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通用)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代·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譯文
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云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么自由。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經行:經過。
白頭:頭發變花白。
歸休去:退休、致仕。去,語助詞。
不成:反詰詞,難道。
出處:指出仕與隱處,做官與退隱。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問人口語。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無從得知。從詞意上推斷,此詞可能是作于詞人久經官場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長久的官場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間爾虞我詐的種種現實。在仕宦與歸隱的得失之間,他思之籌之,不得要領,因而愁緒百結,久不能脫。詞人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賞析
上片主要抒發時光易逝的愁恨。起韻一筆包舉,總言憂愁的難以擺脫,為下文分別訴說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預留了地步。在這里,詞人“天真地”想通過上樓登高來擺脫令他難以忍受又無法回避的憂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滿了奇趣,而他感到憂愁如有腳、又隨他上樓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達上,化不可見的抽象之愁為有可以觸碰與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寫抽象的生動趣味,同時,“欲上······愁還”的傳情方法,又為文氣增加了轉折跌宕的靈活之趣。接韻具體表明他所憂愁的內容,是自然也在變遷、親朋也在衰老白頭的時間不居之恨。“幾處”與“多少”的限定,空處傳神,包攬無限,寫出了自然變遷和人生衰老之多簡直無法據實計算的大愁苦。這種對于時光易逝的憂愁,是詞人“時間意識”覺醒的表現,而“時間意識”又是與人對于存在的反思與覺悟有關的,是一種看似脆弱,其實深刻的對于生命虛無的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詞人產生這樣深刻的生命虛無的痛苦,不是來自于單純的哲學思考,而是由非常具體而強烈的生命體驗所導致的。
于是,過片再進一層,揭示了導致其時間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業難成之愁。他以感情強烈的'語言反復其意與反問自己:說歸去吧,還是歸去吧,難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罷休不成?意謂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業才可歸隱。實際上,它傳達出了詞人無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業的愁苦。這樣,上下片就由這兩種愁苦在文理上連成渾然的一體。結韻進而揭出使自己產生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的具體觸機,是那種恍若浮云一樣到處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轉過一層,巧妙運用“浮云”一詞的雙重比喻意義為自己下了這一轉語,如果能像浮云一樣逍遙自在也很自由。這樣的轉語,泄露了他“游宦成羈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采用層層剝筍的見心法,由愁一時間之愁一功業難成之愁一游宦成羈旅之愁,這樣就由遠而近,填充了越來越具體的生命痛苦:通過他的“剝筍”法抒情,越來越清晰地表現了他愁苦的來處。其總體藝術風貌是,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文理自然而兼變化之趣。此外,因為暗喻的巧妙運用,這首詞顯示了深厚的韻味。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2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譯文:
當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勸酒頻舉玉盅,是那么地溫柔美麗和多情,我開懷暢飲喝得酒醉臉通紅。翩翩起舞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的深夜,我們盡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盡累到無力再把桃花扇搖動。
自從那次離別后,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夢里與你相擁。今夜里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注釋:
(1)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此詞黃升《花庵詞選》題作《佳會》。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鐘:古時指珍貴的酒杯,是對酒杯的美稱。
(4)拚(pàn)卻:甘愿,不顧惜。卻:語氣助詞。
(5)“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累了停下來),極言歌舞時間之久。桃花扇,歌舞時用作道具的扇子,繪有桃花。歌扇風盡,形容不停地揮舞歌扇。這兩句是《小山詞》中的名句。“低”字為使動用法,使······低。
(6)同:聚在一起。.
(7)剩把:剩:通“盡(jǐn)”,只管。把:持,握。
(8)銀釭(gāng):銀質的燈臺,代指燈。
賞析:
上片回憶當年佳會,用重筆渲染,見初會時情重;過片寫別后思念,憶相逢實則盼重逢,相逢難再,結想成夢,見離別后情深;結尾寫久別重逢,竟然將真疑夢,足見重逢時情厚。
作品以時為序,上片回憶當年酒宴時的觥籌交錯,兩人初次相逢,一見鐘情,盡歡盡興的情景。“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四句是回憶當年的奢靡生活。“彩袖”的歌女“殷勤捧玉鐘”,此情此景,此人不惜“拼卻”為求“醉顏紅”也成了理所當然,足可見當時詞人與歌女的濃情蜜意,與詞人為求美人歡顏的豪情。而后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以月亮的升落極寫時間之長,又是以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舞宴歌席的環境,霓裳歌女舞姿妙曼,直到月兒低沉,歌聲婉轉,直到桃花扇下回蕩的歌聲都消失了,言極其歌舞盛況。““其中“楊柳”、“桃花”、“月”、“樓”都是那時春天夜晚的景色,但是“楊柳”和“月”是實景,“桃花”和“風”則是虛寫。對仗精巧,似實卻虛,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美感。
下闋說道重逢之喜前先講相思之苦。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從分別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時常浮現眼前,“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是別后魂夢相思,其中“從別后,憶相逢”飽含了詞人與那位歌女何等的思念與無限的情愫,故而會產生“幾回魂夢與君同”這樣的夢中之憶,言極相思之深,常常魂牽夢繞。詞人這是運用了幾乎白描的手法,與上闋的“彩袖”、“玉鐘”、“楊柳”、“桃花”之著色濃艷成對比,反映了“君龍疾廢臥家,廉叔下世”后詞人心境的變化。“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是柄燭相對傷心夜談,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脫化而出,但表達更為輕靈婉折。有多少回自己在睡夢里與戀人歡聚相見。今天真得重逢了,卻又難以相信這是真的,所以點亮銀燈,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還是在睡夢里相見。情思委婉纏綿,辭句清空如話,而其妙處更在于能用聲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種迷離惝恍的`夢境,有情文相生之妙。而久別重逢,是人類普遍的生活現象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習見的表現題材。
這首詞的藝術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當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當前一現,倏歸烏有;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仿佛進入夢境。細品全篇,詞情婉麗,曲折深婉,濃情厚韻。尤其是這首作品同傳統的戀情詞大不相同,格調歡快,意境清新,語言活潑,具有極大的創新性。故成為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3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古詩簡介
《鷓鴣天·西都作》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于西都(今洛陽)的詞。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翻譯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懶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給我管理風露的詔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云,借走月亮的奏章。
詩一寫就是一萬首,葉捅一飲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過侯王。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愿插著梅花醉臥在洛陽中。
注釋
①鷓鴣(zhè gū)天:此調取名于唐人鄭喁詩句“春游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
②西都:指洛陽,宋朝時稱洛陽為西京。
③清都:相傳天帝的府地。山水郎: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④疏狂:狂放不羈。
⑤累(lěi):數次。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⑥觴(shāng):古代蠱酒的容器。
⑦玉樓金闕(què):指汴京的宮殿。
賞析
上片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征,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自內心的鄙棄。
下片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向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度,相反對于“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征,這里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表現出不愿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后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征。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4
鷓鴣天·一夜冰澌滿玉壺
宋代:石孝友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注釋:
一夜冰澌(sī)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qū)。
冰澌:冰消溶。洪爐:大爐。喻天地造化之功。“門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薈萃。“庭下”句:“芝蘭”喻兄弟子侄。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gǔn)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添一線:冬至后白晝漸長,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線”之諺。
賞析:
這首小詞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臚列佳氣,謳歌鼎盛。雖使事用典稍覺板重,畢竟典麗工整,氣度自在。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5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宋代]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圍繞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上下翻飛,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墻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轉瞬已是太陽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時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
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
翻空:飛翔在空中。
紅蕖(qú):荷花。
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杖藜:拄著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藜木拐杖。
殷勤:勞駕,有勞。
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賞析:
此詞作于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后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后游賞的歡快、閑適心境。詞人先寫游賞時所見村景,接著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后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在這兩句詞中,竟然寫出了林、山、竹、墻、蟬、草、池塘七種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為妙筆。這里呈現的景象,是一派幽狹的氣氛。詞人身為罪官,才能無從施展,只有過著幽人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即若隱若現的表現出他的此種境遇。開頭兩句,作者用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境。這所墻院,正是作者的居所。“翻空白鳥時時過,照水紅蕖細細香。”三、四句是說,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三、四兩句,含意更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芙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的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境界中,的確是修身養性的樂土。然而對于詞人來說,他并非安于現狀,著意流連這里的`景致。在這里透過此等畫面,便能隱隱約約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懶、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對此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龍鐘,還是病后的神態?是表現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表現詞人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
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6
鷓鴣天·惜別
一曲危弦斷客腸。津橋捩柂轉牙檣。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注釋
一曲危弦:彈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樂器。
捩:扭轉。 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鑒賞
離愁別恨,也是一個亙古常新的主題。但在寫法上卻各有不同,因而詞的藝術感染力也就各異。嚴仁的這首詞,以借景抒情取勝。
“一曲危弦斷客腸”。寫樓上別筵情景:宴席將散,一曲哀弦,愁腸欲斷。萬種愁情,借琴曲傳出,令人魄蕩魂銷。首句便給通篇定下了基調,接著,作者又將筆對準到河橋附近的帆船上:人已進船,船舵和桅、“一轉”,包含幾許離愁別恨!這一句由將別而即別,詞意推進一層,惜別的氣氛更為濃厚。“江心”句由即別轉到方別。帆隨云動,寫出了似為云所“帶”的`主觀感覺。“樓上”一句,從對方著筆,終于拈出一個“淚”字來,把抒情氣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兩句互為對偶,各寫一方,將惜別之情,寫得深摯感人。
下片直接抒寫離情別意。頭兩句仍為寫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別,倍覺魂銷。正是“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兩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襯惜別之情。“載將”一句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離恨”寫得具體而有分量。結拍二句改設問為肯定語氣,是全詞一氣寫分別至此必然的感情蘊積。以悠悠不盡的東流江水,喻綿綿不斷的`離別愁情,使主題進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絕。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層次分明,步步推進,雖不點破,卻蘊蓄著濃厚的惜別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別之情滔滔而出,親切可感,表現出作者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7
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宋朝·晏幾道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譯文
在酒席筵邊,唱的是小令,我見到了玉簫。銀燈把她映照,只一曲輕歌,便顯出嫵媚嬌嬈。在歌聲中醉倒,誰能認為這是一種遺憾而產生懊惱呢?歌聲停歇了,帶著余音歸來,酒意還不見消。
春天如此靜悄,春夜如此漫長,遲遲不見破曉。仰望碧空的游云,難道它跟楚國宮殿一樣地天遠路遙。做個夢吧,只有夢境才能打破束縛人的框框條條,這是夢,還是真,反正我踏著滿地楊花走過了謝家的小橋。
注釋
小令:短小的歌曲;玉簫:此代指一位歌女。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載:唐韋皋少游江夏,館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簫伏侍,因漸有情。韋歸省時,約五至七年娶玉簫。后衍期不至,玉簫遂絕食死。后轉世,仍為韋侍妾。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銀燈:表明燈火輝煌。
夜迢迢:形容夜漫長。
碧云天:天上神仙所居之處。楚宮:楚王之宮殿,此暗用楚王與巫山神女的典故。
夢魂: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慣得:縱容,隨意,拘檢:檢束,拘束。
謝橋:唐宰相李德裕的侍妾謝秋娘是當時著名的`歌妓,李曾作《謝秋娘》悼念她。后世因以“謝娘”泛指歌妓,以“謝家”泛指歌兒舞女的居處,“謝橋”代指通往煙花巷陌的路。張泌《寄人》詩:“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賞析
詞寫春夜懷人,深情款款,搖曳多姿。上闋寫一見鐘情的感動。“太妖嬈”,足見傾心愛慕之甚。歇拍兩句又是極限化的描寫,強調極端的陶醉之情和拼死拼活的行為。下闋寫別后的思念和渴望。春夜悄悄且迢迢,夜空高深莫測,美人是仙女,遙不可及,現實中不能相會,只好付諸一夢了,夢雖虛幻,但卻是自由的,可以任情任性,無拘無束地愛。
起句寫酒筵初遇。“尊前”點相遇之地。唐范攄《云溪友議》載有韋皋與姜輔家侍婢玉簫的戀情故事。韋皋少寓姜氏府,與玉簫有情。韋皋辭歸,留一玉指環,相約七年來娶,及逾期不來,玉簫絕食而死,后韋皋憶舊,玉簫轉世與韋聚合。玉簫韋郎兩世姻緣的故事,成為古代盛傳的風流佳話。這里以“玉簫”代指伊人,或許雙方當時心許神會,有一段情緣。“銀燈”,表明這是一次燈火輝煌的宵宴。“一曲太妖嬈”,寫出伊人色藝出眾,也體現了詞人對之由衷的傾倒和加意的頌美。“歌中”兩句緊承“一曲”而來,寫宵宴盡歡而散。“歌中醉倒”,見出陶醉之深,“唱罷歸來”見出流連之久。拼上“醉倒”而無遺憾,夜深“歸來”而醉意尚濃,充分表現出詞人興致的高昂。那么詞人不僅陶醉于醇酒,陶醉于妙曲,更為麗人嬌艷的儀容和溫馨的柔情蜜意所醉倒,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說上闋是寫歌筵艷遇之樂,那么下闋則是寫歸來相思之苦。前三句從兩人時空的阻隔處著筆,春光是那么寂靜,黑夜是那么漫長,雖然同戴一個碧澄澄的'天字,然而伊人的閨閣卻無比遙遠。“楚宮”在此借指玉簫居處,也暗示其人飄然消逝。兩人形跡阻隔,蓬山萬里,無緣相遇。佳會難再。人問世的肉體形骸,難以超越時間、空間、社會、物質、禮俗等等條件的制約,而神魂夢思則可以自由地翱翔。人們現實中無法重溫的感情滿足,難以實現的精神追求。卻可以在夢幻中求得某種補償。“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就是以夢會故人來彌合現實的憾恨。夢魂是向來不受管束的,今夜又踏著楊花走過謝橋與伊人相會。“踏楊花”、“過謝橋”顯示夢境的迷離縹緲,極有意趣。相思難逢,寤寐思服,形之夢境,非只一次,可見小晏的鐘情,離思的沈摯。
全詞兩種場景,兩種氣氛,由宴集之酣暢到孤眠之清寂,以溫馨的現實比襯飄忽的夢幻,先實后虛,結拍出語新警,意趣幽緲,余味不盡。
創作背景
這是晏幾道一首著名的懷人詞。詞人在酒筵間結識一位歌喉婉轉而容顏華艷的女郎,別后不能忘情而卻無緣再相聚。于是發于歌來寄托自己深切的懷思。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8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
宋代 辛棄疾
一榻清風殿影涼,涓涓流水響回廊。千章云木鉤辀叫,十里溪風稏香。
沖急雨,趁斜陽,山園細路轉微茫。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
譯文
床榻設在殿堂的陰影下,清風吹來,涼颼颼的十分舒爽,長長的回廊里,響著淙淙的流水聲。附近的山上,樹木蕭森,云氣繚繞,傳來了鷓鴣的啼叫,山下,清溪瀲滟,稻浪翻滾,隨風飄散著谷子的香味。
日落時分,忽然來了一陣急雨,為趕歸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園圃之間的小路,在雨中變得迷茫難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見我們疲于奔命的模樣,都相視而笑:為著游山玩水,竟弄得這樣狼狽匆忙!
注釋
鵝湖寺:鵝湖寺在鵝湖山,鉛山縣城河口鎮東南。山勢逶迤,山巔三峰挺峙,沖霄凌漢。山中怪石犖確,林深澗幽,泉瀑鳴唱,風光如畫。據說山上原有湖,多生荷,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養鵝,更名鵝湖。山麓有唐大歷時大義智孚禪師所建仁壽院,宋時稱鵝湖寺。《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縣南西湖,諸峰聯絡,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峰頂三峰挺秀。”
一榻清風:蘇軾《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
章:通“橦”,大木材。云木:凌云之樹木。鉤辀(gōu zhōu):鷓鴣嗚叫聲。
x稏(bà yà):生長于江南的一種稻子。杜牧《郡齋獨酌》:“x稏百頃稻,西風吹半黃。”
微茫:隱約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蘇軾《大風留金山兩日》:“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底”:如此、如許。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詞人時年四十七歲,退居信州帶湖。因為鵝湖是鉛山最著名的風景點,乾道間朱熹、陸九淵兄弟及呂祖謙曾在這里集會討論學術,所以詞人深為這里的風光所吸引,于是在夏季獨自一人來訪鵝湖寺,在前往鵝湖寺的途中作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描寫的是鵝湖寺內外的`景色,先寫寺內,再寫寺外,顯出詞人的安閑和愜意。清風吹來,殿堂之中特別涼爽,寺廟旁邊泉水叮咚,令人心曠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樹木,樹木中有鷓鴣的叫聲,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遠。后二句以“鳥鳴”、“稻香”相對,不僅詞性兩兩相對,還運用了數字對:“千章”、“十里”,疊韻對:“鉤辀”、“x稏”。疊韻對仗,十分工穩。
下片描寫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語意輕快詼諧,充滿林泉樂趣。“沖”,顯出他急迫心情,雨過天晴,山中的小路被沖得模糊不清,“趁”,寫天色將晚急忙趕路的行狀。“細路微茫”,寫路生天晚而產生的'緊張心態。結韻化緊就松,自嘲不能為事業出力,只能為林泉而忙碌。也諷刺那些不知林泉之樂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莊子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他追求林泉之樂,已經到了反常的程度。通過別人的嘲笑,表明他為了尋找泉水認真而忙碌,卻樂此不疲的執著精神,這是詞人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體現,但也反映了詞人擺脫煩惱、要借林泉洗滌身心疲憊的精神狀態。
詞人寫這首詞運用了歸納法,首先把上片四句與過片兩句析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鵝湖寺道周遭的林泉勝景,及“沖急雨,趁斜陽”的情形,從宿寺開始,到離寺上路,再到冒雨趕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謂處處是景,令詞人應接不暇。而詞人喜景之情、獵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間。然后以“倦途卻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啟下,借人之口引出“只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話來,更翻上一層,既活躍氣氛,又見心甘如此也,以總括上面兩個部分的文意作結。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9
鷓鴣天·寄李之問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古詩簡介
《鷓鴣天·寄李之問》是宋代歌妓聶勝瓊為寄贈李之問而作的一首詞。上片詞人以眼前之景,寫主觀感受,反映詞人與心愛的人分別時的痛苦心情。下片既寫臨別之情,又寫別后思念之情,實與虛寫結合,現實與想像融合為一。全詞語言新雅,真切自然,流連繾綣。
翻譯
你離開鳳城的時候,玉樓是變得那樣的慘白,花朵也開得如此悲愁。就連為你餞行的蓮花樓下,那柳樹也顯得青青悠悠。我舉起酒杯唱一首《陽關曲》為你送別,伴你過了一程又一程,卻終需分離!
真希望能和你在夢中相會,但是好夢又難尋成。有誰知道我此時的情懷?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淚,而天也在階前暗暗飄雨,隔著窗兒,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注釋
鷓(zhè)鴣(gū)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玉慘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臉。
鳳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蓮花樓:餞飲之處。
陽關:即《陽關曲》,古人送別時唱此曲。
人人:那個人,指所愛的人。
程:里程,古人稱一站為一程。
創作背景
據明代梅鼎祚《青泥蓮花記》載,禮部屬官李之問因任職期滿來京城改官,遇見詞人,非常喜愛,兩人遂歡好。不久李之問將要出京,詞人為之送別,餞飲于蓮花樓,唱了一首詞,末句云:“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之問大為感動,遂又停留時日。后因家中催促,李之問只得回家,在半路上收到詞人寄來的這首詞。
賞析
詞的上片,回憶送別情景。開篇兩句“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寫送別時的傷感。“玉”與“花”比喻詞人的美貌,“慘”與“愁”是說送別的愁苦,由于難舍難分,使得詞人花容憔悴,愁容滿面。蓮花樓下柳色青青,既點明送別是在春季,同時也與王維詩“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寫景相合,申明送別之意。段末兩句“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寫最后的離別。在餞別的酒席上,詞人滿懷深情地唱起了《陽關曲》,然后,她依依不舍地為李之問送了一程又一程。上片敘事中兼有抒情,描寫出女詞人的一往情深。
詞的下片,寫別后相思的凄傷。首二句“尋好夢,夢難成”寫痛苦相思,好夢難成。送別之后詞人便處于深切的思念之中,但無由相見,便只好寄希望于夢中相會。然而“尋好夢,夢難成”,夢中相會竟然也成為奢望。一句“況誰知我此時情”道出了女詞人內心強烈的孤獨與苦悶。最后兩句“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畫面感人而意境凄靜深沉,顯示了詞人獨特的個性,也突現了詞的獨特的美。“簾前雨”與“枕前淚”相襯,以無情的雨聲烘染相思的淚滴,窗內窗外,共同滴到天明。詞人把人物的主體活動(枕前淚)與雨夜的客觀環境(階前雨)疊加在了一起,對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繪,更顯得深刻細膩。而“隔個窗兒”使窗外之景與窗內之人融合在一起。“階前雨”的每一聲滴落,仿佛都敲打在詞人的心頭,令人心碎。詞人以“枕前淚”與“簾前雨”這兩幅畫面相聯相疊,而“隔個窗兒”更見新穎,突出了詞人的獨特之處,也更深化了離別之苦,因為這里所刻畫的“滴到明”,不僅是“簾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淚”。這“滴到明”的不僅是“階前雨”,更是詞人的“枕前淚”。淚如雨,雨如淚,無限的相思令詞人深陷于孤獨、凄惶的痛苦之中。
《鷓鴣天·寄李之問》雖出自歌妓之手,但感情真摯,形象生動,語言通俗易懂,在宋代情詞中,別具一格。
名家點評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風致如許,真所謂我見,猶憐者也。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純是至情語,自然妙造,不假雕琢,愈渾成,愈稂粹。于北宋名家中,頗近六一、東山,方之閨帷之彥,雖幽棲、漱玉,未遑多讓,誠坤靈間氣矣。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0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古詩簡介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是南宋詞人趙鼎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作者被貶海南凄涼之地感嘆時光的易遺,下片寫作者回憶普日京都的繁華往事之悲。全詞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和亡國的悲哀,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譯文
被貶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記節氣時序的變遷,忽然驚喜地發現艷麗的春光全都凝結到小桃枝上。我雖然而今被貶到天涯海角這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年繁華盛世時的`京城風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五色祥云樓頂飛揚。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淚滿衣衫。
注釋
①建康:即今南京市。
②上元:指元宵節。
③那:也寫作“哪”。
④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⑤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
⑥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⑦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
⑧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⑨華胥(xū)夢:指夢境。
創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是年秋,趙鼎南渡,沿水路至儀真,作者大約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節(元宵節)之夜寫下了這首抒發故國之思的詞作。
整體賞析
上片“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詞人起首即發出感嘆,如今身在異地,竟不知時光節序轉換得如此之快,等到驚覺時,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小桃”是桃樹的一個品種,在上元節前后開花,由此呼應詞題中所言時令。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故土淪亡,自己四處漂泊,此時回望,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恨。
詞人此時身處都城建康,卻懷著深深的羈旅悲涼情懷,這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故鄉,更因為他從此再難回到故鄉。半壁江山已淪入他手,這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逼得詞人發出“天涯海角悲涼地”的憂凄之語。北宋汴京與南宋建康在地理位置上遠遠稱不上“天涯海角”,但江山易主的劇變,以及戰火延綿。有家不得歸的事實,使詞人感覺兩者的距離有如天涯海角。
“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是作者面對建康上元節時的凄涼景況而生出對過去的懷戀。“記得當年”,回憶北宋過往繁華。詞人遙想當年,汴京的上元節是多么盛大熱鬧,“全盛時”三字,言辭精煉,感情激越,仿佛記憶中的繁華盛景正洶涌而來,噴薄而出。
下片則具體講述“全盛時”的景象,但詞人卻并不堆金砌玉,而是以“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這樣清空虛渺的`意象,暗示當時汴京城的旖旎風情。花影婀娜,月芒如水,宮殿晶瑩剔透,飛云絢麗美好,如此美的景致,最終仍是被鐵蹄踏碎,一夢成空,令人“回首淚滿衣”。
末句“東風”呼應起首“小桃枝”,使詞意密合。“分明一覺華胥夢”中“分明”二字,表現出詞人夢醒后的清醒,以及意識到這種清醒之后的悲哀。詞作開端“那知”、“忽驚”,即流露出如夢初醒的意味。及至一句“記得當年”,又使詞人沉浸入過往的“夢境”之中。最后,又因意識到家國殘破而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淚濕衣襟,難以自已。可見,“夢”在這首詞中包含有多層蘊意,既表示詞人個人的感情歸宿,也用以比喻國破家亡、繁華如夢的蒼涼情懷。
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實之悲哀。這種藝術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泄,姿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1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宋代〕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譯文
譯文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功名利祿不過都是小事,不要為此勞神傷身應該多多吃飯。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來使人遺憾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人間的道路才更是艱難。
注釋
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徹,完;《陽關》,琴歌《陽關三疊》。馀:多余;加餐,多吃飯。無窮:無盡,無邊。今古,古往今來;般,種。只應,只以為,此處意為“豈只”。未是:還不是。別有:更有。
賞析一
送別別是別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別,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比(江淹《別賦》)。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的送別別,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別首《鷓鴣天》可作代表。別開篇即述離情。上闋頭二句:“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比。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比、“淚未干比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別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比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游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大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別說:“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比認為大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別說:“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比認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并且要有遠大的目標。別首別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比,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比,運用《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比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有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比。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木,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別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下闋起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比別里的“離合比和“悲歡比是偏義復別。由于題目“送人比與下闋頭句“今古恨比,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比,就只取“離比字義,“悲歡比就只取“悲比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比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別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別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比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比(杜甫《夢李白》),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于人們心中、存在于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風波比;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比(劉禹錫《竹枝別》)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并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大“飛虎軍比,后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兇暴比、“厲害田里比而被罷官。別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比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別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比,同此悲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比,正可說明悲憤的原因和實質。
別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別的大家氣度。
賞析二
詞開篇即述離情。唐代詩人王維有七絕《送柳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入樂府,以為送別。李東陽《麓堂詩話》曰:“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指。后指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指外”。通稱《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這里把送別場面凝縮成“唱徹”(唱畢)而“淚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狀。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余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的《鷓鴣天》詞云:“壯歲旌旗擁萬夫,錦天突騎渡江初”。簇擁千軍萬馬,突破重圍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愛國壯舉,又何嘗不是為了功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在封建社會里,是互相聯系的。換言指,只有“達”,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視功名為余事而勸加餐,處于“國仇未報壯士老”(陸游詩句)的.具體歷史情況下,這里曠達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憤,是反語,是色荏內厲的。
下片宕開,從久遠的歷史長河來作論述:“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哀?聚會才使人歡樂嗎?無論“離”,無論“合”畢竟都是個人間的事,它們只是“今古恨”的一種,言外指意是國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難,較指個人的悲歡離合,是更值得關注的事!用“只應”詰問句更力重千鈞。
賞析三
送別詞是詞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詞,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的送別詞,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這首《鷓鴣天》可作代表。
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馀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
前結“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點染。先寫江中之水: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卷下引宋征壁語)。而“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這樣,把行色的凄涼況味,推上一個高層次。“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作者離別時的凄涼傷感之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寫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蘊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后結仍扣緊送人題意:“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江頭風高浪急,十分險惡,但哪有人間行路難呢?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今不存。南朝宋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個人不為世用,或針砭社會現實。這兩句托意深刻,正應辛棄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帶湖閑居種種生活的體驗在內。一首五十六個字的《送人》小詞,寫得這樣內蘊豐富,寄情高遠,絕少“黯然銷魂”情緒,“英雄感愴,有在長情之外”(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由此詞正可悟出。下闕表達了這樣兩層新意:一是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千件萬般,不止是只有生離死別,還有國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頭風波險惡突顯人間行路之難,世事之險。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2
《鷓鴣天·賞荷》
宋代蔡松年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
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譯文
秋水澄清,嬉戲江湄,紅荷鮮美。
攀折一支碧綠荷葉,戲弄荷心水珠,蕩漾蕩漾,水珠不成圓。
你遠在天上彩云中,想把蓮花贈送給我,太遠。
相思卻不能想見,迎著寒冷的秋風惆悵地眺望遠方。
注釋
蕖:芙蕖。荷花的別名。紅蕖(荷花盛開的樣子)。
全文賞析
這首詠荷詞描寫的初秋時節,黃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虛騷雅,暗香襲人,天光云影間,山容水態貌給人一種幽靜溫馨的氛圍。
全詞運筆極有層次 。先寫出了荷塘的總體風貌,“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樹影,“水花”則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樹影環繞著十里橫塘,入晚的.荷芳幽靜獨立散發著芳香。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對雨》詩中“城上春云覆苑墻,江亭晚色靜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讓人留連不舍。“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這句拉近了人們的視野,由遠及近。寫水中荷花,寫花下荷葉。“胭脂雪”,蘇有詩云“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紅白相雜之色。“沉水”即沉香,閨房熏用。“夜光”借指荷葉上滾動的水珠。荷花飄香,水珠著色,不由使人向往如這般皎潔秀美的姑娘。這為上片。
下片則立意頗新,拉開鏡頭。寫水邊群山,寫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轉,倒蘸波間,融成一個清幽朦朧的境界。“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黃庭堅有《西江月》,曰:“遠山橫黛蘸秋波”似與此同情。不由使人覺之“山眉水目,顧盼含情”的女子裊裊出現。“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荷花又稱為凌波仙子,語出曹植《洛神賦》,“灼若芙蓉出綠波,”“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故得名。面對荷花香艷,涼夜清風的美景,作者不由發概嘆,良宵美景君應賞,別負青春美少年。
這首賞荷詞,詞風清韻,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襲人。賞荷而不僅見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態皆入眼簾,而處處都烘托出一種賞荷時的恬淡溫馨的氣氛。遣詞造句中,精挑細揀,“秀、靜、瘦、遠 ”字字含情。有人謂“ 蓮體實肥,不宜言瘦”,(王若虛《滹南詩話》)并嘗易“膩”字,意雖同物,而詞境界全無。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3
鷓鴣天·桂花
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淡黃色的桂花,并不鮮艷,但體態輕盈。于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對桂花不太了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贊美那么多花,為什么沒有提到桂花呢?
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
⑵“畫闌”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騷人”二句:取意于陳與義《清平樂·木犀》的“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之句意。“騷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問詞,猶可是。情思:情意。何事:為何。此二句意謂《離騷》多載花木名稱而未及桂花。
賞析:
這首《鷓鴣天》是一首詠桂詞,風格獨特,頗得宋詩之風,即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這十四字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前句重賦“色”,兼及體性;后句重詠懷,突出“香”字。桂有三種,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 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暗淡”、“輕黃”二詞,說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禾農艷嬌媚的.顏色取悅于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自有情懷疏淡,遠跡深山,唯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
以下轉入議論。“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品格的美、內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一流”為第一層議論。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連清照一生熱愛的梅花“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為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著又從節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的花中之冠。“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其列。清照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一大遺恨。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以梅花作比,展開三層議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4
鷓鴣天·東陽道中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翻譯
香籠里燃燒的水沉香的氣息越來越淡薄了。舉目遠望,征塵撲面,去路迢迢。周圍是數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碧綠的樹木和野草覆蓋著,路旁山野中長滿了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兒,一朵朵的格外嬌艷動人。
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歷歷在目,駿馬蕭蕭嘶鳴,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已經過了前面的小紅橋。滿懷的離愁別恨,此時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詩句,于青山綠水之間,一邊吟詩,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差點兒沒把馬鞭的碧玉梢頭搖斷。
注釋
征塵:征途上揚起的塵土。
香篝:一種燃香料的籠子。
水沉:即沉香,一種名貴香料。
銷:消退周遭:周圍。
歷歷:形容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蕭蕭:馬長聲鳴叫。
愁邊:苦苦思索。
剩有:盡有。
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賞析
上闋寫景,描繪出一幅有樹有花,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開篇交代作者已經離開臨安向東陽出發。“撲面征塵”描寫環境的惡劣,氣候干燥,而且路途遙遙。“香篝”是古代的熏籠,“水沉”即沉香。籠里的香料已快燒完,暗指已經行路很久,也說明路途之遙遠。同時,“香篝”一句,即“漸覺香篝水沉銷”的倒裝。這樣的表達,顯示出他對于外出行役的不適應感受。接韻目光由自己注意轉而向外凝視。在無意識的觀望中。那隔斷自己望眼的重重疊疊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嬌艷山花,都變得愈加觸目。心中難以訴說的惆悵,從對于風景的無意識凝視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寫離情而離情濃郁可掬。
接下來的兩句,詞人描寫周遭的景象。“山無重數周遭碧”是仿劉禹錫的“山圍故國周遭在”所作。身邊的山脈層層疊疊地排列。路旁的花兒雖然不是什么高貴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間野花,但是卻盛放得分外妖嬈。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于綠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艷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詞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闋描寫生活畫面。“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行人歷歷在目,這里的人指穿著戎裝的戰士們,因為衣著威風,氣勢雄偉,所以容易辨別出來。士兵們伴隨著一聲聲駿馬的啼叫聲前進著,飄揚的紅旗已經越過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隊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隊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與和杜甫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過兩者表達的感情則是大不相同。辛棄疾的詞表達他們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對沿途風景的欣賞,也有對目的地的暢想,而杜甫的詩則是描繪家人送入伍戰士的場景,顯得很凄涼。
“愁邊剩有相思旬,搖斷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詞一直呈現的是一種歡快的情調,可以感覺出作者很喜歡這次旅程。雖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么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正因為詞人認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搖著鞭子前行,以致“搖斷吟鞭碧玉梢”,這一句也形象表達出詞人此刻輕松愉悅的心情。
全篇風格委婉,和作者一貫的風格有所不同,但描寫的景物卻是相當地清新自然,生機盎然。碧綠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創作背景
據詞題來看,該詞是作者在任京都臨安大理少卿時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東陽途中所作的。從作品的內容和情調來看,洋溢著喜悅歡暢的情緒,這在辛詞中是不多見的。由此看來,此詞是寫景抒情之作,富有詩情畫意,五彩繽紛。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5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姜夔 〔宋代〕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據傳詞名取自鄭隅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又稱“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醉梅花”“思佳客”。雙調,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韻,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兩個三字句多用對仗,用“大石調”。
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賞析
這首記夢詞,作于寧宗慶元三年元宵節,題目是《元夕有所夢》。
本詞以倒敘開始,先敘夢醒之后的無限悵觸。肥水源出合肥,點明兩人相愛地點。詞人悵恨的是當初不該彼此鐘情,因為情愫一經種下,就如水流之無有盡期,戀情亦是沒有已時,即使分別以后,也是相互懷念,無時或忘詞意至此轉入夢境,“夢中”兩句,寫詞人日有所思,夜間便有所夢,但夢里的她卻似隱若現,迷離朦朧,還不及畫中人那樣真切分明。可惜的是就連這樣飄忽不定的夢,也很快被幾聲鳥啼驚破了。這里寫夢中相會,不作正面敘述描繪,而是隱約其詞,欲說還休。
作者寫本詞時已四十多歲,開始進入老境;世途的艱難,使他嘆息“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只凄涼。”二十多年前的戀情,到如今只能引起無限悲思:“少年情事老來悲。”“春未綠”兩句點出,目前的凄涼況味,使他深感綠滿大地的芳春尚未來到,而自身卻已鬢發蒼蒼,徒傷老大。兩人一別多年,只有在夢中能夠小會片刻:“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江梅引》)有時就連在夢中也見不到伊人,使他更深系念:“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同上)
“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句話耐人尋思,別離本來只令人悲:“悲莫悲兮生別離”(《楚辭·九歌》)。“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蝶戀花》)。但分別時間一久,其感覺就與初別不同,是由表露轉為內蘊,敏銳變成遲鈍,此所謂“不成悲”也。但“不成悲”不等于不悲,相反的是別愈久則愛愈深,而悲也愈甚了。詞人在同時所作《鷓鴣天》題為《元夕不出》的詞中寫道: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簾寂寂,月低低,舊情唯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這首詞可以作為“誰教”兩句的注腳,每當那個令人惆悵的日子--元宵燈節到來之時,人們都上街歡游賞燈,而他卻偏偏觸景傷情,閉戶不出。“誰教”是設問,試想兩人各處天之一涯,每年此時,紅蓮明燈雖粲然如昔日,而彼此卻都已歷盡滄桑,追憶起當年歡聚的“舊情”,怎不教人黯然神傷!這種由于長別離而引起的長相思,究竟是誰所造成的,又有誰能理解呢?只有兩人各自去細細體味了。
總的`說來,兩首詞都是寫夢境,只是前者勾勒清晰,想象豐富,后者情調幽暗迷惘,低徊留連。關于夢醒后的描寫,前者采用淡筆,以自然之物襯托出內心衷情;后者運用濃墨,借燈節歡樂反跌出淪落之悲。此外并通過補敘、倒敘、襯托、渲染、追憶、想象,使這首字數不多的小詞容納了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心理活動,還能開拓詞境,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而作者的相思之意,也就象夢幻般地縈繞在人們的心上。這大概就是白石戀情詞最值得稱道的特色吧!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16
《鷓鴣天》
北宋·晏幾道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注釋:
惜舊香:惜,憐惜。舊香,指過去歡樂生活遺留在衣衫上的香澤。
惱疏狂:惱,困擾,折磨;疏指對世事的疏闊,狂即狂放不羈,這是作者對自己個性的自我品定。
無憑語:沒有根據的話。
花箋:信紙的美稱。
譯文:
借著醉意拍春衫,回想著,舊日春衫上的香。天將離愁與別恨,折磨我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樓中日日進夕陽。登樓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在哪方。相思話語無訴處,又何必,寫在信紙上,費了淚千行。
賞析:
上片于室內的角度寫離恨。起首兩句抒寫離恨的無法排遣。“舊香”是往日與伊人歡樂的'遺澤,乃勾起“離恨”之根源,其中凝聚著無限往昔的歡樂情事,自覺堪惜, “惜”字飽含著對舊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則是產生“惜舊香”情思的活動,因為“舊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見其縱恣情態,“醉”,更容易觸動心懷郁積的情思。次句乃因“惜舊香”而激起的無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個性及生活情態的自我寫照。“疏”為闊略世事之意。“狂”為作者生活情態的概括。他的《阮郎歸》曾說“殷勤理舊狂”,可見“狂”在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現。“莫問逢春能幾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鷓鴣天》),俱是其生活狂態的具體寫照。這句意謂以自己這個性情疏狂的人卻被離恨所煩惱而無法排遣,而在句首著一“天”字,使人覺得他的無可奈何之情是無由開解的。“年年”兩句選取最常見的秋草、夕陽,烘托思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實寫征人久久不歸;日日樓中朝暮獨坐,實寫為離恨折磨之苦。
過片承“夕陽”而寫云、水,將視野擴展,從云水渺茫、征人歸路難尋中,突出相見無期。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樓上悵望時的情思。結拍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措辭無多,然而讀之使人更覺哀傷。“莫向花箋費淚行”雖是決絕之辭,卻是情至之語,從中帶出已往情事,當是曾向花箋多費淚行,如《西廂記》所說,把書信“修時和淚修,多管閣著筆尖兒未寫早淚先流”。既然離恨這般深重,非言辭所能申寫,如果再“向花箋費淚行”,那便是虛枉了。小晏也曾在一首《采桑子》中寫道:“長情短恨難憑寄,枉費紅箋。”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謂此際相思之情,絕非言語所能表達得出來的。夏敬觀云:“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邱,身親經歷,哀絲號竹,寓其微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
從此詞中,可以見出以上論述之深透。全詞在痛楚的往事追憶中流露出詞人親身經歷的慨嘆,意境深闊,感人至深,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10-30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5-01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6-21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08-20
【熱門】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12-12
【熱】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5-27
【精】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4-23
【薦】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