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注釋:
1、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渚:水中小洲。回:回旋。
3、落木:落葉。蕭蕭:風吹葉動之聲。
4、滾滾:相繼不絕,奔騰不息。
5、萬里:遠離故鄉,指夔州距長安遙遠,回京無望。常作客:長期漂泊在外。
6、百年:猶言一生。多病:杜甫患有瘧疾、肺病、風痺、糖尿病、耳聾等多種疾病。獨登臺:時逢佳節,諸弟分散,好友先死,孤客夔州,舉目無侶,故云。
7、艱難:一指個人生活多艱,一指國家世亂多難。苦恨:極恨。繁霜鬢:白發日多。
8、潦倒:猶衰頹,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時杜甫因病戒酒。濁酒:混濁的酒,指劣酒。
賞析:
詩前四句寫登高所見,后四句寫登高所感,情景交融,氣象高渾,語言精練而富變化,對仗工整且復自然,極沉郁頓挫之致,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
首聯起勢警拔,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氣貫注,層疊而下。“風急”二字最為緊要,以下猿哀、鳥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皆從此生出。此聯每句各包三景,上句風急、天高,下句渚清、沙白,皆從大處著筆,上句猿,下句鳥,則從小處陪襯,大小相形,格外醒目。頷聯二句亦是從大處寫秋景,猶如駿馬走坂,奔騰無羈。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連用兩疊字,已氣勢非凡,而又冠以“無邊”、“不盡”四字,則悲壯中更極闊大,遂使蕭蕭之聲,滾滾之勢,精神躍然而出。若不如此,則振不起下半首。前半寫登高所見秋景,潑墨淋漓,雄渾悲壯,遂為下半悲秋張本。頸聯兩句即從天地風物之大環境,緊縮至孤身一人,但內涵卻極深廣。宋人羅大經說得好:“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鶴林玉露》卷十一)此詩八句皆對,而又章法錯綜變化,前后緊相照應。
尾聯“艱難”應“作客”,霜鬢則又年老,何堪顛沛流離!“潦倒”應“多病”,止酒倍加寂寞,何以解憂消愁!妙在一結,大有登高極目、百感交集之慨,使人唏噓感嘆不能自己。明胡應麟盛贊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又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于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發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于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詩藪·內編》卷五)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作者簡介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主要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登高》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8-04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5-17
登高杜甫原文翻譯及賞析11-10
登高原文,翻譯,賞析01-05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12-07
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登高》原文及翻譯賞析(12篇)10-23
登高丘而望遠原文翻譯及賞析10-07
《登高》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