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翻譯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秘戀之情的詞作。
上片寫一對戀人偷偷在竹林中幽會的情狀。首句點出幽會地點,次句寫二人相見后,心潮澎湃,相對垂淚。三四兩句寫幽會時難忘之事:戀人頭上的鳳翹碰到了青竹,發出動聽的聲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卻。
下片寫兩人分別后,主人公獨自一人時的`情狀。首二句寫主人公欲以筆墨寄托情懷,結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鸚鵡向戀人傳情達意,一舉一動,癡情流露,真情可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隱的戀情,用苔蘚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總體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將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詞或以為寫隱秘的戀情,或以為悼亡,或以為詠物。端詳詞意,當以后者為是。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2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譯文
西湖風光好,你看那夕陽映著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塢,長滿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紅。寬廣的湖面波平似鏡,小船橫靠在那靜寂無人的岸邊。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欄桿邊上涼風習習,帶來了陣陣蓮荷清香。這拂水的涼風,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釋
西湖:指潁州西湖。
塢:湖岸凹入處。
汀:水中洲。
軒檻:長廊前木欄干。
芰:即菱。
賞析
“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夕陽無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而是說“霞”已“殘”,可見已沒有“熔金”、“合璧”那樣絢麗的色彩了。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里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于景中了。“十頃波平”,正是歐陽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寫的“無風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鏡,而且這“鏡面”浩渺無邊。“野岸無人舟自橫”,這句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改“渡”為“岸”,說明“舟自橫”是由于當日的游湖活動結束了,因此這“無人”而“自橫”的“舟”,就更襯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西南月上”,殘霞夕照已經消失。月自西南方現出,因為不是滿月,所以雖在“浮云散”之后,這月色也不會十分皎潔。這種色調與前面的淡素畫圖和諧融洽,見出作者用筆之細。“軒檻涼生”,這是人的感覺。直到這時才隱隱映現出人物來。至此可知,上片種種景物,都是在這“軒檻”中人的目之所見,顯然他在這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里,作者以動寫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使人們仿佛置身紅塵之外。
“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水面風來”,既送來蓮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來他喝醉了酒,就這么長時間地悄無聲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這位潁州西湖的“舊主人”懷著無限深情,譜出了一曲清歌。
歐公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云的情趣。詞中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
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于熙寧五年(1072)退居潁州時所作。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清代:納蘭性德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譯文: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是誰在翻唱著凄切悲涼的樂府舊曲?風蕭蕭肅肅,雨瀟瀟灑灑,房里點燃的燈燭又短瘦了,一個凄苦孤獨的一夜,在燭淚中逝去。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不知道是什么事縈繞心懷,難以放下,醒時醉時都一樣無聊難耐,就是夢里也沒有到過謝橋。
注釋: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xiāo)。
翻樂府:指填詞。翻,按曲調作歌詞。
不知何事縈(yíng)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縈懷抱:縈繞在心。謝橋: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未詳何人,或謂名妓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游之地,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
賞析:
納蘭的詞中有一部分愛情詞很朦朧,又無本事可尋,所以很難確定其所指。這首詞便是這樣。從詞里所描寫的情景來看,很像是對一位情人的深深懷念。通篇表達了一種百無聊賴的意緒。此闋《采桑子》無一字綺詞艷語,而當中哀艷凄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納蘭容若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制,悼亡之作蘇子之后有納蘭,可是容若之后誰還能做悼亡的凄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謝幕留愛情佳話來讓人懷念。
上闋側重寫景,刻畫了蕭蕭雨夜,孤燈無眠,耳聽著風聲、雨聲和著凄涼樂曲聲的氛圍與寂寞難耐的心情;
下闋側重寫不眠之夜,孤苦無聊的苦情。詞情凄惋徘惻,哀怨動人。下闋緊承上片“瘦盡燈花又一宵”,扣住徹夜未眠,進一步訴說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不知道何事縈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那個人始終忘不掉。
晏小山《鷓鴣天》詞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句,不知是何因緣,連一貫嚴謹的理學家程頤都拜倒其冶艷之下,極之贊許。容若此處更翻小山語意:“夢也何曾到謝橋?”縱能入夢,就真能如愿到訪謝橋,與伊人重聚嗎?相較于小山的夢魂自由不羈能踏楊花與伊人歡會的灑然,容若的孤苦凄涼斑然若現,以此句結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整首詞以清婉筆調寫相思,相思也仿佛臨風而動,縈人懷抱。風也蕭蕭,雨過天晴也蕭蕭,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又是凄涼又是纏綿,并非雕琢之語。燈光瘦盡亦是人神傷消瘦,一字鏤盡風神,盡得其妙。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4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譯注參考:
1、 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頁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231頁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187-188頁
4、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年:508
譯文及注釋
譯文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 顯示全部
賞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上下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本詞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 顯示全部
賞析二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5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譯文
我喜歡的并不只是雪花輕舞飛揚的姿態,還有它那不懼寒冷的精神。無根卻似有根,有著人間富貴之花不可比擬的高潔之姿。
謝道韞去世后有誰真正了解、憐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聲中任西風吹向無際的大漠。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詞名由樂府相和歌辭《采桑曲》(陌上桑)變來,它本是大曲的“摘遍”。又名“丑奴兒”、“丑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雙調,上下片各四句,押三平韻,各二十二字,共四十四字,用中呂宮。
癖(pǐ)愛:癖好,特別喜愛。
輕模樣:雪花輕輕飛揚的樣子。此謂對于雪花的偏愛。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富貴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陸游《留樊亭三日王覺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詩:“何妨海內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
謝娘:晉王凝之妻謝道韞有文才,后人因稱才女為“謝娘”。謝道韞曾詠過雪花。《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見雪因風而起,問子侄輩何物可比,有答以“撒鹽空中差可擬”者,謝道韞則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悲笳(jiā):悲涼的笳聲。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賞析
該詞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無依般,體現了詞人心中的清高孤傲無人同與的悲涼之感。詞中詞人拋開了詠雪的成規,把雪花當作跟牡丹一樣的“花兒”來歌詠,營造一種新奇的錯位,表現了詞人天馬行空、自由揮灑而獨出機杼的高超才調。
首句倒卷而出。先設想一種責詰,然后對此責難作出答復:自己所愛者不只是雪花的輕倩飄灑,而且更是她那種冰雪精神。再躍進一層,雪花似花非花,她以無根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靈瑩潔,若有若無,絲毫沒有人間富貴花——牡丹那種深根、茂葉和豐腴的體態。這,既是詞人的審美選擇,又是他對于富貴門閥種種束縛的逆反心態的反射。
下片以謝娘關合雪花。晉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有文才,后代常以謝娘借指才女。又一說,謝娘常用來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納蘭詞中多次出現“謝橋”、“謝家庭院”,其《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的描述。蜘絲馬跡,似以第二解為宜。詞從詠雪轉到謝娘,其連接點應是雪花的輕盈嫵媚、瑩潔玲瓏,它令詞人聯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純潔、朦朧的輕憐密愛。以下一轉,又從雪花的飄灑聯想到自己的天涯飄泊。然后宕開,讓這份相思羈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蕩西風,蔽日黃沙的.龍荒瀚海之中。
在這里,愛情的憾恨與人生的憾恨合成為一體。愛情得到升華,它決不僅僅意味著某人某事的男歡女愛,它還是一種生命追求的審美化。故而“既輕盈倩麗,又沉郁蒼涼”。
這首詠雪詞,寫得穎異別致,“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超逸了歷來詠雪詩詞曾經有過的意象格局,神韻天縱。詞中對于塞外的茫茫飛雪,別具視角眼界,其中隱含著詞人自己的意態情懷: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隱若現,一種濃郁的凄楚蒼涼,回蕩其間。此詞景象闊大,氣韻沉厚,情境深邃,是納蘭性德邊塞詞的又一卓異之作。
創作背景
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十月,詞人扈從北巡塞上之時,驚訝于塞上的雪很凜冽,有著不用于中原的氣勢,便有感而發,寫下該詞。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6
采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及注釋
深秋絕塞(sài)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tiáo)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出的沙沙作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蕭:風聲;草木搖落聲。迢迢:形容遙遠。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魂銷:極度悲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出的沙沙作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創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煞蕭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過片點明佳節思親之意、結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歸而烘托、反襯出此刻的寂寥傷情的苦況。
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嚴霜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
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
譯文
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翠候,秋霜滿天。羅衾不耐五更寒。曾幾何翠,小園香徑,人面如桃花。你牽著她的手,閉著眼睛走,也不會迷路。
那翠的翠被,是多么的溫暖。那翠回廊下,攜手處,花月是多么的圓滿。如今,邊塞。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你只能起遍起遍數自己的寂寞。守護起朵小小的燈花。在夢中,已是十年飄零十年心。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起疊韻。
嚴霜:嚴寒的'霜氣。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稱。絮:飛絮。
斜漢:即天河、銀河。南朝宋謝莊《月賦》:“于翠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氈(zhān)帷(wéi):氈做的毛毯。
香篝(gōu):熏籠。古代室內焚香所用之器。陸游《五月十起日睡起》:“茶碗嫩湯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疏鐘:稀疏的鐘聲。
穗(suì):谷物等結的穗,這里指燈花。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詞人來到塞外之地,感受到北地的苦寒與凄涼,又恰逢愛妻離去,有感而發作下此詞。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8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譯文
現在才知道那時我錯了,心中凄涼迷亂,眼淚默默落下,滿眼看到的都是春風,事物卻非于從前。
明知此次分別之后再無相見的機會,還是勉強約定將來相會的日期。像這樣一別,一待梨花落盡,月亮又會懸系在西天。
注釋
才道:才知道。語本晏幾道《醉落魄》詞:“心心口口長恨昨,分飛容易當時錯。”又宋劉克莊:《憶秦娥》:“古來成敗難描模,而近卻悔當時錯。”
凄迷:凄涼迷亂。
紅淚,形容女子的眼淚。當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靈蕓,薛姑娘不忍遠離父母,傷心欲絕,等到登車啟程以后,薛靈蕓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淚流在玉唾壺里,染得那晶瑩剔透的玉唾壺漸漸變成了紅色。待車隊到了京城,壺中已經淚凝如血。
滿眼春風百事非:句出于李賀《三月》詩“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殺人。”又宋趙彥端《減字木蘭花》詞:“滿眼春風,不覺黃梅細雨中。”
無計:無法。
歡期:佳期,指二人重會相守之期。
落盡梨花月又西:唐鄭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盡梨花春又了,破籬殘雨晚鶯啼。”又宋梅堯臣《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容若此句撇開前人,用“月字”獨創出凄迷冷艷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別是一種肌骨。
賞析
《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離永難相見的痛苦與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
該詞上片描寫自己與表妹之間只是一種錯,抒發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有一種美,就在于語言的歧義,“心緒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這里的.“心緒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錯”而引發出來,但而今才明白的“當時錯”,究竟是當初不應相識,還是當初不該從相識而走得更近,或是當時應該牢牢把握住機會、不放你離去,作者所謂的“錯”是什么詞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這個空間是留給讀者自己想像的,讀者不應該侵占、剝奪,也不能夠侵占、剝奪。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設想那個女子正在偷偷垂淚,這里似乎是一個錯位的修辭,要說“百事非”,應該搭配“滿眼秋風”才是,但春風滿眼,春愁宛轉,由生之美麗而感受死之凄涼,在繁花似錦的喜景里獨會百事皆非的悲懷,尤為痛楚。此刻的春風和多年前的春風并沒什么兩樣,而此刻的心情卻早已步入秋天。
下片開始寫無可奈何的心境,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無奈之情。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歡期”是相見、歡聚的意思,而“強說”一詞讓這份期待中的歡期變得難以預見,明明知道再也不會有見面的機會了,但還是強自編織著謊言,約定將來的會面。那一別真成永訣,此時此刻,欲哭無淚,欲訴無言。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風動梨花、淡煙軟月中,翩翩歸來的,是佳人的一點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語寫到盡處,以景語來作結:以景語的“客觀風月”來昭示情語的“主觀風月”,這既是詞人的修辭,也是情人的無奈。正是那無限愁懷說不得,卻道天涼好個秋。
全詞以懊惱之意寫分離之苦,語少而意足,辭新而情悲,有跌宕搖曳之姿。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自從納蘭的表妹進宮之后,詞人便對她懷念不已。幾年之后,在某一個春光明媚、心情本該最好的日子,痛定思痛,突然發現這場思念或許就不該開始,即便開始也本該早早結束。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惆悵與思念。也有資料稱該詞是詞人為愛人沈宛所作,旨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愛人的思念之情。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9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翻譯
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如今她已離我遠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如今在慘淡的月光下。在暗淡的燈影里,遠去的情人就像夢里悠悠飄去的一朵白云,無處追尋。
注釋
多情應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發出的意興和情懷。
蘭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鑒賞
納蘭不僅看重愛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貴不驕,處富能 貧”,短短一生中結交了不少朋友,說他“結遍蘭襟”也不算夸 大。他的老師徐乾學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詩》中贊道: “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寒暑則移,金石無變。非俗 是循,繁義是戀。”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笑我”,幾乎令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 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描摹與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總是空惹煩惱,所以納蘭的一方閑章刻上“白傷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給自己帶來失落、煩惱和惆悵。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怕說當時事”。
結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卻是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該詞做得非常細膩,上片寫出納蘭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納蘭悵然若失的心態。“辜負”、“閑行”、“獨自”從這些詞語中,能夠體會到納蘭內心的'寂寞和無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獨,因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時候,詞人便解釋為什么自己會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詞人害怕提起當日的事情。因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納蘭面對的回憶不過是空城一座,而詞人自己,只有在城外興嘆。
這也就是為何納蘭會在月光下愁苦,在燈光下,午夜夢回,依然能夠溫習往日的歲月。不論這首詞是納蘭作給朋友的,還是沈宛的。都是詞人發自內心的感慨,細膩單純,干凈得幾乎透明。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兩種,一是懷友之作。還有一說是,這首詞是納蘭為沈宛而寫,當時納蘭娶江南藝妓沈宛為妾侍,后來因為家庭的壓力,二人被迫分離。這首詞就是納蘭在離別之后,思念沈宛的佳作。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
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古詩簡介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世俗的感慨。全詞雖寫春,但意境蒼涼,抒發了人生無常,轉瞬即逝,不勝今昔的感慨。
翻譯/譯文
花草香美的美麗時節,人怎能在寂寞中度過呢?因而與友人話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彈唱一曲,悲歌低吟淺唱,竟引得清淚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葉,季節更替地催促時光流轉,恍惚間鬢角已添了白發,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虛名。
注釋
①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②芳菲節:指春天。
③一闋(què):一曲。零:滴落。
④秋葉春花促:歲月催人老之意。促:短促,時間緊。
⑤點鬢(bìn)星星:鬢邊白發雜生。語出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鬢垂”。星星:形容白發星星點點地生出。
⑥傾:這里是一飲而盡的意思。
創作背景
容若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他的年華和精力,都被耗費在無休無止的扈駕出巡中。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芳菲時節,但是訶人卻因志不得伸、失去自由而終日悲憤哀傷不已。值此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挨到三更時分,愁情更濃,于是悲歌一曲,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詞以疑問語氣開篇,“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在芳菲時節,姹紫嫣紅、滿城春色的勝景。但是此篇中,詞人的心情似與佳景甚不相合一“寂寞芳菲節”。一邊是鶯啼燕語、百花盛開,—邊是煢然獨處,形影相吊,兩相比襯之下,詞人的內心確實是寂寞惆悵。因此,在這個時候,“欲話生平”自然是再也不能了。詞人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侍衛一職十分辛勞,容若“性耐勞苦”,恪盡職守旦夕不懈,但是讓詞人痛苦的并不是辛勞,而是違背理想和本性。他在八年的光陰中,熟練的弓馬只能用于擔任警衛和奉陪狩獵,杰出的詩才也只能用于涂寫那些言不由衷的應制篇章。值此如水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想到這乏味的人生唯有“淚暗零”而已。
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世俗的'感慨。“須知秋葉春華促,點鬢星星。”詞人風華之年,盡在枯燥的鞍馬間度過,然而時光荏苒,秋葉飄零,春花盛開,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發之外,了無生趣。“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結篇處,詞人宕開一筆,說遇到美酒當前,就應該一醉方休,不要戮力去追求千秋萬歲的俗世功名。既然理想渺茫,人世如風,等不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那么何妨有酒就干,任誕放達,身后名定不如生前一杯酒。結處化李白《行路難》中名句: “且樂生前酒一杯,何須身后干載名。”頗得太白逍遙超脫之風。
全詞雖寫春,感慨人生,輕嘆歲月,但意境蒼涼,抒發了人生無常,轉瞬即逝,年華似水,不勝今昔的慨嘆。
名家點評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注》:“詞意傷感,有春光易老,年華易逝之嘆,又有及時行樂之勸慰。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頗有消極之意。”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很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奔馳而過。
游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注釋
①上巳:節日名,古時以陰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人們多到水邊嘻游,以消除不祥。
②爭道:游人車輛爭先而行。
③朱輪:漆著紅色的輪子。漢制,太守所乘之車,以紅漆涂輪。
④鈿車:嵌上金絲花紋作為裝飾的車子。這句是說裝著朱輪的鈿車在綠柳之下駛過。
⑤相將:相隨,相攜,即手牽手。
⑥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賞析:
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上巳”,節日名,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歷來有到水濱踏青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們游春的盛況。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處。其盛況如何,作者一開始點明節令后,就說:“滿目繁華。”用一句話來概括當時紅男綠女、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體描述:“爭道誰家”是說在人群里,不知是誰東推西擠搶道前走,這就把那種鬧哄哄的人群擁擠的場面活繪出來了。不僅行人眾多,而且車輛也川流不息:“綠柳朱輪走鈿車”,“朱輪”是用紅漆涂過的車輪;“鈿車”是用金屬、寶石鋃嵌作裝飾的轎車。這是說,在綠柳那邊,還有紅色輪子、光彩閃耀的轎車來來往往呢!這兩句回應了“滿目繁華”句,是“滿目繁華”句的具體描寫。這里作者沒有直接寫西湖風光,而是寫游人爭先恐后涌到西湖邊來,從這個側面來表現西湖景色對人們的吸引力。
上片是寫人們在清明上已來湖邊游春的.情景,下片則是寫他們日暮興盡而歸的路上景象。人們經過一天的游春活動,到日暮時,相隨而去。他們有些在節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嘩”句,頗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著的,嬉笑著的,高談闊論的,各種歡樂的聲音,各種歡樂的姿態,都包括在里面。總之,一片喧嘩聲伴著人流而去。這里作者沒有寫游宴如何歡樂熱鬧,但這兩句實際上已展現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的熱鬧情景。結句,再從遠距離來寫歸途中的人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人們沿著彎轉高低的路走向城頭,一眼望去都是花。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邊的野花正開,一路不斷,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們,她們頭上帶著花;人們衣著的艷麗和朱輪鈿車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綠綠直到城頭之意。所以句中用個“總”字。
此詞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嘩”的節日氣氛,把讀者也卷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日的歡樂。讀完這首詞,再回頭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節日的繁華來贊美西湖好的。詞中每一句都有豐富的內涵,全詞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游春圖。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譯文
西湖的美麗有誰能夠了解呢?任何時候都是美景。車馬載著游客翩翩而至,人們在花間飲酒,用醉眼觀景,直至盡興方歸。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仿佛水濱之間只有一點。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韻。
飛蓋相追:化用曹植《公讌》
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蓋:車篷;飛蓋指奔馳的馬車。
玉卮:玉做的杯子。
卮:飲酒的圓形器皿。
闌干:“闌干”最早指一種竹子木頭或者其他東西編織的一種遮擋物。后來就引申為縱橫交錯的樣子,這里指水氣交錯的樣子。
暉:陽光。
滄洲:水邊的陸地。
賞析:
詩人通過動靜交錯,以動顯靜的寫法描繪西湖一年四季,各個時節美景不同,游人絡繹不絕的美景,下片詩人描繪了西湖黃昏的時刻倚欄向西天遠眺,單間芳草斜陽,一片瑰麗;水遠煙微,引人遐想遠的畫面躍然紙上。也表達做人最愛黃昏時刻的西湖。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
歐陽修特意游覽西湖,于暮春敗景,歌散人去之處發現了特殊的美感與韻味。作為西湖的老熟客,作者就在該篇用審美的語言把西湖的好處給介紹出來。
該詞上片是說,西湖的`第一點好處,是在于“佳景無時”——一年四季風景皆佳,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各有各的妙處;一天之中,無論曉景、午景、黃昏之景,也都各具特色。正因為如此,一年到頭,一天到晚,都有車馬載著游客翩翩而至。人們往往在花間飲酒,用醉眼觀景,直至盡興方歸。
在下片中,作者則告訴人們,雖然西湖“佳景無時”,但好中選好,最妙的還是黃昏之景。閑倚欄桿向西天遠眺,單間芳草斜陽,一片瑰麗;水遠煙微,引人遐想;而最讓人感到愜意的是,水邊草地上,高潔瀟灑的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該詞末兩句營造出了耐人尋味的意境。歐陽修晚年定居潁州,目的就是在這里度過他的桑榆晚景,他對西湖黃昏之景情有獨鐘,這是符合一個垂暮老人的心理常態的。
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
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彤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翻譯
熱切地盼望能得到她的消息,然而她卻音信杳然。她如今在哪里呢?到底在哪里呢?今夜她是否也在相思徘徊,不能成眠?
香銷被冷燈滅,令人增愁添恨,唯有在這寂靜的夜里一遍遍默數著與她相逢的日期。然而相約之期已過,會面無期,怎不叫人愁苦怨尤呢。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彤霞:代指仙境。宋趙鼎《燕歸梁》:“綽約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風標。”
飛瓊:仙女名,后泛指仙女。
誰邊:何處,哪里。
玉清:有兩說。一是道家三清境之一,為元始天尊所居。二是神仙名。
心期:心愿,心意。
下弦:農歷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陽跟地球的連線和地球跟月亮的連線成直角時,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這種月相稱下弦。
創作背景
據清人筆記,納蘭曾愛戀過一名宮女,這首詞可能是為其而作,乃詞人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而作的一首詞。
賞析
這首《采桑子》,上片寫仙境,下片寫人間。天上人間,凡人仙女,音書隔絕,唯有心期。
第一句“彤霞久絕飛瓊字”,便點出仙家況味。仙子已經多日沒有書信了,那么,既無書信可通,不知道仙女此時在哪里,她為什么還不寄信給我,她心里到底在想著什么,疊唱“人在誰邊”,嘆息不已。
詞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間,由想象仙女的情態轉入對自我狀態的描寫。“香消被冷殘燈滅滅”,房房間是清冷的,所以房間的主人定也是清冷的.,房間的主人不把滅掉的香繼續點燃,不蓋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覺,就算是夜深獨坐,也不把滅掉的燈燭重新燃起。
因為,房間的主人想不到這些,他只是坐在漆黑的房間里“靜數秋天”,默默地計算著日子。等待的日子總是十分難挨,等待中的時間總是十分漫長。待到驚覺的時候,才發現“又誤心期到下弦”。
就在這一天天的苦挨當中,不知不覺地晃過了多少時光。這最后一句,語義模糊,難于確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過的。若“著相”來解,可以認為容若與仙女有約于月圓之日,卻一直苦等不來,挨著挨著,便已是下弦月的時光了;若“著空”來解,可以認為容若以滿月象征團圓,以下弦月象征缺損,人生總是等不來與愛侶團圓的日子,一天一天便總是在缺損之中苦悶地度過。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4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翻譯
西湖風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鮮麗。鷗鳥白鷺安穩地睡眠,它們早就聽慣了不停的管弦樂聲。
那風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鋪成的田野,有誰還會羨慕乘鸞飛升成仙呢,這時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注釋
云物:云彩、風物。
瓊田:傳說中的玉田。
賞析
此詞描寫西湖的天光水色,側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公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詞的上片著力表現西湖的恬靜脫俗。詞人用鷗鷺閑眠來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靜謐,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脫俗,沒有功利之心:盡管游人往來、管弦聲聲,但是鷗鷺毫不戒備,依然安睡。
詞一開始,作者便充滿喜悅之情地衷心贊美西湖。湖上的“鷗鷺閑眠”,表明已經是夜晚。宋代士大夫們游湖,習慣帶上歌妓,絲竹管弦,極盡游樂之興。
鷗鷺對于這些管弦歌吹之聲,早已聽慣不驚。這一方面表明歐公與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間;另一方面也間接表現了歐公退隱之后,已無機心,故能與鷗鷺相處。相傳古時海邊有個喜愛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邊,鷗鳥群集,與之嬉戲。歐公引退之后,歡度晚年,胸懷坦蕩,與物有情,故能使鷗鷺忘機。
詞的下片寫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雖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態,但比較而言要數“風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詩意了。清風徐徐,月光皎潔,湖水澄澈,晶瑩透明,月光一照,閃閃發光。這時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廣袤無際,好似“一片瓊田”。“瓊田”即神話傳說中的玉田,此處指月光照映下瑩碧如玉的湖水。
這種境界會使人感到遠離塵囂,心曠神怡。人在此時此境中,很容易產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誰還愿意乘著驂鸞做神仙呢!后來張孝祥過洞庭湖作《念奴嬌》云“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處難與君說 ”,同此境界,同此會心。
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歐陽修晚年。歐陽修經過多年努力,終于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愿歸居潁州。幾次游覽后,創作了十首《采桑子》。這是其中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翻譯
夜深,把油燈撥亮,在紅箋上寫滿思念,卻依然感到空虛無聊。長夜漫漫,時鐘滴答作響,即使在夢中與愛人相會也總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風雨之聲。將我的思念交付給秋潮,千萬不要誤了雙魚到謝橋之期。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紅箋:一種制做精美的小幅紅紙,常作為題寫詩詞、請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計時器,即漏壺。
寒花:寒冷時節所開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謂將這孤獨寂寞的苦情都付與此時的秋聲秋雨中。
雙魚:代指書信。
謝橋:謝娘橋,借指情人所居之處。
創作背景
該詞的具體創作年份未知。這首詞到底是寫給誰的已難以確知。從詞意看,像是對某一戀人而發。
賞析
納蘭將一首小詞寫得情誼融融,求而不得的愛情讓他感到為難與痛苦時,也令他心中充盈著忽明忽暗的希望。這首《采桑子》,一開篇便是無聊,寫過信后,依舊無聊,雖然詞中并未提及信的內容,信是寫給誰的,但從“依舊無聊”這四個字中,就已經可以猜到一二了。納蘭總是有這樣的本事,看似在自說白話,講著不著邊際的胡話,卻總能營造出引人人勝的氛同,令讀詞的人不知不覺地沉淪。
納蘭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變為一臺表演,讀者成為了觀眾,與他一起沉思愛戀。詞中的“紅箋”二字透露出納蘭所記掛的'人定是一名令他著迷的女子。
紅箋是美女親手制作,專門用來讓文人雅客們吟詩作對用的。不過,詩詞中紅箋多是用來指相思之情,只要寫出紅箋,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下接一句“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引自秦少游的詞句“玉漏迢迢盡,銀河淡淡橫”。
詩詞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時間漫長的意象,在這里也不例外。以“玉漏”表達長夜漫漫、時空橫亙的無奈之情,時間是相思最大的敵人,納蘭大概在這首詞中是想表達自己愛著一個人,卻無法接近。在接下來一句“夢里寒花隔玉簫”中,揭曉了納蘭感慨時光的緣由。
這個故事從此也令“玉簫”這個詞成為了情人誓言的典故,納蘭是在思念一位女子,這女子必然是他所鐘愛的人,此刻他們距離兩地,納蘭在夢中想要與她相見,但夢境畢竟不是現實,所以,就算再怎么思念,二人還是無法牽手相望。所以,納蘭所謂的“寒花”大概也不過是借了一個“寒”字,來表達內心凄冷的感覺。
下片不再寫心情,轉而寫窗外的景色,既然無法入睡,那干脆看著外面的景色,來緩解內心的惆悵。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雨后的夜景,樹木蕭蕭,好比自己的心情,無奈之中透著幾分茫然。最后結尾“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呼應了開篇的那一句“撥燈書盡紅箋也”,也算是一種心意的表達,希望能夠凡事完滿結束。
要交代一下的是,“分付秋潮”中的“秋潮”是有來歷的,秋潮的意象表示:有信。潮水漲落是有一定時期和規律的。人們便將潮水漲落的時期定為約定之期限,在潮水漲落幾番之后,要回來的人便要如約回歸。
這是詩詞中的一個主要意象,諸如唐詩名句“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秋潮”在這里也是如此意境,上片一開始便是說詞人正在寫信,在詞的結尾,詞人寫的這句“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便是說信要寄出去了。要將信托付給秋潮,告訴那個收信的人,自己的心意是怎樣的。
整首詞全是詞人的比喻和典故,基本上沒有真實場景的出現,但通讀全詞,每一句都是渾然天成,與下一句連接得十分巧妙。一首愛情小詞能夠寫到如此的境界,納蘭的手筆,不愧為才子之法。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4-03
《采桑子》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04-04
采桑子·彭浪磯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采桑子·彭浪磯》原文翻譯及賞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