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菊原文及賞析
原文: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譯文
我想要問訊秋天的信息,眾人皆不知,我背著手,口中念念有詞地叩問東籬下栽種的菊花。
孤標傲世的人應該找誰一起歸隱?為什么同樣是開花,你卻比春花更遲?
空蕩蕩的庭院,落滿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歸、蟋蟀停止了鳴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不要說世界上沒有人能與你接談,你哪怕能與我說上片言只語,我們也能相互理解對方的心思。
注釋
⑴秋情:即中間兩聯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⑵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樣子。叩:詢問。東籬:指代菊。
⑶孤標: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⑷為底:為什么這樣。底,何。
⑸蛩: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擬人寫法。
⑹解語:能說話。在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語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解語花”事。
賞析:
正因為林黛玉的風雅是故意做出來的,她實際上耐不住寂寞。所以,在《問菊》中,她大倒這方面的苦水:“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又自作多情地問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其實,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寫照。若依菊花之本性,人家本來就是順應秋之時節而生的。若怕寂寞,何必開于秋時?當事人只需像寶釵那樣為菊的`到時未開而悵嘆(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或者把菊的形象留下以作永遠的紀念(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即可,何必在人家正常開放的時節,問人家有沒有寂寞相思呢?林黛玉所寫的三首詩被評為菊花詩最佳。其中《詠菊》第一,此詩第二。如果作者只是為了表現她的詩才出眾,就不會在前面詠白海棠時要讓寶釵“壓倒群芳”,在后面諷和螃蟹詠時卻又稱寶釵之作為“絕唱”。原來作者還讓所詠之物的“品質”去暗合吟詠它的人物。詠物抒情,恐怕沒有誰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氣質更與菊相適合的了。一般的詠菊詩主調就是:一、自命清高;二、孤獨寂寞;三、標榜遁世。菊花這個題材,又特別適合表現這些主題。原因是,菊花是秋花,既然傲立霜雪,又孤獨綻開(沒有跟眾多的春花一起開),特別適合失意的文人自比:瞧,我雖然失意,享受不了繁華,可我照樣是精神上的貴族——你不用我,我就學陶淵明隱居去。因此,曹雪芹讓林黛玉奪魁菊花詩,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林黛玉就是這種求之不得而怨的小文人的代表。
總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這些菊花詩一樣,是刻意裝出來的。是在明知“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來的。目的只是為了抒發自己小文人式的對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時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因此,一遇到真正能考驗她能夠取法陶令的時候,她就丟下這些“孤標傲世偕誰隱”、“滿紙自憐題素怨”的標榜而不管,一個勁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了。
【問菊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問菊原文及賞析08-16
浣溪沙·菊節原文及賞析08-18
寒菊 / 畫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31
《折桂令·問秦淮》原文及賞析08-20
折桂令·問秦淮原文及賞析07-20
浣溪沙·庭菊飄黃玉露濃原文及賞析08-18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及賞析10-15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及賞析07-20
《趙威后問齊使》原文、翻譯及賞析12-03
滿江紅·為問封姨原文及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