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詩作。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注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來。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⑸愴(chuàng)然:悲傷凄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2
登幽州臺歌⑴
前⑵不見古人⑶,
后不見來者⑶。
念⑷天地之悠悠⑸,
獨愴(chuang)然⑹而涕⑺下。[1]
讀音分段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詞語注釋
⑴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來者: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6)愴然:悲傷的樣子。愴(chuàng創)然:凄傷的樣子。
(7)涕:古時指眼淚,此指流淚。涕下:流眼淚
作品譯文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意譯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3
其原文如下: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主旨:
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登幽州臺歌翻譯: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登幽州臺歌背景:
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登幽州臺歌簡析: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余音繚繞。
登幽州臺歌賞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杰,未來英杰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從結構脈絡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遠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此詩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后世評價:
1,楊慎《升庵詩話》:其辭簡質,有漢魏之風。
2,黃周星《唐詩快》卷二: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3,宋長白《柳亭詩話》:阮步兵登廣武城,嘆曰:“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陳拾遺會得此意,《登幽州臺歌》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假令陳、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4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朝代:唐 體裁:七言古詩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①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
②愴然:悲痛傷感的樣子。
③涕:眼淚。
【譯文】
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
【賞析】
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陳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采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臺,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詩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流下熱淚。這是詩人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細細讀來,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幽州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登幽州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1-03
《登幽州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登幽州臺歌原文及翻譯賞析11-18
登幽州臺歌原文及翻譯06-11
登幽州臺歌原文翻譯06-11
登幽州臺歌原文及賞析10-15
登幽州臺歌原文及賞析08-16
登幽州臺歌翻譯賞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