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贈張十一署原文翻譯及賞析
李花贈張十一署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
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
譯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處開遍,幾乎看不出紅色的桃花。
在春風的撫摸與春雨的洗煉下,李花的潔白連雪也難與相比,花林象波濤在空中翻滾一樣杏無邊際。
您知道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色的花兒反照著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雞也驚覺而啼鳴,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載著金鳥的太陽從海底升起,紅光照射,青霞披開。
李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視。
我想起少年時候,喜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花兒哪里肯推辭美酒。
自從流離貶逐以來,百憂交集,即使去賞花,人還沒到賞花之處就已經盤算著回來了。
現在我才四十歲就已經是這樣了,以后年紀更大又不知將與誰說起。
還是讓我獨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實在不忍心將美麗的光陰拋棄而讓鮮艷的李花零落在黃土中。
注釋
⑴張十一署:即張署,時韓愈與張署同在江陵府任參軍。十一,行第。
⑵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二月尾:二月末。
⑶風揉雨練:言李花經春天的風雨搓洗出來。雪羞比:言李花潔白,使白雪羞于與之相比。
⑷波濤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濤在空中翻動。杳無涘(sì):無邊無際。
⑸倒燭:倒照,言李花的白光從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
⑹群雞驚鳴:群雞見天空發白,誤以為天亮,爭相打鳴,此夸張之辭。官吏起:官吏聞雞鳴,便起床前往官衙,此夸張之辭。
⑺金烏:太陽,古神話說日有三足烏。
⑻朱輝:紅霞,紅光。青霞:青云。
⑼迷魂亂眼:陽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
⑽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⑾著:著意,貪戀。游燕:游賞宴飲。燕,通“宴”。
⑿辭杯:推辭酒杯。
⒀流落:遠流他鄉,窮愁潦倒。此指遠貶陽山。
⒁“欲去”句:要去看花時,未到就已先想著回家了。意即再無賞花的興趣。
⒂只今:如今。
⒃力:盡力。尊:酒器。獨就醉:獨自喝醉。
⒄虛擲:虛度光陰。委黃埃:零落到黃土里。
賞析
這首詩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二月作于江陵。一個夜晚,韓愈約同是在南方量移的貶官張署去江陵城西賞李,張署因病未去,韓愈獨往。游概及興懷寄張署,故有這一詩題。張署為韓愈在京言官同僚,同貶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為參軍閑職,思想感情一致,故有此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為前段,先作巧構形似之言,摹寫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狀,再用夸飾手法寫夜中的李花,而后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景致,其體物入微,發前人所未發,是描寫客觀景物的筆力展現;后八句為后段,寫自己感到賞花心情已遠不如少年時代,李花盛開,自己卻與張署同謫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貶陽山以來,政治上的失意始終籠罩在韓愈心頭。這首詩寫得奇麗精妙,體物入微;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
前十一句,極寫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韓愈大概早就領略過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為無因。所游似一處果園,有桃李等果樹林,然而夜間因紅色反光微弱,潔白之色反光強烈,故“花不見桃惟見李”。接著大筆“等閑平地起波瀾”極力揮灑,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氣勢非凡,壓倒一切。鑿空亂道得理直氣壯,涵蓋時空遠近動靜虛實大小,硬語盤空。“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渙”說風雨壓李花不倒,其潔白超過白雪,李林耀眼白濤騰空蓋地無邊無際。“君知此處花何似?”句后有刪節,故無下句。
“白花倒燭天夜明”至“照耀萬樹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問題,而是接前“波濤翻空”寫李林繁花的氣勢。李花照耀壓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曉,群雞驚鳴,官吏們紛紛起床。太陽升起,霞光萬道,使人眼亂魂迷,這里沒有說這是陽光還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樹林都照耀得明亮奇異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誠屬奇景,然而韓愈盡其詩筆夸飾描寫,真實目的顯然已非在寫李花,而是另有感興寄托。韓愈素來對李花另眼相看,其詩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也寫到月李交輝“明月暫入都交加”的奇景,發揮卻在詩后半寫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韓未肯一顧,因為李花的神韻盤踞肝腸,“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加”。謎底揭開,“君知此處花何似?”寫李花即是寫自己,自己的靈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兩句詩所描寫的那樣。韓愈對照亮黑夜的李花屢動深情原因就在這里。
描摹歌頌夜李,對自己是一種寄托和勉勵,更是磨難時期的有力鞭策。詩末八句的后段所寫感興就較直白,要向蔑視黑夜大放異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瑩徹的肝膽。
這首詩寫得奇麗精妙,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詩歌前段著力描摹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李花的物色變化,寫得絢麗多姿,令人魂迷眼亂;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堪稱詠物佳作。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李花贈張十一署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
譯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處開遍,幾乎看不出紅色的桃花。
在春風的撫摸與春雨的洗煉下,李花的潔白連雪也難與相比,花林象波濤在空中翻滾一樣杏無邊際。
您知道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色的花兒反照著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雞也驚覺而啼鳴,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載著金鳥的太陽從海底升起,紅光照射,青霞披開。
李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視。
我想起少年時候,喜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花兒哪里肯推辭美酒。
自從流離貶逐以來,百憂交集,即使去賞花,人還沒到賞花之處就已經盤算著回來了。
現在我才四十歲就已經是這樣了,以后年紀更大又不知將與誰說起。
還是讓我獨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實在不忍心將美麗的光陰拋棄而讓鮮艷的李花零落在黃土中。
注釋
⑴張十一署:即張署,時韓愈與張署同在江陵府任參軍。十一,行第。
⑵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二月尾:二月末。
⑶風揉雨練:言李花經春天的風雨搓洗出來。雪羞比:言李花潔白,使白雪羞于與之相比。
⑷波濤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濤在空中翻動。杳無涘(sì):無邊無際。
⑸倒燭:倒照,言李花的白光從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
⑹群雞驚鳴:群雞見天空發白,誤以為天亮,爭相打鳴,此夸張之辭。官吏起:官吏聞雞鳴,便起床前往官衙,此夸張之辭。
⑺金烏:太陽,古神話說日有三足烏。
⑻朱輝:紅霞,紅光。青霞:青云。
⑼亂眼:陽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
⑽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⑾著:著意,貪戀。游燕:游賞宴飲。燕,通“宴”。
⑿辭杯:推辭酒杯。
⒀流落:遠流他鄉,窮愁潦倒。此指遠貶陽山。
⒁“欲去”句:要去看花時,未到就已先想著回家了。意即再無賞花的興趣。
⒂只今:如今。
⒃力:盡力。尊:酒器。獨就醉:獨自喝醉。
⒄虛擲:虛度光陰。委黃埃:零落到黃土里。
賞析: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春,韓愈為江陵府法曹參軍,常與功曹參軍張署詩酒往還。在二月底的一個晚上,韓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張署因病未能同游,韓愈歸作此詩以贈。
這首詩寫得精妙奇麗,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詩歌前段著力摹寫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李花的物色變化,真是燦爛輝煌,令人魂迷眼亂。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可稱詠物佳作。
“江陵”二語,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詩評家陳衍說:“桃花經日經雨,皆色褪不紅,一望成林時,不如李花之鮮白奪目。”實未領會作者深意。“二月尾”,已點明是無月之夜。“花不見桃”,并不是沒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紅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見李”,李花素白,反光強烈,在黑暗的背景x別鮮明可見。這里以桃花作陪襯,更突出了李花的皎潔與繁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也注意到顏色與光的關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晝夜間給人不同的感覺形象地表達出來。最能領略韓愈此詩妙處的是南宋詩人楊萬里。他的《讀退之李花詩》云:“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并有小序:“桃李歲歲同時并開,而退之有‘花不見桃惟見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獨明,乃悟其妙。蓋‘炫晝縞夜’云。”
“風揉”五句,力寫李花“縞夜”的情景。詩人在低徊嘆賞:城西的李花啊,和煦的春風在撫摩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滌它,李花白得連雪花兒也比不上。繁密的花樹林,望去象無際的波濤,在空中翻騰涌動。看,這是何等瑰麗的景象!古來詠花之作,每偏于纖巧仄媚,而韓愈卻以如椽之筆,寫奇壯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闊,具見韓詩“思雄”、“力大”的特色。詩人接著寫道:朋友,您知道這兒的李花象什么呢——那億萬朵潔白的花兒,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雞誤以為天明,都驚覺而啼,官吏們因此也紛紛起床了。此數語濃墨重彩,正是韓愈善用的“狠”筆!“群雞驚鳴”之語,想象怪奇,把李花的“縞夜”渲染到極至。
韓愈是寫文章的大手筆,很講究謀篇布局,法度嚴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線索可尋。每段每句,都要安排得法,以使文章變化多姿。“群雞”一句,似虛似實,正是上下接榫之處,仿佛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緊接“金烏海底初飛來”句,由虛寫轉為實寫,由夜晚寫到清晨,接得非常自然,韻腳也由仄韻轉為平韻,聲情一致,音節諧暢。我們看,詩人是怎樣描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話傳說中的金烏——太陽,剛從海底飛來,半天空紅光散射,青霞披開,使人眼亂魂迷,無法逼視——啊,陽光正照耀著千萬樹李花,繁密成堆!詩人以厚重的筆觸和濃烈的色調,描繪了陽光、云彩和花樹交相輝映的麗景。詩中這無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現了韓詩“放恣橫從,神奇變幻”的藝術特征。
“念昔”句以下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興懷,今昔對比,自傷身世。詩人回憶起往日少年時候,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春花,開懷暢飲;自從流落不遇,百憂交集,要去看花時,未到已先想著回家了。而今從陽山貶所量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謫的經過,不禁感喟蒼涼。末四句更跌深一層,寫自己今日盡情對酒賞花,是為了不忍辜負春光,讓美好的花兒寂寞地零落在黃土里。這一段抒發個人的感慨,全用散文化筆法,而依然有著濃郁的詩味。“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等句,虛字的使用尤為妥貼。如方東樹所云:“其于閑字語助,看似不經意,實則無不堅確老重成煉者。”(《昭昧詹言》)
此詩上半段,造意奇特,氣象雄渾。詩人以勁健之筆描寫綺麗的景物,發掘出常人所未曾領略到的自然的美。詩中的奇思壯采,浪漫的情調,宏闊的意境和難以捉摸的紛繁的藝術形象,都表現了詩人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如用翻空的波濤形容李花林,寫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雞驚鳴等,都是戛戛獨造的未經人道之語。然而,正如李黼平《讀杜韓筆記》指出的,這些詩句“可謂工為形似之言,而詩之佳處不在此”。詩人寫李花,也是在寫自己。上半篇極寫李花的潔白與繁茂,我們不也可以聯想到詩人那驚眾的才華嗎?時當盛年的詩人,胸懷著匡時濟世之心而處于無用之地,他只惋傷光陰的浪擲,大丈夫志業無成,故在詩中借花以寄個人的深慨。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詩語質樸,與上邊華贍的寫景語恰成強烈的對比,而詩中有文,則辭氣更為流暢,感情也顯得更為濃摯了。蔣抱玄《評注韓昌黎詩集》云:“此詩妙在借花寫人,始終卻不明提,極匣劍帷燈之致。”如寶劍在匣,華燈在幃,而劍氣燈光卻若隱若顯,給觀者以想象和聯想的余地,這正是此詩高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