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shùn)發于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 (g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áo)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詞句注釋:
舜:古代圣君,原耕于歷山,后被堯起用,繼承堯的君主位。
發:指被起用,發跡。
畎畝之中:田間、田地。畎:田間的水溝。
傅說:殷朝武丁時代的宰相,原為泥水匠,后被殷王武丁起用。
舉:被舉用,被提拔。
版筑:筑墻時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其堅實。版:筑土墻用的夾板。筑:搗土用的木槌。
膠鬲:原來販賣魚和鹽,曾被周文王舉薦給商紂王,后來又輔佐周武王。
管夷吾:即管仲,本是輔佐公子糾的臣子,后來公子糾在與公子小白(齊桓公)的斗爭中失敗,管仲成為罪人被押解回國,齊桓公知道他有才能,讓獄官放了他,并任用他為相國。
舉于士:從獄官手里釋放并舉用。士:獄官。
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曾隱居海濱,后被楚莊王舉以為相(令尹),楚國因此富強。
百里奚:春秋時虞國大夫,晉國滅亡虞國,被晉軍俘虜,作為陪嫁奴送至秦國,后逃之宛(楚邑),被楚人捉去放牛,秦穆公知其賢,把他贖買到秦,舉以為相。舉于市:指從奴隸市場中被舉用。
故:所以。
任:責任,擔子,使命。
是:代詞,這,這些。
也:助詞,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一定。
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苦惱。
心志:意志。
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饑餓。
體膚:肌膚。
空乏其身:使他身受貧窮之苦。空乏:資財缺乏,這里是“使……資財缺乏”的意思。
行拂亂其所為:指做事不能如意。拂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顛倒錯亂。拂:違背。亂:擾亂。
所以動心忍性:借此使他們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堅強。所以:以此,用它來。動心:使心驚動,使內心警惕。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忍性:使其性格堅強。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強。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們所欠缺的本領。曾:同“增”,增加。益:與曾同義。
人恒過:人經常會有過錯。恒:經常,常常。過,過錯、過失。
衡于慮:思慮堵塞。衡:通“橫”,不順。
作:奮起,指有作為。
征于色:臉上表現出抑郁的神色。征:察驗,表現。色:臉色。
發于聲:發出憂嘆的聲音。發:表露。聲:指憂嘆之聲。
而后喻:然后才明白過來。喻:明白,醒悟。
入:在國內。
法家拂士:掌握法度、輔佐君主的大臣。法家:懂法度并執法的大臣。拂士:足以輔佐國君的賢士。拂:通“弼”,輔弼,匡正過失。
出:在外面,指對外。
敵國: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敵,匹敵、相當。
亡:滅亡。
生于憂患:有作為的生存產生于憂患。意思是,憂患使人振作、勤奮,因而得生。
死于安樂:安樂使人怠惰,導致人死亡和國家、事業的衰敗。
譯文: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后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濱隱居之地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方法來使他們內心驚動,使他們的性格堅定,更增加他們原本所沒有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在內心中有困擾,在思想上有阻礙,這樣以后才能奮發;(一個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上,吟詠嘆息之氣發于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一個國家)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那么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后人們就會明白,在憂患的環境里可以生存發展,在安樂的條件下會衰亡。
創作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不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要奮發圖強;一個人若安逸享樂,沒有克服困難、擺脫困境的能力,就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遇挫折就消沉絕望,就如同立于坍墻之下,隨時有生命危險。因此,孟子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在提醒人們,不管什么時候,都應該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方可長盛不衰;若安于現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來再琢磨”,就有可能終身憂愁、困頓一生。
作品賞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文章在寫作上的突出特點是先提出論據,緊接著進行深入分析、引申、推論,最后推導出文章的中心論點。作者先列舉六位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奮發努力而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證明逆境能夠造就人才,證明中心論點的正確性;接著,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結論,因而說服力很強。
文章第一段使用類推的邏輯方法,列舉幾位歷史人物的真實事跡,說明逆境更能磨煉人的意志、鍛煉人的性格,從而使人堅強無畏;而失敗挫折又能使人吸取教訓,變得聰明機智、增長才干。因此,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煉,常可委以重任,并且這些人也常常做出卓越貢獻。
文章第二段,緊承上一段的意思,先從正面說明困難(憂患)、挫折的積極作用,強調有志者應面對困難、迎接困難、設法克服困難,鍛煉自己的聰明才智、增強自己的才干,從而扭轉逆境、戰勝困難。然后從反面說明安樂無憂的生活、優越順利的環境,卻往往使人萎靡不振,不思進取,畏懼困難,喪失斗志。最后歸納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句話不僅成為千古名句、警世名言,而且成為被古今中外無數史實證明了的真理。
在修辭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配合歸納的推理方式,采用了排比句式和對仗句式。一般說來,鋪陳排比的寫法,固可造成宏大氣勢;若處理不當,也可致繁復拖沓之虞。而孟子的這篇文章,雖通篇采用排比句式,卻仍給人以行文簡潔的印象,原因為孟子十分注意遣詞用字,盡量擴充每一詞語,尤其是動詞的容量。排比句式和對仗句式,既使文章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當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相關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及譯文07-0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及譯文10-02
關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及譯文賞析04-02
文言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及注釋11-0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文言文譯文及賞析05-04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鑒賞09-24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7-19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7-23
【經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