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篇(通用)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微雨
唐代:李商隱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譯文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微雨初起時,只覺它像林中霧氣一樣浮動;逐漸地,伴隨著夜幕降臨,它分得了夜的絲絲涼意。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那寒氣仿佛透窗入戶讓燈火閃爍不定,離窗很遠也能感覺到它的涼意;仔細聽還能感覺到從空曠的院子里傳來的輕微淅瀝聲。
注釋
初隨林靄(ǎi)動,稍共夜涼分。
林靄:林中的云氣。靄,霧氣。稍:漸漸。共:與,跟。
窗迥(jiǒng)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迥:遠。一作“逼”。虛:這里是空曠的意思。
賞析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在神韻。這首《微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前兩句寫傍晚前后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后兩句寫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詩摹寫入微,繪形繪聲,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微雨的內在神韻,其妙處在于從虛處著筆,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態,只是借人的感受作側面烘托,顯得非常靈活而新鮮。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兩句從傍晚時分寫起,這時微雨剛下,視覺上像看到它隨著樹林中的霧氣一起浮動,根本分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微雨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兩句續寫下去,寫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沒有停的情景。夜間微雨久久不停,氣溫隨之下降,人在屋內,即使遠離窗子,仍然感到有點冷,而那寒氣仿佛還侵逼到那閃搖不定的燈火上。久雨后的空氣也變得潮濕了,雨點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聽到近處水面傳來的微弱的淅瀝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后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又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覺,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底。用字也極有分寸,“初隨”“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茍。
這首詩體物傳神,刻畫入微,虛處著筆,雨中有人。朦朧,迷離,似愁緒,可意會不可言傳。全詩不著一個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關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微雨的形態,卻是很成功的。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宋代: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譯文: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秋雨與寒冷的天空相映顯得若有若無,我在閑暇時分登上層樓依靠著欄桿欣賞秋色。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只見山色蔥蘢,樹色蒼翠,或青或黛,有淺有深,真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水墨畫!
注釋: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yú)。
半有無:是說空中細雨絲絲,若有若無。重樓:層樓。倚:依憑,依靠。城隅:城角。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水墨圖:水墨畫,指不施色彩,純用水墨繪制的畫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第一句寫秋日“微雨”,一個“映”字,十分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彌漫一片,有如云霧,那是不可能與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煙雨,無邊無際,將遠處的一切都裹了起來,就更談不上與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這“無點亦無聲”的仿佛透明的雨絲,才具備這個特點。因此,從“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無”加以細致描寫,就細致真切地傳達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著一“寒”字,則是為了表現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緒。
次句寫“登城”。“重樓閑上”即“閑上重樓”。這個“閑”字既表明詩人并非第一次登臨此處——那樣會心情迫切,不會著一“閑”字;又暗示他亦非勞人遷客——那樣會侘傺無聊,不可能“閑上”。而主要的,還是點出詩人時有余暇,心自安閑,盡可慢慢欣賞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第三句詩人縱目野望,詩人用一句詩進行了概括:“淺深山色高低樹。”天高氣清,列岫千重,或近或遠,或蒼或黛,各有“淺深”;而山上樹木則頗為混茫,無可分辨,但見層層樹叢,“高低”不等而已。“淺深”“高低”,寫出了秋山的.淡遠之境。
這景色是詩人從未發現過的,他顯得更加興致勃勃。他在反復的玩味之后,終于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這“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以前他從未欣賞到的美,此刻卻悠然心會,于是感到十分愜意。所以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個精致貼切的比喻,而是飽含了極度愉悅之情。
“淺深山色高低樹”和“一片江南水墨圖”之間的比喻關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實景,為了用水墨圖比擬,詩人有意避開色彩,僅用“淺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則是虛擬的意象,雖是虛擬,卻又極為細致,“水墨圖”前著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瀟灑之致,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樣由實入虛,虛實相生,雖無細膩的景物刻畫,卻更能顯示景物的綽約多姿,更能引發讀者悠遠的聯想。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宋代: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注釋: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jīn)不自知。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一如:一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賞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豐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這首借送弟兼寄女兒的詩,充分表現了一個兄長、一個父親對親人的深厚感情。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復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后,與父母的關系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復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一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說來到江邊送弟,同樣的荒煙涼雨,同樣的骨肉分離,這種場面又一次經歷,怎不讓人淚下沾衣。詩人說“淚下”而又“不自知”,正寫出了站在江邊遙望親人遠去時癡凝的神態,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兩句說,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一點與當年不同,一切都和當年送你出嫁時是一樣的讓人傷感。而“除卻”一句又特巧妙,把春來草綠、凄迷傷情的景色特點反而加強了,風物一如往日,而今親人卻各自東西,心里必會傷懷和感慨。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0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7-21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7-21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7-22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9篇)07-22
微雨李商隱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1-24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9篇07-22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9篇04-16
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9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