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原文及賞析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對其進行閱讀賞析,領略古詩詞的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所見原文及賞析,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他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注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樾(yuè):樹陰涼兒。
意欲:想要。
捕:捉。
鳴:叫。
賞析
清代詩人袁枚的這首《所見》先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寫兒童放牛時候的輕松心態,騎在黃牛背上一邊走一邊歌唱,心情何等得暢快,嘹亮的歌聲在樹陰間回蕩,這是一幅悠閑的景象。后作者筆鋒一轉,"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兒童不知為何突然想捕捉知了,可能是回家玩耍,也可能是為別人捕捉的,總之為了不驚動樹上鳴叫的知了,兒童小心翼翼地停止了歌唱,儼然一副認真的模樣,這與前面邊放牛邊歌唱的樣子截然相反。《所見》詩中只是寫了兒童從動到靜的變化這一事實,可是并沒有點明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反而留給讀者遐思的空間。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做官,先后于江蘇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于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與紀曉嵐素有“南袁北紀”之稱,袁枚倡導“性靈說”,為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及《補遺》,《子不語》、《續子不語》等著作傳世。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后僑居江寧。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名家點評
曾令衡:這首詩于質樸中見真性情。《古詩觀止》:這首詩創意新穎,描寫生動。《古詩鑒賞手冊》:兩幅畫面,一動一靜,富有童趣。
【所見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所見》原文及賞析08-17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3-25
《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03-11
所見-袁枚原文翻譯及賞析04-11
夜書所見原文及賞析08-17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5-29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5-29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3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