規劃”實施的每一年年底對規劃的目標、任務進行一個自評,并報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3、各職能科室按照“規劃”的目標、任務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并將完成情況書面報校長室。
4、學校在教職工代表大會的監督下做到“規劃”實施的組織保障、管理保障和經費保障。
我們希望通過本“規劃”的制訂與實施,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鹽都西區的社會發展和鹽都的教育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2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福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制定我校“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一部分學校發展基礎分析
一、現有優勢
1.區位優勢
嶺紅中學是深圳中心城區福田區教育的第一品牌,作為和中心區相匹配的完全中學,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學校地處深圳中心區,環境優美。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現代化城市的深圳,理應有最優質的教育。深圳中心區基礎教育龍頭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嶺紅中學必須選擇高端的辦學目標和文化品位,決定了嶺紅中學的發展定位必須是全國一流,并與國際教育接軌。
2.基礎優勢
嶺紅中學是深圳中心城區福田區教育的第一品牌,作為和中心區相匹配的完全中學,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學校創辦于1981年,現已發展為“一校五部”的辦學格局,擁有一個高中,四個初中部,深圳嶺紅教育集團也即將掛牌成立。目前,嶺紅教育集團共有16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共有72個教學班(包含4個國際班),在校學生人數3350人。初中共有94個教學班,在校生3975人,園嶺初中部有30個教學班,學生1337人,石廈初中部有30個教學班,學生數1350人,南園初中部有17個教學班,學生數668人,竹林初中部17個教學班,學生數620人。一校五部共有教職工697人,其中高中部308人,初中部389人。
近年來學校注重內涵發展,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學校綜合實力保持在全市優秀中學的前列。
規模與內涵的雙重發展,為嶺紅中學形成品牌,創建全國一流名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師資優勢
學校有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238人,中級教師202人,是目前深圳市規模最大的公辦學校。學校建有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個,區級名師工作室10個。這是學校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石。
4.文化優勢
學校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辦學經驗。干部隊伍有責任、有思想、有操守、有規矩、有章法、有熱情、有擔當、善協作;教師隊伍樂業、敬業、求真、務實、堅韌、上進。教職工熱愛學校,人心思進。教風、學風嚴謹踏實,初步形成了“敬業、務實、堅韌、創新”的嶺紅價值觀,形成了良好的辦學傳統。
5.期望優勢
目前嶺紅中學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辦學實力日益壯大,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辦學效益日益凸顯,學校聲譽日漸提升。政府、社會、家長、學生對嶺紅中學寄予厚望,教師普遍對學校今后的發展既充滿期待,也充滿信心,有將嶺紅中學建成品牌學校的強烈要求。這一切,是學校發展的優勢所在,可以成為學校開拓事業的不竭動力。
二、發展空間
1.管理效能空間
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建設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在充分調動教師自主管理、自主發展上,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渠道和形式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如何建立靈活、高效、民主的管理運行機制上有待大膽探索和實踐。管理的創造性和部門管理的主動性,有待進一步發揮;職能部門的管理效能和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現代化管理手段的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
2.文化建設空間
學校建校三十年來所形成的文化積淀有待提煉和升華。學校精神文化、教師團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培育;在“倡導和踐行返璞歸真的學校文化”方面需要進行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學校文化立校機制還需進一步確立,教職工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需進一步增強。學校文化精神怎樣融入全體員工的日常行為之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師成長空間
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與品牌學校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教育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更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途徑、方法等還需進一步摸索,教師的研究意識與創新精神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領軍人物的層次和數量都還有待提升,資深教師作用有待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結構有待優化,中青年教師培養空間巨大,尚需花大力氣。
4.課程建設空間
新課程方案全面落實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學校校本課程體系還沒有形成,有待進一步開發和最終形成特色;與國際接軌課程、特色課程等方面需要根本性突破;學科發展不均衡,教研組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需要加強。
5.德育創新空間
三十年德育的成功經驗尚待提煉和總結,“和諧德育”的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內涵尚待進一步提升。德育隊伍建設的規劃性不夠,導師制需進一步完善。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和方法有待進一步探索,德育的實效性、時代性、創新性需要加強;德育科研、學生“三自能力”(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成長)及優秀學生的培養需要有新突破。
6.教學提升空間
教學觀念、教與學的方式還有待根本性的轉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有待加強,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升。管理層對于課堂教學的指導尚需加強;教研組、備課組還沒有完全形成濃郁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氛圍。
7.特色發展空間。
學校的辦學特色尚待形成,曾經形成的某些特色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新的特色還有待挖掘和培育。因此,學校在特色發展上,空間巨大。
三、趨勢分析
當代教育正朝著追求教育的國際化、民主化、多樣化、終身化、現代化發展,正由追求內在效能、外在效能,轉向追求未來效能;強調以人為本,學生中心;強調自我學習,多元學習,終身學習和無限機會學習;強調教育的全球化視野和跨文化的教育;強調由依靠個人的能力和魅力辦學過渡到依靠完善的管理體制辦學,并逐漸過渡到依靠學校文化和校園精神辦學;強調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學習型組織建設;特別重視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教育發展20字方針,《福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公平、多元、開放、優質”的發展目標,很好地體現了當代教育的這一發展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建設品牌學校,建設一流現代化新型學校,建設國際知名學校,就應該以未來化和國際化為基本視野,以發展的終身化和個別化為思考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基礎,以學校文化建設為重要視角,以和諧社會的建構為共同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此來定位我們的辦學,來規劃我們的愿景。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著“求真·和諧”的辦學理念,堅持“學生自主發展、教師和諧發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秉承“以人為本,傳承創新,文化立校,追求卓越”的管理宗旨和“現代化、個性化、社會化、國際化、精品化”的課程理念,以學校文化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和打造高效優質教學為著力點,初高中協調發展,努力推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藝術化和國際化,積極構建寬松、和諧、有利于創新的新環境,構建有利于學術交流、知識傳承和文化積淀的軟環境,著力提高辦學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立足深圳,走向全國,融入國際教育主流,創辦現代新型學校,辦與中國現代化中心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理想教育。
二、發展目標
(一)學校發展愿景
以學校文化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和打造高效優質教學為著力點,在進一步加強管理“規范化”的同時,重點推進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和“藝術化”,在“平安校園、生態校園、數字校園、書香校園”的基礎上,努力建設“學術校園”、“創意校園”“和諧校園”和“幸福校園”,提供適合每位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理想教育,著力培養現代素養、精英氣質、創新意識、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將學校建成集品牌、特色、卓越為一體,與深圳地位相稱的“優質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型學校。
(二)學校發展具體目標
1.培養具有現代素養、精英氣質、創新意識、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現代素質”,包括現代公民意識,全面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能力。
“精英氣質”,指學生人格整體的各個內在要素之間處于協調、平衡與統一的狀態,具體包括有正確的自我意識,社會角色定位準確,樂觀自信,誠信熱情,社會責任感強,人際關系良好,有愛心、同情心和正義感,意志堅定,上進心強,善于理解、寬容和幫助別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等等。
“創新意識”,指具有創造的動機,愿意參與創造活動,并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意向、愿望和設想。
“國際視野”,就是能夠放眼世界,有世界胸懷、國際視野、國際素養。“和諧人格”,
“優秀人才”,指在同齡人中,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相對優秀的品質、才能。
2.探索現代新型學校管理機制。探索現代新型學校管理的新方式,建立健全穩定而富于革新精神、能保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與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平等、開放、活潑、和諧的良性競爭局面,并以此帶動學校文化建設。
3.構建現代新型學校文化。在“平安校園、生態校園、數字校園、書香校園”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學術校園、創意校園、和諧校園和幸福校園”,形成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全體師生員工的自我認同,并嘗試構建一種學校、學生、家長、校友、社區互相融合的教育文化,建立學校的品牌形象,逐步實現以學校文化和校園精神辦學的目標。
4.建立開放性、發展性、國際化的課程體系。構建培養學生的現代素質、國際視野,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獨具特色的開放性、發展性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讓嶺紅的學生都能接受全面而又富有嶺紅特色的課程教育,培育其終身受用的某些技能、習慣,并逐漸形成個人發展的特長與特色。
5.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形成互動性、探究性、實踐性、生成性、藝術性以及資源高度整合的.學科教學新局面,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讓課堂成為民主課堂、快樂課堂、生動課堂、生命課堂、高效課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知識、享受發展。確保各學科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處于全市領先水平,確保教育質量名列全市前茅。
6.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濃厚的中華情懷和國際理解力,敢于擔當,追求卓越,發展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成長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精神動力,具有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優良的人文素養,高尚的精神品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養成鍛煉的習慣,學會一兩門鍛煉技能,讓嶺紅的每一個高中生都學會游泳,讓每一位學生學會一門藝術技能。
(三)階段性目標分解
第一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目標:
(1)初步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建立健全全員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和教師專業成長激勵機制。
(2)初步形成我校特色課程體系。形成校本課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體系;教與學方式轉變初見成效,課堂質效顯著提升。
(3)改進優秀學生培養方式,初步形成學生培養立體化體制。
(4)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學校教育國際化初具規模。
(5)提煉學校的文化內涵,豐富學校精神文化,形成《嶺紅文化建設綱要》。
(6)建立中共嶺紅中學委員會,完成各級黨組織機構的調整。
(7)實現后勤服務的重點轉移,完成學校設施設備的優化。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目標:
(1)完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形成靈活、高效、民主的管理運行機制。
(2)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以高分通過深圳市課程特色學校驗收,初步形成特色教學流派;有過半的學科成為全市的強勢學科,絕大部分學科的建設水平達全市前列。
(3)形成名師團隊,取得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
(4)學校教育國際化產生較大影響,建設“國際部”。
(5)形成完備的優秀學生培養機制。
(6)形成學校獨特的精神文化,打造書香校園、學術校園、創意校園、幸福校園,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目標:
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打造方式創新、質量優異的基礎教育高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并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市發揮窗口作用,在全省發揮示范作用、輻射作用,初步建成平安校園、生態校園、數字校園、書香校園、學術校園、創意校園、和諧校園和幸福校園,建成在省、市享有良好聲譽,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集品牌、特色、卓越為一體的“深圳一流,國內聞名”的品牌學校。
(四)發展戰略
1.管理創新戰略。名校需要積淀,但更要創新。優良的傳統保證了學校上升到一定的發展平臺,但一些固有的陋習或者陳舊的方法更制約著發展,要創建現代新型學校,更需要在管理理念、體制、方法等方面,既有傳承,更有創新。
2.文化立校戰略。依法治校,最后到依靠文化立校,是許多名校的成功經驗,學校文化和校園精神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不絕的動力。優秀學校的傳承,傳承的核心是文化。
3.課程提升戰略。課程在基礎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是落實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最主要的依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是課程的提升。
4.教師發展戰略。學校發展主要依靠教師隊伍,而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育的觀念、內容、手段、方法在不斷更新,不斷進步,則就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能力與現代教育同步發展,甚至應該超前一步發展。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4
一、探索現代新型學校管理機制,為理想教育提供組織保證
1.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探索以行政組織為中心、以校外專家顧問團為指導、以校內專家組織為基礎、以監督組織為保證的學校組織形式,形成行政、咨詢、監督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而不同的扁平化、低重心管理體制。
2.學校聘請國內一流教育專家組成“嶺紅中學教育教學顧問團”,每年邀請顧問團來校為學校的發展提出指導意見,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并對學校的辦學情況進行評估。
3.建立學校學術委員會,充分發揮校內專家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學術委員會成為學校辦學的重要智囊組織,為學校品牌建設,為學校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智力和學術保證。
4.擴大民主決策的范圍。建立決策咨詢審議問責制度,變內部決策為開放的程序化決策。學校吸納社區專家和家長代表、校內各方面員工代表,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
5.調整、完善學校行政組織的設置,使之適應現代新型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將政教處改為學生處,成立學生成長支持中心,以增強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支持力度;成立教育教學研究指導中心和教師成長支持中心,加強學校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性,增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明確學校行政組織的基本職能,增強學校行政組織的執行意識和服務意識。
6.切實放低管理重心,加強年級組管理,探索A、B年級組運行的新方式,實行“大學校小級組”的管理模式,增強年級的工作活力。
7.形成有效的常規運行機制。切實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權力與責任,充分授權,加強管理的程序研究,在一到兩年內形成日常工作管理流程,增強管理的流程意識和規范意識,減少管理的隨意性,降低管理成本,切實提高管理效能。
8.創新員工業績評價體系。改進學校目標管理體系,加大員工的創意評價力度,重視對員工工作效率的評價,建立員工多元評價制度,鼓勵員工在研究狀態下工作,鼓勵員工多向發展。
9.切實加強黨團組織建設。籌建中共嶺紅中學黨委,加強學校黨組織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對工青婦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婦女組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二、著力構建現代新型學校文化,形成學校獨特的文化識別。
1.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策劃。建立學校文化工作室,負責學校文化建設的籌劃、設計和督辦。通過充分調研并充分咨詢專家意見,制定《嶺紅中學文化建設綱要》,對學校文化建設進行系統的布局與籌劃。
2.豐富學校精神文化內涵,塑造嶺紅獨特的精神文化。繼續豐富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理念等精神文化的內涵,尋找嶺紅痕跡,研究嶺紅文化積淀,開展嶺紅精神和嶺紅人價值觀的大討論,提煉嶺紅精神和嶺紅人的價值觀。完善校訓、校風、教風等規訓,在各種場合加以強化,使之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制訂嶺紅人行為規范,讓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內化為全體師生員工的自覺行動。
3.探索現代新型學校民主化的管理文化。吸納多方面智慧,探索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咨詢、執行和監督四者結合的機構設置和運營程序,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三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而不同的管理體系,探索建立現代新學校規范、民主的管理文化。
5.努力營造創意文化。努力發展師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大膽創新,鼓勵教師的教育和管理創意,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倡導師生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和學習,學校每年舉辦一屆師生創意大賽,對師生中的優秀創意進行重獎。
6.形成嶺紅獨特的“講壇文化”。定期舉辦“名師大講壇”,尤其重視發掘校內名師的演講主題;倡導各學科組不定期開設“科組講壇”。設立面向全校師生的“嶺紅廣場大講壇”,既邀請校內外名師講座,也邀請家長、校友、社區成員進行交流,更重視發掘學生中的優秀人才,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7.探索構建“教師、學生、家長、校友(學長)、社區”五者互動平臺,學校的“嶺紅廣場大講壇”將定期開辦“家長論壇”、“校友論壇”“社區論壇”,充分發揮家長、校友、社區對學生教育、學校辦學的重要作用,嘗試構建一種學校、學生、家長、校友、社區互相融合的教育文化。
8.引導生態閱讀活動向縱深發展。生態閱讀是我校的品牌活動,未來的五年必須進一步提高生態閱讀活動的檔次。將生態閱讀活動與圖書館建設結合起來,提高圖書館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將學校圖書館建設成建設書香校園和學術校園的重要平臺。
9.努力建設幸福校園。以愛心、賞識、鼓勵、關心、理解、包容營造校園和諧氛圍、幸福生活。認真開展陽光體育,為師生健康服務,豐富校園文化藝術生活。構建豐富多彩的課程體系,最大限度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享受學習,快樂成長,渴望上學;精心呵護教師健康,解決教師后顧之憂,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快樂上班,享受工作,幸福生活。
10.創設多種文化活動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大對學生社團的推進力度,成立嶺紅學生社團聯盟,提高“校園四大節”等文化活動的文化韻味,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校有形的文化活動中來,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和展示風采、增長才干、張揚個性的舞臺。
11.創建“一網一報三刊”校內文化媒體。提高學校學術刊物《名師》雜志和文學社刊物《鵬翎》的檔次,完善和創新學校網站,創辦《嶺紅中學報》和學生綜合刊物,形成“一網一報三刊”的校內文化媒體群,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12.重新規劃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以建設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文化校園為目標,提升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檔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
13.及時總結學校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每學年召開一次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研討會,總結成績,表彰先進,發現不足,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三、營造濃郁的教師發展氛圍,為品牌學校建設提供師資保障
1.建立教師發展支持中心。以教師發展支持中心為平臺,努力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各種可能的平臺和支持。充分重視并努力創造條件加強干部和教師的職業培訓和學歷進修;加強和大陸各地名校及港澳、海外學校的交流,開拓全體員工的.教育視野;培養干部和教師的世界胸懷,擴展員工的國際視野,提升員工的國際理解力和國際素質。
2.提振教師的精神境界。以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人生境界,重視教師在工作崗位的快樂體驗和創造精神的培育,努力營造教師實現職業理想和生命價值的良好氛圍。
3.實施“513”名師工程。激發資深教師內驅力,為資深教師創造進一步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資深教師的幫帶作用。鼓勵并支持教師成名成家,力爭在本規劃期內至少培養5名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型名師,每個學科至少培養1名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師,每個學科培養3名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名師。
4.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依托學校學術委員會和各級名師工作室,成立青年教師發展專家指導組。進一步完善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繼續實行青年教師培養的“師徒結對”制,為青年教師提供出國、進修、拜師學藝等發展機會,讓中青年教師早日成熟、成名、成家。
5.以名師工作室和教研組為依托,努力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1)校本課程平臺: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開發教師的學術潛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讓老師“學”有方向,“術”有專長,“教”有特色。
(2)教育博客平臺:通過教育博客的寫作,促進教師的教育實踐和反思,促進其自我感悟與發現,激發其教育創造力。
(3)校園講壇平臺:學校開設“名師大講壇”“嶺紅廣場大講壇”,鼓勵各學科組開設“科組講壇”,為老師提供交流平臺。
(4)論著發表平臺:學校編輯出版學術期刊、校刊和校報,鼓勵教師著書立說,對高質量的教育著作提供出版資助。
(5)課題研究平臺。
6.開展校內優秀教師教育教學“絕技”研究。認真總結身邊教師的成功典型,發掘每一位優秀教師的看家絕技,編輯成書,加以總結推廣。對于尚不成熟的老師,鼓勵其發展自己的成名絕技,讓每一位教師都教有所長。
7.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轉變和明確教研組、備課組的職能,努力將教研組建設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科指導中心,將備課組建設成課堂教學的研究中心和基層管理組織。
8.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對已有的三個名師工作室,加強指導,提供最大協助,盡量使其出成果、出特色,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工作室;創造條件繼續創建新的工作室,爭取五年內各個學科都能創建自己的工作室。
9.實施校內明星教師獎勵機制。制訂校內明星教師獎勵方案,每年在各個層面民主評定業績突出、特色明顯的年度明星,實行重獎。鼓勵教師多元發展,多向成才。
四、建立新型學校開放性的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1.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課程委員會及各種課程組織機構,提高各課程組織的履職能力。建立課程開發、課程審定、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完整的課程管理流程,加強課程實施的過程監控;完善網絡化、智能化、開放化的多功能課程管理平臺。
2.加大課程研究力度。學校成立課程研究中心,切實開展課程調研,認真研究課程的科學設置、開發和實施。加大綜合實踐課程的研究力度,加大初中課程設置特別是歷史與社會、綜合課程的教學以及科學分科教學研究的力度。
3.努力構建科學、開放、發展的課程體系。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構建以基礎性課程為核心,以拓展性課程為增長點的相互銜接、彼此打通、科學整合的課程體系,重視研究性課程、活動性課程的開設,加強學校課程與國際課程潮流的融合。
4.加強課程開設的選擇性、層次性。在保證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逐步推出足量的選修課程,基本保證進入嶺紅的不同層次、不同發展傾向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身個性與發展的選修課程,甚至為學生“量身定做”,充分支持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5.實施校本精品課程戰略。以校本課程作為學校品牌建設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突破口,實行校本課程重獎制度,大力開發和認真實施校本課程,構建豐富而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各教研組組織校本課程攻關小組,并形成以老帶新的格局,以保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傳承性和可持續性。推出一批校本教材,大科組每年著力打造1門精品校本課程,小科組每兩年打造1門校本精品課程。
6.加強學校課程與國際課程潮流的融合。加強國際課程的研究與引進,成立國際課程研究小組,充分了解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開設國際課程,聘請外教來校授課,在初中、高中均開設美國文化、美國社會活動、美國的經濟制度等國際理解課程;開辦國際班;開班中美、中英、中加等國際交換生項目;舉辦國際交流特色夏令營。
7.加大學生活動課程的建設力度。大力開展社團活動,形成活動常規,提高社團活動的層次和品位,打造特色社團、精品社團,形成社團聯盟,讓社團成為各種專門人才的搖籃。提高各種活動周、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的課程含金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課余生活的文化含量。
8.加強課程建設的學生自主性。切實轉變課程觀念,加強課程建設的學生自主性,成立學生課程組織,及時吸納學生對于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意見建議,讓學生成為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主人;增強課程實施的參與性、研究性和探究性。
9.探索實施校本課程社會化、國際化工程。擴大校本課程的資源范圍,聘請在某些領域確有研究的社會人士,聘請國外專家,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適合學生發展實際與需要的校本課程;聘請國內外專業人士指導、協助開發校本課程。
五、加大德育創新力度,培養高品位的現代學生
1.更新德育觀念。變以“管”為主的德育觀念為“以‘育’為核心,‘管’‘育’并重,助力學生發展”的德育觀念,尊重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德育主體作用;加強對學生心結的開導、情緒的疏導、思想的引導、人生的指導。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5
為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觀,理清學校的辦學思路,加快學校的發展步伐,以“科學發展”的思想審視今后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勇創一流”的目標定位今后學校的發展方向,根據學校辦學現狀,特制定本規劃。我校在未來五年中將迎來內涵升級、文化管理、一流打造的新機遇,下一個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必然是歷史性的,決定著鎮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值得我們竭盡全力去規劃好的。
一、現狀分析
(一)辦學優勢
學校有一個目標一致、高效務實的領導班子,學校領導班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能做到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三寬”準則,請守信、請守責、請守神的“三請”要求。學校有一個能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教師群體,學校一百多名教師樂于奉獻、樂于鉆研、樂于創新。學校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圍繞“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的學校發展定位,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四大基礎:學校發展——辦學質量勇立全市第一方陣;教師發展——全力構建“三人行”學習型組織,制訂了班主任三化要求,啟動了教職工2+1工程;學生發展——全力開展“三做”系列活動,開展了溫馨工程、雙隨工程、安全工程的“三大”工程,構建了大課間“三操一拳”;特色發展——全力打造“紅色教育”學校品牌,構建了多元立體的學校文化。學校建立開放的管理機制,暢通民主渠道,做到決策開放、信息渠道開放、學校工作對社會全方位開放。在王升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全體同仁牢記“尚德篤行”的校訓,履行“愛心承諾”的校魂,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強到特,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二)規劃重點
1、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名師
鎮中教師的敬業精神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兄弟學校和社會家庭肯定的,鎮中教師這個團隊是優秀的、具有競爭力的,青年教師成為學校的主力軍、生力軍。目前鎮中教師群體缺少“品牌教師”及“領軍人物”,教師敬業但不夠冒尖,有實力但缺少“勢力”,骨干教師數量不足,其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
2、自主特色發展:打造名校
“紅色教育”是我校著力打造的學校教育品牌,旨在引導師生走進老區紅色歷史,培育老區紅色情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和精神價值。2011年11月,學校接受了《中國德育》雜志社的專題采訪,并以《“紅色教育”是怎樣煉成的》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在國家級期刊叫響了學校“紅色教育”品牌。對“紅色教育”的研究與開發有待深入,其內涵需要挖掘,其外延尚待擴大,讓“紅色教育”這面旗幟成為學校“全省一流、全國有影響”的名校創建中的名片。
3、教育教學科研:全新名片
學校的校本教研、課堂模式在有條不紊地整合與推進中,但針對性、實效性、輻射性還不夠。今后,尤其要注重找準教育科研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有機結合點和長效開展平臺,建立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平臺,構建現代化的“云”計劃,搭建智慧分享的問答窗口,真正形成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研、課改教研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全新的教育教研形式、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定會成為學校“打造品牌勇創一流”的又一亮麗名片。
二、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
中期目標:豐富學校文化,實施一流管理,打造多品特色,建立名師隊伍,堅持質量立校;
長期目標:加快名校建設,打造名師名家,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具體目標
1、德育工作
(1)從思想體系、哲學體系、紅色素養三個方面對“紅色教育”學校品牌進行立體化思考。進一步挖掘“紅色教育”的資源、充實“紅色精神”的內涵、擴大“紅色素養”的外延,把“紅色教育”的開展與研究向縱深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紅色精神”包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實事求是敢于挑戰的創新精神,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挑戰精神等,同時又必須與時代相結合,賦予時代精神,豐富其與社會實際、學校發展、學生成長相結合的全新內容。
(2)繼續開展“三做”活動,成立“三做”論壇,細化“三做”要求,量化“三做”評比。讓“三做”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讓“三做”成為學生德育追求的目標。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德育處、學生會、年級級部、班主任多線管理多層考核;外部與家庭、社區加強聯系充分整合社區、家庭、學校三者的德育資源、德育力量,加強基礎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內化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構建立體教育模式。
(3)進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課題研究,編寫完善《學生心理疏導手冊》,開放“溫馨室”,開播“開‘心’節目”。加強德育與生活、德育與網絡、德育與藝術的實踐整合,推動德育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進程。改進德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品行進行引導與評定,促進他們自主參與德育管理,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綜合能力,形成科學可行的期初自定“三做”目標、期中自評“三做”達成、期末評比“三做”先進的'過程評價。
2、教學工作。
(1)繼續推進“三人行”學習型團隊工作。在多年來實施“青藍工程”的基礎上,我們推出了“三人行”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一對一的、單向的師徒結對傳授的形式,促進了全體教師的共同發展和成功,促進了學校的高效發展。今后我們將成立“三人行”教育教學論壇,改教研課為“三人行研討課”,改評課為“三人行論壇”,在學校網頁專門設有“三人行”欄目,并鼓勵“教育教學網上互動”。
(2)繼續推廣、實踐、總結“兩本三步四環節”的課堂模式,并面向教研片、面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圍展示實驗成果。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和環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起自信,個性、愛好和特長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真正將課堂向課前延伸、向課后拓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勤于實踐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學習管理,積極推行“三個一”學習制度(每周至少讀一篇理論文章,每學期讀一本教育論著,每年撰寫一篇有較高水平的實踐論文),實行“五個一”教學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學反思,聽一節課并有評點,每月記錄一則教育故事,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學期上一節校級研討課),創新“六認真”教學資料檢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學校網站,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成立學校資源庫管理小組,建立完善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庫,包括題庫、課件庫、共性課案庫。
(4)為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規范要求學科發展目標,學校將建立健全《學科建設章程》。學科建設工作將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優化學科及其內部結構。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當前與長遠、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加強優勢學科,凸顯特色學科,開發新興學科。
3、教育科研。
(1)構建現代化建設“云”計劃,搭建智慧分享的問答窗口,構筑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立體化平臺,以建立學校網上“名師工作室”、教師網頁為主線的教師成長新格局。擬定學校五年教育科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教研網絡,加強教科研規范化管理,教科室牽頭,教研組開展,營造濃厚的學校科研氛圍,努力促進教師由教學單一型向知識型、研究型、學者型的綜合方向發展。
(2)積極申報2個以上省級課題,5個以上市級課題。組織教師廣泛參與課題研究,深入開展讀名著、學理論、做研究、寫教育日志活動。重視教科研成果的研討、交流和推廣,爭取有一定數量的論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發表。辦好學校科研刊物——《教海掬浪》,及時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紹最新的教科研動態,展示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建立暢通無阻的教科研信息網絡。
(3)完善教師教科研獎勵條例,激勵教師進行教研科研,教師在論文發表、課題研究、課堂改革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給予特別獎勵和優先評先晉級。鼓勵教師對外發表論文,特別是在各學科的核心刊物上發表,為教研組、個人編寫、出版論文集提供資金上的資助。
4、隊伍建設。
(1)認真落實師德規范要求,引導教師樹立事業意識。教育部提出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定期注冊、績效考核、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學校將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提升生命質量、實現人生價值聯系起來,讓大家意識到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與追尋。
(2)領導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干型的管理者。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市級范圍交流或發表。實施教師成才工程,深入開展“創建優秀‘三人行’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教師”活動,加強專業發展引領,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師德師風高尚、業務能力精湛、教學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五年內爭取培養一支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星10名以上的骨干教師群體。
(3)啟動教師中長期培訓計劃。立足“三個層面”(青年教師、骨干教師、中老年教師),采取“三個結合”(理論學習與技術研究相結合、課程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專家指導與自主研究相結合),積極組織開展師德師風、新課程理念、教學基本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與比賽,構建學習型校園,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名師工程”,通過專業輔導、業務培訓、多元評價、業績展示等各種形式,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促使其快速成長為名師。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積極為廣大青年教師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和平臺,促使他們盡快成長。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記錄教師發展軌跡,及時幫助和引導教師分析工作中的得失,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5、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是整個學校工作的基礎工程與先導工程。后勤人員要切實增強崗位責任意識,減耗增效意識,創優競崗意識。加強經費的使用管理,加強資產登記管理;辦好師生食堂,做到“服務規范,操作有序,營養可口,衛生達標”;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學校網絡網站的管理、登記、維護等工作的考核措施;切實加強圖書館的建設工作,凡是已有圖書要及時做好歸類、裝訂、收藏、防腐、防潮工作;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認真落實學校安全目標責任制、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強值班領導老師、學校門衛、安全員的責任制,編寫《安全一本通》,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6
一、“十一五”時期星灣學校教育發展的主要成績
(一)學校概況
xx工業園區星灣學校位于全國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開發區之一——新加坡xx工業園區,于20xx年9月動工建設,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學,是園區管委會直屬的、按現代化標準興建的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學校占地面積5.3公頃,校舍建筑總面積4.3萬平方米,總建設規模為66個教學班,其中初中10軌30班、小學6軌36班。辦學以來,學校在以曲虹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各項教育事業優質快速發展,學校軟實力不斷增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xx年9月1日,學校由20xx年初創時的12個班405名學生,迅速增長到目前的50個班2100名學生,專任教師由54人增至161人,為園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創建三年來,獲得了xx省健康教育先進學校、xx省和諧校園、xx市德育先進學校、xx市綠色學校、xx市校務公開先進學校、xx市平安學校、xx市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學校、xx工業園區先進集體、xx工業園區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學校、xx工業園區體育藝術工作先進學校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在xx教育界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在老百姓心目中擁有較高的美譽度。
(二)辦學理念
根據園區教育“現代化、均衡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總目標,學校提出了“共享國際化背景下的教育智慧”的辦學策略,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管理理念出發,努力實現“讓每個孩子帶著微笑走進校園,帶著自信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著力打造“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共性與個性相互融合的和諧校園;崇尚文化與開拓創新、自主發展與個性張揚的活力校園;面向世界、高品質、現代化、精品化、人文化的魅力校園”。堅持依法辦學,規范辦學,注重內涵建設。使學校各項管理納入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軌道,推動學校向穩步、健康、高效、科學的方向發展。
(三)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依托園區良好的區域優勢和靈活的用人機制,面向全國吸納優秀教師。打造了一支由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引領,骨干教師支撐,優秀師范畢業生加盟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專任教師161人,平均年齡31歲。全部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中高級教師占66%。其中特級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市學科帶頭人5名,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優秀班主任、優秀課獲得者86人,占全體教師的70%。
學校認真落實教師教育教學考核與獎勵制度,加強對教師的基本功培訓,開展師德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培訓。組織師徒結對,榜樣示范,專家引領,走近名家,聆聽報告,同伴互助,分享探討,在教師群體中形成了加快發展,你追我趕,共同進步氛圍,有力的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中,立足教學“七認真”,扎實學習、深度研究、加強督查、指導完善,立足教師發展,使教師在具星灣特色的濃厚的教育教學研討氛圍中獲得飛躍進步。
(四)德育工作
學校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科學、規范、高效、創新的管理機制和和管理體系。學校在全員育人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全員護導、德育崗位、德育導師和養成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國際理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經驗。學校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德育工作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如班主任月考核、學期考核制度,文明班級考核制度和學校獎勵制度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亮點,朋輩輔導成為心理教育的特色,學生積極參加朋輩活動已成為我校一項德育傳統。
學校的學生評價改革如陽光少年、十項優秀少年、星灣十佳少年的評選,為學生的多元化和過程性成長與進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校已有十多個精神文明共建單位暨德育基地。同時,學校一直和周邊社區、武警、法院、科文中心、派出所、中外企事業單位等保持良好的共建關系,非常重視安全和法紀教育,效果良好。
(五)教學工作
學校重視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提升,通過積極開展專業培訓,從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到現代教育技術的專業指導,才促進教師的專業提升。通過師徒結對,榜樣示范,專家引領,走近名家,聆聽報告,同伴互助,分享探討等活動形式,形成教師群體中加快發展,你追我趕,共同進步氛圍,進一步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中,立足教學“七認真”,扎實學習、深度研究、加強督查、指導完善,立足教師發展,使教師在具星灣特色的濃厚的教育教學研討氛圍中獲得飛躍進步。
“低起點、快節奏、大容量、多層次、高效率”已初步成為星灣教師優質課堂的特質。將有新教師的登臺課、入門課、爬坡課;有新加盟教師的研討課、亮相課;有教學骨干的示范課、探究課。校內中小學互動,各種類型的公開課將課堂研究不斷推向深入和高潮。校內教研氣氛濃,教師們在課堂教學研究中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能力。而每周的備課活動,每兩周的教研活動,從定時、定點、定內容到每個教研組有個性的深入研究,有專題研究,有課題研究,有反思總結,在濃濃的平等、開放、熱烈的教學研究氛圍中,讓學校的每位教師行走在教學研究之路上,讓學校充滿濃濃的學術研究氛圍。三年來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成績斐然,教師的專業發展迅速。
(六)教科研工作
“興教育研究之風,走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全體星灣師生的共同追求目標,學校教育科研起步早、發展快、成果優。十一五期間,立項研究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課題有七項,校級微型課題19項,100%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學校“十一五”省級立項課題“以概念圖為支架的整合教學行動研究”,過程扎實、成果豐厚,多次得到主管部門的表揚。市“十一五”課題“開放圓融的學校文化建設實踐研究”富有成效,全面深化了學校特色。在課題引領下,老師們100%投入教科研之中,成果顯著,形成了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學校引進概念圖的整合教學,在省“十一五”課題的引領下,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幾乎100%掌握基于inspiration軟件為基礎的概念圖,較熟練運用Moodle平臺,又將白板技術引入課堂,強強聯合,使得教師如虎添翼,教學手段更先進有效。
“十一五”期間,教師在優質課評比、基本功競賽中獲區級一等獎以上共計88人次,其中一等獎56人次。獲得教壇新星、教學骨干等區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共計36人次。發表文章321多篇,獲獎496篇。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1400余人次,其中省級以上獎項500余人次。
(七)國內外交流工作
學校與區內多所學校結對,交流管理經驗,共促學校健康發展。加強國內交流,先后接待了來自遼寧朝陽、陜西榆林地區的校長、中層、教師40人次的培訓,將星灣的辦學經驗輻射至大江南北。在國際交流方面,學校先后與新加坡醒南小學、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南貝特福德學校結為姐妹學校;接待了以上兩所和紐約白原高中等校師生的來訪。學校每年有20多名師生赴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維多利亞參加為期三個月的修學活動;30多位小學生赴新加坡醒南小學、輔華中學修學;10多位中學生赴英國、美國修學,通過修學、交流,師生互訪,學生入住等形式更好地推進了學校的國際化進程,使星灣學子進一步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增長才干。
二、“十一五”時期星灣學校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
1、辦學層次有待提升。作為一所新建學校,星灣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比較年輕,教師教育工作背景不盡相同,加之園區教育管理干部交流比較頻繁,管理規范,協調合作都需要一個磨合過程,是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品牌形成的不利因素。
2、教學模式的有待進一步探索。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應當是低耗、優質、高效的。學校提出了“低起點、快節奏、大容量、多層次、高效率”課堂教學策略,但在理論上還需要進一步挖掘開拓,在實踐上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內涵。在影響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3、學校特色有待進一步豐厚。與國際教育接軌的一流學校應當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和校本特色。星灣雖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優勢項目尚未形成,如何錘煉辦學特色,并具有在國內、國際交流中有影響力,有待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培育。
三、未來三至五年星灣學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區教育部門“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xx省“五個嚴格”、xx市教育局“三項規定”和“三會”、園區教育“四化”內容,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各項工作,從學校實際出發,團結一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率先爭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總體目標
1、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發揚“率先爭先”的創業精神,團結協作,與時俱進,在教育改革中達成現代化、國際化標準,力爭五年內把星灣學校建設具有實驗性、先導性的`,高質量、有特色的市區一流品牌學校,在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的基礎教育示范學校。最近幾年時間內,爭取獲得xx市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學校、xx市文明單位等市級綜合榮譽稱號,積極創建省級各類條線榮譽。建立優質的現代學校制度,全力打造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共性與個性相互融合的和諧校園;崇尚文化與開拓創新、自主發展與個性張揚的活力校園;面向世界、高品質、現代化、精品化、人文化的魅力校園。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星灣學校文化。把星灣學校打造成學生向往、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品牌學校。
四、具體目標
1、人才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陽光、自信、睿智、大氣”的星灣人;培養培養追求卓越的園區人,培養充滿睿智的現代人,培養放眼世界的國際人。形成星灣學子成長素養中的五個統一和三種能力:體格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統一,基礎性學力和發展性學力的統一,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統一,傳承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統一,民族觀念和國際意識的統一;現代素養和特長發展的統一;優先發展星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
2、學校管理目標
以質量管理為核心,重視目標管理、過程管理、制度建設和文化浸潤,逐步形成科學與人文并重、宏觀與微觀相融、過程與效率兼優、傳承與創新協調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
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嚴格執行校務公開制度,充分發揮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與保證監督作用,充分發揮教代會參政議政作用,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和共建單位的支援協調作用。積極探索以“兩部一體”(中小學兩個學部統一管理)“三組協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協同管理)“九年一貫”的管理體系與運作機制。以規范化建設提升管理的公信力,以人本化提升管理的內聚力,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的時效性,著眼于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眼于建設團結、和諧、進取、創優的校園文化,引領學校的跨越發展。
3、隊伍建設目標
依托園區良好的用人機制,繼續引進一批優秀教師和優秀師范畢業生,在此基礎上,加大校本培訓力度,完善優化考核激勵機制。通過專家引領、教師論壇、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教育科研、評優競賽、網絡互助、進修培訓、國際交流等途徑,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積極創設理念融通、和諧共進、追求卓越、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打造一支“摯愛教育、師德風尚高,業務精湛、教育質量高,團結融洽,協作精神高,勇于創新、社會評價高”的師資隊伍和“結構合理、職能明確、精誠團結、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管理隊伍。
努力構建高素質、多層次、立體化、網絡化的教師團隊。師資隊伍做到整體強化、個體優化。中學部本科率達100%,小學部本科率達98%以上,研究生學歷達20%以上,科技、雙語、藝體、心理等特色課程師資達標率100%,區級教壇新秀以上骨干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教師100%具有網絡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與實踐能力,班主任隊伍100%持證上崗,80%以上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與課程開發能力。學校實施“名師工程”,全力打造名師,加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步伐。力爭五年內培養出1-2名省特級教師,3-5名大市學科帶頭人,8—10名區學科帶頭人。形成名教師領銜,骨干型教師支撐,相互協作、分層遞進、共同成長的教師隊伍發展體系。
4、德育工作目標
德育工作將著力形成德育的長效工作機制,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溫馨班級、精彩德育”的德育大環境,探索“德育藝術化”,形成德育內容豐富、德育方法創新、德育評價多元、德育資源廣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項德育工作制度,探索提升年級組長、班主任、青年副班主任隊伍整體水平的培訓模式,建設一支精良的德育隊伍。建設具有星灣校本特色的《星灣德育課程教育大綱》、《星灣行為規范教育大綱》、《星灣德育課程教材(一至九年級)》、《星灣家長學校課程教材(一至九年級)》、《星灣班主任培訓課程》等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形成德育主題教育序列,培養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具有國際視野和領袖能力的星灣學子,形成優秀的班風和校風,形成卓越的學生文化、教師文化、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通過xx市文明單位、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和xx市少先隊先進學校的創建,力爭成為市級德育示范學校、學校團總支成為xx市紅旗團支部、學校大隊部成為xx市少先隊紅旗大隊,為學校創建xx省德育先進學校打好堅實的基礎。
5、教學工作目標
教學工作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建構科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和動態監控機制,及時科學地引領、評價、調控星灣的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實踐,全力打造“低起點、快節奏、大容量、多層次、高效率”的星灣課堂教學,不斷探索理論與實踐,總結經驗,形成特色,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確保在園區同類學校中領頭羊位置,在市區保持在第一方陣,增強核心競爭力。
全面優化基礎型課程。學校的基礎學科教育將繼續保持發揚基礎教學扎實有效的傳統,夯實基礎,重點探索研究新教材,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科思維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和基礎學力培養的同時,也注意學生多元智能和創造性學力的開發。
充實豐富拓展型課程。學校的拓展型課程以“拓寬知識,培養興趣,主動發展”為宗旨,致力于學生的“實踐體驗,潛能開發,特長發展”。在原有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強特色課程的建設,深入校本化教材的開發研究,以及跨學科的專題性新課程開發和建設。進一步體現學校課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選擇學習、主動學習的需要。
創設多元研究型課程。學校的研究型課程建設與開發將繼續體現專題性、綜合性、開放性特點,突出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注重學生對研究性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執行過程,注重對學生活動的過程指導與多維度評價。
進一步完善以教研組為依托、備課組為載體的學科建設體制和運轉模式,深化教學常規管理,在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活動課、考試、指導學生自學七方面形成適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師生發展需要的教學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教學實效。抓特色教學,重視特長學科和尖子學生培養,爭取在全國、全省各項大賽中繼續獲得好成績;同時培養學生的專長和興趣。學校將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力爭在三年內更多的學科成為全省的強勢學科或居領先地位。
探索九年一貫制學校下的中小銜接研究,努力實現3+6>9。把星灣九年一貫制的特色在教學中不斷體現,實現中小學的無縫對接,探索出屬于星灣特色的中小銜接。
積極推進聯合辦學的發展,努力實現三年規劃目標。聯合辦學有具體的時間和目標,希望通過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實現星灣和蓮花的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力爭使蓮花學校成為達標升級學校的標桿。
6、教育科研目標
在“十一五”課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課題研究的內涵,建構宏觀、中觀、微觀課題研究網絡,形成省級課題引領,市級課題支撐,校級課題為基礎的三級課題體系。突出課題研究與學校各項工作相結合,為學校文化、德育管理、教學教研、信息科技、體育藝術等服務。“十二五”期間,高質量完成3-5項省級課題研究,6-8項市級課題研究。積極實施課題管理的創新舉措,激發全體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和動力。繼續進行“開放圓融”的學校文化建設實踐研究;繼續進行中小學銜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大膽嘗試,穩步推進;繼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繼續探索微型課題研究的實效性;進一步提煉辦學特色,加強學校的宣傳力度,推廣學校辦學成果。
7、國內國際交流目標
針對學校國際交流的寬度不廣,深度不深,國際交流的形式單一、層次較低等現狀,學校將努力擴大海外友好學校范圍,提高合作層次,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健康發展機制的形成。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逐步形成“多元化、深層次、廣范圍”的特點,在友好學校、外籍教師、出國交流、漢語夏令營等方面有重點的突破。師生具有更好的國際意識、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為師生們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學習成長空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星灣學子。讓國際交流對外語教學(包括應試等多元能力)為學校特色發展做出貢獻。
8、工會、后勤工作目標
工會工作以創建“和諧型”工會、打造“學習型”學校為重點,在學校工會自身建設、教代會建設等方面開展好工作。在新三年內,繼續強化“工會即教職工之家”的溫馨印象,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增強工會組織的親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積極發揮黨團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校工會工作躍上一個新臺階。
后勤工作堅持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校為師生服務為根本,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管好財、用好物,辦好食堂,抓好基建工程,確保安全,多快好省地做好總務后勤工作,逐步創建節約型校園,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著力建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校園安全常態化動態化管理體系,爭創“xx省平安學校”、“xx省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9、特色建設目標
構建一支業務精練、開拓進取特色建設教師隊伍。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在教學模式、方法、手段上不斷優化,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鉆研、合作創新的能力,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制定自己的校本課程與教材。
全面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藝術課程標準》,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初步形成星灣學校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藝術各項目的模塊結構、評價體系,使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以羽毛球運動為契機,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倡導人人都是校園羽毛球、藝術文化的挖掘者和實踐者,形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奮勇拼搏的校園氛圍。
五、主要實施措施
(一)師資隊伍建設
1、落實師德建設制度,多渠道、分層次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樹立榜樣,挖掘典型,營造良好的敬業愛生的氛圍,依法推進師德建設。建立師德考評制度,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通過開展優秀教師報告會、師德主題教育、師德論壇等活動,推動師德建設不斷深化。
2、全體教師制訂自我專業發展規劃書,青年教師要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一份具體的“自我專業發展三年規劃”。實施“青藍工程”,扎實做好拜師結對活動。定期開展青年教師“課堂診斷”活動,強化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成立星灣學校青年教師讀書會,每學期推薦閱讀一本教育名著,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撰寫有關讀書心得,提升教育理念。
3、建立健全骨干教師專業成長檔案,制定《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科學記錄教師專業成長過程,讓教師循著自己的成長足跡,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并不斷向前發展。定期舉辦校“名師沙龍”或“名師共同體”活動,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二)德育教育
1、制度規范化
對學校德育方面的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完善班主任月考核制度,評優評先制度,家長學校制度、德育例會制度、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等培訓制度,形成規范的、可操作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將德育科研納入學校教科研整體工作之中,定期召開會議,交流經驗、推廣典型。
2、培訓制度化
加強以“師德規范”、“育人理念”為主題的德育專題培訓,努力實現班主任的專業成長,通過探索德育論壇(班主任論壇)模式,完善德育工作會議制度(班主任+年級組),開設班主任工作沙龍,進行班主任崗位培訓,完善班主任培訓制度,提高德育隊伍整體素質。編撰《星灣班主任實務操作手冊》、《教育案例集》,以課程促進培訓,以制度規范培訓。
3、活動多元化
整合課程資源,積極思考推進校本的活動方案。深入開展日常行為規范的序列研究和實踐活動。在各年級學生進行分階段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課程整合,梳理完善學校特色德育活動,形成主題活動序列,寓教育于豐富的校內外活動中。
抓好校內外德育主陣地的建設,搞好“我們的節日教育”,例如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春節、雙語節、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等。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以活動促教育。深入挖掘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內涵和資源,通過生動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興趣,進而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繼續做好愛心捐助活動。將愛的教育不斷植入時代元素、不斷深化內涵。
4、陣地網絡化
充分發揮德育三支隊伍的作用:以班主任為主的骨干力量隊伍;以黨員干部為代表的中堅力量隊伍,以全體教職工組成的全員育人隊伍。結合德育課題研究,探索德育與學科滲透德育結合點和增長點,形成研究成果。完善德育管理的三級網絡框架。發揮家委會作用,舉辦家長學校,召開社區工作例會,實實在在開展系列活動。少先隊、共青團扎實做好常規工作,做亮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繼續探索“團隊一體、朋輩攜手”的活動模式,創新開展“團日”、“隊日”活動。以家長學校各項活動的設計和開展為載體研究“三位一體德育網絡教育”的實效性。
5、心育品牌化
加強對班主任和新加盟教師的心理培訓,進一步完善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功能布置,對本校學生或家長提供免費個體咨詢。利用家長會時間為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新的朋輩輔導員,籌備開展團體活動,朋輩活動多元化。通過參加各類各級心理培訓,擴大補充學校兼職心理教師數量,有條件可以增加專職心理教師人數,學校心理輔導室對本校學生或家長提供免費團體輔導。開展“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九年一貫制學校朋輩心理輔導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創建市級(或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榮譽,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7
促進幼兒園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觀、兒童觀的確立,新的課程體系的全面落實,需要專業化的幼兒教師,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應該是園所研究的主要問題,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了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幼兒教師的培訓、學習,提高比任何時候更加重要。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園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結合本園實際和發展需求,特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思想、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立足課程建設園本化,以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深化教育改革能力為目標。以良好的師德塑造人;以先進的觀念引導人;以常規的工作規范人;以骨干的力量帶動人;以教育的科研提高人;以制度的改革激勵人;以本園的特色造就人。通過培訓和研討,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創新力強、富有活力的專業化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
二、教師情況分析
本園24個教學班,除園長、助理、保教主任外專任教師72人,在編保育員13人,其中1人外借,保健員2人教師編制;本科學歷27人,大專學歷45人,中師中專學歷10人,在讀本科15人,在讀大專6人。中高職稱2人,小高職稱39人,小一級職稱31人。
“十一五”期間園內積極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領導班子隊伍、保教老師隊伍、后勤隊伍三支隊伍的'建設成效顯著;通過師德活動,弘揚正氣,凈化心靈,通過園本培訓、課程建設,充實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一課多研、半日活動例查、園本教研等活動具有實效性,特別是通過“十一五”主課題的研究,園內教師研究氛圍濃厚,“閱讀表現”的園本特色已形成,教師們的努力已積淀了幼兒園的內涵品質。在這期間園內骨干教師快速成長新增區學科帶頭人:4人,新增區骨干教師8人,新增園級骨干教師26人,本科學歷新增5人,在讀本科新增11人,新增小中高職稱1人,新增小高職稱4人,新增一級職稱4人,應該說骨干教師的發展已走上了自我發展的軌道,但是部分教師的上進意識還要加強,還有一些業務底子較差的老師應進一步加強分層培養。
三、“十二五”期間師資隊伍建設總體目標
繼續努力構建一支師德高尚、觀念新、素質好,具有團隊精神的師資隊伍。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終身學習、和諧發展”的思想;樹立“關注幼兒需要、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理念。繼續實施分層培養,全力選拔培養骨干教師,帶動師資隊伍整體建設,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
四、具體措施
1.熱忱支持教師的自我學習和組織各類培訓活動
(1)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教育宣傳,使教師明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是幼兒園和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教師自我學習的品質。
(2)以“園本培訓“為抓手,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從提高教育認識入手,升華為教育觀念,形成教育理念,構成教育思想內涵,轉化為教育行為,達到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的目的。
2.創設民主開放、自主合作的研究氛圍,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支持和服務。
(1)在園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給教師提供自主創造的空間,激勵和支持教師大膽嘗試、大膽創新。
(2)繼續通過設立教師反思性教育筆記,各類觀察記錄,開展看、評、研活動。鼓勵教師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促進教師研究性學習,掌握行動研究的方式,提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
3.加強激勵與培養,合理導向,培養教師。
(1)繼續要求每位教師制定“三年自我發展規劃”以目標激勵提高教師的工作激情。
(2)要求教師“站起來能說、坐下來能寫“。人人是教研的主人,研討活動中開口說研,激活思路,根據案例進行剖析、反思、相互啟迪。繼續人人參與主課題和微型課題研究,每學期寫好一篇教科研論文,組織一個成功的公開活動,提高執教能力和筆耕能力。
(3)在教師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積極培養市、區、園骨干教師,創造條件促拔尖子教師脫穎而出,計劃培養市級骨干2-3名,區級骨干5-10名,園級骨干20-30名,其他各崗位人員的實際能力,必須達到本崗位工作標準。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8
一、學校現狀分析
(一)學校基本情況
琥頭十三中創辦于1965年,占地面積108畝,坐落于鐘靈毓秀的八公山下。2004年被琥頭市教育局命名為“琥頭市示范高中”,是琥頭市首批“市級示范高中”。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領導、支持下,學校面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學校現有一幢行政樓,兩幢綜合教學大樓,裝備了電教中心,接通了寬帶網,“班班通”教學系統配備到每個教室,實現了班級資源共享,建有兩幢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標準化塑膠運動場。
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00余人。學校擁有一支治教嚴謹、敬業愛生、樂教善導、富于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171教職員工,其中高級教師47人,中級教師66人。近年來,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省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人;“八公山名師”2人。學校注重建立現代教育理念,積極研究探索教育教學新思路。科研興教,科研興校蔚然成風,物理、數學、英語、生化等學科承接多項市級科研課題。
近兩年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基地”、琥頭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琥頭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琥頭市“工人先鋒號”、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市級“學籍管理先進學校”、全市教育創新“先進班組”、全市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班子秉承“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團結務實、銳意進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辦學新亮點、新特色。
(二)第一個三年規劃完成情況
我校的第一個三年規劃制定的主要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創建標準化學校,提升中高考成績,努力成為八區地區教育領頭羊;教研活動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輻射作用;狠抓特色學科建設,打造名師工程,力爭優勢學科邁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氣質的校園文化特色。
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引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現將完成情況簡述如下:
1、2011年我校積極創建市級標準化學校并通過驗收;三年來中考“三率”均處八區前列,2009年、2010年獲琥頭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完成獎、提高獎”,2011年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指標,但今年高考成績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動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我校創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實施“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把過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變為全體授課教師共同參與教育學生的形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注重現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積極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學科建設,打造名師工程,力爭優勢學科邁入全市最前列。
落實“名師工程”,有2人獲得“八公山名師”稱號。推薦多名老師參加市教育局舉辦的第九、十屆“紅燭杯”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競賽,并取得好成績。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帶動作用,先后派出語文、數學等學科骨干教師赴江蘇盱眙等地學習培訓,開闊眼界、取長補短。
4、校園文化系統性有待加強,未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近幾年,我校著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學校文化內涵發展。雖然在充分認識“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在校容校貌、校園綠化等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及制度建設、校園文體活動、教師人文關懷等校園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園文化系統性不強,還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氣質的校園文化特色。
(二)學校發展的客觀優勢
1、區位優勢逐漸凸顯: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國家4A級地質公園---“八公山森林公園”的“門面”,隨著第二通道的開辟和琥頭對外交流、旅游發展,學校必將受到市、區兩級政府的進一步重視,社會關注度提升空間加大。
2、隨著地區教育布局調整,生源數量得到保證、質量有望提升。
3、學校內部管理規范有序;教學教研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學生成長導師制”效果顯著,影響甚遠。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辦學條件(硬件設施)初步完善。
(三)學校發展的弱勢
1、學校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實踐中尚未顯現成效,各項管理措施有待細化。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高中“本科達線率”,初中“三率”未達全市平均水平。
2、學校的宣傳推介工作力度不夠。未能很好的將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經驗形成體系,總結推介出去。
(四)學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機遇:
1、當前正處于教育大變革時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市、區兩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謀劃對八公山地區學校布局調整,因我校獨特地區位優勢和良好地辦學條件,為我校初中部的發展贏得機遇。
挑戰:
1、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地區老百姓對我校的認可度不高。雖然是首批市級示范高中,但處境尷尬。“學校聲譽第一”的辦學目標任重道遠。
2、傳統的教育方式、課堂模式在相當一部分教師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模式,優化教學環節等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二、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以生為本,面向全體;以師為本,和諧發展。”
“辦學理念”的核心內涵: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實現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利益為根本,以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領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師生的共同發展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追求高素質、高品位的人才發展目標,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實現辦學水平的自覺提升。
三、學校發展的目標定位
(一)發展目標
以“創十三中品牌”為動力,從嚴治教,依法辦學,加強管理,提高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高質量、有特色;地區老百姓認可的一流市級示范高中為目標。以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師為本,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師德形象。
(二)培養目標
1、學生發展:“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個性特長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師發展:“在奉獻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團結向上、創新教學、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師隊伍。
(三)重點發展項目
1、以“中學生成長導師制”這種先進的德育教育方式為平臺,依托“師生結對子”的模式載體,充分發揮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蘊,積極創建琥頭市特色學校。
2、以改革課堂模式為抓手,以教研創新為契機,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理念,打造高效課堂。
四、發展舉措、成功標志以及完成時間(詳見附表)
五、保障機制及措施
(一)琥頭十三中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落實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選拔和任用干部,堅持專業能力強、管理水平高、責任意識足的原則,嚴格執行《琥頭市教育局所屬學校干部選拔任用管理暫行規定》。
(二)加強制度建設,修訂《琥頭十三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匯編》。逐步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教學評價、財物管理、辦事常規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堅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的宗旨,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定期召開教代會。廣泛開展教職工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溝通,凝聚人心。
(四)堅持“開門辦學”,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設家長學校,接受各方監督。進一步加強與兄弟學校聯系,借鑒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擴大琥頭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區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為琥頭教育發展作貢獻。
以“改革課堂模式”為抓手,深化以“中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核心的特色創建,將十三中辦成一所制度完善、規模適中;質量高、特色明、影響廣的一流市級示范高中。
1、修訂《琥頭十三中管理制度匯編》。
2、制定琥頭市特色學校創建方案并予以實施。
3、制定以“高效課堂”為核心的琥頭十三中課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實施。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9
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于20XX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現在剛剛起步,目前啟用的只有小學樓,由于學生人數較少,目前一棟用于教學,一棟主要用于辦公,今年初中還沒有招生。作為二道區傾力新建的新學校,第一個三年發展至關重要,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期。學校發展定位是國際化、現代化、高質量、特色鮮明的優質學校,為我區基礎教育發展做出貢獻。為有計劃、按步驟實現這一目標,特制訂《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三年發展規劃(20XX年—2022年)》。
一、學校的發展優勢
1.地域優勢
學校位于長春國際物流園區內,可輻射周邊50余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滿足轄區適齡兒童入學,同時也可確保這個特殊區域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正常入學,享受優質、公平的教育。學校南邊距東吉林大路(地鐵2號線)1.5公里,北距機場路也僅有2公里,東臨長春蓮花山旅游度假區,學校南面的常德路貫通后4分鐘便可進入四環(洋浦大街),學校周圍交通便利,且目前周邊這樣規模的學校僅有一所。
2.政策優勢
第一個是二道區城區內受多重因素影響,現有學校改擴建很難,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而我們具備條件。二是物流實驗學校地處物流發展新區,區域綜合發展優勢明顯,各項社會配套服務必將齊頭并進,政府會本著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傾力打造這所學校。目前學校總投資1.5億,已完成學校的基礎建設,后續將繼續加大投入,把學校打造成二道區設備設施齊全的高標準、高質量的一所現代化名校。
3.規模優勢
學校現在有12個教學班、468名學生。目前,學校是二道區占地面積最大、功能室及場館最齊全、最具發展空間的現代化學校。學校總占地面積4949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3269.86平方米。其中中學8134.11平方米,小學11484.25平方米,體育館8537.91平方米,食堂5113.59平方米。教學樓規劃教學班54個(小學36個、中學18個),生均占有教學面積24.5平方米,占有運動場面積36.75平方米。發展空間大,便于規劃。
4.傳統優勢
物流實驗學校有五所小學合并而成,學校結合地域特點,始終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參加上級舉行的各項比賽,先后獲得國家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校園大課間啦啦操推廣實施單位、長春市合唱比賽一等獎等。現在學校增設了各色運動場館,學校會在發揚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特點,積極響應國家全民運動的號召,挖掘新的、更具特色的項目,增強學校的發展實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5.貫通優勢
我們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孩子培養上我們可以做一個九年規劃,自主調節進度,完全可以嘗試五四制等貫通教育,提前為孩子做職業生涯選擇,進入初中就可以分流,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適合自己的最優教育,同時,教師發展空間大,可以大循環,站在初中看小學更能把握育人的方向,包括德育、體育可以制定一個完整的貫通體系。
二、理念的確立
(1)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核心)和諧發展(目標)
開放共融(途經)生態文明(愿景)
(2)辦學目標
校訓:兼容并包弘德尚美
校風:自信自強和諧和美
教風:厚德樂業博學至美
學風:敏行持志崇德尚美
(3)工作原則
學校工作原則:堅持“一個中心、三個有利于”
一個中心:始終堅持以教書育人為中心
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
有利于學校和諧發展
(4)五棟樓的命名
厚德樓(小學前樓):“厚德”一詞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希望我們的孩子都像君子一樣,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胸懷都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
敏行樓(小學后樓):“敏行”出自:《論語·里仁篇》:“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意思就是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希望學生從進入校園開始便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堅定的付諸于行動。
致遠樓(中學):“致遠”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希望孩子們經過學校九年的教育,經過敏行、厚德,最后具備了行以致遠的能力,展翅高飛,去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行健館(體育館):“行健”源于《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能自覺奮發向上,永不松懈。
思源堂(食堂):“思源堂”,顧名思義:主要是時刻教育孩子們飲水思源,時刻學會感恩。
(5)特色辦學理念
早期,學校根據地域和生源特點以“生活教育”為辦學特色,低中高年級不同的目標,低年級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年級以種植常見蔬菜和養殖花卉為主,高年級以學習簡單廚藝為主,訓練學生的動手實踐的獨立生活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立自強意識。
而現在附近居民也都相繼住進了樓房,學校實踐活動的農田也沒有了,加上生源的變化,在原有基礎上應運而生“喚醒教育”特色辦學理念。
喚醒教育核心:喚德醒智,做最優秀的自己。需要不斷超越自我,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學校要不斷創設各種機會,搭建各種發展平臺,力求喚醒師生發展的內驅力,引導師生自主發展,最大限度展現自我才能,達到日益優秀。
三、學校三年發展目標
(一)學校三年發展總體目標
隨著地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結構不斷變化,生源特點也呈現多元化,為使學校教育能夠適應新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地理、經濟、人文)確定學校三年發展目標,即:明確學校辦學理念,確定發展方向,完善功能室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強化領導、教師兩個隊伍建設,實現學校成功轉型,提高辦學水平,不斷擴大學校知名度,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學校發展階段目標
第一年20XX年8月——20XX年8月
夯基筑臺立柱架梁保運轉
新校舍應運而生新理念,新學生助力激活新發展。這是搬進新校舍的第一年,主要是抓基礎、促完善、明思路,制定出臺各項制度,構建相應管理體系。經過一年摸索,逐漸完善健全工作職責,部門之間實現有效磨合。
1.創建五個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德育建構中心、教學研究中心、信息科創中心、后勤服務中心。年內配齊各中心人員,完善健全工作職責,明確工作目標。
2.優化育人環境,使基礎環境綠化達標、校園文化完成一期建設(小學樓),教學理念基本展現。
3.完成功能室建設。更新師生桌椅,完成科學實驗室、微機室建設,圖書室、閱覽室、籃球館設備予以添置,爭取本年度內投入使用。
4.擴大招生,增加兩個教學班,使學校總人數突破500人(上年309人)
5.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目前學校教師隊伍結構是原有鄉村學校教師和近五年新進教師,整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目前我校學科骨干教師不多,省骨干2名,學科分別是道法和綜合實踐,其核心輻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教學研究中心”對學校教育教研深入問診把脈,結合學校師資特點,在“喚醒教育”特色辦學理念引領下,積極打造立體式教研模式,構建循環聯動機制。學校以教研活動為載體,促使師生教學相長。本年度學校會充分借助二道區搭建的各個活動平臺,爭取在更多學科增加教師參與機會,培養部分教師在區級具有一定知名度。
6.干部隊伍建設:首先,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明確國家教育發展方針和方向,多學習與自己學校有相似特點名校的管理經驗,爭取多一些外出培訓機會,但是,鑒于學校的實際情況,還處在事務性管理階段,外出參觀學習機會會非常珍貴。
7.依據學校實際確立科研課題(部分骨干承擔),實現課題引領學校發展。
第二年20XX年8月——20XX年8月
全面推進積厚成勢重落實
在第一年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提升,進行經驗總結,適時調整工作策略,繼續增加投入,使基礎設施設備基本完備,各項工作走向正軌。
1.五個中心進一步調整完善工作策略,即相對獨立各司其職,又能夠協同配合,高效推進工作。
德育建構中心、教學研究中心和信息科創中心在明確基本常規工作內容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中心年度目標,成果雛形顯現,在上級各項活動比賽中嶄露頭角。
2.美化育人環境,環境綠化基礎上增設特色景觀(教學樓中間)、校園文化完成二期建設(中學樓、體育館、食堂)
3.繼續完善功能室建設。進行專業教室裝配(書法教室、美術教室、創客教室等),完成階梯教室、報告廳桌椅配置及LED拼接屏安裝,發揮應有功能。同時尋求第三方合作使游泳館正常運行。
4.繼續擴大招生,增加四個教學班(其中小學2個班,中學2個班)使學校總人數突破700人。
5.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改善教師原有教學思想,使原有教師逐漸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繼續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本年度在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基礎上,會繼續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喚醒教師學生內驅力,積極挖掘教師潛力、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師生與課改的共同成長。本年度爭取區級骨干教師增加4人,省市級骨干教師各增加1人。
6.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需要增配兩名副校級領導,一名后勤校長、一名中學部副校長。領導明確學校發展理念,能不斷為深化學校內涵發展出謀劃策。
7.積極推進科研課題研究,完成主導課題中期總結,同時45歲以下教師科題參研比例要達到50%,形成濃郁的科研氛圍
第三年20XX年8月——2022年8月
鞏固深化協同發展見成效
經過兩年的時間,制度不斷完善,投入進一步增加,各項工作基本趨于常態化,轉向內涵提升,向特色化邁進。
1.五個中心經過兩年運行,逐漸成熟,使校長徹底擺脫事務管理,真正成為學校思想的引領者。
2.育人環境走向成熟,綠化美化基本完成。設計建造一個體現學校核心文化的室外大型雕塑,形成本區域內的一個地標性文化建筑。
3.發揮功能室作用。特色教室投入使用,社團活動常態化,功能輻射學校各項工作。“基+”課程體系逐漸完善,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彰顯辦學特色。在2022年上半年學校擬召開成果匯報現場會,邀請專家到場,對以“教學研究中心”為核心的五大中心成果進行驗收,在一定區域內有影響。
4.繼續擴大招生,增加六個教學班(小學3個,中學3個,使學校總人數突破1000人.
5.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雛形顯現。學校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增多,不同學科骨干力量增強,其核心輻射功能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科研助力教學發展初見成果。學校教學成果形成資源庫,課堂教學有特色,教師專業發展助力教師個人成長,省市區骨干比例增加,中堅力量帶動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形成老中青教師梯隊。有教師進入市、區名師工作室。
6.干部隊伍建設繼續增強,有計劃派出學習,提升其專業水平,培養出一名市級(科研)骨干校長。
7.完成主導課題結題工作,產出有效科研成果,45歲以下教師科題參研比例要達到100%,實現科研引領學校發展。
四、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一)思想保障
學校以校長為核心,發動全體教師群策群力,認真討論《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統一認識,達成共識,振奮精神,形成齊心協力、謀劃發展的局面。
(二)組織保障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發展規劃實施領導小組,具體對“三年規劃”進行年度目標細化,全程管理,各分管領導、科室、五大中心具體落實,全員參與。
1.規劃領導小組
組長:趙景軍
副組長:霍煥玲王娟
組員:學校中層領導、五大中心主任
2.項目工作小組
在學校規劃領導小組的部署下,根據本《規劃》的工作任務具體落實實施,分管副校長主要負責,中層部門主任和五大中心主任及組員具體執行。
行政管理中心:協調學校各部門工作,保障學校整體工作順利推進,成為學校中心樞紐。
教學研究中心:有效提升教育質量,實施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德育建構中心: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完成《長春國際物流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德育工作手冊》的編印,形成德育品牌和特色。
信息科創中心:完善提高信息網絡在教學當中的應用,負責網絡安全,技術支持智慧教育,組建學校科創中心,組織科技社團并參加各級賽事。
后勤服務中心:負責學校硬件建設和后勤服務保障,完善財務審批、物品采購、后勤管理等多項內控制度。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力爭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程改革及特色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后勤保障:加強后勤制度與機構建設,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四)評估保障
由“行政管理中心”組織五大中心和各科室領導制定并論證“三年發展規劃”,教師大會討論完善通過,制訂相應的年度實施方案和評估體系;每學期、每學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修訂。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0
一、學校概況
1、基本情況
無錫市亭隆實驗小學(原無錫市東亭鎮東亭小學)始建于1951年。幾經并校和調整,事業規模不斷發展,2010年8月,學校單列建制。目前占地面積為305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1889平方米,運動場地3264平方米,有教學班29個,學生1219名,教職工97名。專任教師學歷100%達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93.67%,本科以上學歷占69.62%。現有無錫市學科帶頭人1名,無錫市教學能手1名,無錫市教學新秀1名,錫山區教學能手4名,錫山區教學新秀4名,錫山區班主任工作新秀1名。
三年來,在區教育局、東亭街道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先后獲得全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銅牌)學校、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實驗學校、無錫市中小學管理規范先進學校、無錫市“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先進集體、無錫市健康促進學校、無錫市平安校園、無錫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錫山區教育宣傳工作先進集體、錫山區平安校園、錫山區無煙學校、錫山區優秀家長學校、錫山區模范教工之家等集體榮譽稱號。
2、辦學優勢及劣勢
優勢分析:
(1)課堂教學,聚焦兒童生長方向
學校把“促進兒童生長”作為課堂的價值導向,以學評教,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面、思維的參與度以及傾聽表達的質量,學生課堂學習狀態進步明顯。同時致力于打造規范的教研工作制度,專家講座、校本教研、組本教研、集體備課形成常規制度,課題研究堅持每學期制定計劃、定期例會、活動推進、成果展示、資料歸檔、大事記錄的研究流程,每月課題沙龍、課題反思落實到位,及時反饋,《知耕集》定時結集,各教師明確自己的研究視點,形成課題研究主支體系。語數英主要學科特色活動形成傳統,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成績良好。
(2)教師隊伍,呈現積極向上活力
學校不斷豐富教師教育的內涵,以“隆小三好教師觀”引領教師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逐步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教師集體文化。三年來,學校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會課活動,成績喜人:8位教師獲市級會課一等獎,1位教師獲市級會課二等獎;8位教師獲區級會課一等獎,4位教師獲區級會課二等獎。在錫山區教師技能大賽中,4位教師獲一等獎。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青年教師正在逐步成長起來。
(3)學校管理,走向科學規范民主
以人為本,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學校一方面重視以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規范管理,一方面堅持制度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評價科學化。三年來,學校加強已有制度的學習、修訂和實施,不斷完善教職工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發放機制,強化績效考核力度,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切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增強每個教職員工的法規意識。校務工作實行陽光操作、中層干部公開競崗以及社區、學生及家長代表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等措施,較好地推動了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管理體系構建。
(4)特色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學校以“規范+特色”發展的思路,堅持“亭隆實小的畢業生人人擁有一項終身受益的興趣愛好”的育人目標,加大特色項目建設的力度,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發展。一是“兒童生長”文化發展主題明晰,初步形成校園生活觀、課堂觀、“三好”教師觀、學生“三好習慣”以及相應的課堂教學指導理念;二是乒乓、航模等優勢項目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比賽,進一步提升了在區、市的影響力。三是確立合唱、竹笛為藝術特色項目,聘請專家指導。2011年,學校成為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竹笛教學基地。
劣勢分析:
(1)硬件設施設備相對薄弱
學校二三期工程的建設,沒有如期啟動。學校沒有田徑場,活動場地小,學生只能在有限的場地內進行活動;學校普通教室數量不夠,擠占了專用教室;教室內背投等電教設備、部分課桌椅講臺已非常陳舊;食堂雖經過加固,但只能容納300位學生用餐。這些對提升學校辦學形象有一定影響。
(2)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高素質、新理念、學習型師資隊伍作支撐。目前,學校師資隊伍存在結構性不合理,工具性學科教師富余,非工具性學科教師相對薄弱,同時學校骨干教師比例不高,且學科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缺少在區內外有影響力的領頭雁式的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發展后勁不足。典型課例、關鍵性論文積累不多,教師整體細化在日常課堂、日常教學的研究能力、課題核心組成員的總結提煉能力均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3)學生養成教育有待加強
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較高,目前占學生總數的62.70%。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需要引導和培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
(4)學校文化品牌影響力不夠
沒有學校文化的支撐,就不可能實現學校的持續發展;只有建設好自己的學校文化,才能打造出學校的品牌。我校“兒童生長”文化發展主題已初步明晰,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是,學校文化品牌的影響力還不夠。今后還需在學校的管理文化、環境文化、課程文化、特色文化以及相應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實現學校特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努力打造學校文化品牌。
二、學校三年發展愿景及重點目標
1、發展愿景:
以提升辦學品位為總目標,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課程建設”和“教師發展”為抓手,秉持“規范+特色”的發展理念,堅守“兒童生長”文化發展主題,樹立隆小“全面質量觀”,追求“嚴格而自由,安靜而生動”的課堂生活,做“三好教師”,養“三好習慣”,走向“管理規范、內涵豐富、特色明顯”的現代學校。
2、重點目標:
(1)積極爭取,改善條件,創設良好教育環境
順應時代要求,加強基礎建設和硬件投入,盡快啟動二、三期建設工程,依據《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十二五版)》、《無錫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標準》等相關文件要求,按照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添置設施設備,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對校園環境進行整體設計,營造文化氛圍,著力構建溫馨和諧的育人環境。
(2)優化提升,引領服務,構建現代學校管理機制
學校內部管理以科學、規范為標準。堅持持依法治校,進一步完善中層干部競聘制、教師聘任制、教職工績效考核制,嚴格執行教代會制度、校務公開制度。完善《管理手冊》,提高執行力度,構建分層落實、一以貫之、不斷跟進的組織管理。重視管理中的溝通與調研,達到制度管理與人文關懷的`和諧,提升集體凝聚力。
(3)夯實基礎,錘煉特色,探索生長德育方式
實施《錫山區中小學素質教育評估方案》、《錫山區中小學基本素質達標計劃》,以三個好習慣活動為抓手,逐步做到德育常規扎實,德育陣地規范,德育活動生動,德育隊伍提升,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個性特點。
(4)注重師德,優化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注重工作的反思與推進,不斷提升班子隊伍的領導力、學習力、執行力和創新力;抓住青年教師會課比賽、技能比賽、學術榮譽評比的契機,打造骨干教師隊伍,提高區級以上學術榮譽獲得者比例;師德和師能并重,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深化校本培訓,督促和引導全體教師不斷完善自我,不斷進取。進行校級教學能手、新秀評比。
(5)深入課堂,教研一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樹立隆小全面質量觀。打造有“生長力”的課堂,“兒童生長”主體性理念要在日常課堂中呈現,初步形成課堂教學的校本特色。扎實推進省級課題研究,積累典型課例評析,提煉經驗成果,撰寫課題關鍵性論文,規范做好中期評估、結題工作,形成兒童生長課堂的校本主張,形成兒童生長課堂的校本話語系統。
(6)依托社團,普及提高,培育學校課程特色
堅持“亭隆實小的畢業生人人擁有一項終身受益的興趣愛好”的育人目標,貫徹落實區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大特色項目建設的力度,學校體育特色項目乒乓、排球保持區內領先優勢,藝術特色項目合唱、竹笛,取得明顯進展,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發展。
三、預計的困難、問題分析和解決設想
審視目前發展的實際水平,比照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學校面臨著許多挑戰:學校二三期工程的建設,涉及到諸多方面,啟動難度較大;“兒童生長”文化理念在學校生活中的呈現顯得零散、粗糙,缺少系統架構和整體設計,同時還未真正形成課堂的校本特色;學校竹笛教學等特色項目創建,缺少相應的師資,家長的理解度和配合度不高,未建立高效的運行方式,推進的力度不大。
解決設想:
1、加強領導,全員參與
建立三年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制定每學期的具體目標,及時協調達成過程中的新問題,有效排除不利因素,確保規劃工作有效推進。規劃管理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把握整體工作;副校長擔任具體分管領導,關注每學年目標達成情況;各條線班子成員為具體負責人,具體負責規劃的實施開展近況,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三年目標的制訂過程,把學校三年目標分解成隆小人的共同目標,使發展規劃成為教職工心中的一份藍圖,以團隊的合作和集體的智慧,共同實現整體目標的達成。
2、積極爭取,凝聚力量
學校要注重內涵發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要充分發揮學校理事會、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發展規劃實施中的過程監督,聚各方力量;同時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激活教師的工作熱情。
3、突出重點,堅持不懈
堅持“生長”理念的行為具體化,不斷創造和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堅持課堂改革和課題研究相輔相成,努力形成課程實施校本主張;堅持目標引領與培訓考核結合,導向教師團隊發展,培養骨干教師;堅持傳統與創新并舉,提高特色建設影響力。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1
冬去春來早,碧玉妝成,柳枝發新芽,金豬已悄然來到面前,對于我們后勤工作而言,這是忙碌與收獲并存的一年,由稚嫩走向成熟,為學校的繁榮顯現出勃勃生機,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關注后勤,在支持后勤工作,更是由于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教師的忠懇建議給了我們后勤人員不斷完善的動力。在xx年里,市場激烈,排戰依舊,然而我們后勤人員義無返顧,一如從前,相信今年的豐收就在不遠處。
一、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特色的教育思想,以學校的發展為主導,順利推進后勤工作,我們本著服務的宗旨,為教學工作提供優美的展示平臺,倡導師生滿意的后勤工作氛圍,為學校工作上臺階提供較強的物質條件。
二、主要工作
1、以人為本,用事業、情感、待遇團結后勤一班人,以和諧意識,加強后勤人員的政治思想工作,跟上新形勢,樹立新思想,邁開新步伐,倡導新作風,深化現代教育的理念。在枯燥而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地完成好本職工作。
2、搞好后勤人員的.分工,完善后勤人員各自的工作職責,明確各自崗位的任務和要求。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爭創團結、和諧的工作環境,讓后勤人員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發揚主人翁精神,為學校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后勤工作有特色、有成效,為學校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學校繁榮貢獻力量。
三、加強食堂、小賣部的建設和管理。
1、完善人員的招聘工作,對招聘人員進行登記造冊,對聘用人員進行素質培訓。
2、完成食品、食物招投標工作。檢驗進入公司的資質,具有法律效率的各種證件、證照。
3、建立食堂、小賣部常規制度。
①簽訂供貨協議;
②簽訂用工協議;
③簽訂食堂管理員合同;
④食堂、小賣部各種管理制度上墻、存檔。
四、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管理。
1、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措施,加強固定資產常規管理。
2、制定固定資產添置計劃,擬定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措施。
3、加大固定資產管理宣傳工作。通過集會、班干部會、班主任會層層落實。
4、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登記、核銷、登記造冊,建立帳目。
5、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儲藏工作、固定資產規范。
6、建立固定資產購、管、用等常規制度。
五、認真執行上級下達的收費標準,杜絕亂收費。
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制定執行收支計劃,民主擬財,接受學校工會的財務監督,建立完善常規的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校長一支筆簽字制度。學期結束搞好經費結算。
六、充分發揮文印室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作用
執行教務處、教科室的計劃安排、單元檢測、平時測驗、資料復印以教研組牽頭。完善打字、復印簽字制度,學期結束作好班級統計。
七、加強校內安全衛生、環境建設。
定期對出現的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形成書面材料交領導備查。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加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教育,特別是食堂衛生、校內環境衛生,重視環境衛生的硬件建設。完善安全責任人的職責,用制度規范校內軟環境。
八、完善醫務室的常規工作,抓好常規疾病預防
建立學生個人健康卡,上好衛生健康課,宣傳衛生常規知識,確保流行、傳染病不進入校園。
九、加強節約型學校宣傳,規范用水用電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2
一、實施目標
以大連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全市教育資源庫和中小學信息化環境設施的作用,創設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園環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校將以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教育資源的建設和使用;以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教與學的轉變、加強課程整合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和教師信息素養;以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從而整體提升學校管理水平,進而推進學校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創建新型的現代化學校。
二、實施保障
1、各級政府在設備的配備和技術指導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以大連市中小學信息化環境建設的精神為指導,以各級政府的支撐為動力,學校建立、健全各項信息化制度,保障實驗方案的順利實施。
三、學校現狀特點分析
學校基本情況簡介:學校現有學生數527人,班級數15個,教師數36人。學生來源為本學區、外區和外來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學區學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學校外區和外來民工子女家長自身的文化層次較弱,大專以上學歷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電腦的擁有率和上網率都偏低,不過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和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實驗的實施,家長的`信息化意識也會隨著學校實驗的進行而提高。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我校長期以來,堅持德育為先,關注教育均衡發展,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同時,校園辦公系統不夠齊全,需要繼續完善和開發。
數字資源應用情況
1、學校建有專題網頁。
2、教師自制各類教育教學資源。
3、部分學科購買了教學光盤資源。
4、市、區等教育信息資源庫。
現有的資源少,對校外的資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師之間教育資源的交流與共享較少,并且使用率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質的飛躍,資源的類型要擺脫單一化,向多樣性、實用性過渡,這樣才會改變和日常教育教學脫節,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務
1、創設符合千山路小學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2、建設并完善學校應用平臺,建立相應的推廣應用機制。
3、基于校本培訓,開展多元培訓,加速學生、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提高。
4、開展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實踐,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能。
5、開展課題、專題研究,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
6、通過教研組特色網站的建立,為教師、學生提供、充實教育信息資源。在實踐反思總結中推廣教育信息化應用做法和經驗,由實驗點逐步鋪開。
7、建立教師電子榮譽手冊,完善教師成長電子檔案,構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評價體系。
五、實施策略:立足學校,局部推進,總結經驗,帶動全體。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和領會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認真貫徹教育主管部門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抓住機遇,擬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二、工作目標及措施
1、積極籌措經費,為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穿衣”,提升學校形象,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10—15萬元)。
2、抓裝普九提高”工作機遇,建設好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滿足學生上實驗課的需要(15—20萬元)。
3、整治學生運動場,保證師生課余活動順利開展,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5000——8000元)。
4、更換教師住宿樓電線,整治好學校房蓋,為師生生活排憂解難(5—8萬元)
5、更新學生課桌300—500套,改善學生學習條件(4—6萬元)。
6、籌建單身職工宿舍10—15套,改善和滿足教職工住房條件(25—30萬元)
7、加強行政教師隊伍建設,建設“勤政廉潔、務實求真”的干部教師隊伍。
8、培養各學科骨干教師10—20名(語、數、外各科2—4名,其余學科1—2名),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為學校發展儲備人才。
9、學校規模保持在1200人左右,創建“縣級初中示范學校”。
10、探索鄉鎮中學走職業教育辦學實踐的新路子,盡最大努力爭取辦成職業中學,為農村和地方建設培養適用人才。
11、力爭德育工作方面在鄉鎮中學中辦出特色,完成市級或縣級德育工作科研課題,走科研辦學興校之路。
12、花大力氣,切實抓好教學工作,力爭教學質量和督導綜合評估進入全縣同類學校前列,將我校辦成墊江南部的'名校。
13、努力改善教職工福利,創設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力爭職工福利在區域內處于領先地位,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十一五”規劃中的重難點問題
1、關于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學科骨干教師,建設好干部教師隊伍,是一項十分艱巨而漫長的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項工作能否實現的保證。
2、用科學發展統領并指導學校工作,是工作的難點,需要深入學習、引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重點抓好“科研興校”工作。
3、改善辦學條件需要的經費,一方面要大力挖掘內部潛力,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政策和上級補助。
4、創設鄉鎮中學走職業教育辦學之路,要依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內部因素,關鍵是抓住機遇、自身建設工作。
5、抓好教育教學工作,以質量取勝,用滿意的質量換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學校最艱巨、最復雜的一項工程。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4
為了進一步做好我支行20xx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根據人民銀行總行、廣州分行和韶關中支、縣綜治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求,結合我縣支行實際,特制定人行XX縣支行20xx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
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繼續與上級部門和支行各部門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明確各部門的崗位職責,做到責任明確,任務到人,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股室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
二、加強學習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干部職工安全防范整體素質
加強支行干部職工和臨時工政治思想、法制、職業道德學習和教育,不斷增強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強干部職工安全防范技能學習和培訓,組織開展消防和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不斷提高干部員工安全防范綜合素質。
三、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人民銀行安全保衛工作規范化管理。以防盜、防火、防搶、防騙等各類案件為工作重點,加強管理,不斷總結應急演練工作經驗,及時發現風險點,堵塞漏洞,采取各項措施,杜絕一切安全隱患發生。
四、繼續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
圍繞中心支行安全管理工作總目標,結合各自實際,繼續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對活動開展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全力排查及消除管理體系、設備管理和人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確保“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切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五、加強安全檢查工作,及時排除一切安全隱患
加強對辦公樓、本小區安全檢查工作。做到每月檢查一次,逢節日一徹查,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消除一切安全隱患,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
六、深入開展內部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
關注員工思想動態,特別是要害崗位人員思想動態,平時多過問和關心他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了解他們存在的困難,并力所能及的給他們解決,不能解決的做好心里疏導,防止他們出現過激行為。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在落實責任、定期排查、及時化解、妥善處置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各部門了解和傾聽群眾意見,把矛盾糾紛盡可能化解在萌芽狀態,保持隊伍的穩定。
七、積極配合政法機關開展“平安始興”建設
加強與政法、公安部門等部門的溝通聯系,繼續協助公安部門加大對犯罪行為的調查和打擊。加強對本縣金融系統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跟蹤、調查和監督,對銀行內部安全管理中出現的漏洞和隱患,要加強研究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意見。堅決打擊有組織、有預謀及帶犯罪分子性質犯罪團伙暴力侵害金融機構等嚴重犯罪活動。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5
為了充分利用遠教資源,提高我校本部的教育教學質量,真正作到遠程教育服務于教學,讓遠教資源走進課堂,走進教室。切實加強遠程教育設備的管理,作到專人管理,全員使用。不讓遠教資源浪費掉,使其拉動農村素質教育的發展。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促進農村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達到農村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成立遠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李維天
成員:蔡再梅、林瑜林、文亮
田應波、劉一濤
三、成立遠程教育教研組
組長:蔡再梅
成員:代元友、劉小麗、田瓊
剛登學、宋大強、劉一濤
本期教研組成員除了開展好課題研究外,還要作好教師運用遠教設備和資源,以及制作課件等進行考核和評定。
四、工作打算
認真進行遠程教育設備管理,作好設備檢查登記,切實按計劃開展遠教活動,提高教師運用遠教設備的能力,鼓勵教師運用遠教資源進行上課,管理員認真做好組織工作,使遠教資源不閑置,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使我校遠程教育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遠教工作計劃、教研工作計劃,擬訂各種管理制度及方案。
2、積極組織教師到遠教室上課,教師每人到遠教室上課1節以上,全校完成遠教課堂教學36節次以上;開展教師觀看課堂實錄8節;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1節以上;教師自制課件10件;組織學生觀看空中課堂等節目6節以上。
3、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遠教資源使用培訓4節以上。
4、聯系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2次以上,并完成相應的軟件資料。(詳見《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戶培訓計劃》)
5、按時對遠教資源進行接收、處理、保存,作好表冊登記。
6、開展1次安全教育活動。
十月份:
1、積極組織教師到遠教室上課,教師每人到遠教室上課1節以上,全校完成遠教課堂教學36節次以上;開展教師觀看課堂實錄8節;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1節以上;教師自制課件10件;組織學生觀看空中課堂等節目6節以上。
2、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遠教資源使用培訓4節以上。
3、聯系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2次以上,并完成相應的軟件資料。
4、開展1次禁毒教育活動。
5、按時對遠教資源進行接收、處理、保存,作好表冊登記。
十一月份:
1、積極組織教師到遠教室上課,教師每人到遠教室上課1節以上,全校完成遠教課堂教學36節次以上;開展教師觀看課堂實錄8節;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1節以上;教師自制課件10件;組織學生觀看空中課堂等節目6節以上。
2、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遠教資源使用培訓4節以上。
3、聯系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2次以上,并完成相應的軟件資料。
4、開展1次健康教育活動。
5、按時對遠教資源進行接收、處理、保存,作好表冊登記。
十二月份:
1、積極組織教師到遠教室上課,教師每人到遠教室上課1節以上,全校完成遠教課堂教學36節次以上;開展教師觀看課堂實錄8節;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1節以上;教師自制課件10件;組織學生觀看空中課堂等節目6節以上。
2、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遠教資源使用培訓4節以上。
3、聯系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2次以上,并完成相應的軟件資料。
4、開展1次衛生教育活動。
5、按時對遠教資源進行接收、處理、保存,作好表冊登記。
元月份:
整理歸檔遠教資料,作好期末工作總結,安排假期遠教值班人員,完成計算機安全檢查和定時通電等工作。值此社團巡禮活動開始之際,我們公共關系協會積極抓住本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作為社團巡禮活動,我們積極準備,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要為公共關系協會樹立品牌,而且要在全體會員中樹立我們全心全意為我們會員服務的形象。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 篇16
指導思想:
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嚴格按照小學體育教學常規實施細則;以課程改革為指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自學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教學研討,從而不斷促進教師自身業務素質,樹立正確的學校體育教學觀,提高教學質量。創建“崇尚健身,參與健身”,爭創學校的體育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現制定以下計劃:
一、工作重點和舉措
1、強化常規教學管理,做好體育課常規教學安排。
2、認真制定各項教學計劃。
根據學年總課時數、學習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合理的學年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計劃、教學進度安排表和課時計劃。有計劃、高標準的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統計、上報工作。
3、加強集體備課管理制度、加大教學檢查力度。
全體體育教師要熟悉、掌握教學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根據《課程標準》和各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目標,各教師按年級教學進度安排表計劃。
4、加強課堂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進一步完善教師崗位制度,嚴格規范教學常規行為,各年級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認真抓好課堂常規管理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
二、開展陽光體育活動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意見》精神,落實“學生在校一小時體育活動”計劃,豐富陽光體育運動內容,積極探索陰雨天氣的大課間活動方式,努力提高學生在校1小時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效益。
三、開展校園體育節活動
1、開展校園體育節活動。
體育是展示學校活力的一個窗口,體育文化又是展現學校的內涵底蘊。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要求,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與文化的建設,繼續深化素質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和確立“健康第一”的意識和行為。
2、校園“吉尼斯”即學生體質測試
(1)、學生體質測試是本學期開始評選校園“吉尼斯”的重要依據,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
(2)、成績統一由電腦軟件自動賦分。總成績記入團體總分,單項成績最高的即為校園“吉尼斯”紀錄獲得者,并頒發證書。
3、舉辦田徑運動會
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競賽成績。11月中下旬舉辦校園田徑運動會。一二年級親子運動會,三—六年級田徑運動會,教師趣味運動會。
四、加強運功隊訓練訓練,力爭獲得突破
1、運動隊訓練必須定教練、定計劃、定指標,分工明確,負責到人。
2、認真做好運動員家長及班主任的思想工作,保證隊員每天在校訓練不少于1小時。
3、輔導校老師應積極為中心校輸送體育苗子,共同為提高我校的市運會成績盡心盡責。(運動員獲獎,向全鎮通報,并作為期末工作考核加分內容)
【農村小學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學校安全工作計劃02-18
農村小學學校安全工作計劃11-25
農村小學學校安全工作計劃04-03
農村小學學校工作計劃01-02
農村小學學校工作計劃怎么寫01-14
農村小學學校工作計劃怎么寫12-29
2023年農村小學學校工作計劃02-28
農村小學學校工作計劃(精選17篇)02-21
農村小學學校章程范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