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道德美,包含兩個互相區別的因素,就是正義與慈愛。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歡迎參考!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篇1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游世界,10年間,他們游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10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的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里。”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弟子們說:“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后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了,你們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雜草。一年后,再來相聚。”
一年后,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若干年后,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試想那些學生們的人生如果缺了這最后一課,即使學富五車又有多少意義。
有個人想成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一時心熱,便給了他一籃子品德。那個人苦惱地說: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錢呀!上帝說:沒錯呀!我給你的是品德,因為品德能使你換來金錢呀!那個人不解地回到人間,廣泛散布上帝給他的東西。幾年后,他果然成為一位大富翁。盡管這是人們杜撰的故事,但它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品德能夠創造財富。
一家軍工企業生產民用家具,在一批貨發出后,發現有一張桌子少漆了一遍。經查找,這張桌子已經被顧客買走了。于是廠方便通過電臺連續廣播了半個月,尋找那位買主。沒想到,此項舉措雖然沒找到買主,卻引來了12家商場愿意包銷該廠產品的好消息。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篇2
進入夏季,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一個星期天,我們哥四個一商量,回鄉下老家母親身旁避暑。汽車經過兩三個小時的顛簸后,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幾家大小一路歡快地向早已守候在村口大柳樹下的母親奔去。母親見我們能如此整齊地回到她身邊團圓,高興萬分,汗流浹背地忙前忙后。
突然,母親停住手中的活,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冒著毒辣的太陽向村口的小賣部走去。10分鐘后,母親心急火燎地提回十幾瓶冰凍汽水回來。她將汽水往桌上一放說,孩子們,快喝冰凍汽水,這東西解涼。我們一聽,蜂擁而上,你一瓶我一瓶地“戰斗”起來。媽,您多買了一瓶汽水。母親聽見了,她紅著臉說,我算錯了人數,多買了一瓶,我這就退去。母親說完就抓起那瓶汽水向屋外奔去。
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母親還沒有回來。大哥放心不下,出門尋找母親。很快,大哥一臉陰沉地回來,他一句話也不說,拉起我們來到村口的大柳樹下。大柳樹下的一幕讓我們無地自容,只見母親坐在大柳樹下一小口一小口地啜著冰凍汽水,表情是那樣的陶醉,好似在品瓊漿玉液。
我們明白了,那一瓶汽水是母親替自己買的。從小到大,母親給我們后輩買任何東西都是每人一份,而唯獨沒有自己的',今天她準備替自己“奢侈”一把,卻讓我們晚輩破壞了,因為在我們心中,母親永遠是一位看客……一旁的大哥哽咽著說,從今往后,有我們的一份,就得有母親的一份!我們含淚點頭。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篇3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敗給吳國,回國后為振興越國與百姓共同勞作,并臥薪嘗膽不忘國恥。吳王夫差遣人帶來物資,欲令勾踐因富足而忘恥。勾踐上山尋葛回贈夫差,堅守復興之志,令誤解他的百姓也重拾信心。
故事啟迪:
1、春秋末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敗于會稽,不得已向吳稱臣乞和。歸國后,勾踐與百姓同吃同住,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力圖復興越國。正所謂知恥而后勇。
2、為保越國子民遠離戰爭,勾踐用越國上好的甘葛作為回禮,禮尚往來,既得體又不失尊嚴。
3、在上山尋葛中,勾踐心里很不平衡,他認為身為國君卻不能富國強民,反而要尋葛來貢奉他國,無顏去見先王。而勾踐夫人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鼓勵他知恥奮發興復越國,實乃賢妻。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面對吳國的賞賜,勾踐能夠保持警醒,不貪圖享樂,十分難得。
5、勞作是本分,不是錢糧可以替代的.。自己勞動所獲,才能心安。
6、湯曾被關在夏桀的臺里,文王被囚在羑里,晉公子重耳亡命翟國,齊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他們最后都稱王稱霸了。人在艱難困苦之時,需要堅定信念,不能放棄希望。
7、“天為蓋、地為廬、樹為梁,這里便是寡人要住的屋子”。勾踐的胸懷可見一斑。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篇4
王語響,桃源小學一名數學教師,參加工作已經20多年,曾獲得“城陽區教學能手”和“城陽區優秀教師的”的榮譽,在教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始終堅持有耐心,有愛心,輕言不放棄,每天微笑多一點。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而教師的“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在自己有了孩子后,這種意識愈加強烈,所以在學校王老師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本本分分做好一名教師的工作。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剛接一個四年級班級,在上第一節的課堂巡視中王老師發現一個孩子不僅桌面上啥也沒有,而且在交流中發現他說話含糊不清,等他拿出書本,卻發現寫的字極其潦草,很難辨認,相信每一個老師都能判斷出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況。這種情形下,王老師對他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用鉛筆認真寫好本子上的學校名稱和名字,讓老師能看清寫的啥就行,一遍不行擦掉再寫,課堂沒時間,課下去完成。
在接班大約三個周左右的一節練習課上,王老師無意間發現這個學生做起了計算題,就耐心地從不規范的書寫中,理順出做題的過程,驚訝的`發現竟然做對了,“厲害!”王老師脫口夸獎的同時,對他豎起了大拇指,或許夸獎起到了作用,或許老師的耐心不放棄感動了他,他在課上表現得越來越好,書寫規范了,正確率提高了,到了學期末檢測竟然考及格了,當然也少不了王老師在全體同學面前對他的大力表揚。
多一點耐心,教師就不會輕言放棄,不放棄學生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有動力,有動力才能成就學生的未來。
在協助教導主任期間,教導主任休產假,教導處的工作落在王老師的身上,加上個別教師的特殊情況,他還擔任著五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那時起瞬間感到壓力山大,在連續一個月的時間里,周六周日經常到學校工作。
每天微笑多一點,快樂工作每一天。作為班主任不管工作中、生活中有多大壓力,當他踏入班級的那一刻開始始終堅持把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把溫暖溫馨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那份愛。帶六年級班級時,班里有個學生的養成習慣不好,例如:穿著較臟、書本不拿、作業不寫等,針對這些情況我首先讓學生講好自己衛生,王老師每天檢查他的衛生,同時提醒他帶好書本,準備好上課用品,在這一過程中每天都給孩子的姥姥打電話,告知孩子在校表現了解家庭情況,及時調整教育方式方法,讓教育有成效。在老師的堅持和他的努力下,不到2個周就有了很大的轉變,穿著干凈了,衛生講好了,每節課課前準備也相對到位了,一看還真是個小帥哥。針對家庭經濟狀況,王老師幫助他申請了救助,讓他安心上學,不致于沒錢交書費而煩心。付出就有回報,在各界各級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老師的關注下,在家長的全力配合下,在他積極主動的努力下,短短的一個學期他在各方面發生了大的跨越,一句話概括:一個有禮貌、講文明、有正氣、干勁足的陽光少年。
不管教學還是干其他工作,有耐心、愛心,輕言不放棄,每天微笑多一點是語響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篇5
孔子招生
《論語·述而》中說,互鄉這個地方的人,很難與之交流說話,但互鄉的一個年輕人卻被孔子熱情接待。學生們對此很不理解,為什么要費力氣教誨這個地方的人呢。孔子解釋說:“人家把自己弄得干干凈凈而來,我們要贊成他們的這個進步,而不是只盯著人家的缺點。”
不僅如此,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偉大教育思想,也就是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沒有族類之分,沒有貴賤區別。《荀子·法行》篇記載,孔子這種招生的方式,受到了當時一些貴族的嘲笑,有人認為孔子門下良莠混雜,是不可取的。孔子的學生子貢對此駁斥說:“正因為君子能夠潔身自好,品德高尚,才能做到招收弟子時來者不拒,想走的不攔阻。因為君子堅信自己可以讓各種學生得到教益,只有良醫之門才會有許多病人,是一樣的道理啊。”子貢對自己老師品行的高度評價可謂經典。
賺錢不能耽誤教書
西漢嚴遵,字君平,是一位精通老子學說的高士,曾拒絕為官,專心授徒、著書。《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卷七十二)記載,嚴遵在街道上開了個小卦攤謀生,但他并不想以此賺錢,甚至每日都不全天營業,而是每天只接待幾位顧客,收入達到一百錢夠生活費了即收攤。然后就放下簾子,專心致志在家向學生教授《老子》,因為這才是嚴遵最鐘情熱愛的事業。嚴遵可謂教師中安貧樂道的模范。
任末愛友尊師
東漢任末,《后漢書·任末傳》(卷一百零九)記載,任末曾經在京城教學十幾年,他的朋友董奉德在洛陽病故,大概是沒有家人的孤兒,只有任末獨自推一輛小車,把朋友的靈柩運送到墓地,他的重義氣之舉受到眾人贊揚。后來政府讓他出來做官,他卻以病推辭。后來任末的老師去世,他在奔喪的途中自己也病重死去。咽氣之前,任末囑咐自己的侄子:“一定要把我的`尸體拉到老師家門前,如果老師有知,我的靈魂就不會感到慚愧;如果已死去的人沒有知覺了,那我也不過是歸土罷了。”侄子按他的囑托做了。任末愛友尊師的深厚情誼,實在令人感動。
王裒愛徒如子
王裒是西晉的一位學者,因父親被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所殺,所以堅決不為西晉朝廷效力,隱居專心教授學生,門徒眾多。《晉書·王裒傳》(卷八十八)記載,王裒有個學生,被縣里派了額外的差役,向王裒訴說,希望老師能向縣官說情,免去勞役。王裒苦笑著說,我說情有什么用啊,這么多年不與官府打交道了,他們哪會聽我的?但王裒并非對學生的難處袖手旁觀,他用扁擔挑著干糧,讓兒子背著豆豉和草鞋,送這個門生去縣里。王裒的眾多學生一看老師親自去了,都紛紛跟隨,居然有上千人。
這支特別的“暴走”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向縣城進發。縣令聞訊后,還以為王裒這位隱士是專門來拜訪自己,整理衣冠早早出門迎接。王裒對縣令說:“是我的學生被縣里派了勞役,所以我來為他送行。”然后王裒拉著學生的手灑淚告別,縣令立即指示免了此人的勞役,讓他回家。王裒愛徒如子,躬身為學生著想之事被廣為傳頌。
羅汝芳侍師如父
羅汝芳是明代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為官時就很注重講學,后來因講學招致彈劾,反而退休后專心致志講學了。所以,羅汝芳這一生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師”,他的學生中不乏大戲劇家湯顯祖這樣的名人。作為“名師”,羅汝芳尊師的故事已被傳為歷史美談。《明儒學案》卷四十三記載,羅汝芳曾師從顏鈞先生學習。顏鈞因事入獄,羅汝芳變賣了自家田產,奔走營救恩師。營救未果情況下,羅汝芳在獄中侍奉顏先生六年,為此還耽誤了自己參加科舉考試。后來顏鈞出獄,已經功成名就的羅汝芳對顏鈞仍然非常恭敬,侍奉他不離左右,端茶送水果也都親自來做。因為此時羅汝芳也年過半百,他的兒孫不想讓長輩太勞累,要代勞伺候顏鈞。羅汝芳卻對他們說:“我的老師,不是你們這些晚輩所能伺候得了的。”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故事】相關文章:
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總結08-01
思想品德教育情況總結04-17
現代青年品德教育的總結范文09-11
品德教育教學計劃(通用11篇)07-29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計劃08-24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總結01-03
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教案(通用15篇)06-25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總結01-29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05-26
小學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總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