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墨池記》原文及注釋
墨池記 曾鞏
作者介紹:
曾鞏,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歷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官至中書舍人。曾鞏出自歐陽修門下,完全接受了歐陽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創作主張,而且比歐陽修更著重于道。因此,曾鞏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較少的一家。但曾文長于議論,他的政論文,語言質樸,立論精辟,說理曲折盡意。如《上歐陽舍人書》、《上蔡學士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紆徐委備,近似歐陽修文。記敘文亦常多議論,如《宜黃縣縣學記》、《墨池記》都于記敘中縱談古今。曾鞏亦能詩,今存詩400余首,以七絕成就較高,但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視。著作今傳《元豐類稿》50卷,有《四部叢刊》影元刊本
原文: 墨池記①
臨川之城東②,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③,曰王羲之之墨池者④,荀伯子《臨川記》云也⑤。羲之嘗慕張芝⑥,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⑦?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⑧,而嘗極東方⑨,出滄海⑩,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11),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書晚乃善(12),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13)?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14)。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17)。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18),而因以及乎其跡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馀思(20),被于來世者如何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注釋:
①本文是作者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之請而寫的一篇敘記。文章先由墨池的傳聞推出王羲之書法系由苦練造就的結論,然后引申到為學修身要靠后天勤奮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見大,語簡意深,多設問句,辭氣委婉,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文風。
②臨川:宋撫州臨川郡。即今江西撫州市。
③洼然:低陷的樣子。
④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世稱王右軍,后人號為“書圣”.
⑤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史,有《臨川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載其記敘王羲之官臨川及墨池的事。
⑥張芝: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善草書,人稱“草圣”.
⑦豈信然邪:難道是真的嗎?
⑧“方羲之”句:王羲之當時與王述齊名,羲之任會稽內史,朝廷又命王述為揚州刺史,會稽屬揚州,羲之恥位于王述下,便辭職隱居,誓不再仕。事見《晉書·王羲之傳》。
⑨極:至,達。
⑩出滄海:泛舟東海。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11)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縱情遨游。
【《墨池記》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墨池記》原文注釋05-31
《墨池記》原文注釋及翻譯04-13
《墨池記》全文注釋06-01
《墨池記》譯文及注釋08-03
墨池記原文及翻譯04-18
墨池記原文以及翻譯09-16
《墨池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墨池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4-21
墨池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4-30
曾鞏《墨池記》原文及翻譯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