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詠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譯文: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飄去遠處的峰巒,大雨傾盆而下,河水上漲。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烏云低飛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風吹雨斜撒滿了山的曲折處。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結在樹葉上;大雨在如鏡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柳絲在雨氣中一片迷濛,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注釋:
罩云飄遠岫(xiù),噴雨泛長河。
罩云: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遠岫:是指遠處的峰巒。噴雨:噴下雨。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嶺腹:即半山腰。斜足:斜腳。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
泫叢珠締(dì)葉,起溜鏡圖波。
泫叢: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締葉:雨滴結在樹葉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濛(méng)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才有的詞,見于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
賞析:
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春雨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通過筆者的講解,我想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詩,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詩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罩云、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溜、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為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著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讀一下這首詩,可能您會發現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2
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古詩簡介
《昭君怨·詠荷上雨》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詞作。這首小令用輕松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后的情景。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本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翻譯/譯文
夏日午眠,夢見蕩舟西湖荷花間,滿湖煙水迷茫、荷花氤氳清香撲鼻。突然如篩豆般的陣雨敲擊船篷,發出“撲”、“撲”的聲音,把我從西湖賞荷的夢境中驚醒。
以為是在西湖賞荷,卻原來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擊池中荷葉把我驚醒,夢醒后觀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繚亂,最后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賞析/鑒賞
作者的詞和詩一樣,都善于描寫事物的動態。錢鐘書的《談藝錄》說:“以入畫之景作畫,宜詩之事賦詩,如鋪錦增華,事半而功則倍,雖然,非拓境宇、啟山林手也。誠齋、放翁,正當以此軒輊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與古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誠齋之化生為熟也。放翁善寫景,而誠齋擅寫生。放翁如圖畫之工筆;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末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象這首詞明明題作“詠荷上雨”,一開始反從“午夢”入筆,起手便不同凡響。假如是夢見陰雨倒還罷了,誰知夢見的正是滿湖煙雨,氤氳香氣,作者正在這迷人的環境里蕩舟花底。——這些描寫好像跟主題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用西湖煙雨襯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認的,那么詞篇就已暗示給你,院中的雨荷有著同樣的魅力。更何況夢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發的“夢初驚”后該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卻以為還在扁舟,因為他把荷上雨聲誤作成了雨打船篷聲。這里描寫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別致,而且更加縮短了西湖與院池的距離。“卻是”以下完全離開夢境,并在上半闋已打好的基礎上開始了對“荷上雨”的正面詠寫。“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的樣子。接下去,作者把荷葉上面晶瑩的雨點比作真珠,說這些真珠隨著荷葉的跳動忽聚忽散,最后聚在葉心,就像一窩泛波的水銀。這些描寫動蕩迷離,而且比喻新穎,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說,作者用變幻的手法,把“稍縱即逝”“轉瞬即改”的景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詞篇的形式同內容一樣,活潑而不受羈絆,也體現了楊萬里“活法”在抒情寫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清平樂·詠雨
明代:王夫之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譯文: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注釋:
歸禽響暝(míng),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暝:指空漾灰暗的天色。
隨波賺(zhuàn)殺魚兒,浮萍乍(zhà)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賺殺:賺煞。意謂逗煞。言雨滴水面,魚兒疑為投食,遂被賺接喋。
賞析:
這哪里是在詠雨,分明是詞人撫世傷心的熱淚!過片假寫池中魚兒,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
結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對世態炎涼的深沉感喟。顧炎武曾有“亡國”與“亡天下”之辨,這首詞即為“亡天下”之音。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詠雨·其二
唐代:李世民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譯文: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陰陽混合之氣吹著綠色的田野,梅雨灑在稻田里。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剛剛下雨產生的水流匯流到河溝里,夜里霧氣追隨清晨炊煙的腳步。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露水打濕了大雁羽毛,飛行沒有了次序,花沾上露水顏色更加鮮艷。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對這豐收之年我感到非常高興,敞開衣襟撥弄著五弦琴。
注釋: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和氣:古人認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綠:綠色。野:田野。梅雨:本指初夏產生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
新流添舊澗,宿霧(wù)足朝煙。
宿霧:即夜霧。足:腳。朝煙:指早晨的炊煙。
雁(yàn)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沾:沾上露水。色:顏色。更鮮:更加鮮艷。
對此欣登歲,披襟(jīn)弄五弦。
登歲:指豐年。披襟:本謂敞開衣襟,本詩比喻心懷舒暢。五弦:為古代樂器名。
賞析: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看重農業。新舊《唐書》及《貞觀政要》中均記載了唐太宗非常關心農業的事跡。此詩前六句均寫景物,用詞生動且令人感覺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聯為抒發個人的情感。此詩還有一個藝術特點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但卻通篇不用一個“喜”字。
這兩詩除了尾聯外,其余的聯句都采用對仗的方式來寫,不僅對仗工整,且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描寫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句體現出來。筆者認為,古代名家寫詩的技巧和方法,有時很難用幾句話把它都講明了,但往往我們在仔細賞讀過后,常能意會出其中的神韻,并且有如飲甘泉的感覺。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詠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熘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飄去遠處的峰巒,大雨傾盆而下,河水上漲。
烏云低飛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風吹雨斜撒滿了山的曲折處。
一串串雨滴落下,又如珍珠般結在樹葉上;大雨在如鏡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柳絲在雨氣中一片迷濛,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注釋
罩云: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
遠岫:是指遠處的峰巒。
噴雨:噴下雨。
嶺腹:即半山腰。
斜足:斜腳。
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
泫叢: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締葉:雨滴結在樹葉上。
起熘: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才有的詞,見于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
賞析:
這首發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春雨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別具風韻的詠雨發。
通過筆者的講解,我想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發,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發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發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罩云、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熘、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為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著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讀一下這首發,可能您會發現對發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發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6
詠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譯文
遠處的山巒籠罩著一片烏云,大雨傾盆而下,河水上漲。烏云低飛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風吹雨斜撒滿了山的曲折處。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結在樹葉上;大雨在如鏡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陣陣漣漪。柳絲在雨氣中一片迷濛(或說迷濛的雨氣使柳絲密密麻麻的分不出個來了),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注釋
“罩”的意思為“覆蓋、籠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云。“遠岫”是指遠處的峰巒。“嶺腹”即半山腰;“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泫”的本義是“水珠下滴”;“泫叢”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締葉”是說“(雨滴)結在樹葉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才有的詞,見于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如唐.李嶠的詩句:“青蘋含吹轉,紫蒂帶波流。”(〈萍〉)也許是古人認為風是“風神”從嘴里吹出的一口氣吧,所以把“風次”說成為“含吹”。
鑒賞
通過筆者的講解,我想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詩,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詩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罩云、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溜、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為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著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云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讀一下這首詩,可能您會發現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7
昭君怨·詠荷上雨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兩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翻譯:
夏日午眠,夢見蕩舟西湖荷花間,滿湖煙水迷茫、荷花氤氳清香撲鼻。突然如篩豆般的陣雨敲擊船篷,發出“撲”、“撲”的聲音,把我從西湖賞荷的夢境中驚醒。
以為是在西湖賞荷,卻原來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擊池中荷葉把我驚醒,夢醒后觀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繚亂,最后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賞析:
作者的詞和詩一樣,都善于描寫事物的動態。錢鐘書的《談藝錄》說:“以入畫之景作畫,宜詩之事賦詩,如鋪錦增華,事半而功則倍,雖然,非拓境宇、啟山林手也。誠齋、放翁,正當以此軒輊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與古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誠齋之化生為熟也。放翁善寫景,而誠齋擅寫生。放翁如圖畫之工筆;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末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象這首詞明明題作“詠荷上雨”,一開始反從“午夢”入筆,起手便不同凡響。假如是夢見陰雨倒還罷了,誰知夢見的正是滿湖煙雨,氤氳香氣,作者正在這迷人的環境里蕩舟花底。——這些描寫好像跟主題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用西湖煙雨襯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認的,那么詞篇就已暗示給你,院中的雨荷有著同樣的魅力。更何況夢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發的“夢初驚”后該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卻以為還在扁舟,因為他把荷上雨聲誤作成了雨打船篷聲。這里描寫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別致,而且更加縮短了西湖與院池的距離。“卻是”以下完全離開夢境,并在上半闋已打好的基礎上開始了對“荷上雨”的正面詠寫。“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的樣子。接下去,作者把荷葉上面晶瑩的雨點比作真珠,說這些真珠隨著荷葉的跳動忽聚忽散,最后聚在葉心,就像一窩泛波的水銀。這些描寫動蕩迷離,而且比喻新穎,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說,作者用變幻的手法,把“稍縱即逝”“轉瞬即改”的景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詞篇的形式同內容一樣,活潑而不受羈絆,也體現了楊萬里“活法”在抒情寫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翻譯
譯文
祥瑞之氣吹遍綠野,及時的梅雨滋潤著麥田。雨水使溪澗水驟漲;夜霧未消中早晨的炊煙在四處冉冉升起。大雁因濕重飛行次序都亂了,花朵帶雨顏色卻更加鮮艷。沛雨甘霖預示著豐年的到來,令人欣喜的敞開心懷彈弄五弦。
注釋
“和氣”,古人認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萬物由此“和氣”而生;在古詩文中也常被引申指能導致吉利的祥瑞之氣。“梅雨”本指初夏產生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宿霧”即“夜霧”;“朝煙”指早晨的炊煙。“登歲”指豐年;“披襟”本謂敞開衣襟,本詩比喻心懷舒暢。“五弦”為古代樂器名,這種樂器是舜帝發明的,《禮記》、《史記》等很多典籍中都記載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的事情。又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裴神符是貞觀時期著名的樂師,其五弦的演奏水平曾深受唐太宗贊賞,并被封為“太常樂工”;唐太宗亦喜弄五弦。
有學者認為此詩寫于五月份。筆者認為此詩寫于農歷的三月初。詩中的“梅雨”應為“迎梅雨”。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一.雨水》記載:“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種后逢壬為入梅,小暑后逢壬為出梅。又以三月為迎梅雨,五月為送梅雨。”三月份為小麥的生長時期,此時雨水充足則有利于小麥的豐收。而農歷五月初為小麥收成季節,此時再下雨反而不利于收割。
賞析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看重農業。新舊《唐書》及《貞觀政要》中均記載了唐太宗非常關心農業的事跡。唐太宗每年都要參加春耕的大典,而且還常常親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決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誤農時。中國古代有一句農諺說:“春雨貴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這場“梅雨”有利于農作物的收成時,非常高興的寫了這首詩。
此詩前六句均寫景物,用詞生動且令人感覺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聯為抒發個人的情感。此詩還有一個藝術特點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但卻通篇不用一個“喜”字。
這兩詩除了尾聯外,其余的聯句都采用對仗的方式來寫,不僅對仗工整,且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描寫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句體現出來。筆者認為,古代名家寫詩的技巧和方法,有時很難用幾句話把它都講明了,但往往我們在仔細賞讀過后,常能意會出其中的神韻,并且有如飲甘泉的感覺。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相關文章: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2-0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2-0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2-0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02-22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02-22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9篇02-0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9篇02-0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9篇02-2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9篇)02-27
詠雨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9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