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溫暖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溫暖的名人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1
馬東,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
“挑戰主持人”他做得有聲有色。當央視新欄目“文化訪談錄”公開招聘制片人時,已是“挑戰主持人”制片人的馬東,在眾多競聘者中再次“挑戰”“文化訪談錄”。資格把關,層層篩選,直到塵埃落定,馬東最終以“百姓視角,文化情懷”的欄目定位和訴求,贏得了勝利,笑到了最后。
“在大眾傳媒時代,我知道做文化欄目吃力不討好。但作為國家電視臺,央視不能缺少文化欄目。做這個欄目,我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就這樣,馬東開始同時操刀央視兩檔節目,既是主持人,又是制片人。
有一次,馬東做“文化訪談錄”節目時,遇到了“麻煩”。因為嘉賓是兩個年齡極小的孩子,一個是小寶,5歲,活潑可愛,擅長模仿邁克爾杰克遜的舞姿。一個是張欣怡,3歲半,天真聰慧,擅長演唱豫劇和黃梅戲。
節目剛開始時還比較順利。小寶極富動感的舞姿,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隨后欣怡身著艷麗的戲服,演唱了著名的黃梅戲《女駙馬》的唱段《誰料皇榜中狀元》。聲音甜美,吐字清晰,悅耳動聽。
第二個環節是馬東現場采訪兩個孩子的母親。兩位母親各自懷抱著自己的孩子坐在沙發上,馬東坐在桌子后面,開始了訪談。但沒說幾句話,兩個孩子就坐不住了,都想掙脫母親的懷抱去玩。兩位母親十分窘迫---這可是央視演播廳,不是在家里,孩子豈能擅動?于是兩位母親一面接受馬東的采訪,一面手下暗暗用勁兒,用力抱住自己的孩子,不使掙脫,場面很是尷尬。
許多主持人都面臨過這種狀況。但他們都假裝沒看見。為了節目順利進行,不耽誤時間,就這樣采訪完了算了。兩位母親的尷尬與難堪馬東立刻感受到了。他沉思了一下,隨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很認真地對兩個孩子說,小寶,欣怡,你們可以在這里玩,只要不離開這間屋子,就可以。
兩個小童星一聽,高興極了,歡呼雀躍,離開了母親的懷抱玩去了。他們繞著寬大的主持臺轉圈玩。主持臺上,馬東繼續現場采訪兩位母親。主持臺下,觀眾笑得前仰后合。許多人的視線從馬東身上移開,關注起這對“活寶”來。兩個孩子玩到高興處,喊聲那么響亮,音量甚至超過了馬東的聲音。馬東心里很清楚,自己現在已經不是中心了,但他依然微笑著繼續主持節目,風度甚佳。
面對兩個繞著主持臺瘋跑的孩子,節目的持續進行就顯得有點艱難。但馬東始終保持微笑,這真不容易。更有甚者,兩個孩子跑累了,又過來糾纏母親,跟各自的母親“告狀”,打亂了馬東的主持節奏。此時的馬東便適時停止,問小寶,你為什么不跟欣怡玩呢?小寶說,我沒有啊。欣怡說,你有,你就是有,你就是不愛跟我玩。兩個童星都不懼場,早就習慣了“眾星捧月”的舞臺生涯,竟然當眾“吵”了起來,看上去還各有各的委屈。兩個媽媽手足無措,她們雖然知道時間寶貴,但面對孩子的瞎“鬧”也無可奈何。馬東則極有耐心地微笑著聆聽兩個孩子“訴苦”,然后溫和地對小寶說,小寶帶著欣怡去玩吧,這里交給我就行。聽了這話,小寶開心極了,又拉著欣怡滿臺玩去了。從頭到尾,他沒有制止過他們,雖然兩個孩子的舉止大有“喧賓奪主”的成分。但在馬東心里,他認為,孩子快樂就好,其他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一次極其快樂的訪談,兩個孩子開心無比。他們的童心得到釋放,他們的心情無比愜意。相信若干年后,當他們長大成人,再看看這期的節目,他們也會對馬東心生敬意。他們會感謝馬東,在那么嚴肅的央視演播廳,給予他們心靈溫馨的呵護。他們的童年很美好,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段美好的回憶。
馬東,央視知名主持人。在這次節目中,則更像一個慈愛的父親,由著孩子們快樂玩耍,不加約束。他讓所有的現場觀眾都如沐春風,心靈感到溫暖。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2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功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想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忽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絲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墻邊一看,啊!原來是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點,這樣他就能勉強讀書了。
范仲淹,北宋人。兩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母親貧困無依只好抱著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長大成人。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朱家是個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廟里寄宿讀書,那是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化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咸菜,吃完繼續讀書。有時候夜里讀書感到疲倦,就用涼水洗臉驅散睡意。他刻苦讀書的精神給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為官后針砭時弊,慷慨激昂,常不顧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兒女吃穿僅夠自足而已。經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李時珍,明朝人,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家世代行醫,他的父親醫術很高,給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就是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子再當醫生:因為那時候行醫是讓人看不起的職業。李時珍可不這樣想,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向父親那樣為病人治病。
李時珍22歲開始給人看病,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現很多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于是下定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為了寫這部藥物書,李時珍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盛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他走了上萬里路,拜訪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他還親口品嘗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時間,終于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藥物,每一種都有圖,是中藥書籍中一部偉大的著作,已經被譯成幾國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3
沈括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非常博學多才、功績卓越,不僅精通天文、數學、化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對物理學還有深入考察。他不僅關注了磁學和光學,還研究了聲學上的共振現象。沈括深通樂理懂音樂,曾經還寫過幾十首軍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善于舉一反三,能夠融會貫通,通過音樂現象和原理啟發科學研究。
有一天,沈括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一位朋友面露神秘得跟大家說:“最近我家里發生了一件怪事,是這樣的,我家有一張琵琶,一直放在一間空屋里沒人管他。奇怪的是,有一次,我用少數民族的管樂器演奏燕樂“雙調”的時候,在無人動琵琶或其他樂器的情況下,屋子里的琵琶弦自己發出聲音應和了,但是要是演奏其他曲調就不會有這個現象。我試了好幾次,都是如此,這是不是有什么靈異事件或者我那件空屋子有神秘的妖魔鬼怪啊?“眾人聽罷紛紛議論起來,討論此人屋子里是否有邪氣或者其他問題。這人越發緊張,擔心家里是不是遭遇了什么邪事。沈括在旁邊一直微笑不語,有個人對沈括說:你博聞強識,見多識廣,你來說說怎么回事唄?”沈括聽罷面露從容,他勸這位朋友:“其實這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只是極為普通的常理而已。因為不同樂器在二十八調中只要有聲音相同,就可能發生應和的聲音。你所說的琵琶自己會跟著燕樂“雙調”發聲就是這種現象,這是個非常普通的道理,跟所謂的神靈或妖魔鬼怪沒任何關系,別自己嚇唬自己了。”其實沈括說的常理,其實就是弦的共振現象。他接著給這位朋友解釋說:弦的共振現象,是聲學最妙處,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常識,以致于至今也不能奏出最和諧的天籟來,遺憾!”這位朋友聽了,大舒一口氣,眾人也信服了。
沈括的這番議論,并非信口開河。在這個問題上,他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同一七弦琴上,有宮、商、角、徵、羽、少宮、少商七條弦,少宮、少商各比宮、商高音階八度音。他放一個剪好的小紙人放在少宮或少商弦上,當撥動宮弦或商弦時,在少宮、少商弦上的紙人就跳動了起來,但是撥動其它音調不同的弦時,紙人卻一動不動。沈括又在不同的琴上進行實驗,他把將紙人放置在另一個樂器上,當兩者的發聲頻率出現相同時,彈動琴弦時,放在另一樂器相應聲調位置上的紙人,便跳舞般地擺動著。
通過這個實驗,沈括充分證明了一個道理:當一個發聲體發生振動時,與之頻率相同的發聲體也會隨之振動。沈括稱這種現象為“應聲”,現代物理學叫“共振”。在西方,共振現象是由伽利略在17世紀首先描述的,沈括比他早了五六百年,雖然伽利略在對共振的分析更深入,但沈括在那么早的時代就對對聲學現象作出研究,已經非常難得了。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4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后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趙國。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 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 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藺相如知道后,連忙熱情出來迎接。廉頗半跪著走到藺相如面前,羞愧地說:“藺丞相,都怪我一時沖動,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后悔莫及呀!請你用荊條打我吧,我甘受懲罰!”藺相如連忙把廉頗扶起,說:“大哥快快請起,秦王之所以不敢攻打我們趙國,是因為我們國家有你我這一文一武,讓我們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吧!”藺相如接著說:“我愿跟大哥結為兄弟。”廉頗激動地說:“好!好!”藺相如讓家丁在后花園內擺放好香和酒,藺相如和廉頗就來到后花園內。只見,他們同時跪下,大聲說道:“我們雖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接著他們高舉酒杯,一飲而進。就這樣他們在后花園內結為了兄弟,并許下同生共死的諾言。
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兄弟,同心協力保護趙國。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5
在楚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叫公輸般的工匠,他制造了一座云梯獻給楚惠王,并且告訴他,借助這座云梯可以打敗宋國。楚惠王一想到一座座即將被攻下的城池,興奮極了,重重地賞賜了公輸般。
墨子聽說這件事后很擔心,他想:萬一真的打起仗來,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要遭殃。于是,墨子動身前往楚國,希望能勸說楚王取消攻打計劃。
可是,墨子家里很窮,他只能靠著雙腳一步步地往前走。頭頂的太陽火辣辣的,烤得他汗流浹背,因為走路時間太長,腳上長滿了水泡。就這樣,走了十天十夜,墨子終于趕在楚國發兵之前到達了楚國。
墨子很快被帶到楚惠王的宮殿里,他恭敬地向楚惠王問好,然后和楚惠王聊起天來。墨子說:“大王,我最近碰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個大富翁,他不用自己家的車馬,而去偷隔壁人家的破車;不穿自己漂亮昂貴的絲綢衣服,反而去偷別人的粗布衣;不吃自己家的山珍海味,卻去偷別人喂豬的餿飯。您說,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
“確實有毛病!”楚惠王說。
墨子又說:“現在楚國有五千里土地,而宋國只有小小五百里;楚國上下到處都是漂亮昂貴的絲綢,宋國連粗布都很少;楚國是年年豐收的魚米之鄉,宋國一直饑荒不斷。盡管如此,我聽說大王還要去攻打宋國,這是為什么呢?”
楚惠王有點不好意思了,他說:“你講的這些都很有道理。”然后又說,“但是,公輸般千辛萬苦為我造好了打仗用的云梯,如果我不試試,很不甘心啊。”
墨子又問:“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大王您認為楚國一定能贏嗎?”
楚惠王回答說:“那是當然。”
墨子說:“既然這樣,大王,請允許我和公輸般給您表演一次,看看云梯到底有多厲害。”
楚惠王本來就愛看熱鬧,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表演開始了。墨子和公輸般用帶子當做城,用小竹片當作云梯。一開始,公輸般一點也不把墨子放在眼里。不一會兒,他就神氣不起來了。他的每一種戰術,都被墨子輕松擊敗了。最后,他只好承認自己輸了。
墨子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說:“您這么快就承認失敗了?我還有無數種堅守城門的好方法沒用呢。”
楚惠王看到公輸般的云梯并沒有那么神奇,失望極了,覺得很沒面子,便立刻宣布停止出兵。就這樣,聰明的墨子憑著智慧和勇氣,阻止了一場戰爭,也為宋國人換來了平靜的生活。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6
白巖松大學畢業后實習,被分配到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給實習單位留個好印象,白巖松要求自己首先不能遲到。于是,他改變了在大學期間晚睡晚起的習慣,每天凌晨5點鐘起床趕班車上班。到了實習單位,人也變得勤快起來,打水、掃地這些雜活全由他一人包攬。
兩個月后,實習結束。但能否留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白巖松還沒得到正面的答復。接下來,他就在焦急和不安中等待實習單位的消息,惶惶不可終日。不久,實習帶隊老師告訴他:“由于你在實習時表現不錯,單位打算要你。”聽到這句話,堵在白巖松心口的那塊石頭終于被放了下來,整個人也煥然一新。不用再奔波,前途也有了著落,心情自然是極好。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白巖松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生活一般是不會按常理出牌的。正當他為此而欣喜滿懷時,一場風暴悄然而至。
忽然有一天,實習老師告訴白巖松:“國際臺不再接收中文編輯!”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國際臺之夢破碎了。一瞬間,白巖松從虛幻的夢中醒了過來,心情一下跌入萬丈深淵……
一陣惆悵后,白巖松又開始為前途奔波。
一天,得知廣東一家電臺招人,白巖松立馬買了張去廣東的火車票,打算再為前途拼一把。就在這時,另一個機遇不期而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在招人。他猶豫起來,很想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應聘。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競爭非常激烈,他心里沒底,不知自己行不行。
猶豫再三,白巖松決定試一把,不管成不成,反正試完這把再去廣東也不遲。
白巖松沒料到,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
由于所抱希望不大,白巖松在面試時也就沒多大的壓力,表現得十分自然平和。面試結束后,他被告知,面試結果要過幾天才出來。這下,白巖松又陷入糾結之中:廣東那家電臺的招聘截止日期馬上就要到了,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沒有給任何說法。如果退掉去廣東的火車票,會不會雞飛蛋打、兩頭落空?
最終,白巖松決定等待。
幾天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給白巖松傳來消息:你已被錄取!
再后來,全國人民都知道,白巖松到了中央電視臺。
在一次接受采訪中,回首這段往事,白巖松感慨地說:“人生的確是無常的,常常讓你猝不及防,弄得你手足無措,甚至狼狽不堪。不過,人生的可愛之處,多半也就在這無常之中。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將會發生什么事情,所以,才會去期待,才有意外的驚喜。”
生活,永遠值得我們期待。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7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如長安十年,杜甫為謀官歷盡艱辛,受盡屈辱。大到受騙上當被權相耍弄,小到殘杯冷炙,蔬食不飽。杜甫36歲那年,參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試。但這次考試被權相李林甫操縱,竟一個不取,反倒上表祝賀玄宗,稱“野無遺賢”,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攬,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輩。杜甫興沖沖而來,心懸懸而去,受到了無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遠大,但造化弄人,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經常為了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754年詩人家居長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長安發生特大的雨災,米價飛漲,詩人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把妻兒遷到長安城北的奉先縣去謀生。而更為可悲的'是759年詩人一年就遷移了四次。從洛陽到華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縣出發時在詩中寫道:“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可見詩人奔波之苦。這種奔波,除避安史之亂外,主要就是為生活所迫。
杜甫當初決定去同谷時,就是因為得到同谷縣令的信,說此地盛產一種薯類,吃飯問題好解決。可杜甫去后情況并不那么樂觀,他在《同谷七歌》中寫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手腳凍僵的杜甫苦苦尋找的“橡栗”,是一種不好吃的苦栗子,在莊子“齊物論”里養猴子的“狙公”就拿這個給猴子選擇要“朝三”還是“暮四”。可見詩人的生活是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個多月就只好離開,繼續“流動”了。
李白與杜甫都經歷過漂泊遷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況更加困難。李白漂泊時,常常是一條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多少,花多少,窮點富點,日子都好對付,何況自己賬戶上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手里有錢,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幫。經常甕中無米,灶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發生過。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8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歲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國內掌握了政權。重耳即位后,對跟隨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別封官賜賞,功勞大的封采邑,功勞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跟隨著重耳。當年重耳流亡路經衛國時,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功勞這樣大的人,重耳怎么會給忘記了呢?
原來,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塊回到晉國都城絳都后,只朝見過一次重耳,以后便托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賞功臣時,別人都整天纏著重耳爭賞賜,介子推卻躲得遠遠的。他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后,曾勸他去見做了國君的重耳,介子推厭惡爭功奪祿,他對母親說:"晉文公得晉,是上天的意思。現在有的人爭權奪利,真不知羞恥。我不敢貪天之功為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見他干什么呢?我甘愿終身編織草鞋,奉養老母。"母親見兒子態度這樣堅決,品德這樣高尚,便不再說什么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親上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發誓終身隱居此地,再不出山。
后來,重耳經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處尋找。得悉介子推在綿山隱居后,又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許多人找了好幾天也沒發現一點兒蹤影。于是,有人建議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引出來,重耳采納了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和他母親始終沒有出來。火滅后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十分傷感,下令在綿山為介子推建立祠廟,并傳旨:把綿山之田收來的錢糧,統統作為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9
明朝著名的學者宋濂少年時特別喜歡讀書。但那時由于家里窮,買不起書,所以每一次都是從別人家里借書來讀。而每次借書,他都按時還書,從不違約,因此,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有一次,他從別人那里借來了一本好書,越讀越愛讀,便決定把書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便連夜抄書。
當時正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夜深了,母親見他仍伏案抄書,便心疼地勸道:“孩子,都深更半夜了,天又這么冷,天亮再抄吧。別人又不是急等這本書看。”
宋濂說:“不管別人等不等書看,到期限就要還,我不能說話不算數。如果我失信于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那么,我又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并約好了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白色,西北風還猛烈地刮個不停。
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拉住他問:“兒啊!你這是要去哪里啊?”
宋濂回答說:“我去向老師求學啊,這不是早就約好的嗎?”
“可是這的天氣怎么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也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樣一件舊棉襖,根本抵擋不住深山的嚴寒啊!”母親心疼地勸宋濂。
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錯過跟老師約定的日期,這就是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說完,宋濂就冒著風雪上路了。
當宋濂趕到老師家里時,老師不住地稱贊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后來,誠信求學的宋濂終于成為一代學者。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10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里,小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小高爾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11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后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于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揚名于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他對慕基人之一。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
肖萊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12
鄭板橋的曠世奇才被世人稱道,這得益于他一生勤奮讀書。然而他認為,讀書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開心明理,內有養而外有濟也”,能“用以養德行,壽考百歲期”。這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方式。
有道是落筆養氣、讀書生神。讀書時,身心沉浸于書卷中,摒棄雜念,抱元守一,雖未刻意以治病健身為目的,而潛移默化中已然啟迪心智,慰籍心靈,進而能夠達到調和陰陽,修身養性、健腦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鄭板橋讀書,率性自主,不拘成規,舟車中、馬背上、被子底下都是他讀書的場所,曾經“日與上人作西山游,夜則挑燈煮茗,聯吟竹屋,幾忘身處塵世,不似人海中也。”鄭板橋讀書還有著自己的主張,他認為讀書須有取舍,否則便“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他還告誡弟弟要善于讀書,要“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能機械模仿,人云亦云。
翻開書本,他可以將人世的困苦煩惱暫時拋于腦后,在蕩滌心靈中不斷開闊胸襟。在他眼里,世間百態和人情冷暖,也是可讀之書,同樣能夠使他胸懷淡泊、坦蕩達觀、疏泄解郁、百病難侵。正如現在央視公益廣告中所說:“要過日子,也要放飛靈魂。閱讀,與后者有關。”的確,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豐富知識,增長見聞,更有助于我們形成獨立的人格,開闊視野和胸襟。
溫暖的名人故事 篇13
英國曾經有一個哈羅學校。一天,校園里一個強壯的大個子男生攔住一個新生,傲慢地命令對方為自己做一件事情。這個新來的學生不明就里,覺得自己也不認識他,就斷然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但是,高大的學生覺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挑戰,就憤怒地揪住新生的衣服,瘋狂地毆打起來。旁觀的學生有的冷眼相對,有的起哄嘲笑,有的感到害怕而悄悄離開。這時,一個看起來外表斯文柔弱的男生站了出來:“你還要打他到什么時候?”高個子男生隨著聲音望去,一看也是一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深淺的家伙,想找死?”那個新生直直地盯著他,眼里沒有一絲的恐懼:“不管你想打多久,我愿意替他忍受你一半的拳頭!”高個子男生看著他,他的目光也毫不畏懼地盯著對方,終于,高個子男生停下了揮舞的拳頭,羞愧地離開了。
從此以后,那個高個子男生再也沒有欺負過弱小的新生,而兩個柔弱的男生最后也成為很好的朋友。那位被毆打的學生,后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政治家羅伯特·比爾。而挺身出來阻止毆打的那個學生,就是名聞世界的偉大詩人——拜倫。
對于那些害怕危險的人來說,危險無處不在。我們缺少的不是巨大的力量,而是勇敢的氣質。勇氣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好多時候,我們其實是有和別人一樣的機會的,但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對失敗的擔憂,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和展示,進而變得庸常無為。
【溫暖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溫暖來自路上名人故事10-17
名人故事:苦難帶有溫暖的顏色07-25
名人故事:用余熱溫暖苗寨的孩子07-03
溫暖一生的麻袋名人故事10-06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3-08
名人的故事06-13
名人故事08-23
名人故事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