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歌·國殤》原文及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九歌·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歌·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懟兮一作:墜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手執吳戈銳呵身披犀甲堅,在車轂交錯中與敵人開戰。
旌旗蔽日呵敵寇蜂擁如云,箭雨紛墜呵將士奮勇向前。
敵寇凌犯我軍陣呵踐踏隊列,左驂倒斃呵右驂傷于刀劍。
埋定車輪呵拉住戰馬,拿過玉槌呵擂動鼓點。
戰氣蕭殺呵蒼天含怒,被殘殺的將士呵散棄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沒想過要回返,家山邈遠呵去路漫漫。
帶上長劍呵操起秦弓,縱使首身異處呵無悔無怨。
真是英勇無畏呵武藝超凡,你永遠剛強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將成神顯靈,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注釋
①戈:平頭戟。吳戈:吳國所制的戈。當時這種戈最鋒利。被:同披。犀甲:犀牛皮制的甲。
②錯:交錯。轂(gu3):車輪中間橫貫車軸的部件。古時常以之代指車輪。短兵:短兵器。
③凌:侵犯。陣:軍陣,陣地。躐(lie4獵):踐踏。行:行列。
④驂:駕在戰車兩旁的馬。殪(yi4義):死,殺死。刃傷:被刀劍砍傷。
⑤霾(mai2埋):同“埋”。縶(zhi2植):用繩子拴住。
⑥援:拿起。枹(fu2福):鼓槌。鳴鼓:聲音很響的鼓。
⑦天時:猶言天象。懟(dui4對):怨憤。威靈:神靈。
⑧嚴殺:猶言“肅殺”,指戰場上的肅殺之氣。壄(ye3野):古“野”字。
⑨忽:渺茫而蕭索。超遠:即遙遠。
⑩帶:佩在身上。挾:夾在腋下。
⑾心不懲:心不悔。
⑿誠:果然是。勇:指精神上的氣勢。武:指孔武有力。
⒀終:到底。不可凌:指志不可奪。
⒁神以靈:指為國捐軀的將士死后成神,神靈顯赫。意謂他們精神不死。
⒂此句一作“魂魄毅兮為鬼雄”,意較佳。
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
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被,通“披”,穿著。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車的輪軸。錯:交錯。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極言敵軍之多。
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凌:侵犯。躐(liè):踐踏。行:行列。
左驂(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驂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驂馬被兵刃所傷。殪:死。
霾(mái)兩輪兮縶(zhí)四馬:戰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戰,在激戰將敗時,埋輪縛馬,表示堅守不退。
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著玉的鼓槌,擊打著聲音響亮的戰鼓。先秦作戰,主將擊鼓督戰,以旗鼓指揮進退。枹: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里指上天。
天時懟:指上天都怨恨。懟:恨。威靈:威嚴的神靈。
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廝殺中戰士們全都死去,他們的尸骨都丟棄在曠野上。
嚴殺:嚴酷的廝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還。反:通“返”。
忽:渺茫,不分明。
超遠:遙遠無盡頭。
秦弓:指良弓。戰國時,秦地木材質地堅實,制造的弓射程遠。
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誠:誠然,確實。以:且,連詞。武:威武。
終:始終。凌:侵犯。
神以靈:指死而有知,英靈不泯。神:指精神。
鬼雄:戰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賞析:
《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由第一節“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斗。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陣中有一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一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于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依現存史料,我們尚不能指實這次戰爭發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并且大多數是楚國抵御秦軍入侵的衛國戰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說本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楚國滅亡后,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的《國殤》,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讀罷實在讓人有氣壯神旺之感。
創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時代。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后來居上,擴張勢頭咄咄逼人,楚國成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楚懷王卻放棄了合縱聯齊的正確方針,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與秦交好,當秦國的諾言終成畫餅時,秦楚交惡便不可避免。自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國曾經和秦國發生多次戰爭,都是秦勝而楚敗。僅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戰于丹陽(在今河南西峽以西一帶),楚軍大敗,大將屈匄被俘,甲士被斬殺達8萬,漢中郡為秦所有。楚以舉國之兵力攻秦,再次大敗于藍田。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與齊、韓、魏聯合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陽北)。次年,楚軍再次被秦大敗,將軍景缺陣亡,死者達2萬。再次年,秦攻取楚國8城,楚懷王被騙入秦結盟,遭到囚禁,其子頃襄王即位。頃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攻取析(今河南西峽)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據以上統計,楚國就有15萬以上的將士在與秦軍的血戰中橫死疆場。后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古代將尚未成年(不足20歲)而夭折的人稱為殤,也用以指未成喪禮的無主之鬼。按古代葬禮,在戰場上“無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斂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稱為“殤”的無主之鬼。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1][7]
名家點評
清·林云銘《楚辭燈》:“懷王時,秦敗屈匄,復敗唐昧,又殺景缺,大約戰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莊子》曰:戰而死者……皆以無勇為恥也。故三閭先敘其方戰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極力描寫,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氣,張國威也。”
作者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后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其傳世作品保存在劉向輯集的《楚辭》中,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
【九歌·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九歌·國殤》原文及翻譯賞析07-11
屈原《九歌·國殤》原文及翻譯08-04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03-06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10-02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經典)03-06
九歌·國殤原文11-11
九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8-27
國殤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3篇)08-06
屈原九歌·國殤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