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的原文及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殤的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殤
作者:屈原 年代:戰國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賞析: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靈,獨最后這一篇《國殤》是祭奠人間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期秦楚戰爭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后繼。屈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將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本詩的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
全詩分三節。第一節描繪車戰的激烈場面。先寫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鎧甲,后寫兩軍相接,再寫敵人的蜂擁和瘋狂,最后寫楚方士兵的英勇頑強。這一節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突出了戰斗的殘酷、士兵的無畏和豪壯的感情。
第二節寫楚方寡不敵眾,全部戰死的`悲壯場面。敵人瘋狂而且殘酷,楚方受創慘重,然而士兵們卻英勇無畏,寧死不屈。“援玉袍兮擊鳴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戰,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第三節是對為國戰死者的贊頌。先謳歌戰士們遠離家鄉、誓死報國、義無反顧的決心,然后贊美戰士們剛強勇武、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誠而沉痛的。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過程的描述和靜態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有同戰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展協調一致。
詩詞賞析:
在屈原生活的楚懷王和秦襄王時代,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后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確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公元前313年(楚懷王十六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爭,都是秦勝而楚敗。僅據《史記·楚世家》記載: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十七年),楚秦戰于丹陽(在今河南淅川縣一帶),楚軍大敗,大將屈殤被俘,甲士被斬殺達8萬,漢中郡為秦所有。楚以舉國之兵力攻秦,再次大敗于藍田。公元前301年(懷王二十八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
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將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頃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后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古代將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為殤,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為“殤”的無主之鬼。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
《國殤》注釋
(1)吳戈:戰國吳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鋒利而著名)。操:拿著。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
(2)轂:(gǔ)車的輪軸。錯轂;指兩國雙方激烈交戰,兵士來往交錯。轂是車輪中心插軸的地方。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陽,敵兵好像云一樣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4)矢交墜兮士爭先;是說雙方激戰,流箭交錯,紛紛墜落,戰士卻奮勇爭先殺敵。矢:箭。
(5)凌:侵犯。躐(liè,音“列”):踐踏。行(háng):行列。
(6)左驂(cān):古代戰車用四匹馬拉,中間的兩匹馬叫“服”,左右兩邊的叫“驂”。殪(yì義):緇地而死。右:指右驂。刃傷;為兵刃所傷。
(7)霾兩輪兮縶四馬:意思是把(戰車)兩輪埋在土中,馬頭上的韁繩也不解開,要同敵人血戰到底。霾(mái,埋)。通“埋”。縶(zhí,直);絆住。援,拿。玉枹,嵌玉飾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擊鳴鼓:主帥鳴擊戰鼓以振作士氣。援:拿著。枹:用玉裝飾的鼓槌。(9)天時:天意。墜:通“懟”(duì),恨。威靈怒:神明震怒。
(10)嚴殺:酣戰痛殺。棄原野;指骸骨棄在戰場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說戰士抱著義無反顧的必死決心。
(12)忽:指原野寬廣無際。超:通“迢”。
(13)挾(音“鞋”);攜,拿。秦弓:戰國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較遠而著名)。
(14)首身離:頭和身體分離,指戰死。懲:恐懼,悔恨。
(15)誠:果然是,誠然。武,力量強大。
(16)終:始終。
(17)神以靈: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為鬼雄",子:指戰死者。鬼雄: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通“披” 霾通“埋” 反通“返”
《國殤》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國殤》賞析
《九歌》是屈原的作品,共十一篇,《國殤》是其中的第十篇。這是一篇悼楚國陣亡戰士的祠祀樂歌,洋溢著高昂激越的愛國感情,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全詩分為兩個部分。
前十句為第一部分,具體描寫戰士們為保衛祖國而進行殊死的戰斗。一、二句描寫戰士們披著犀牛皮制的鎧甲,拿著吳地所制的戈矛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斗;而這場戰斗就在敵我兩軍戰車交錯、刀劍相接的交鋒中激烈地展開。三、四句描寫戰場上旌旗蔽日,敵軍如云密集,雙方箭矢交射,戰士們毫無畏懼奮勇爭先,向前沖殺。接下四句描寫敵軍侵入了我軍的軍陣,接著又踐踏了我軍的行列;我軍的兵車有的左邊驂馬戰死了,有的右邊驂馬也被刀劍砍傷;由于驂馬的死傷,戰車的車輪陷入了泥中,沒有死傷的驂馬好像被繩索絆住,無法行動,但戰士們仍然拿著鼓槌擊鼓,鼓勵全軍向前沖殺。“凌”,侵犯;“躐”,踐踏;“殪”,死;“霾”,通“埋”,這里解作陷人;“縶”,捆,絆;“援”,拿起;“玉抱”,用玉裝飾的鼓槌。最后兩句描寫戰斗慘烈,連老天也為之憤怒,神靈也為之怨恨;這一場激戰,我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尸橫原野。這一部分描寫戰士們英勇戰斗,奮不顧身,其愛國精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第二部分為后八句,滿懷激情地謳歌為國捐軀的戰士們。一、二句贊頌戰士們抱著一去不返、義無反顧的決心,遠離家鄉,奔赴戰場,抗擊來犯的敵人;三、四句贊頌戰士們即使身首分離,仍然佩帶長劍,挾持著秦弓,毫無怨悔;五、六句贊頌戰士們確實是既勇敢又威武,最后仍然剛強不屈,不容冒犯;最后兩句歌頌戰士們身雖死而精神永存,他們的魂魄剛毅威武,將永遠是鬼中的英雄。這一部分返歌戰士們的勇武剛強,死為鬼雄,表達了作者深沉的哀悼、熱烈的贊頌的思想感情。“忽”,這里是廣闊遙遠的意思;“懲”,因受打擊而有悔。
全詩描寫戰士們為保衛祖國英勇戰斗,至死不屈,表達了作者對戰士們勇武剛強的氣概和義無反顧的愛國精神的熱烈歌頌和深情悼念。
本詩描寫與抒情相結合。先具體描寫戰士們在激烈戰斗中的勇敢頑強,終因敵強我弱而英勇犧牲,突出了戰士們為保衛祖國而頑強戰斗,不怕犧牲的愛國形象,為下文謳歌悼念作了鋪墊。下文以抒情的筆法對戰士們勇武剛強的氣概和義無反顧的愛國精神,進行了熱烈的歌頌和深情的悼念,使戰士們的愛國形象進一步升華,顯得更加英雄、光彩。沒有前者描寫的鋪墊,下文謳歌便成無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樞歌,前者描寫的形象便如錦上添花,光彩熠熠。
其次是本詩運用了逭染和夸張的手法。在描寫戰斗場面中,作者用“車錯轂兮短兵接”、“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等句,極力渲染戰斗的激烈和殘酷。用“旌蔽日兮敵若云”、“天時懟兮威靈怒”,極力夸張敵軍之強和戰斗的殘酷。這些渲染和夸張,有力地襯托了“矢交墜兮士爭先”、“援玉袍兮擊鳴鼓”等句,從而突出了戰士們英勇剛強的愛國精神。在后面謳歌中,作者以“出不人兮往不反”,渲染戰士們遠離家鄉投人戰斗的愛國決心,以“帶長劍兮挾秦弓”,渲染身首分離的戰士們死猶不屈的頑強精神,接著又以“誠既勇兮又以武”等句加以點染,充分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贊頌和悼念。
情調高昂悲壯是本詩的另一特點。詩中所描寫的戰斗是十分悲壯的,但作者所表現的戰士的形象是英勇無畏,奮勇爭先,情緒高昂慷慨的,而作者抒情的主調又是熱烈贊揚戰士們剛強不屈、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因此場面雖然悲壯,卻洋溢著高昂的戰斗激情,使全詩富有英雄主義色彩,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
【國殤的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國殤》原文及賞析08-20
國殤原文及賞析09-24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05-31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10-02
九歌·國殤原文及賞析08-25
九歌·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03-02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3篇)08-06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21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