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晝偶作原文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晝偶作原文及賞析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夏晝偶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釋】
①南州:指永州。溽暑:又濕又熱,指盛夏的氣候。《禮記·月令》:“土潤溽暑,大雨時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樣要打盹。
②隱幾:憑倚著幾案。《莊子·徐無鬼》:“南伯子綦隱幾而坐。”隱幾,亦作“隱機”。《秋水》:“公子牟隱機太息。”
③北牖:北窗。
④日午:中午。
⑤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搗茶用的石臼。
【翻譯】
永州的夏天又濕又熱,困得使人像醉漢打盹,推開北窗,憑案酣睡長精神。中午醒來,只覺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靜,隔著竹林,惟有山童搗制新茶時敲擊茶臼的聲音。
【鑒賞】
這首詩寫于元和七年,寫得恬靜淡雅,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用筆含蓄,意蘊豐富。
地處南國的永州,盛夏確實酷熱,白天尤甚。詩的首句,直白與細描并用,交代了夏晝的氣候特點:“溽暑”,既潮濕,又悶熱,這與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狀寫出了人們的難熬溽暑之態。由于濕度大,溫度高,自然憋悶難禁,體力不支,心煩意懶,疲憊欲睡。這一句話張力頗大,敘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發。
第二句緊承前脈,并與首句構成因果關系。溽暑難檔,就打開北邊的窗戶,以透進絲絲涼意;困乏不堪,俯倚幾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這里,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亦無一觴一詠之樂,但能身舒神爽,逸興遄飛,豈不快哉!
三四句寫詩人中午醒來,萬籟俱寂,只聽見隔著竹林的那邊,有山村的兒童敲茶臼的聲音。靜,它作為一種存在,要有恰當的表現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聲顯靜,如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就是用對立兩極的事物互為襯托,展現了一種靜中之動、動中顯靜的自然景觀。而這首詩中以有聲寫無聲,襯托出夏日中午環境的分外幽靜,從而在極端偏僻、極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點空靈生動的契機。
詩人寫閑逸的生活,寫幽靜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壓抑中追求的一種精神寄托。懷才遭謗,處境孤立,久貶不遷,而今是良馬羈于廄內,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對悠閑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詩人的這一苦衷卻常常被一些幫閑文人畫匠所歪曲,如《江雪》這一著名五言絕句,后來的某些畫家竟屢屢以詩中情景為題材繪成《寒江釣雪圖》,把漁家生活描繪成閑情逸致,飄飄欲仙,這完全違背了社會現實。對此,明代的孫承宗曾作《漁家》詩為其翻案:“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真是有理有據,深中肯綮。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是寫詩人夏日閑逸中的諧趣,若作深一層透視,我們就不難發現:官與黎民,僅咫尺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騰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著制作新茶,而他們的父母又在哪里呢。
創作背景
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身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在革新失敗后被貶為邵州刺史,同年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此詩即詩人于永州貶所作,時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年三十五。
作者介紹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出身河東柳氏。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六百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夏晝偶作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賞析06-12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2-30
《夏晝偶作》翻譯賞析02-19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9-08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9-08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7-10
夏晝偶作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7-10
夏晝偶作_柳宗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19
柳宗元古詩《夏晝偶作》賞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