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彤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翻譯
熱切地盼望能得到她的消息,然而她卻音信杳然。她如今在哪里呢?到底在哪里呢?今夜她是否也在相思徘徊,不能成眠?
香銷被冷燈滅,令人增愁添恨,唯有在這寂靜的夜里一遍遍默數著與她相逢的日期。然而相約之期已過,會面無期,怎不叫人愁苦怨尤呢。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彤霞:代指仙境。宋趙鼎《燕歸梁》:“綽約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風標。”
飛瓊:仙女名,后泛指仙女。
誰邊:何處,哪里。
玉清:有兩說。一是道家三清境之一,為元始天尊所居。二是神仙名。
心期:心愿,心意。
下弦:農歷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陽跟地球的連線和地球跟月亮的連線成直角時,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這種月相稱下弦。
創作背景
據清人筆記,納蘭曾愛戀過一名宮女,這首詞可能是為其而作,乃詞人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而作的一首詞。
賞析
這首《采桑子》,上片寫仙境,下片寫人間。天上人間,凡人仙女,音書隔絕,唯有心期。
第一句“彤霞久絕飛瓊字”,便點出仙家況味。仙子已經多日沒有書信了,那么,既無書信可通,不知道仙女此時在哪里,她為什么還不寄信給我,她心里到底在想著什么,疊唱“人在誰邊”,嘆息不已。
詞的'下片,由天上回落人間,由想象仙女的情態轉入對自我狀態的描寫。“香消被冷殘燈滅滅”,房房間是清冷的,所以房間的主人定也是清冷的,房間的主人不把滅掉的香繼續點燃,不蓋上被子去暖暖地睡覺,就算是夜深獨坐,也不把滅掉的燈燭重新燃起。
因為,房間的主人想不到這些,他只是坐在漆黑的房間里“靜數秋天”,默默地計算著日子。等待的日子總是十分難挨,等待中的時間總是十分漫長。待到驚覺的時候,才發現“又誤心期到下弦”。
就在這一天天的苦挨當中,不知不覺地晃過了多少時光。這最后一句,語義模糊,難于確解,但意思又是再明朗不過的。若“著相”來解,可以認為容若與仙女有約于月圓之日,卻一直苦等不來,挨著挨著,便已是下弦月的時光了;若“著空”來解,可以認為容若以滿月象征團圓,以下弦月象征缺損,人生總是等不來與愛侶團圓的日子,一天一天便總是在缺損之中苦悶地度過。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譯文
誰在海天之間放了一輪皎潔的圓月,匆匆一瞥就不禁令人惆悵起來。不要再說什么離愁別緒,每個夜晚總是涕淚飄零。
只有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才能重逢,可今生又到哪里去相遇呢?這無奈的今生今世,剛剛因觸景而傷了情,就又在愁懷中想起了你。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冰輪:月亮。
值:每到,正值。
涼宵:景色美好的夜晚。
碧落:道教語。指青天、天空。
可奈:怎奈。李煜《采桑子》:“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賞析
此詞為悼亡之作。納蘭妻盧氏病逝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這首詞應作于盧氏亡后數年,和《琵琶仙·中秋》可能是同時之作。納蘭愛妻盧氏的去世,在納蘭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納蘭性德因思念自己的妻子盧氏而寫下了這首詞。
創作背景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上片前二句因離情而責怪月亮:是誰讓天字中的月兒變得那么皎潔明亮。難道他沒有看到我的離情惆悵嗎,詞人惱月照人,又增“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這種借月以表達懷念之情的作法與蘇東坡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的“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有異曲同工之妙。“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接下二句,寫這種離情已不堪提起,每到涼夜,總耍使人傷心落淚。只是反反復復地說離情,而不說明是怎樣的離情。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直至下片的“碧落重相見”,才知道先前所說之離情,并非一般之生離,而是凄然斷腸的死別。自居易《長恨歌》詩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麗處茫茫皆不見”之語,是說貴妃死后,明皇命方士通天徹地去尋。容若作此語。說明愛人亡故。然而就算碧落重逢。也正如李商隱《馬嵬》詩中所說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即使能夠重見,已不是今生的事了。至于今生呢,偏偏在憂愁之時總會想你。“剛作愁時又憶卿”。語簡情深,哀婉之處動人心魄。愁上澆愁,苦上加苦。容若心思之凄惋低徊,由此亦可見一斑。既然無力逃脫記憶的深淵,他也只能尋求一些希冀,今生最想實現的事情,不過是再見一面,再走一遭,卻已是天上人間。納蘭明白,只應碧落,才有重見的可能,可今生,又如何去到那里啊。她依然消失人世,他只能遙望不舍。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原文: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
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紅。
譯文:
本來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樓中。同在他鄉同舉杯,故友又重逢。回首當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業無成轉頭空。
且停杯,側耳聽——琵琶聲聲訴衷情。細細地捻,輕輕地攏,醉了琵琶女,一臉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陽脈脈相輝映,江天一色晚霞紅。
注釋:
①多景樓:北固山后峰、下臨長江,三面環水,登樓四望,美景盡收眼底,曾被贊為天下江山第一樓。
②樽酒:舉杯飲酒。“樽”同“尊”。
③琵琶語:指歌妓所彈琵琶能傳達感情如言語。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④細捻輕攏: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攏指按弦。語本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臉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臉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⑥斜照:將要落山的太陽照著。
賞析:
多景樓在鎮江多寶寺中,位于長江邊上,撒密安環水,登樓遠望,氣象萬千。由“多“字,出發了東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嘆。多情多感,是詩人的氣質,也是多病的緣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樓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開篇兩句,一連疊用四個“多”字,寫出了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產生出很好的藝術效果。這時正是作者因為反對新法、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時刻,這里的“情”、“感”和“病”,都帶著政治色彩,深含著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點明與孫巨源、王正仲等集會于多景樓之事實,語感平實,為的是給下面抒情的“樂事回頭一笑空”作一鋪墊。“樂事回頭一笑空”,與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語意相連,意謂這次多景樓飲酒聽歌,誠為“樂事”,可惜不能長久,“一笑”之后,“回頭”看時,眼前的“樂事”便會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遠留心頭,哀怨盡言外。上片虛與實結合,言事與言情的結合,而以虛為主,以言情為主,既不浮泛,又頗空靈錯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歸情,借眼前之景,寫心中之情,意蘊盎然,如神來之筆。“停杯且聽琵琶語”承上啟下,認為“樂事回頭一笑空”,故不能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音樂,所以東坡特地挑選了虛字“且”放于“聽”字之前,用以表現他當時不經意的心態。“細捻輕攏”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語”,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化出,贊美官妓胡琴彈奏琵琶的技藝。本無心欣賞,然而卻被吸引,說明演奏得確實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轉:“攏”,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贊美之情通過“細”和“輕”兩字來表達出來,讓人不由聯想起白居易曾描述過的“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之美。贊罷彈奏者的技藝,順勢描寫彈奏者,但蘇東坡惜墨如金,不去寫其容貌、形體和服飾等,只用“醉臉春融”四字來寫其神,麗而不艷,媚中含莊,活脫脫描摹出一個懷抱琵琶的少女兩頰泛紅,嘴角含笑的動人姿態。
“斜照江天一抹紅”,是一句景語,是當時“殘霞晚照”的寫實,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臉”,妙處于難以捉摸,耐人尋味。這句“斜照江天一抹紅”,其意同于李商隱《樂游原》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不過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罷了。東坡的這首小令,倏忽來去,只用了只言片語,卻達到了曲折含蓄,言盡而意雋的境界之美,實難得。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原文: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清代:納蘭性德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譯文: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是誰在翻唱著凄切悲涼的樂府舊曲?風蕭蕭肅肅,雨瀟瀟灑灑,房里點燃的燈燭又短瘦了,一個凄苦孤獨的一夜,在燭淚中逝去。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不知道是什么事縈繞心懷,難以放下,醒時醉時都一樣無聊難耐,就是夢里也沒有到過謝橋。
注釋: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xiāo)。
翻樂府:指填詞。翻,按曲調作歌詞。
不知何事縈(yíng)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縈懷抱:縈繞在心。謝橋: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未詳何人,或謂名妓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游之地,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
賞析:
納蘭的詞中有一部分愛情詞很朦朧,又無本事可尋,所以很難確定其所指。這首詞便是這樣。從詞里所描寫的情景來看,很像是對一位情人的深深懷念。通篇表達了一種百無聊賴的意緒。此闋《采桑子》無一字綺詞艷語,而當中哀艷凄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納蘭容若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制,悼亡之作蘇子之后有納蘭,可是容若之后誰還能做悼亡的凄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謝幕留愛情佳話來讓人懷念。
上闋側重寫景,刻畫了蕭蕭雨夜,孤燈無眠,耳聽著風聲、雨聲和著凄涼樂曲聲的氛圍與寂寞難耐的心情;
下闋側重寫不眠之夜,孤苦無聊的'苦情。詞情凄惋徘惻,哀怨動人。下闋緊承上片“瘦盡燈花又一宵”,扣住徹夜未眠,進一步訴說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不知道何事縈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那個人始終忘不掉。
晏小山《鷓鴣天》詞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句,不知是何因緣,連一貫嚴謹的理學家程頤都拜倒其冶艷之下,極之贊許。容若此處更翻小山語意:“夢也何曾到謝橋?”縱能入夢,就真能如愿到訪謝橋,與伊人重聚嗎?相較于小山的夢魂自由不羈能踏楊花與伊人歡會的灑然,容若的孤苦凄涼斑然若現,以此句結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整首詞以清婉筆調寫相思,相思也仿佛臨風而動,縈人懷抱。風也蕭蕭,雨過天晴也蕭蕭,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又是凄涼又是纏綿,并非雕琢之語。燈光瘦盡亦是人神傷消瘦,一字鏤盡風神,盡得其妙。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采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
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恨隔爐煙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
翻譯
記得那年月夜,在西樓相會。你偷偷地抹去臉上的淚水。唱罷了歌兒,還皺著雙眉。只恨香爐煙裊裊,你的容貌未看仔細。
別來光陰逝如水,樓外的柳絲,幾次生綠。在塵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嬌容,時時在縈繞腦際。
注釋
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西樓,乃當時聽歌見人之地,宋人詞中多以“西樓”“西廂”“西窗”為名。淚粉偷勻:暗自擦干淚水,重把粉搽勻。
還顰:卻皺著眉。還,卻。顰,皺眉。
青春:春天。
倦客紅塵:厭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創作背景
晏幾道在熙寧二年(1069年)守制結束后,結識了一個歌女。后因晏幾道被朝廷委派去長安當一小吏,兩人不久就分別了。任滿后,他一度回到汴京,卻已無法找到這位歌女。詞人后來回憶當年同歌女在西樓相遇的情景,寫下了該詞。
賞析
上闋追敘當時情景,尤能以寥寥數字傳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動。首句點時點地并點事。二、三兩句寫歌女神情,淚水沖洗著臉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勻”者,怕席上諸人看出淚痕之故,僅此一句,已寫出了歌妓那強顏歡笑以助人取樂的可憐處境。然而,盡管強顏歡笑,終于掩不住內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罷,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這便是所謂“歌罷還顰”。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月下所見的這位歌女,既有喜愛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緣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點,可惜隔席而坐,縷縷爐煙遮擋了視線,以至于如今回想起來,只能記得一個朦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歌妓命運的同情是一貫的,如其《玉樓春》詞云:“清歌學得秦娥似,金屋瑤臺知姓字。可憐春恨一生心,長帶粉痕雙袖淚。從來懶話低眉事,今日新聲誰會意。坐中應有賞音人,試問回腸曾斷未?”看來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賞音人”,亦每每為她們的不幸而感懷傷神,這不難理解,因為作者自己就是一個“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的'“癡人”。
下片寫別后相憶,亦抒發自家身世之感。當時月下相見,猶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無緣相見,恍惚之間,竟是數年。這里,用了“幾換青春”四字,意義雙關,表面是說已過春光幾度,暗里亦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間,繼續流露出對歌妓命運的關懷。接下自抒厭倦塵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時宜”,所以頗引這“一春彈淚說凄涼”者為同調,那么,“長記樓中粉淚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緣故了。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6
原文:
嚴霜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
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
譯文
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翠候,秋霜滿天。羅衾不耐五更寒。曾幾何翠,小園香徑,人面如桃花。你牽著她的手,閉著眼睛走,也不會迷路。
那翠的翠被,是多么的'溫暖。那翠回廊下,攜手處,花月是多么的圓滿。如今,邊塞。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你只能起遍起遍數自己的寂寞。守護起朵小小的燈花。在夢中,已是十年飄零十年心。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起疊韻。
嚴霜:嚴寒的霜氣。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稱。絮:飛絮。
斜漢:即天河、銀河。南朝宋謝莊《月賦》:“于翠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氈(zhān)帷(wéi):氈做的毛毯。
香篝(gōu):熏籠。古代室內焚香所用之器。陸游《五月十起日睡起》:“茶碗嫩湯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疏鐘:稀疏的鐘聲。
穗(suì):谷物等結的穗,這里指燈花。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詞人來到塞外之地,感受到北地的苦寒與凄涼,又恰逢愛妻離去,有感而發作下此詞。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7
原文:
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
蓮芰香清。
水面風來酒面醒。
譯文:
西湖風光好,你看那夕陽映著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塢,長滿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紅。寬廣的湖面波平似鏡,小船橫靠在那靜寂無人的岸邊。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欄桿邊上涼風習習,帶來了陣陣蓮荷清香。這拂水的`涼風,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西湖。
②塢:湖岸凹入處。
③汀:水中洲。
④軒檻:長廊前木欄干。
⑤芰:即菱。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8
采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及注釋
深秋絕塞(sài)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tiáo)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出的沙沙作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蕭:風聲;草木搖落聲。迢迢:形容遙遠。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魂銷:極度悲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還記得我?樹葉被風出的`沙沙作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創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起,寫絕塞秋深,一片肅煞蕭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過片點明佳節思親之意、結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歸而烘托、反襯出此刻的寂寥傷情的苦況。
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9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翻譯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注釋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銹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制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稱硯臺。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秘戀之情的詞作。
上片寫一對戀人偷偷在竹林中幽會的情狀。首句點出幽會地點,次句寫二人相見后,心潮澎湃,相對垂淚。三四兩句寫幽會時難忘之事:戀人頭上的.鳳翹碰到了青竹,發出動聽的聲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卻。
下片寫兩人分別后,主人公獨自一人時的情狀。首二句寫主人公欲以筆墨寄托情懷,結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鸚鵡向戀人傳情達意,一舉一動,癡情流露,真情可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段深隱的戀情,用苔蘚遍布的竹子和晶瑩難以消除的淚水來打開全詞,這段戀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淚如疤。總體來說,這首詞的寫作風格清新淡雅,雖然不能算是納蘭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將相思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也算是一首別致的小詞。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詞或以為寫隱秘的戀情,或以為悼亡,或以為詠物。端詳詞意,當以后者為是。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0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
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古詩簡介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世俗的感慨。全詞雖寫春,但意境蒼涼,抒發了人生無常,轉瞬即逝,不勝今昔的感慨。
翻譯/譯文
花草香美的美麗時節,人怎能在寂寞中度過呢?因而與友人話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彈唱一曲,悲歌低吟淺唱,竟引得清淚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葉,季節更替地催促時光流轉,恍惚間鬢角已添了白發,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虛名。
注釋
①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②芳菲節:指春天。
③一闋(què):一曲。零:滴落。
④秋葉春花促:歲月催人老之意。促:短促,時間緊。
⑤點鬢(bìn)星星:鬢邊白發雜生。語出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鬢垂”。星星:形容白發星星點點地生出。
⑥傾:這里是一飲而盡的意思。
創作背景
容若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他的年華和精力,都被耗費在無休無止的扈駕出巡中。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芳菲時節,但是訶人卻因志不得伸、失去自由而終日悲憤哀傷不已。值此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挨到三更時分,愁情更濃,于是悲歌一曲,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詞以疑問語氣開篇,“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在芳菲時節,姹紫嫣紅、滿城春色的勝景。但是此篇中,詞人的心情似與佳景甚不相合一“寂寞芳菲節”。一邊是鶯啼燕語、百花盛開,—邊是煢然獨處,形影相吊,兩相比襯之下,詞人的內心確實是寂寞惆悵。因此,在這個時候,“欲話生平”自然是再也不能了。詞人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侍衛一職十分辛勞,容若“性耐勞苦”,恪盡職守旦夕不懈,但是讓詞人痛苦的并不是辛勞,而是違背理想和本性。他在八年的光陰中,熟練的弓馬只能用于擔任警衛和奉陪狩獵,杰出的詩才也只能用于涂寫那些言不由衷的應制篇章。值此如水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想到這乏味的人生唯有“淚暗零”而已。
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世俗的感慨。“須知秋葉春華促,點鬢星星。”詞人風華之年,盡在枯燥的鞍馬間度過,然而時光荏苒,秋葉飄零,春花盛開,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發之外,了無生趣。“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結篇處,詞人宕開一筆,說遇到美酒當前,就應該一醉方休,不要戮力去追求千秋萬歲的俗世功名。既然理想渺茫,人世如風,等不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那么何妨有酒就干,任誕放達,身后名定不如生前一杯酒。結處化李白《行路難》中名句: “且樂生前酒一杯,何須身后干載名。”頗得太白逍遙超脫之風。
全詞雖寫春,感慨人生,輕嘆歲月,但意境蒼涼,抒發了人生無常,轉瞬即逝,年華似水,不勝今昔的慨嘆。
名家點評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注》:“詞意傷感,有春光易老,年華易逝之嘆,又有及時行樂之勸慰。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頗有消極之意。”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1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很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奔馳而過。
游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注釋
①上巳:節日名,古時以陰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人們多到水邊嘻游,以消除不祥。
②爭道:游人車輛爭先而行。
③朱輪:漆著紅色的輪子。漢制,太守所乘之車,以紅漆涂輪。
④鈿車:嵌上金絲花紋作為裝飾的車子。這句是說裝著朱輪的鈿車在綠柳之下駛過。
⑤相將:相隨,相攜,即手牽手。
⑥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賞析:
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上巳”,節日名,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歷來有到水濱踏青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們游春的盛況。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處。其盛況如何,作者一開始點明節令后,就說:“滿目繁華。”用一句話來概括當時紅男綠女、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體描述:“爭道誰家”是說在人群里,不知是誰東推西擠搶道前走,這就把那種鬧哄哄的人群擁擠的場面活繪出來了。不僅行人眾多,而且車輛也川流不息:“綠柳朱輪走鈿車”,“朱輪”是用紅漆涂過的'車輪;“鈿車”是用金屬、寶石鋃嵌作裝飾的轎車。這是說,在綠柳那邊,還有紅色輪子、光彩閃耀的轎車來來往往呢!這兩句回應了“滿目繁華”句,是“滿目繁華”句的具體描寫。這里作者沒有直接寫西湖風光,而是寫游人爭先恐后涌到西湖邊來,從這個側面來表現西湖景色對人們的吸引力。
上片是寫人們在清明上已來湖邊游春的情景,下片則是寫他們日暮興盡而歸的路上景象。人們經過一天的游春活動,到日暮時,相隨而去。他們有些在節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嘩”句,頗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著的,嬉笑著的,高談闊論的,各種歡樂的聲音,各種歡樂的姿態,都包括在里面。總之,一片喧嘩聲伴著人流而去。這里作者沒有寫游宴如何歡樂熱鬧,但這兩句實際上已展現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的熱鬧情景。結句,再從遠距離來寫歸途中的人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人們沿著彎轉高低的路走向城頭,一眼望去都是花。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邊的野花正開,一路不斷,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們,她們頭上帶著花;人們衣著的艷麗和朱輪鈿車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綠綠直到城頭之意。所以句中用個“總”字。
此詞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嘩”的節日氣氛,把讀者也卷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日的歡樂。讀完這首詞,再回頭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節日的繁華來贊美西湖好的。詞中每一句都有豐富的內涵,全詞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游春圖。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2
原文: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孤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編蘭襟。
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譯文
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癡心。如唱她已離我遠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月光凄淺,燈光暗淡,遠去的情人就像“里悠悠飄去的一朵白云,無處追尋。
注釋
多情應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發出的意興和情懷。《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澤博平,春時草短,望見千里令人愁思而傷心也。”
蘭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賞析:
納蘭不僅看重愛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貴不驕,處富能貧”,短短一生中結交了不少朋友,說他“結遍蘭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師徐乾學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詩》中贊道:“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寒暑則移,金石無變。非俗是循,繁義是戀。”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笑我”,幾乎令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描摹與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總是空惹煩惱,所以納蘭的一方閑章刻上“白傷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給自己帶來失落、煩惱和惆悵。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怕說當時事”。
結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卻是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這是納蘭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每每讀起這首詞,總會有一種哀愁油然而生,而又細膩。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3
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譯文及注釋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jīng)旗,前后紅幢(chuáng)綠蓋隨。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旌旗:古代旌旗儀仗。幢:古代的帳幔。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zhī)。煙雨微微,一片笙(shēng)歌醉里歸。
彩畫游船駛進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笙:簧管樂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荷花盛開后的西湖風光艷麗,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荷花深處,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注釋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shēng):簧管樂器。
創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作者時知潁州,趁著盛夏之季游玩西湖寫下此詞,記載了西湖風光及游湖之樂。
賞析
上片用“旌旗”來比況荷花的“紅幢綠蓋”,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把荷葉比作紅幢、綠蓋的儀仗,隨著自己前呼后擁,寫出了荷塘荷花開放的旺盛姿態。 作者緊扣“西湖好”的總寫到展開具體描寫,碧綠清澈的`湖水承載著小船與游者,長長的湖堤長滿茂密的芳草,滿眼的綠意,撲鼻的清香,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詞中二三句主要通過視覺寫“西湖好”,“隱隱笙歌處處隨”則是從聽覺寫“西湖好”,這一句從側面告訴讀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描繪出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
下片寫詞人泛舟荷花深處,飲酒聽曲,賞花飲酒的活動,已完全沉醉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醉里歸”寫出詞人心情十分愜意,這是觀賞西湖秋荷所導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詩詩人游覽荷塘,官場上的上的失意和煩悶,都被這荷香和微雨所沖散,帶回的是一顆超塵脫俗的心境。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4-03
《采桑子》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采桑子·當時錯》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04-04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04-03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4-06
采桑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