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匯總[6篇]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鷓鴣天·酬孝峙
清代: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譯文: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此人頭發很短,胡須很長,眉毛突起棱角分明,病后容顏消瘦,顴骨高聳,比那光頭垂眉、閉目參禪的和尚還怪模怪樣。而他好似終南山石縫中生長出來的一根蔓延的青藤,任憑嚴霜侵襲、暴雨擊打,都等閑視之。
閑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他時而輕拄手杖閑適漫步,時而在水邊撒網捕魚消遣光陰。為官多年,要他再出任官職,他以沒有能力為借口推辭了。陣陣炎熱的東南風沒有消解池亭中暑氣,而他新作的詞卻字字像冰一般清冷。
注釋:
發短髯(rán)長眉有棱,病容突兀(wù)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孝峙(zhì):即王屋,其字孝峙,明末文學家。發短:剃短發。髯:胡須。眉有棱:眉毛突起而棱角分明。棱,物體表面的條狀突起棱角。這里形容眉毛突起。病容突兀:言病后容顏消瘦,顴骨高聳。突兀,高聳,指顴骨凸起。怪于僧:連和尚都不如。清初,許多士人遁入佛門,不與統治者合作。尋常:經常,平時。霜侵雨打:指政治和仕途上的坎坷如同雨雪風霜。終南:終南山,在今西安市南。
閑倚杖,戲臨罾(zēng)。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臨罾:指水邊網魚。罾,有支架的魚網。折腰:指出任官職,用東晉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的典故。謝無能:推辭說沒有能力承擔。謝,推辭,拒絕。熏風:和風,指東南風或南風。字字冰:字字像冰一般清冷。
賞析:
此詞描繪著一位愛國詞人的肖像上片起句以“發短”而起,不但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而且暗示了主人公不屈的性格。同時,詞人以“髯長”反襯了“發短”,并借此描繪了漢族男子傳統的壯美風度和瀟灑氣概。“眉有棱”表面是在寫眉毛,實則通過棱棱眉毛暗示眼睛炯炯眼神。到此,一位頭發很短、胡須很長、眉毛高聳、怒目睜睜的形象躍然紙上。“病容突兀怪于僧。”這是描寫主人公的'容顏衰弱,暗示了主人公難以訴說的復雜情感。
接著的“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暗含了“隱居”之意。上片結尾,詞人通過有著很強的生命力的“石里藤”一任“霜侵雨打”而表現出“尋常事”,暗示了主人公內心的堅強。前兩句是主人公面容表象的大特寫鏡頭,充分顯示其怪異;后兩句則是主人公心態意象的比擬式描摹,著力傳達其堅強。
下片以閑游、戲釣的飄逸氣度,通過清峻自立的形象,進一步申足了上片遺世獨立、傲岸不羈的個性,同時自然地生發為“折腰久矣謝無能”的詞意。首先,詞人描寫了主人公不為官的閑游,戲釣的愜意。接著說“折腰久矣謝無能”,通過暗用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語典表現出主人公堅決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的氣節。
接著借“熏風未解池亭署”來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的險惡,借“字字冰”暗示主人公內心的凄涼。其中,“熏風”跟上片“霜侵”詞意前后呼應,共同渲染著象征著殘酷苦澀的社會現實,同時也反激著、映襯著主人公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險惡,不屑于清政府籠絡漢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寧可隱居深山窮壤、苦熬櫛風淋沐雨的凄楚生活,卻始終錚錚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
此詞上片通過描寫外貌,突出了主人公病態怪異形象,表現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特點;下片以閑游、戲釣的飄逸氣度,進一步表現了主人公遺世獨立、傲岸不羈的品格,映襯出主人公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全詞用典貼切,形象鮮明,由風貌到氣質,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以簡潔勁拔的白描手法,絲絲入扣地熔鑄出主人公的立體塑像。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鷓鴣天·楊柳東塘細水流
清代:蔣春霖
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屏間山壓眉心翠,鏡里波生鬢角秋。
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明朝花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
譯文
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屏間山壓眉心翠,鏡里波生鬢角秋。
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明朝花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
注釋
楊柳東塘細水流,紅窗睡起喚晴鳩。屏間山壓眉心翠,鏡里波生鬢角秋。
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明朝花落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
玉管:毛筆的美稱。瓊甌(ōu):美酒。
賞析
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寫景。東塘楊柳,春波細流,紅窗睡起,枝上鳴鳩,山壓翠眉,鬢角生秋。下片抒情。時臨玉管,或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便休。“明朝落花歸鴻盡,細雨春寒閉小樓”既為全詞添姿生色,又在有意無意之間微露惜春之意。通篇工麗精巧,委婉含蓄,極有情致。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瑞鷓鴣·榴花五月眼邊明
宋代:趙彥端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塵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譯文: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塵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注釋: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diàn)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zhuó)塵纓(yīng)。
角簟:角蒿編成的席子。流冰:形容角簟生涼。濯塵纓:《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賞析:
五月花明,午夢片刻,濯纓清流,情懷何等瀟灑,胸襟又何等超脫。主人杯酒流連之意可感,倦客關河去住之情不堪。不言此日情懷難忘,而言遣流水載此情東去江城,委婉有味之至。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譯文: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注釋: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diāo)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yè)深。
鳳城:舊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簫引鳳降于京城,稱丹鳳城。后遂稱京都為鳳城。笑靨:臉上笑出的圓窩。
初見雁,已聞砧(zhēn)。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shāng)滟滟金。
纖纖玉:指雙手細白如玉。霞觴:指美酒。滟滟金:指金黃色的酒漿。
賞析:
北宋徽宗崇寧。大觀間,即公元十二世紀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陽節前,當時的權相蔡京派人請小晏填寫新詞,作為應節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為作此篇。
作為重九的`應節之作,小晏這首詞是很特別的,他把悲秋、登高、懷人等等傳統的題材和寫法統統拋卻,一反常情,說柳葉落實愁眉淡了,黃花開是笑靨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華享樂氣氛,簡直把重陽寫成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這一特點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說小晏作此詞“無一語及蔡者”,意思是說作者沒有借機攀附權貴,是對作者的贊賞。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淺了。仔細品味起來,小晏非但沒有阿諛蔡京,這種一反常規的寫法,未嘗不是對蔡京的諷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別人都悲秋,那是因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極人臣,百事順遂,悲秋怎會到你的心上:“綺羅叢里勝登臨”,別人都去登高以避災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貴,哪里用的著這一套,偎紅倚翠,飲酒享樂就是了!從這個角度來讀這首詞,不是很有意味嗎?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鷓鴣
唐代: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譯文: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溫暖時節鷓鴣在平野嬉戲彩翼同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像。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黃昏時煙雨中從青草湖邊迅疾飛過,落花時節躲在凄冷的黃陵廟里哭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禁不住淚濕衣袖,佳人剛一唱起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相互相應,它們棲息在苦竹深處紅日已經偏西。
注釋:
暖戲煙蕪(wú)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戲:嬉戲。煙蕪:煙霧彌漫的荒地。錦翼齊:彩色的羽毛整齊。品流:等級,類別。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雨昏:下雨天空陰沉。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祭祀娥皇、女英的廟。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是為黃陵廟。
游子乍(zhà)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游子:離家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乍聞:剛聽到。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遠行。翠眉:古時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的眉。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湘江闊:寬闊的湘江。湘江:長江支流,在今湖南省。苦竹:竹的一種,筍味苦。日向:一作“春日”。
賞析:
鷓鴣,產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它的叫聲民間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首聯是說,鷓鴣在溫暖的煙色荒地上面嬉戲,只見它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么整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像。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晉崔豹《古今注》)。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并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起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首聯詠其形,以下各聯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的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頷聯是說,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已足以使人產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的傷感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吟詠,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兩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頸聯是說,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濕衣袖。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頸聯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游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詩人選擇游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的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游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尾聯是說,寬闊的湘江上鷓鴣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遭遇的人們的情懷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涼的苦意。
最后一聯,詩人筆墨更為渾成。“行不得也哥哥”聲聲在浩瀚的江面上回響,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和在呼應?這是頗富想象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凄唳,景象也越發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于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游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篇終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相思之愁。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詩家要稱他“鄭鷓鴣”了。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6
鷓鴣天·一夜冰澌滿玉壺
宋代:石孝友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譯文: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注釋:
一夜冰澌(sī)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qū)。
冰澌:冰消溶。洪爐:大爐。喻天地造化之功。“門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薈萃。“庭下”句:“芝蘭”喻兄弟子侄。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gǔn)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添一線:冬至后白晝漸長,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線”之諺。
賞析:
這首小詞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臚列佳氣,謳歌鼎盛。雖使事用典稍覺板重,畢竟典麗工整,氣度自在。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2
《鷓鴣》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優選)09-12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05-22
瑞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05-01
鷓鴣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8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8
鷓鴣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