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周邦彥宋詞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是北宋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懷人詞。詞上片寫主人公黃昏時佇立橋頭,極目遠眺的情景。下片寫室內情景,詞人深夜獨處,輾轉不能寐。詞以時間的轉換為線索,由午后寫到黃昏,由黃昏寫到入夜,再由入夜寫到深夜,場景也不斷發生變化,從室外到室內。就在這些轉換中,詞人的情感不斷加強,直到篇尾迸發出來。
作品原文
夜游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作品注釋
1、夜游宮:詞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調”。雙調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2、葉下:葉落。
3、輕浪:微波。
4、沉沉:形容流水不斷的樣子。
5、酸風射眸子:指冷風刺眼使酸鼻。酸風,指刺人的寒風。
6、單衾(qīn):薄被。
7、蕭娘:唐代對女子的泛稱。此指詞人的情侶。唐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作品譯文
一抹斜陽透過樹葉照在水面,江水翻卷著細細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橋上的寒風刺人眼目,令人神傷。我佇立已久,眼看著黃昏將盡,街市上亮起了燈火點點。
陳舊的小屋里,我臥在寒窗之下,聽到了井邊幾片梧桐落地的聲響。不貪戀這薄薄的被子,幾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誰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輾轉難寐,全是因為她的一封書信。
創作背景
此詞為即景抒情之作。寫接到情人(蕭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緒。
作品賞析
前人評清真詞,多認為其詞之風格為富艷、典麗,細密多變,但這首詞作卻寫得頗為明快曉暢,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敘寫得相當動人。此詞為傷離懷舊之作。詞的結構采用新巧的“懸念法”,先層層加重讀者的疑惑,最后一語道破意蘊,讀來跌宕頓挫,波瀾起伏,委婉凄絕。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首二句,詞人描述眼中所見之情景,西下的夕陽,余暉透過樹葉,把斑駁的陽光灑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著細浪緩緩地迤邐而去。這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為思念之情纏身的詞人,恰逢薄暮時分,更覺愁思難耐,悠悠不盡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絕的江水。后四句:“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原來此時詞人是佇立在橋上。詞人目光迎著刺眼的秋風,憑欄遠眺,疑望著黃昏時分華燈初上的鬧市,久久沒有離去。詞作上片,詞人的'筆觸側重描繪室外,以粗細結合、濃淡相宜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黃昏夕陽之下,一位為相思所苦者,久久佇立橋頭,迎著蕭瑟秋風,疑神遠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風射眸子”,系借用唐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句子:“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李詩是敘寫金銅仙人離漢宮之凄婉情態,詞人借用此句,不無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詞作下片,詞人的筆觸轉而敘寫室內情景。“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此時已是夜闌人靜,詞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隨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輾轉反側,為思念之情所困擾,無法入眠,井欄上墜落下的梧桐葉聲,不時地傳入耳際。詞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環境和臥聽蕭蕭落葉,正映襯了自己的孤寂與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這四句是說,夜不成寐,輾轉反側,都是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極,不顧天寒,起而揮筆傾瀉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極言天寒猶不能阻攔自己。
詞所表現的雖是思念情人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主題,寫法上卻頗有特色。詞之上下兩片描寫由傍晚斜陽到黃昏燈火,由橋上酸風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時空依次推移,景物隨時變換,感情隨之深化,最后揭出“為蕭娘,書一紙”的底蘊,寫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詞牌簡介
夜游宮,詞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調”。雙調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韻),
葉下斜陽照水,
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卷輕浪、沉沉千里。
中仄平平仄中仄(韻)。
橋上酸風射眸子。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韻)。
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仄仄平平仄(韻),
古屋寒窗底,
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聽幾片、井桐飛墜。
中仄平平仄中仄(韻)。
不戀單衾再三起。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韻)。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歷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名家點評
陳洵《海綃說詞》論此詞曰:“橋上則‘立多時’,屋內則‘再三起’,果何為乎。‘蕭娘書一紙’,惟己獨知耳,眼前風物何有哉。”
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亦是層層加倍寫法,本只不戀單衾一句耳,加上前闋,方覺精力彌滿。
薛礪若《宋詞通論》:這首《夜游宮》,把秋暮晚景,寫得明凈如畫。即中西最高的詩篇,其寫景美妙處,亦不能過此。
鑒賞1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結構巧妙,先設置層層疑問吸引讀者,最后一語點破,跌宕起伏,哀婉纏綿。
上片寫黃昏盼歸,以哀景寫哀情,突出離情別恨。橋頭獨立,凄然遠望,可見主人公的孤苦、無聊。“酸風射眸子”從唐李賀《金洞仙人辭漢歌》“東關酸風射眸子”的句中化出,既點出風之冷,又言明眼之酸,這是佇望太久的緣故。眼睛追隨著落葉,被流水帶到遠處,人佇立橋頭,心卻已在千里之外。到黃昏燈上,主人公才怏怏離去,可見情思之深。
下片寫回屋的情景。寒窗之下,主人公還在木然發呆,靜聽梧桐葉落。為什么他再三坐起?到最后,“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一語道破。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收到了一封絕情的書信。
本詞含蓄蘊藉,如同一個謎語。詞中有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變換、感情的深入,直到最后一語點破因由,層層渲染,環環相扣,讓人不卒讀而不快。
鑒賞2
此詞通過對秋景的描寫抒發思家懷人之情思。上闋寫佇立凝望。前兩句寫秋景。“葉下”即“葉落”,暗示了季節是秋天;“斜陽”點明已近黃昏,也渲染了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涼基調:“卷輕浪、沉沉千里”寫蒼茫壯闊的江面,暗示了人面對這種渺茫的江水時,只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孤獨。實是寫人眼中之景,暗示了人的存在。用“葉下”、“斜陽”、“沉沉”等詞渲染了一種蕭條凄清的氛圍“橋上酸風射眸子”點出了人站在小橋上。“酸”字一是指風冷,另一層則指人佇望久了,寒風吹來,兩眼會發酸。“射”字形象寫出寒風之刺骨,令人難以忍受。在這樣難耐的環境中,此人卻“立多時”而不離去,為什么呢?顯然黃昏燈火市的普通夜景是不值得他久立佇望的,懸念頓起。
下闋由屋外轉寫屋內。“古屋”兩句寫主人公回到屋里,還在發呆,站在寒窗下,怔怔的聽著井邊梧桐葉飛墜落下的聲音。在古典詩詞中,梧桐意象是凄清、孤寂等晦暗悲涼情境的象征。如溫庭筠《更漏子》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里寫主人公佇立聽桐葉飛墜,實際上暗示了他那種愁緒滿懷無可排遣,寂寞冷清的孤獨心境。在如此寒冷難捱的秋夜,卻“不戀單衾再三起”,難以入眠,不知為何?下闋到此句,都是寫景,層層鋪墊(渲染了氛圍),懸念迭起,讓人疑慮重重。周濟贊此為“此亦是層層加倍寫法”(《宋四家詞選》)。到結尾兩句“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才道出原委,使人豁然開朗,原來卻是因為戀人寄來一封令人肝腸寸斷的信啊。不直寫“斷腸”,化為“蕭娘”意,離愁更濃。結句點明主旨,卻又點到為止,余味深長。
善于制造懸念是此詞一大特點。此外,作者善于在時間的推移中通過寫景來反映主人公的行蹤,懸念疊起,層層鋪墊,直到結句,才道破底蘊。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周邦彥宋詞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翻譯及賞析06-02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及翻譯賞析05-22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及翻譯11-29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及賞析08-20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的詩詞賞析12-16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詩歌賞析12-18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