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全文翻譯賞析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歌開篇寫景,既兼具比興,更通過夸張將空間的近與時間的久構成了有力的反差,直逼出末尾“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情感迸發(fā),大有銀瓶乍破之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全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作品賞析
【注釋】:
[1]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2]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賞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今江西臨川縣)人,是我國封建社會一位身體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據(jù)史料記載,王安石1069年開始推行新法,數(shù)年后,因新舊黨爭十分激烈,宋神宗終于下令“權罷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辭官。晚年在鐘山過著隱居生活。
據(jù)說王安石辭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進京。一日,詩人乘船路過瓜洲,因懷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時,王安石立在船頭遠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著一條長江,鐘山也只是相隔著幾座大山,春風已經(jīng)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變法運動,他深信自己一定會使變法成功,怎奈朝廷內(nèi)部斗爭尖銳,自覺前途迷惘,不由又觸動了對家鄉(xiāng)的情思。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絕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這四句詩中詩人特別喜歡“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因為春風暗示了他推行的變法運動,可是,又覺得“到”這個字用得還不夠生動,他想改成“入”和“過”,后來又想到了“滿”,又都覺得不滿意。整整想了一夜,卻沒有結(jié)果。第二天一早,他又來到船頭,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蔥綠,于是心中一亮,這個“綠”字就此誕生了,春風又綠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這首詩也成了流傳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它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xiāng)的深切感情。從詩題中我們又知道,詩人的立足點是在長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的是遠眺所見,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只隔一條江水,由此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不過隔了幾座大山,也不遠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前者寫的是所見,而后者寫的是所想,這一想,就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再塑空間。同時,”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不僅寫了瓜洲與鐘山之間并不遙遠的距離,也流露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濃濃的情懷。
”春風又綠江南岸“不僅點出了時令已是春天,也不僅僅是描繪”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個”又“字,又深深地蘊含了詩人多年的企盼。春風吹過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綠了多少回,如今春風依舊,明月依然,思鄉(xiāng)之情也在,可是詩人自己又身在何處?再看句中的 ”綠“字,它也不單單是今年吹綠了”江南岸“,而是年復一年,不止一次地”綠“遍千山萬水,就連整個江南都被染出了靈氣,卻終究難以染綠游子此時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 ”明月何時照我還“是由 ”春風又綠江南岸“觸動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自然引發(fā)而來,詩人滿目新綠,想起春風已經(jīng)不止一次吹綠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不覺寄情于明月:皎潔的明月啊,你什么時候才能陪伴著我回歸故里呢?再一次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情。
詩人在詩作中十分注重用詞的準確性、生動性與形象化,”綠“字原本是一個形容詞,可在詩中卻是”吹綠“的意思,這在古漢語中叫做使動用法,是形容詞的動詞妙用,足見詩人遣詞造句的非凡功力。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對具體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都有爭議,具體主要有三種意見:
、偎紊褡谖鯇幵辏1068年),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jīng)瓜洲后所作;
、谏褡谖鯇幤吣辏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jīng)瓜洲時所作;
、凵褡谖鯇幇四辏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jīng)瓜洲時所作。
作品相關
王安石作這首詩時, “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南宋人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對此有具體的記載:
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眳侵惺咳思也仄洳,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因為這個記載,也因為后人的廣為稱道,“綠”字的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煉字的范例。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慶歷年間進士。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曾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被任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1070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積極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年)罷相后退居江寧。封荊國公,世稱荊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文集》。
作品評論
南宋許顗《彥周詩話》: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
現(xiàn)代作家錢鐘書《宋詩選注》:這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講究修辭的有名例子。
現(xiàn)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詩今選》:“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字,的確很形象地寫出了春風對于植物的綠化作用,但還不如《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除卻春風沙際綠”這個“綠”字。因為在那一句中,春風與綠究竟是兩樣東西,詩寫由于春風,江南岸變綠了。這和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用意略同。而這一句則以為并非春風能使草水呈現(xiàn)綠色,而是春風本身就是綠的,因此吹到之處,水邊沙際,就無往而非一片綠色了。以春風為有色而且可染,是詩人功參造化處。
現(xiàn)代詩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這“綠”’字,在視覺上是給人以色彩鮮明的感覺,在人心上,引起春意無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顯露,限制了春意豐富的內(nèi)涵,扼殺了讀者廣闊美麗的想象。如果不用“綠”字而用“到”或“過”,反覺含蓄有味些。
【《泊船瓜洲》全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王安石泊船瓜洲 賞析11-27
泊船瓜洲 王安石賞析11-22
《泊船瓜洲》詩意賞析12-01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詩賞析12-29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4-01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賞析05-13
《泊船瓜洲》說課稿02-07
《泊船瓜洲》說課稿12-22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學賞析11-15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詩賞析匯總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