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操作材料“針筒”,對針筒的探索活動感興趣。
2、通過自己的實驗活動,初步掌握針筒搬水的正確方法,養成初步的探索精神。
3、在活動中能有堅持到底的狀態,并能保持桌面的干凈。
4、嘗試與同伴進行比賽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幾只大小不同的針筒,并嚴格清洗干凈、暴曬。
2、兩只透明塑料杯子(橡皮泥盒子),在杯口的三分之一處貼上水平線。(告訴幼兒杯子裝水的多少)
3、一塊抹布。
玩法提示:
1、先用一只杯子進行裝水活動。(以水平線為主)
2、引導幼兒采用針筒把杯子里的水小心的搬到另一只杯子里。
3、比賽活動:小針筒搬水快?還是大針筒搬水快?
指導要點:
1、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針筒的方法,初步了解針筒可以裝水的簡單道理。
2、在搬水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要把針筒裝滿。
3、進行大小針筒比賽時,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并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4、如果水不小心掉在地上、桌子上,要提醒幼兒及時用抹布擦干凈。
活動反思:
由于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很難自覺發現水會流動的特性。所以活動中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借助這些材料設法使水的這一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內容。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養有盆景的自然角。
代表健康娃娃和生病娃娃的小噴壺各一個,白紙兩張。
笑臉氣球、哭臉氣球各一個,和幼兒人數相等的氣球若干。
有關工業污染(工廠的煙囪)、交通污染(汽車、飛機、摩托車尾氣)、生活污染大氣(吸煙、焚燒垃圾等)的多媒體課件。
重點難點
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感知看不見的細菌在空氣中的存在和對健康的影響。
活動目標
讓幼兒感知空氣能流動的特點。
讓幼兒從玩氣球的游戲中體驗快樂。
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流程
猜謎語引出主題→氣球親親我→生病的氣球→大氣污染多媒體播放→小實驗:打噴嚏→我幫氣球來治病→游戲:氣球小老鼠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導人主題。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要來我班做客,你們猜猜它誰?“彩色橡皮袋,寶寶都喜愛,一吹就長胖,飛到半空去。”
師:可愛的氣球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
幼兒分組玩氣球。
(評析:以趣味的謎語導入主題,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猜一猜,玩一玩,讓孩子很自然地進入了活動,并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為孩子愉快地進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性,幫助幼兒了解被污染的空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初步了解大氣污染物的幾個來源,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1)氣球親親我。教師出示吃飽空氣的笑臉氣球,朝每位幼兒臉上噴一噴。邊親小臉蛋邊說:“親親小鼻子,鼻子聳一聳;親親小耳朵,耳朵躲一躲;親親小眼睛,眼睛瞇一瞇。”
師提問:“氣球在用什么親你們?”師總結:“氣球吃的是空氣,里面的空氣在我松手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親你們的小臉蛋。原來空氣是會跑、會流動的。”
(2)師:“還有一位氣球寶寶想來親親你們的小臉。看看它是誰?”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氣的哭臉氣球。師問:“咦?這位氣球寶寶好難過,為什么呢?”教師學氣球寶寶說話:“我想吃飽了和你們玩兒,可是卻吃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我覺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癢癢的,呼吸很困難,渾身都難受。醫生說我得了空氣污染綜合癥。我不能親小朋友了,心里真難受!”師問:“這個氣球寶寶為什么不能親我們?”師:“你們見過或者感受過被污染的空氣嗎?”幼兒回答完后看課件。
教師演示空氣污染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結: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煙、爐灶等)和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評析:教師以幼兒為主體,抓住了他們好奇心、求知欲強的特點,設計了“氣球親親我”、 “生病的氣球”的環節,形象、直觀,有較強的趣味性。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嘗試氣球親親小鼻子,親親小耳朵,親親小眼睛等的感覺,充分調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問題,直接得出結論: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輕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聲情并茂,取材貼近幼兒的生活,達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活動的效果。)
3.小實驗:打噴嚏。
師:有時大氣被污染了,我們可以看到、聞到、感覺到,可有時空氣被污染了,我們是感覺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吸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是會生病的,如現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小實驗:打噴嚏。通過兩個噴壺做的“寶寶”對著白紙模擬打噴嚏,用白紙采集噴出來的氣霧,讓幼兒猜一猜哪個是健康寶寶,哪個是生病寶寶,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知看不見的細菌的存在。
教師小結:如果小朋友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正好空氣被污染了,此時非常容易傳染上疾病。因此,小朋友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一些公共場所去,如劇院、擁擠的公交車上、集市、商場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請爸爸媽媽多開窗通風,這樣,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氣。
(評析:這個環節的創設極大地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在看一看、聞一聞、猜一猜的有趣的實驗活動中,直觀、形象地感知到了看不見的細菌的存在和被污染的空氣對健康的影響,巧妙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我幫氣球來治病。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是怎樣被污染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呢?_ 兒童網
幼兒分組討論。
師:“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
師:“什么能凈化空氣?”
幼兒回答完后放課件。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很好。那我們先一起幫氣球寶寶治病吧。我們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臟空氣吐出來,讓花草把這些受污染的空氣凈化一下,然后再讓它吸點兒新鮮的空氣,病就好了。”“我們一起把氣球送去吧!”把氣球放到自然角中。 “氣球寶寶,等你好了我們再來接你!”師:“我心里感到特別高興,因為我幫助了別人。你們呢?”“現在,我們一起來開心地玩玩氣球吧。”從口袋里拿出準備好的氣球,玩氣球小老鼠的游戲。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將本次活動推向了**。在活動中教師支持、鼓勵孩子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想出了很多保護空氣不受污染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孩子的環保意識。)
5.氣球小老鼠: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
(1)教師吹起一個氣球,突然松開手,氣球跑出去。問幼兒:“氣球怎么會跑呢?”師:“噢,是空氣等不及要出來,就把氣球給擠跑了。我的氣球變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氣球也變成小老鼠吧!
(2)幼兒將氣球吹起來后,突然松開手,氣球會像小老鼠一樣四處亂跑,幼兒追趕。
(3)幼兒反復玩游戲,進一步感受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活動自然結束。
(評析:“氣球小老鼠”游戲活動的設計,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參與嘗試、體驗游戲快樂的機會,既鞏固了教學活動內容,又極大地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延伸
1.在區域角中設置科學探索區,提供氣球、塑料膠袋、小噴壺和自制玩教具《吹吹樂》等材料,供幼兒繼續感受和探究空氣的其他特點。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提高環保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遠離污染源,遠離疾病。
(評析:延伸活動為孩子更好地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區角材料的投放,選材來自幼兒的生活,從孩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入手,滿足了每個孩子探索的需要,為他們在區域活動中自主積累和建構相關經驗,提供了一個樂于探索的環境,提升了孩子關注空氣問題的興趣點。)
活動反思
此教學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引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以主動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學習。活動過程中以游戲為基本形式,在快樂的游戲中既達到了預設的活動目標,又培養了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目 標: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知道玉米營養價值高,愛吃玉米。
準 備:1、各種玉米食品、帶殼的玉米等、幼兒用書《玉米的生長》、教學掛圖。
過 程:
1、玉米品嘗會: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品嘗。
交流分享:
——“你剛才吃的是什么?”
“這些東西是用什么來做成的?”
2、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玉米提問:
——“玉米是長得怎么樣的?外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
“玉米有哪些顏色?”
玉米自述:(出示教學掛圖)
——“我叫玉米,從一粒小小的玉米種子開始慢慢發芽、長高、抽節,然后長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須。玉米棒外面穿了好幾層衣服,大家叫它包葉,里面是一排排的玉米粒,像珍珠一樣,有黃的、白的,還有紫的。我的本領可大了,可以炒菜吃、爆米花、煮玉米飯、做玉米餅等,還可以當飼料。我的營養真豐富,小朋友吃了長得棒。”
幼兒閱讀《玉米的生長》,教師答題。
3、實踐活動:
幼兒自由結伴選擇剝玉米殼、剝玉米粒。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班級
大班
重點領域
科學
活動目標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樂意參與操作活動,得到情緒的宣泄。
3.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體驗給他人制造快樂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紅色水彩筆人手一份,羽毛、棉花、毛筆、吸管、狗尾草等操作材料若干
2.幼兒已知道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預設環節
設想與意圖
1.我怕癢
教師和個別幼兒玩呵癢癢的游戲,說說有什么感覺?會有怎么樣的反應?
2.好朋友也怕癢
(1)請幼兒找個好朋友,找找他怕癢的地方,并用紅筆作記號。
(2)交流:好朋友哪些地方怕癢?你是怎么讓他感覺癢的?你自己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每個人怕癢的地方一樣嗎?
3.找癢癢
(1)出示材料,提出任務。
(2)幼兒兩人一組,操作材料,看看哪些東西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并進行記錄;
(2)交流:你認為老師可能是碰了什么東西才癢癢的?為什么?
4.調皮的癢癢
請幼兒扮演成調皮的癢癢,自選一
件容易使人發癢的工具,去給弟弟妹妹嘗試一下癢癢的感覺,活動結束。
第一環節:
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
第二環節:
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別怕癢,并引導幼兒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好朋友發癢,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
第三環節:
通過操作、體驗,了解到怎樣的材料特別能夠引起人癢的感覺,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第四環節:
鼓勵幼兒將呵癢癢愉快的情緒體驗帶給更多的人。
領域滲透
語言:樂意大膽地將操作的感受和體驗完整、連貫的語句表達出來;
社會:能夠互相合作,友好地游戲,并將愉快的體驗帶給同伴
設計意圖
笑,開心地大笑,對幼兒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樂觀、開朗的個性品質具有直接的作用。
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兒最能引起幼兒發笑,活動“癢一癢”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簡單、輕松的活動方式使幼兒樂意參與操作活動,并得到情緒的宣泄。同時,引領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體驗給他人制造快樂的成功感。讓幼兒開心、開懷地大笑。
活動分為四個環節,讓幼兒循序漸進地去探索癢癢的秘密。第一環節: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第二環節: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別怕癢,并引導幼兒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好朋友發癢,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第三環節:通過操作、體驗,了解到怎樣的材料特別能夠引起人癢的感覺,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第四環節:鼓勵2]下一頁
大班科學活動癢一癢幼兒將呵癢癢愉快的情緒體驗帶給更多的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方案我曾在三個班級實施過,雖然我已根據自己所了解到了孩子已有水平的差異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實施的效果卻孑然不同。同時,一次次的實踐逐步為我鋪設了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平臺。
第一次活動是我選取了自己的班級(我班比較特殊,是由幾個村辦班的組合起來的,雖然是大班,有很多人甚至沒上過幼兒園),由于我班的孩子在此之前并未嘗試過記錄,于是,我便降低了活動的要求,第一次記錄時選用一種顏色,只要求記錄朋友怕癢的地方,而且在提出任務時也說明的相當細致,于是活動的效果很好。游戲形式的引題能夠充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通過操作,了解了好朋友怕癢的地方。通過再次操作,了解了哪些材料能夠容易使人發癢。記錄的方法由幼兒之間商量著決定,充分發揮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小結時,他們能夠形象地說出狗尾草、毛筆等能夠讓人癢的東西碰到人時感覺有螞蟻在身上爬似的。幼兒的感受較為真切。活動結束時孩子的情緒還是很高,將此情緒帶給弟弟妹妹,活動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次
活動是在我園的一個相對基礎較好的班級實施的,由于第一次的成功,我感覺在活動前我的底氣比活動前多了好幾倍。我根據他們班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提升了要求。確實,孩子們的記錄較規范,活動的氛圍也很活躍。可是,當實施第二次操作的時候,由于我對記錄的要求強調不夠,孩子們在操作時就有一些盲目操作的行為,經過教師的巡回指導,幫助一些孩子確立了操作目標,但最后還是出現了二種記錄符號以上的情況,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幸好多數幼兒還是能夠指出這種記錄的不科學性,活動也不至于失敗。
第三次活動是在一個我并不了解的農村幼兒
園學前班實施的。(那是送教下鄉活動)雖然沒了解過孩子的已有水平,但我事先對自己的提問以及提示語仔細地整理了一遍,我想嘗試一下也無妨。同樣的,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始的。但說也奇怪,那些孩子明明反應是癢的,可嘴巴上還是說“我不癢”,一連三四個都這么回答。但是我沒有放棄,我用了一些夸張的表情,并輔以呵氣等動作,孩子們逐漸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了。他們對于癢之后的反應能夠模仿出來,但表達起來有點困難,于是我便將他們的動作、表情用語言加以提煉,孩子們漸漸能夠融入活動了。孩子們通過操作、記錄,并嘗試著表達自己的記錄結果。第二次操作后,有好幾組小朋友上來交流過了,記錄的方法基本正確。但這時我看到有個小朋友卻把自己的記錄紙藏了起來。我趁前面的小朋友在交流的時候,看了他的記錄紙,原來他的紙上記錄著同樣的符號。我朝他一笑,示意他起來跟大家講講自己的記錄結果。可不管我怎么鼓勵,他還是沒有站起來。于是我不再為難他,轉而請小小來猜他的記錄結果。結果,有個小朋友站起來說:“我知道了,這些東西碰到他,他都會癢,所以是一樣的符號。”“我知道了,他特別怕癢”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了共鳴。這時我便笑著說:“原來他是個怕癢的家伙啊。”孩子們都笑了起來。活動中雖然有小小的失誤,但我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耐心的等待的結果。是的,孩子們都能領會,關鍵是要給他們時間。
同一個活動方案,不同的孩子,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這些都是我思考的源泉。讓我明白了,活動前,老師要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活動中,孩子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時間;
活動后,老師要有更多的反思時間!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范文8篇05-02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04-26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4-20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4篇05-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六篇04-19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4-25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8篇04-1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9篇04-10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7篇05-06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五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