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古籍《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經典的醫學著作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經典古籍《黃帝內經》,歡迎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書于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經驗總結。它的問世,開創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志著祖國醫學由單純積累經驗的階段發展到了系統的理論總結階段。
《黃帝內經》是一部綜合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它的成書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識為基礎,古代的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醫療實踐的反復驗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斷到綜合,逐漸發展而成的。因此,這一理論體系在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黃帝內經》基本精神及主要內容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等。“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系的。“陰陽五行”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理論。“藏象經絡”是以研究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關系為主要內容的'。“病因病機”闡述了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后是否發病以及疾病發生和變化的內在機理。“診法治則”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預防養生”系統地闡述了中醫的養生學說,是養生防病經驗的重要總結。“運氣學說”研究自然界氣候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并以此為依據,指導人們趨利避害。
作者簡介
《黃帝內經》為古代醫者托黃帝之名所作,其具體作者已不可考。總而言之,《黃帝內經》 非自一人一手,其筆之于書,應在戰國,其個別篇章成于兩漢。
《淮南子·修務訓》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因此,《黃帝內經》之所以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書中所言非虛。
創作背景
如前所述,《黃帝內經》既非一時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戰國以前的許許多多的醫學著作的總結。這不僅可以從《素問》、《靈樞》各八十一篇這一點得到證明,而且也可以從《黃帝內經》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獻及《素問》、《靈樞》互引、各篇互引等現象上得到證明。
《黃帝內經》所引的古文獻大約有50 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順五體》、《禁服》、《脈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機》、《九針之論》、《熱論》、《診經》、《終始》、《經脈》、《天元紀》、《氣交變》、《天元正紀》、《針經》等16 種;僅保存零星佚文者,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經》、《下經》、《大要》、《脈法》、《脈要》等8 種;僅有書名者,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勢》、《比類》、《金匱》、《從容》、《五中》、《五過》、《四德》、《上下經》、《六十首》、《脈變》、《經脈上下篇》、《上下篇》、《針論》、《陰陽》、《陰陽傳》、《陰陽之論》、《陰陽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冊》、《天元冊》等29 種。至于用“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亦復不少。
正是由于上述情況,我們才說《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我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黃帝內經》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
【中國經典古籍《黃帝內經》】相關文章:
小升初《中國古籍和名著》需掌握的文學常識05-27
《黃帝內經》的經典語句08-29
黃帝內經典籍介紹08-28
《黃帝內經》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介紹10-25
中國經典諺語03-15
《黃帝內經》鑒賞10-29
黃帝內經簡介10-28
黃帝內經視頻09-03
黃帝內經原文09-02
《黃帝內經》介紹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