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1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小司機
小司機——“一個”與“許多”
目標:
喜歡參加集體游戲。
辨別“一個”“許多”,感知兩者的關系。
能按指揮行動。
準備:
玩具方向盤,每個幼兒一個。皮球,每個幼兒一個。
過程:
布置“停車場”。
出示一個玩具汽車,說說汽車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車的地方叫“停車場”。
教師帶領幼兒布置停車場,教師當停車場指揮,幼兒各拿一個方向盤當小司機,做開汽車的動作,玩一玩。要求“汽車”要聽指揮行動。
停車場有許多車。
“汽車”都停在停車場內,一個幼兒代表一輛汽車,“指揮”問:停車場里的汽車多不多?讓幼兒感知有許多輛汽車。
一輛一輛開走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將汽車開出停車場,每輛汽車出場時,要讓小司機說:我開走了一輛車。汽車都開走了后,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停車場的許多汽車到哪里去了?知道“許多”分成了一輛、一輛。
一輛一輛開回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都把車開回停車場,進場時要說:回來一輛車。汽車都進場后,看一看,停車場里怎么又有許多車了?知道一輛、一輛合起來是“許多”。
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過程,使幼兒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紅色的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濃厚的探究欲望。
2.小組合作完成酚酞溶液繪畫,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重點難點
感受和發現水的神奇之處。
活動準備
1黑貓警長頭飾、白貓警士頭飾若干。
2.毛筆、杯子、棉簽、稀堿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3.圖畫紙數張,教師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酚酞溶液繪畫老鼠腳印晾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事黑貓警長,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一黑貓警長頭飾問:“小朋友,想和黑貓警長做游戲嗎?
2.分配角色,教師扮演黑貓警長,小朋友扮演白貓警士。
3.接到報警電話
提問:誰打的電話?(雞媽媽)雞媽媽的蛋寶寶怎么了?
4、分組搜尋、營救蛋寶寶
5、出示神奇的水(堿溶液),噴一噴,現出腳印。
二、幼兒實驗并交流。
1、教師講解酚酞溶液的制作過程 。
2、幼兒用酚酞溶液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
3、教師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4.幼兒配置堿溶液,教師講解要求;
5.幼兒噴畫:如何讓我們的酚酞溶液畫“現身”呢?(幼兒用堿溶液噴畫)
結論: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種水(稀堿溶液)會變成紅色。
6.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三、結束活動
酚酞溶液和另一種藥水(稀堿溶液)在一起的時候,會變成紅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警士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再次接到報警電話:森林里又有新的案情發生了,小警士們帶好我們的辦案工具出發)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活動準備
1、蔬菜畫—我的媽媽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里;
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教師:今天來了許多蔬菜寶寶,看看是誰來了?
(1)出示卷心菜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說說卷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并向卷心菜問好。
(2)出示土豆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說說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并向土豆問好。
(3)出示辣椒、西紅柿,方法同上。
2、教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游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里
1、教師:蔬菜寶寶說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小筐,引導幼兒按標記分放蔬菜。
3、幼兒將蔬菜按標記分放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放錯,并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教師: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么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頭發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臉可以--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西紅柿
(4)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師: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瞇瞇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四、觀察蔬菜畫—我的媽媽
科學活動教案4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鹽水》老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常見、熟悉的現象沉浮入手,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每一個幼兒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一、材料選擇合理有效
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與幼兒的興趣有著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滿足幼兒興趣的材料能促進幼兒的思考。此活動我們嘗試了多種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萵苣這些材料在鹽水中很容易浮起來,對鹽越多浮力越大,很難讓孩子感知,而土豆塊雖實驗現象也是比較明顯的,但由于是切開的很容易吸收鹽份,浮起來的土豆塊吸收鹽后又會沉下去,這里面的知識很多,對孩子來說不易理解,反而會讓孩子混肴。最后我們選擇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對幼兒更具誘惑力,更重要的是實驗操作結果明顯。能幫助幼兒發現實驗現象,了解科學知識。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隨意,這樣才能體現科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因此材料的準備不容忽視,幼兒的興趣主要來自于材料,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門藝術,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適量和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學活動一定會讓幼兒感到更精彩。
二、活動過程自主開放
老師創設了寬松的環境氛圍,積極為幼兒提供貼近幼兒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徑的引發幼兒投入到活動中與材料積極互動,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首先讓幼兒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讓葡萄浮起來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之后,老師又故弄玄虛的施以魔法讓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來,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這不僅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而且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著進行了兩次實驗,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嘗試中發現現象,然后再揭示其隱含的科學知識。一次次的實驗讓孩子獲得了一次次的驚喜,他們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知識探究的欲望。
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兩次實驗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孩子們自主組合、合作默契。對于重點和難點的把握,老師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和遞進式的提問。所有的實驗結果及其隱含的科學知識都是和幼兒一起歸納得出的。在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經驗遷移激發興趣
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相應的科學經驗后,將話題延伸到自然界的現象中(死海之謎),讓幼兒了解更多與此活動相關的科學知識,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滿足幼兒對知識的渴求。活動結束時,教師又將幼兒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遷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塊在同一鹽水中的不同現象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興趣,使活動終而不止。整個活動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培養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的愛好、情感和態度,重在激發幼兒的發現興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實用的軟管節約小妙招,初步理解節約的意義。
2、嘗試使用多種方法發現廢棄的牙膏殼里殘留物。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教具:課件學具:舊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臟玩具護手霜(若干)、擠牙膏器(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使用小工具進行操作實踐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擠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種擠牙膏的方法,初步萌發節約意識)
1、導入:舊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丟棄的牙膏。主人說我已經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體里還留著許多牙膏。誰能幫幫我,幫我擠出來?"(教師出示舊牙膏)
2、幼兒嘗試使用多種方法擠出剩余牙膏,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嘗試使用小工具,鼓勵幼兒耐心操作使用多種方法擠牙膏。提醒幼兒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兒交流操作方法,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介紹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師:原來被扔掉的牙膏皮里還有這么多牙膏,要是浪費了多可惜呀。我們可以用它來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還有什么其它的用處呢?
小結:牙膏的用處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還可以清潔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龍頭、擦皮鞋、清潔茶杯茶壺,另外它還有治療燙傷的作用呢!
5、鼓勵幼兒嘗試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臟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們。
(目的:拓展思路,遷移學習的經驗)
1、師:牙膏住在軟管家里,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軟管的家里?
重點提問:還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們剛才發現的節約好方法?
2、 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小結: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軟管的家里,如護手霜、洗頭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很容易在軟管中遺留很多還能用的東西,我們一定注意做到節約、不浪費。
3、師:要想做到節約、不浪費,其實從第一天使用的時候就應該注意。
重點提問:怎樣擠才能做到不浪費?
小結: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應該從軟管的底部開始,擠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擠 太多,只要有合適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擠軟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發明的好處)
1、師:這就是為了避免浪費,發明家設計的"神奇的擠軟管器",大家可以試試感受它的好處。
2、幼兒操作:使用擠軟管器擠護手霜涂抹雙手并說說它的優點。
小結:我們以前擠軟管需要雙手配合,而且無法控制擠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個軟管內都有很多東西殘留在里面無法擠壓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有了這個新發明,只要輕輕單手輕輕一按就可擠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軟管里幾乎沒有剩余的東西,真是簡單、方便,實用,具有環保性。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通過想想、猜猜、實驗知道果珍會在水里溶解,面粉、油不會在水里溶解的。
活動準備:
果珍 水 操作紙 勺子 面粉 記號筆 油 去油漬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師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幼兒猜測并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并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幼兒用勺子攪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訴我,它想在水里跳跳舞,請小朋友用勺子攪拌一下好嗎?)
3、師小結: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里,變成了橘子水。(教師在操作紙上記錄幼兒操作的結果。)
二、幼兒探索:面粉和水
1、教師出示面粉和水。剛才面粉看見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們想一想,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幼兒猜測并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3、師小結:小朋友你們說面粉溶解到水里,變成了白顏色的水,可是丁老師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面粉放在水里,水是變白了,而且面粉也沒有了,可是等我過了一會去看的時候,面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師在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上打上問號)要不我們等一下去觀察一下好嗎?
三、幼兒探索:油和水
1、請幼兒猜油和水放在一起會怎樣?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
3、師小結:水和油互不相溶,無論用什么方法,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4、剛才我們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現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們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變的臟臟的了,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油漬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師這里也有許多平時爸爸媽媽不怎么用到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看PPT)
四、活動延伸
剛才周老師把我們操作的面粉和水放到教室里了,我們一起去看看面粉到底是沉下去了,還是溶解在水里了呢?
科學活動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并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么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2、能準確用語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重點:
懂得節約用水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課件(關于我國缺水現象)、《小水滴旅行記》、水、節水標志牌、日常用水圖片、枯萎的花、手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1、花兒要枯萎了,怎么樣做才能將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絹臟了,怎么能讓它變得干凈?
3、幼兒可以分小組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知道用水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
二、幼兒觀看課件(我國缺水現象)
1、師提問:小朋友們都看到了些什么?這些圖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兒:沒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莊稼不長了、人類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飯、沒水喝危及生命......
教師小結:水是生命之源,莊稼需要水,花草樹木也需要水,動物要喝水,我們人類要用水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更離不開水。那么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2、播放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提問: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陽一曬,它就變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飄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變成了什么?落下來,莊稼、花草樹木就喝到了水,人們喝的水則是通過各種辦法把水從江河中引過來,經過多次處理,才能飲用,所以呀我們大家都要節藥用水。
三、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時開小水,沖廁完廁所后立即關緊水龍頭,水管壞了趕緊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來沖廁所或拖地板......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很適合我班的孩子,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并始終保持高漲的活動情緒。但個別幼兒對課件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可能是幼兒沒有經歷過缺水的體驗,不能真正的體會水的重要。一節科學活動課,要讓幼兒觀察,然后有機會說,能說,大膽說。
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設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巧妙運用課件的觀看與問題及時的提出,使節約用水要求變成孩子們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動的說教。尤其是孩子們在解決日常問題需要動手去做,從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兒自身情感體驗,從而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此活動通過層層深入地提問,使幼兒了解水與人類的關系,繼而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能夠做到及時關緊水龍頭,并能提醒家長用洗臉水沖洗便盆等,節約用水的意識與行為的形成與堅持才是讓我最欣慰的事。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量多于幼兒人數)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簽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里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簽,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簽。”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簽,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簽處。
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么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么特征。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11
教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準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卜、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說話了,它說“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那你們看這個瓶寶寶喜歡吃什么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說話了,它說“等會你們喂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衛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說說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么,再想辦法喂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么?(引導說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么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么樣?(長長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樣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么要這么做?
小結:你真能干,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里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調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并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么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據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著記錄表,學著說一說。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引導幼兒看著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合生活中的來說說)
五、自然結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著瓶寶寶和他們去做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12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影子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要平貼近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影子是幼兒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影子時大時小、時隱時現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系,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2。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引起,體驗影子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戶外活動中已初步感知陽光下會有物體的影子,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物質準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若干、背景板塊、大記錄板、紙箱、剪刀若干、剪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動物的影子,激發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班來請來了好多神秘的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呢?”
二、找一找、玩一玩,感知物體擋住光線產生影子的現象,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指導語:“還有好多小動物也帶來了自己的影子朋友,我們一起跟他們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1。找一找、玩一玩影子。
2。分享交流探索過程與結果。
提問:你的影子朋友是誰?你和影子朋友玩的時候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三、幼兒探究光與物體的遠近和影子之間的關系,感受影子有趣的變化
1。幼兒猜測:手電筒的光離小動物近影子變大,還是離小動物遠影子變大?
2。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當手電筒的光離動物近時,影子就會變大。手電筒的光離動物比較遠時,影子就會變小。
四、幼兒探索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進一步發現物體擋住光線會產生影子
1。自由討論、交流,猜測“長眼睛”的方法。(出示大記錄表)
2。幼兒記錄猜測“長眼睛”的方法。
3。探索、驗證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
4。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5。再次實驗驗證,尋找答案。(教師用手演示有洞,影子就會有眼睛)
6。師幼共同梳理獲得的經驗:有孔以后光就會從洞里鉆過去,我們的影子寶寶看起來就有眼睛了。
五、觀看手影表演,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影子的興趣
活動延伸
幼兒探索體驗手影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掌握搬運疊加物體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們利用物體疊加所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知道疊加是一種好方法。
二、活動準備:各種書、保鮮盒四組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里這么多書撒了,誰能幫我把這些書搬到對面的桌子上,老師要求得一次性把書搬走,哇,好多的書,咦,這么多的書,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把它們放到一起呢?引導幼兒說出把書摞起來,總結,這就是疊加。
(二)幼兒體驗
1、嘗試疊加
魔法變變變: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請幼兒觀察。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要請四個小朋友來,用疊加的方法把這些盒子全部都疊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誰又快又穩。
提問:你用了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樣的順序?你覺得這樣的辦法好嗎?引導幼兒發現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會比較穩固。
2、嘗試把疊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吧。看看我們的盒子都是什么顏色的?粉、藍、黃、綠。這一次,請四個小朋友來,把這些盒子互相調換(強調一次完成)。
提問:你是怎樣做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讓盒子不穩呢?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因為太高太多,盒子不穩。怎么樣能讓這些盒子變矮呢?說說看!試試看!引導幼兒說出把盒子蓋子打開再疊加(請小朋友都參與進來,一起體驗)。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其實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經常能用到疊加的方法,你們見過嗎?
出示課件,介紹生活中一些疊加的例子(比如:鞋柜、放衣服、蓋高樓)。
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疊加的例子,我們一起出去找找還有哪些吧!
科學活動教案14
一、預設目標
(一)自然智能
1、感受秋天落葉的美好景象。
2、喜歡親近大自然。
(二)整合其他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在操場上玩游戲。
二、活動資源
1、活動材料:戶外已經有了很多落葉,裝落葉的大塑料袋。
三、示例活動
1、帶領寶寶到戶外有落葉的地方,邊念兒歌邊鼓勵寶寶觀察并感受樹葉飄落的到處都是的景象。
師:秋風吹,樹葉飄,紅葉黃葉往下掉。一片一片拾起來,和我一起做游戲。
2、可運用優美和生動的語言激發寶寶對大自然的熱愛,加深寶寶對秋天到處都是落葉的美好景象的感受。
3、鼓勵寶寶用動作或語言表達對美好景象的感受,如學學小樹葉飄。
4、給每位寶寶一個小筐,并帶領寶寶找樹葉、撿到的樹葉放近筐里。
5、可請配班老師協助分組進行活動,注意觀察寶寶的行動,保證寶寶在老師的視線內,注意寶寶的安全。
6、引導并鼓勵寶寶在撿樹葉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樹葉的顏色、形狀等。
7、鼓勵寶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樹葉的喜愛,如摸一摸樹葉。
8、鼓勵寶寶將小筐里的樹葉到進旁邊的大筐,根據寶寶的活動量適時調整活動時間,請配班老師協助將大筐帶回去。
師:我們把樹葉寶寶都送到大樹媽媽身邊去吧!大樹媽媽高興極了,謝謝小朋友把她的寶寶送回家。
四、活動指導策略:
(一)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秋天落葉的美好景象。
難點:喜歡親近大自然。
(三)活動形式:談話、戶外實踐。
四、活動觀察與評價
各關鍵能力表現突出表現較好表現一般備注語言能力
感受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日常用品,知道這些日常用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通過發現、討論、驗證,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工具組:組裝玩具汽車,冒釘的小椅子,螺絲刀,錘子;
修補組:破舊圖書,訂書器,剪刀,膠帶,固體膠;
裝飾組:白裙,印章,彩紙,水彩筆,油畫棒;
課件,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火車車箱,螺絲,繩子,夾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師扮演"小工人"出場,引起幼兒興趣師拎著工具箱邊走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拿起一張椅子,師表演釘子軋了手,掏錘子,釘;拿出一個掉了螺絲的玩具,用工具擰緊。)
(2)出示工具,幫助幼兒認識師:
哎,你們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忙嗎?(指箱)我這里有許多寶貝,一準能幫上你的忙。你們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寶貝?(想)
師:箱子上有鉛絲擰著打不開,怎么辦?可以請什么來幫忙?(啟發幼兒說出請鉗子來幫忙,同時師操作鉗子擰開鉛絲,打開箱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過與幼兒的互動,很自然地演示錘子、螺絲刀、鉑子這些幫手的作用。讓幼兒產生躍躍欲試的情感態度。
2、參觀"動物新村",幼兒尋找、發現動物們遇到的困難
(1)師生乘坐小火車邊唱邊去動物新村參觀師:聽說動物新村的一些動物遇到了困難,你們愿不愿意去幫助它們?好,坐上我們的小火車出發!
設計意圖:
(1)本環節所提供的小火車的車身是用一只只紙盒通過螺絲連接而成的,車輪是用螺絲將陵棄光盤固定在紙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為接下來的活動埋下伏筆。
(2)通過創設的場景,引導幼兒發現動物遇到的困難:
場景一: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難?(凳子冒出釘子,玩具上的螺絲掉了。)
場景二:熊貓家里圖書怎么了?(圖書破了。)
場景三:小鴨碰到了什么難題呢?(小鴨的白裙子不漂亮。)設計意圖:將動物的家布置成相關問題場景,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并發現小動物遇到的困難,調動他們的動手操作熱情。
3、引導幼兒討論幫助動物所需的工具,并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操作
(1)利用課件,討論動物遇到的困難及幫忙所需的工具師:小狗家汽車壞了、凳子上的釘子冒出來了,我們怎么幫助它?
師:熊貓遇到什么困難了?怎么幫助它?
師:小鴨碰到什么難題了?用什么來幫它?
設計意圖:將幫助小狗、熊貓、小鴨所需的工具通過f|asn課件一一呈現在屏幕下方,讓幼兒進行選擇。幼兒在選擇相應"幫手"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組、修補組、裝飾組,幫助幼兒建立了分類概念。
(2)幼兒分組,根據動物所遇困難選擇相匹配的工具操作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工具都在這三只盒子中呢,待會請大家用這些去幫幫小動物,你想幫助誰就選誰的照片貼在身上,貼好之后,到這邊選上你認為合適的工具去幫忙!
設計意圖:由于中班幼兒的年齡原因,不會自由分組,采用選貼動物照片的形式能幫助幼兒自由、快速地分組。
4、借助課件,幼兒交流、總結自己的好辦法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們用了哪些工具幫助小動物的?
借助課件畫面配音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用錘子、螺絲刀、訂書機、彩筆、印章這些寶貝當幫手,幫我們修好了汽車、圖書,還讓白裙子變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們的這些好幫手真是太神奇了,謝謝你們!
設計意圖:通過小明友的實際操作及講述,幫助幼兒鞏固"幫手"與物品的匹配經驗。
5、合作修理火車,拓展經驗,體驗成功快樂
(1)檢修火車,引導幼兒討論修理的辦法師:我們苗苗愛心隊今天又幫助了別人,真開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該下班了,苗苗愛心隊的隊員們,坐上我們的火車!
師:哎呀,我們的火車怎么了?(好幾節車箱都掉了,還少了幾個輪子。)師:好險哪,怎么辦?用什么來修呢?(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提供幼兒所需的"幫手",鼓勵幼兒合作修理火車師:這邊有你們需要的夾子、螺絲、繩子、膠帶,我們大家一起動手趕緊修好。
火車修好后,師生坐上小火車返回。
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
設計意圖:中班幼兒需要不斷的情境刺激,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著己修理好的長長的一列火車,孩子們歡呼雀躍,再次體驗勤了成功的快樂。
教學延伸
在活動過后將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進一步嘗試,并繼續鼓勵孩子關注身邊的許許多多的其他好幫手,比如清潔工具、交通工具、勞動工具等等。
教學反思
這是我實施的一課多研教學研討活動,這一稿為集體研討后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學實施后,研討中分別指出:
1、目標過散,整節活動難度提升不夠;
2、幼兒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強,大多只是在擺弄工具;
3、環節之間缺少上下串聯的脈絡等。于是在第四稿中結合幼兒興趣點,將重點放在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