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黑板報2018狗年
春節準備到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黑板報2018狗年,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黑板報1
春節黑板報2
春節黑板報3
春節黑板報4
春節黑板報5
春節黑板報6
春節黑板報7
春節黑板報8
春節黑板報9
春節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肉畜危險人命。是以,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危險。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討乞的白叟,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情形。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討乞的白叟。祇有村東頭一位老奶奶給了生活小常識大全白叟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白叟笑道:"老奶奶若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獸趕走。老奶奶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力矍鑠,氣宇不凡,但仍然繼續勸說,討乞白叟笑而不語。老奶奶無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 怪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日差別:村東頭老奶奶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亮。"年" 怪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老奶奶家怒視片刻,隨后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兒,"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老奶奶的家門大開,祇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白叟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容,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歲首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平安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奶奶才突然覺悟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討乞白叟的小學生生活小百科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奶奶家,祇見老奶奶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朋家賀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懂患了驅趕"年"怪獸的措施。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使爆發爆竹、戶戶燭火通亮、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賀喜問好。這風尚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福”字倒貼有講究
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貼,在民俗傳統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貼福字。為了避諱在倒水和倒垃圾時把家里的福氣倒走,便在這兩處倒貼福字,巧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關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于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當時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漢族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正月不理發
“正月不理發”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春天應該讓頭發散開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但“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啦。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木板符等前戲的技巧,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照舊屯子,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聯的思惟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著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途合,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擺布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差別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春節黑板報2018狗年】相關文章:
狗年開學黑板報11-20
2018狗年高清圖片03-02
狗年春節對聯大全01-17
狗年春節對聯合集01-17
2018年狗年剪紙步驟圖解11-30
2018年狗年剪紙步驟圖解大全12-30
狗年春節聯歡晚會主持臺詞稿12-05
狗年新春圖片03-02
狗年升學祝福08-26
狗年元旦賀詞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