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的由來及故事
說起清明你一定腦海里出現的就是清明節,殊不知清明還就是個節氣呢。清明節氣迎來,華南氣溫逐漸回暖,春意正濃。清明節氣,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清明節氣的由來及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明節氣起源就是什么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就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既就是節氣又就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節氣的.由來就是什么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就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產而言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清明節就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就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就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氣的由來及故事】相關文章:
芒種節氣的由來05-31
小滿節氣的由來05-29
立夏節氣的由來05-14
谷雨節氣的由來04-19
大暑節氣的由來07-17
小雪節氣的由來11-27
小雪節氣的由來11-21
夏至節氣的由來05-13
大雪節氣的習俗與由來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