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欲望.
3、探索調節蔬果沉浮的方法,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案準備:
1、實物蘋果、香蕉、葡萄、番茄、茄子、青椒、黃瓜、絲瓜、土豆若干
2、大水盆、水、小毛巾每組一份
3、自制記錄卡、筆、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4、輔助品:泡沫、卡紙,方形紙、繩、鎖、鐵片、海綿、紙杯、小刀等
教案過程:
一、引入,想一想,猜一猜。
指導語: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這些蔬菜水果哪些會沉,哪些會浮?農民伯伯能撿回什么?
二、操作驗證:
引導語:我們猜了這么多,那它們到底誰會浮上來誰會沉下去?我們自己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1、提出注意事項及要求
①、逐一放入水果蔬菜,仔細觀察,把沉下去的蔬果放在一起,浮上來的另放一筐。
②、認真記錄,用簡單圖形記錄水果和蔬菜在水中的位置。
③、玩的時候要把袖子卷起來,濕了就拿小毛巾擦一下。
2、幼兒操作,教師則巡回觀察,適時指導
3、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問題:1、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2、為什么一樣大的黃瓜、絲瓜,絲瓜能浮起來,而黃瓜卻沉下去了呢?
三、發散思維,探索改變蔬菜和水果的沉浮的方法
1、師提出嘗試題:怎樣讓浮的蔬果沉下去?讓沉的蔬果浮上來?
2、幼兒分組討論,操作嘗試
3、分享交流,重現實驗
請幼兒說說自己運用何種方法改變沉浮,再次重現自己的實驗。
四、拋出問題,拓展延伸
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生成更多相關主題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育目標:
1、 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觸感,學習將物體按某一特征來進行排列。
2、知道西紅柿黃瓜蘿卜辣椒等是屬于蔬菜,學習用一句完整的、好聽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西紅柿、辣椒、黃瓜、蘿卜若干根,青菜奶奶及蔬菜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青菜奶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呀?”
幼:“青菜奶奶。 ”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她臉上有皺紋。”
師:“今天青菜奶奶要過生日了,她想請很多寶寶一起和她過生日,誰想去?”
師:“青菜奶奶還要你們帶一樣東西去,帶一個小袋子里的寶寶去。你們先來猜猜看,你的袋子里都是什么寶寶。”
幼:“西紅柿寶寶,球寶寶,棒子寶寶……”
師:“好,那我們一起打開來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寶寶。”
二、引導幼兒觀察手上的蔬菜寶寶
師:“你們手上的都是什么寶寶呀?它們長得都是什么樣子呀?”(形狀:圓圓的、長長的。顏色:紅色、橘黃色、綠色)
幼:“我的是圓圓的。我的是長長的。”
師:“那你們來摸摸看,你們的寶寶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誰摸起來是滑滑的?請你把手舉起來。”“誰摸起來是不滑滑的,是粗糙的?也把手舉起來。”
教師小結
三、排排隊
師:“這些寶寶呀都是要帶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這么多寶寶出去肯定會走丟的,怎么辦呢?”
幼:“搭火車、排排隊。”
師:“好,那我們就給它們來排排隊。要怎么排呢?我們先給西紅柿排排隊好不好。這里的西紅柿,有的大,有的小,怎么排呢?(引導幼兒從大到小進行排列)
師:“寶寶們排好隊了,青菜奶奶還有這些寶寶們,它們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叫做蔬菜。”
四、敲敲門
師:”現在小班的'寶寶們要帶好這些蔬菜寶寶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過生日了。可是青菜奶奶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到了奶奶家,記得大聲的告訴她,你是什么蔬菜寶寶。”
師(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誰呀?你是什么樣子的西紅柿寶寶呀?”
幼:“我是圓圓的(紅紅的)西紅柿寶寶!”
五、結束
師:”我們一起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吹泡泡是幼兒平時十分喜歡的游戲,將“泡泡”這一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科學活動內容,滿足了中班幼兒對身邊事物和現象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清水、砂糖、鹽、肥皂、洗衣粉、洗潔精等材料,引導幼兒通過猜想、比較、記錄等方式進行探索,發現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狀是一樣的;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泡泡水,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滿足幼兒對泡泡的好奇心,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吹泡泡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探索用多種材料配制泡泡水,能大膽猜想、實驗,會簡單記錄。
2.能與同伴相互商討,發現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狀是一樣的。
3.體驗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游戲的樂趣。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瓶子,清水、砂糖、鹽、肥皂、洗衣粉、洗潔精。
2.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記錄表、各種形狀的記錄貼,抹布。
3.“幼兒學習材料”——《快樂總動員》。
活動建議:
一、出示神秘彩色瓶,引導幼兒猜想。
提問: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哪個瓶子里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二、請幼兒自己嘗試,探索用多種材料配制泡泡水。
鼓勵幼兒試一試、配一配、吹一吹,看哪些材料能配出泡泡水,記錄實驗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請幼兒猜想并嘗試記錄。
提問:這些吹泡泡器分別是什么形狀的?這些吹泡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四、請幼兒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知道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1.教師導語:現在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吹泡泡器試一試,看看三角形的吹泡
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正方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圓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2.請幼兒分組進行實驗,交流實驗結果,教師幫助記錄。小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帶著自己配制的泡泡水和吹泡泡器到操場上玩吹泡泡的游戲。
2.請家長指導幼兒閱讀《快樂總動員》第 28 頁,嘗試在家自己動手制作泡泡水,探究將材料混合是否可以制作出泡泡水。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了解篩子的作用,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篩子能分離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3、樂于表達,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篩子、勺子、、筷子圖片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多種混合物、黃豆、赤豆、大米、、玉米粒、石子、鹽、沙、玉米粉各一盤,紙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小廚師學本領”情境,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混合物(大米和鹽),提問:
(1)、盆子里有什么?
(2)、小廚師能有什么辦法把兩樣東西分開?幼兒嘗試用多種辦法分離盆中的混合物。
2、教師出示篩子,提問:
(1)、有哪位小廚師知道這是什么?
(2)、如果把東西混在一起放在篩子里,會發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二)、操作活動: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1)、小廚師任選幾種東西混合后在用篩子分離。
(2)、看看發生了什么奇怪的現象。
2、幼兒自由操作交流,教師隨機啟發幼兒發現問題。
(三)、討論分析活動:
邊講邊圖片演示:
(1)、小廚師發現了什么?(黃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篩子里;鹽、玉米粉、沙漏下去了。)
(2)、為什么黃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篩子里,而鹽、玉米粉、沙漏下去呢?
啟發幼兒發現比較:
(1)比篩孔大的東西留在篩子里
(2)比篩孔小的東西會漏下去
小結:篩子神氣的本領就是篩子上有許多小孔,它可以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東西分開。
(四)、在生活中我們運用篩子的本領解決哪些困難?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篩子,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對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聲、轟轟的雷聲、笛笛的車聲,咚咚的鼓聲等都能讓人引發想像,產生共鳴。 生活中各種有趣的聲音吸引了孩子的興趣,他們積極地探索著聲音的秘密。我從“奇妙的聲音”入手,通過聽聲音、玩聲音、畫聲音等多種教育手段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樂意尋找和處有趣的聲音,體驗發現的快樂。
2、能夠主動與教師、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聲音。
3、養成安靜傾聽的良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鈸、筷子、氣球、報紙若干,錄音機,有關自然界各種音響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哐哐哐”清脆的聲音剌激幼兒感官,引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2、啟發幼兒自由尋找聲音。
教師: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聲音,豎起小耳朵,我們一起支尋找聲音吧!
(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自由地尋找身邊各種不同的聲音,如鳥叫聲,風吹樹葉、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氣球踩破發出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揉報紙的聲音、敲門的聲音、電視的聲音……)
3、引導幼兒交流與分享。
教師:你找到了什么聲音?聽起來感覺怎么樣?我們喜歡什么樣的聲音?為什么?
鼓勵幼兒把自己找到的聲音形象地表現出來,并與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戲:《猜猜他們是誰》。
請4位幼兒事先藏在擋物后,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的話聲,猜猜他們是誰?
活動反思:
幼兒對自然界的事物有著獨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們不斷探索和發現著來自身邊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聲音對于我們來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像一聲炮響就能引起幼兒的探望,一首好聽的歌曲就能給幼兒帶來歡愉,生活中的聲音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影響著孩子的傾聽。本次活動,利用我們身邊熟悉的聲音,通過聽一聽、玩一玩、說一說的形式來制造聲音,感受各種聲音的特點。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及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產生愉快的情緒和探索興趣。
2、初步感知洗滌用品的特性。
3、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音樂磁帶。
2、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洗衣粉、洗潔精、洗手液、肥皂等;攪拌棍、水桶、小杯、臉盆、圍裙、擦手布;吹泡泡用具。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活動:抓泡泡
播放音樂,教師吹泡咆,讓幼兒抓泡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觀察、討論活動:
①提問:“泡泡好玩嗎”?(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②讓幼兒討論怎樣可以做泡泡水。
③提問:“泡泡水里面有什么呢”?(幼兒觀察泡泡水,通過看看、聞聞、摸摸、說說自已的感覺。)
④怎樣制作泡泡水呢?(通過討論)
教師小結:洗滌用品和水混合在一起能做成泡泡水。
3、操作活動:制作泡泡水
①請幼兒選擇一種洗滌用品,加上水制作泡泡水。
②提示幼兒在實驗中仔細觀察水中有什么變化。
③教育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在地上和衣服上。
④教師巡回指導,讓幼兒知道洗滌液溶化在水里,會冒出泡泡。
并豐富詞匯:大泡泡、小泡泡、圓泡泡。
4、玩《吹泡泡》游戲。
組織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游戲。
5、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①讓幼兒分別在戶外有陽光及無陽光的地方吹泡泡、玩泡泡、追泡泡游戲。
②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6、活動延伸:
1、用洗衣粉等洗滌用品開展勞動活動。
2、開展繪畫――有趣的泡泡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葉子感興趣,能運用多種感官探究自己喜歡的落葉。
2、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落葉的過程和結果。
3、培養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師幼收集的葉子分幾筐放置。
2、供幼兒選用的自粘標記(每人2~4個,固定使用一種標記)。
3、在園內不同植物旁豎立“我最喜歡的葉子”牌子。
活動過程
1、分享喜愛的葉子
“請你挑選兩片最喜歡的葉子,貼上你的標記,等會兒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觀察收集的葉子。“挑選”的目的是要求幼兒仔細觀察、自主決策;“等會兒”是給幼兒觀察的時間;“給大家介紹”是交代任務。)
“你最喜歡的葉子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仔細觀察、對比觀察,并指導幼兒用豐富的語言積極表達交流觀察結果與感受,包括葉子的形狀、顏色、葉脈、用途、像什么、摸起來的感覺等。)
“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引導幼兒結合生活,表達我與葉子的親近。)
“誰也喜歡這種葉子?說說你的理由。”(鼓勵表達獨特感受)
2、給最喜歡的葉子找媽媽
“你在哪兒見過這種落葉?”(聯想生活中的葉子進行暢想,欣賞相關的文學和藝術作品。)
“你知道它生長的地方嗎?你能幫它找到‘媽媽’嗎?”(探究葉子與植物的關系。建立部分與整體的概念。)
“在你最喜歡的葉子上貼上你的標記,然后到幼兒園內給它們找媽媽。找到后把你手中的葉子貼到植物旁“我最喜歡的葉子”牌子上。(這是葉子與植物的對應活動,由于每張葉子上都有幼兒的固定標記,有助于判斷葉子是誰貼的,便于糾錯;將葉子貼在牌子上是方便檢查幼兒是否找對葉子媽媽。)
“帶著自己的標記,在園內植物上選一片自己最喜歡的新葉,貼上自己的標記。”(幼兒精心挑選觀察記錄的對象)
“我們一起來參觀。”(相互介紹)
“這是什么植物呢?”“這些都是它的葉子寶寶嗎?”(移步換植物驗證與糾錯,關注生成的問題。)
“有幾個小朋友喜歡這種葉子呀?”(感知數量的多少,這部分內容可另組織數學統計活動)
“這都是誰最喜歡的葉子呀?”(關注同伴的最愛)
3、和最喜歡的葉子同成長
“你有什么辦法知道你選的新葉是怎么成長的呢?”(引導幼兒繼續觀察貼上標記的新葉,以自己喜愛的方法每天記錄葉子的變化過程。鼓勵幼兒能用多種感官探究、用多種方式表達探究過程,并相互交流好方法。)
“下個星期我們再來交流記錄方法,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所做的介紹給大家。”(培養幼兒探究的方法和習慣,加深對葉子的了解。)
活動延伸
一周內關注幼兒探究過程并在必要時作指導,一周后再根據情況,師幼共同確定探究的目標和內容,讓幼兒有更充足的理由表述,有更獨特的方法表現“我最喜歡的葉子”,并透過葉子表達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感受。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知道螢火蟲的特征,并用發光物模仿螢火蟲。
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故事":調皮的光光。
手電筒。
1~10的數字卡數套。
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讓幼兒邊看書邊欣賞故事。
與幼兒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里有誰?說了什么事情?
--你喜歡光光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光的本領用在哪里?
見到說明螢火蟲發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游戲:
--將幼兒分為數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將數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字卡的張數、數目相同;同時每組發一只手電筒。
--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下。
--各組幼兒根據教師所打出的次數,找到對應的數字牌后,以自己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老師身旁。
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己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書。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8篇】相關文章: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六篇05-26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五篇05-0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7篇05-0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0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3篇05-2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八篇05-30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模板5篇05-25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05-24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5-21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模板7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