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河大合唱的鑒賞
《黃河大合唱》的背后,凸顯的是光未然、冼星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充滿激情的革命精神。今天,查字典語文小編給大家推薦一篇關于《黃河大合唱》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大合唱的鑒賞 篇1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后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后,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云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于取得輝煌的勝利。”于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開篇明確“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最后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并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后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后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并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奮斗的精神與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詩人到延安后,創作了篇幅與規模宏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的鑒賞 篇2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代表作。在高中階段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想大部分老師都只是學好了后再去進行教唱這首歌,并沒有真正地理解這首作品的意義。《黃河大合唱》創作于1939年3月,那時我國正處于八年抗戰的開始時期,這首歌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廣闊地展現了中日戰爭的壯麗風景,同時也向全世界發出了解放民族的號角,并且在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堅強崛起的意志。黃河大合唱的歌詞極富勵志,曲調振奮人心,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鼓舞士氣,激勵戰士勇氣和民族熱情的作用。
下文是我對《黃河大合唱》的一個簡單淺析,我認為《黃河大合唱》可以從它的創作背景、藝術結構和影響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
1939年1月,冼星海聽到光未然的黃河吟后,有感而發的他在抱病期間創造了《黃河大合唱》的作曲,在之后的時間里共完成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就這樣,《黃河大合唱》這首氣勢恢宏的樂曲便在抗日戰爭時期一氣呵成,《黃河大合唱》首演于亞楠的陜北公學的大禮堂,并在表演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隨機很快唱響了全國大江南北,也成了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由其中不同的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地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著侵略者的暴行,體現了中華民族抗戰的決心與精神,并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斗爭的英勇場面。在《黃河大合唱》的創作下,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曲目早已傳遍大街小巷。它鼓舞著人們積極抗戰,給人們樹立了寧死不屈的抗爭精神,體現著人們在苦難中的頑強斗爭。
二、《黃河大合唱》的藝術結構
《黃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八個樂章組成。在藝術形式上,黃河大合唱中的詩朗誦在整出表演中的地位和音樂同樣重要。通過朗誦與音樂的結合貫穿讓整個表演顯得更加動人心魄。音樂的構思也沒有采用一般的單主題貫穿于全曲的寫法,而是采用由二色的音調語匯變化發展。用豐富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刻畫。并在合唱方法上,用了更多的音樂體裁,多種多樣的唱法讓整篇樂章更顯生動形象,也使《黃河大合唱》的結構更為嚴謹,《黃河大合唱》造成的成就與影響是這個表演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是對侵略者的憤怒情感控訴的體現。
三、《黃河大合唱》的影響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他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現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并啟迪了人們一定要抗戰到底的精神。《黃河大合唱》在被創作之后曾經一次又一次地表演造成轟動,這讓整個世界都重新認識了中國,讓整個世界都知道中國打響了保衛民族的戰爭,更讓每個人都知道了保衛家園便是我們該做的事情。用音樂喚醒了民眾,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斗志,并在抗戰之時弘揚了我國不可戰勝的抗戰精神。在抗戰時,它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凝聚著全國人民。它讓每一個國家都重新審視了中國,知道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使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具有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并在今后的各國交往中給中國重新打印了一張名片。
上文是我對《黃河大合唱》的一個簡要分析,《黃河大合唱》是一首振奮人心的經典曲目,我相信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怎樣表演這首曲目,而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好好學習一下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等。我也相信在每一個學生的不懈努力后一定會讓這首曲目更具靈魂,在表演時也一定會更加具有民族的靈魂。
【關于黃河大合唱的鑒賞】相關文章: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說課稿11-04
保衛黃河大合唱教學設計02-16
關于觀滄海的鑒賞11-05
關于韓愈師說的鑒賞11-07
關于韋應物的詩歌鑒賞07-21
關于文學常識鑒賞04-30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8-18
關于天凈沙·秋思 詩詞鑒賞的答案02-18
關于錢塘湖春行的鑒賞11-07
關于春節的詩詞鑒賞3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