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墨子·公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墨子·公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公輸般為楚造云梯之械成①,將以攻宋②。子墨子聞之,起于魯③,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④,見公輸般。公輸般曰:“夫子何命焉為⑤?”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公輸般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⑥。”公輸般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⑦,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為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⑧。”公輸般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輸般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公輸般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⑨,鄰有敝輿⑩,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般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般。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公輸般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納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注釋〕
①公輸般:魯國巧匠,復姓公輸,名般,“般”有時寫作“盤”,今統稱魯班。云梯之械:登高窺城和攻城的器械,因高聳入云而名。②將以攻宋:約在楚惠王49年,宋昭公29年,公元前440年。③起于魯:《道藏》本為“起于齊”,但墨子經常居住在魯國,《呂氏春秋·愛類》說:“自魯往。”《淮南子·修務訓》說:“自魯趨而往。”此處從“起于魯”。④郢:楚國國都,在今湖北江陵。 ⑤何命焉為:有何指教。⑥十金:重量單位,一鎰叫一金,20兩,一說24兩。⑦荊國:楚國別名。初立國荊山,湖北西部,武當山東南,漢江西岸。荊,一種灌木,矮小叢生,木本植物。楚國,戰國七雄之一,原在湖北、湖南一帶,后擴展到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和四川地區。⑧知類:知道類別。⑨文軒:飾有美麗花紋的車子。⑩敝輿:破車。 短褐:粗布短褂。粱肉:精米肉食。糠糟:酒糟米糠之類的粗食。 竊疾:有偷竊病。云夢:古湖澤名,屬楚國,原為兩大澤,分跨今湖北境大江南北,江北為云,江南為夢,后世變為陸地,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游獵區。犀兕麋鹿:動物名。犀兕:犀牛。麋鹿:鹿。魚鱉黿鼉:動物名。黿:鱉類。鼉:鱷魚的一種,揚子鱷,豬婆龍,爬行動物。雉:野雞。長松文梓楩楠豫章:珍貴木材。 三事:指上文“文軒之與敝輿”、“粱肉之與糠糟”、“錦繡之與短褐”的三個比喻。從這三個比喻論證看楚國攻伐宋國的非正義性。以牒為械:用木片代表攻守城池的器械,演示攻守技巧。 機變:機巧變化。詘(qū):同“屈”,屈服,被說服。禽滑厘:墨子弟子,墨家僅次于墨子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庇其閭中:到村閭大門里避雨。守閭者不納:看守村閭大門的人不讓進入。當時楚將攻宋的消息已為宋人所知,守門人怕墨子是楚國間諜,不許他進入。治于神者:在隱微處治理的人。《尸子·貴言》:“圣人治于神。”神:神秘微妙。爭于明者:在明處爭功的人。《尸子·貴言》:“愚人爭于明。”
【鑒賞】
本篇無論在理論和實踐,還是在邏輯與辭章上,都堪稱典范。運用墨子兼愛非攻學說,體現墨家抑強扶弱、任俠仁義的精神。
墨子聽到魯班“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便從魯國起身,“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找魯班和楚王辯論說:“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這是兼愛非攻理論的實踐,體現了墨子抑強扶弱、任俠仁義的精神。
墨子見魯班,魯班問:“先生有何見教?”墨子巧設計策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想請你殺他。”魯班聽了很不高興。墨子說:“我送你十兩黃金。”魯班說:“我講仁義從來不殺人。”
墨子說:“你造成云梯,準備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楚國土地有余,人口不足,犧牲自己本來不足的人口,爭奪本來已有富裕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無罪,卻去攻打,不能說是仁。懂得了這些道理,而不爭諫,不能說是忠。爭諫而不能制止,不能說是強。你講仁義從來不殺一個人,卻去殺宋國許多人,不能說是知道類推之理。”魯班被說服。
墨子對楚王說:“如今有一個人,放著自己的豪華轎車不坐,卻想偷鄰居的破車。放著自己的錦繡衣裳不穿,卻想偷鄰居的黑粗布褂。放著自己的精米肉食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糠糟飯食。這算什么人?”楚王說:“他必定患了偷竊病。”
墨子說:“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就像豪華轎車和破車的比喻。楚國有云夢澤,犀牛麋鹿滿地,長江漢水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連野雞野兔狐貍都沒有,就像精米肉食和糠糟飯食的比喻。楚國有高大松樹、漂亮梓木和楠木樟樹,宋國卻沒有像樣的大樹,就像錦繡衣裳和黑粗布褂的比喻。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跟這三個比喻同類。大王必定傷害道義,又達不到目的。”
墨子止楚攻宋,運用攻擊矛盾的談辯技巧。在辯論中,指出對方議論的邏輯矛盾,以駁倒對方論點,這便是歸謬法。墨子運用歸謬法,使魯班不得不在道義面前服輸。又使用以小比大,以淺喻深的比喻論證,以理服人。
在邏輯與辭章上,本篇是應用比喻論證“譬”和歸謬論證“推”的典范。根據《小取》的定義,比喻論證“譬”,是“舉他物而以明之也”。本篇巧妙設計“文軒與敝輿”、“粱肉與糠糟”、“錦繡與短褐”三個比喻,論證楚國攻伐宋國的非正義性。
根據《小取》的定義,歸謬論證“推”,是“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本文先寫明魯班不取墨子“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的假設請求,標榜“吾義固不殺人”,但卻“為楚造云梯之械,將以攻宋”,這種“義不殺少而殺眾”的行為,與前文魯班所標榜的“吾義固不殺人”是自相矛盾的論點。墨子論證“殺少”跟“殺眾”同類,批評魯班“不可謂知類”。這是用歸謬論證“推”,指出對方的邏輯混亂。《小取》規定論證的規則,是“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即遵守同一律矛盾律。墨子的說辭,是典型的歸謬論證“推”。
《公輸》是一篇完整的記敘文,生動地體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他不辭勞苦,巧于駁辯,大義凜然,智勇雙全。他為阻止強楚攻伐弱宋,千里迢迢,前去止戰。通過與魯班、楚王的論辯,沙盤比試,制止了一場血戰。在論辯中,墨子語言犀利,邏輯清晰,有理有節,扣人心扉。本文被選為學校語文教材,并被改編為小說戲劇,可謂膾炙人口,傳誦不衰。
辯論是使用言詞的戰斗,所以叫舌戰。《史記·平原君傳》說:“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黃宗羲編《明文海》卷93說:“春秋戰國之時勢,在重口舌戰伐也。”“審時酌勢,在口舌戰伐。”“數言而佩印,一戰而師君。”這都可用來形容墨子的善辯。
墨子教導弟子“能談辯者談辯”,以談辯為專門的教育科目,使墨家得以總結中國古代辯學,從而與古希臘邏輯和印度因明,并列為世界三大邏輯之源,為人類思維科學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公輸》創作背景:
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爭頻繁不已,嚴重破壞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約29歲時,楚國準備攻打宋國,請著名工匠魯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鄉講學,聽到消息后非常著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帶領三百名精壯弟子,幫助宋國守城;一面親自出馬勸阻楚王。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腳爛,毫不在意,十天后到達楚的國都郢(今湖北的宣城)。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魯班,說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魯班引薦墨子見楚王。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丟掉自己的白米肥肉,卻想偷鄰居的糠糟吃,這是個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偷竊病吧!”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方圓五千里,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如偷竊癖者一樣?如攻宋,大王一定會喪失道義,并且一定會失敗。”楚王理屈辭窮,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決定。墨子又對楚王說:“魯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勝的法寶。大王如果不信,就讓我與他當面演習一下攻與守的戰陣,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應后,墨子就用腰帶模擬城墻,以木片表示各種器械,同魯班演習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多次進攻,結果多次被墨子擊破。魯班攻城器械用盡,墨子守城器械還有剩余。魯班認輸后故意說:“我知道怎么贏你,可我不說。”墨子答道:“我如道你如何贏我,我也不說。”楚王莫名其妙,問:“你們說的是什么?”墨子義正辭嚴他說:“他以為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揮守城,同宋國軍民一起嚴陣以待!即使殺了我,你也無法取勝!”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這就是墨翟陳辭,止楚攻宋的典故。
《公輸》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了墨子的“非攻,兼愛”思想,和墨子高超的辯論技巧。
作者簡介: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dí),宋國人,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相傳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棄儒學而開創與儒學相對獨立的墨家學派。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現存《墨子》一書,是墨家學說的經典著作。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墨兩家號稱“顯學”,墨子在當時的聲望與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借用、節葬等主張,基本反映了廣大勞動階級的呼聲,因此,墨子又被譽為勞動人民的哲學家。
【《墨子·公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相關文章:
《墨子·七患》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1-14
《江南》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13
菊花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7-14
墨子《公輸》原文與翻譯09-25
《莊子·在宥》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17
蒲松齡狼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8-13
《與妻書》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13
王維相思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3-21
《莊子·漁父》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