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譯文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注釋
南北驅馳:戚繼光曾在東南沿海一帶抗擊倭宼的侵擾,又曾鎮守北方邊關。
主:指明朝皇帝。
邊月:邊塞的月亮。這里的邊塞指山東沿海登州衛等地。
江花邊草:南方江邊和北方邊塞的花草樹木。
橫戈:手里握著兵器。
全文賞析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從福建、廣東到薊州,可說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驅馳”四字,概盡戚繼光一生大節。“報主情”,并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句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極渾含,寫盡了抗倭名將的豪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涌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作者說:江畔紫嫣紅的鮮花和江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賞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這兩句是“平生”、“南北驅馳”的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形像躍然紙上,他是緊緊與戰馬與橫戈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一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并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難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這首詩平易自然,瑯瑯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更讓人欽佩。
創作背景
戚繼光是抗倭民族英雄,至今不少地方尚有他的遺跡。戚繼光先在臺州、福建、廣東等地屢次擊敗從海上來犯的倭寇,解除東南沿海邊患。隨后又被調到北方,鎮守薊州(今北京一帶),防衛得到了加強,駐軍十六年,邊寇不敢侵擾。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戚繼光在薊門戍邊,奔波于南北之間,感慨之余,揮筆寫下《馬上作》這首詩。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馬上作》是戚繼光的詩歌代表作。詩人并非有意為詩,而是靈感一來,傾瀉而出,順口成章,因而不見雕飾,質樸自然,感情真摯,氣勢豪壯。
此詩只有四句,卻概括了名將兼詩人的平生行蹤和思想。起句“南北驅馳報主情”,統領全詩,點明主題。戚繼光在浙江時曾到義烏縣募兵,并對這支新軍進行嚴格訓練,軍紀嚴明,官兵同甘共苦,對百姓秋毫無犯,使軍隊的戰斗力大振,終于在臺州給侵犯的倭寇以毀滅性的打擊,威懾敵膽,功勛卓著。此后,又南下,先在福建肅清境內倭寇,后入廣東,平定倭亂。接著,被調北方,鎮守薊州一帶十六年,邊境整肅,平靖無事。這就是“南北驅馳”的具體內容。而“報主情”的“主”,自然是指君主。但在封建社會,皇帝是一國的最高統治者,他代表著國家因而這里既表現了戚繼光存有忠君思想,又表現了他愛國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的“江花”代指南方,“邊月”代指北方,是“南北驅馳”的進一步形象化描寫。而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活卻以一“笑”字置之,這就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平生經歷的回顧而產生的復雜心緒——有對自己舍身衛國而感到寬慰的自豪感:“神工特為東南缺,砥柱巍然立海陬”(《督兵援閩游雁山戲集為詩》;有對功名淡泊的崇高感:“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韜鈴深處》);有對朝廷媚外妥協的憤激感:“君王計在弭強胡,非干錯畫丹青圖。胡兒得意跨馬去,烽火依然暗邊樹”(《明妃曲》);有對權奸只顧荒淫享樂的蔑視感:“回首朱門歌舞地,尊前列鼎問調和”(《登舍身臺》)。因而這一“笑”字隱含著甜、酸、苦、辣的諸多內容。詩的前兩句是以空間來表現地域之廣,展示其到處奔波之苦。
第三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則以時間來表現日子之長,以示其征戰不息、意志不泯。這句以口語入詩,顯得平易自然。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指出:“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后之淡。”戚繼光這句詩,正是他平生生活經歷的真實概括和崇高感情的高度的凝聚,因而就具有了由“巧”“濃”而致“樸”“淡”的特點。加上它與前面詩句配合,空間與時間互襯,顯出得體自然的效果,這就不能視為普通日常口語了。
結句“多是橫戈馬上行”,總括全詩,前面的“江花”“邊月”,南北奔波,累月經年的堅持不懈,都是在為祖國馳騁疆場中度過的。結句與起句呼應,形象完整,感情深摯,頗具感染力。這首詩平易自然,瑯瑯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更讓人欽佩。詩需要感情,明代焦竑在《雅娛閣集序》中說:“詩非他人之性靈之所寄也。茍其感不至,則情不深,情不深則無以驚心而動魄,垂世而行遠。”指出“感至”才能“情深”。南宋張戒的《歲寒堂詩話》說“其情真其味長,其氣盛”才能到“卓然天成”。由此綜觀《馬上作》,正是有意深情真味長的特點,故能“行遠”而不衰。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原副會長周嘯天《歷代絕句鑒賞大辭典》:“‘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并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一個身不離鞍馬的保家衛國的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
蓬萊人民廣播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張翼飛《快樂的追者——淺論戚繼光樂觀、務實的性格》:“我們讀完該詩,在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氣氛中感覺到一種快樂,只一個‘笑’字,就讓我們似乎看到了戚大將軍的颯爽英姿和樂觀自信。”(《明代薊鎮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簡介
戚繼光(1528—1587),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出身將門。十七歲繼承父業,襲世職登州衛(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旋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后因在浙、閩一帶抗倭有功,升任總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戰、頗有建樹。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蒞戍要略》《止止堂集》等。
【《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2-10
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1-31
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12-10
馬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5
馬上作全詩翻譯賞析03-06
夢中作原文賞析及翻譯12-20
天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6-07
田園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2-07
《歸嵩山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