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觀察記錄(合集15篇)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
項目
游戲
內容
材料準備
活動指導
娃娃家
餐具、洋娃娃、塑料食品、桌子、椅子、碗櫥、小床、小籃子“在娃娃家的游戲中應該有幾個人做事最好呢?(幼兒商量 應該做些什么事呢?
理發店
白圍布、各種理發用品、電吹風、小梳子
“理發店里的工作人員可分為理發師和美容師,理發師針對男顧客,美容師是給女顧客服務的。”
繪畫區
記號筆、蠟筆、白紙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繪畫的底圖,你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看誰畫得最漂亮。”
手工區
小巧手操作材料
剪刀、膠水
“今天我們練習撕紙,小朋友在撕的時侯要注意保持環境整潔,撕下的廢紙要堆一起,最后扔到垃圾箱。”
觀 察
分 析
在撕紙的活動中,我發現如果老師盯得緊小朋友會做得好一些,紙屑會記得放好,有幾次我不在不盯就不好好集中到一起分析“撕紙活動”在撕紙的活動中,幼兒由不懂規則將紙亂撕到會撕并且能撕得光滑,進步很快。這說明我班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還是比較濃的,并且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自主自覺的在分區游戲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發展,有一定的自信心,在開始不會的情況下能不氣餒、不怕困難繼續學習、繼續練習最終達到目標。
陳安琪最愛玩娃娃家,在今天(周三)我到娃娃做客的過程中,她最熱情,做了許多的菜給我吃,還邀請我陪娃娃。在繪畫區中發現劉趙玄小朋友畫的畫非常地漂亮,藍色的海洋里有三條熱帶魚在游戲,另外還添上了水草,顏色也配得非常地協調,涂色很均勻。在分區活動連續幾次的撕紙,我發現幼兒的撕紙水平有明顯地提高,大部分幼兒都不會將圖形撕壞,并有部分幼兒能撕得光滑。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2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馮嘉灝就自我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馮嘉灝: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并不說話。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馮嘉灝之所以不懂得怎樣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我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我又沒信心,不懂得怎樣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齊去玩。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3
觀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觀察對象:“娃娃家”的五位幼兒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5日區域活動時間
觀察地點:小三班教室 “娃娃家”
觀察實錄:
今天是第三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也要了當媽媽”,原來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經戴好了角色牌,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我蹲下身子問欣欣和萱怡:“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萱怡搶先回答:“因為我平時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欣欣也說:“我也喜歡當媽媽。”
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就對娃娃家的寶寶說:“那我們先來朗誦剛學過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兒歌吧!”孩子們馬上大聲的念起了兒歌,兒歌念完,我馬上問:“為什么說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爺爺”鉦文說:“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泓博”也在一邊補充道:“還有小朋友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梵希點點頭說:“我家也是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三個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說:“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萱怡來當‘媽媽’, 欣欣當‘奶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奶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萱怡最終當上了“媽媽”, 欣欣當上了“奶奶”。剛開始“奶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觀察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自己選擇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奶奶”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選角色牌。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調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念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的投入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4
班級:大1班 觀察者:姜微微
幼兒姓名體幼兒觀察
時間11月10日觀察內容美術
實錄:幼兒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這幾天中我讓幼兒來觀看已經完成繪畫的瓶子,知道用各種線點塊的線條進行作畫。還有是讓幼兒體會藍和白的結合后產生的效果會怎樣,我們稱它為青花瓷,讓幼兒知道青花瓷是中國的國粹。通過許多天讓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幼兒都在蠢蠢欲動很想動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把自己的許多想法都畫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條一樣的線等等。幼兒對于整個過程很感興趣,每個幼兒畫出來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樣,很好看,幼兒對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滿意,非常的想帶回去。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時得表揚幼兒,幼兒覺得非常的高興,任務完成的也很出色。
2堅持工作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3.幼兒對感興趣的東西,在完成的過程中是非常的認真。
幼兒對本區角的興趣:
A、非常感興趣 B、一般 C、不感興趣
實錄
畫螃蟹時,我們這次的作畫紙張與平時的不一樣,紙張采用的是宣紙,這種紙比較的薄而且比較的容易破損,再畫螃蟹的我們采用水彩筆和蠟筆相結合的圖色的方式。幼兒對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幼兒都是積極的去完成這幅畫。有個別能力差得幼兒他們會把紙弄破了,這里需要幼兒技巧,一筆畫出不可停頓,出現難題二的是幼兒需要涂蠟筆時要注意輕重,太重會把紙弄破,太輕是顏色上的會不均勻。大體上幼兒這幅畫完成的還是不錯的,對這樣的作畫方式幼兒還是比較的感興趣的。
分析措施效果
1. 及時得表揚幼兒,幼兒覺得非常的高興,任務完成的也很出色。
2. 堅持工作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5
觀察班級:中三班
觀察對象:趙子晗
觀察時間:20xx年11月
活動內容:數學區(圖形拼拼樂)
活動實錄:
剛開始游戲時,他們這個游戲已經有了4個小朋友,又有一個小男孩來了也想參加這個游戲,趙子昑對那個小男孩說:“已經有4個人,不可以玩了。”他用一個正文形、一個三角形、一個小的長方形,拼成了一間房子,然后對我說:“老師,我媽媽教我這樣玩的。”過了一會兒,他覺得房頂用三角形不太好看,他三角形換成了梯形:“我拿一塊梯形做房頂,又找了兩個紅顏色的長方形做自動門,我這兩個門只要人想進去就可以自動開了。”他與同伴交流:“我拼了個房子。”同伴對他說:“我拼了小人和花。”“我還想做棵樹。”于是他找了三個三角形和兩個長方形,拼了一棵松樹。我問他:“你還想拼什么呢?”“我還想拼船。”于是他從筐子里找了一個梯形、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小長方形,拼出了船,他邊做邊說:“我在劃龍舟的時候就看到過船呀!”
剛把船拼好,同伴說:“我們去玩別的游戲吧!”當另外三人想離開的時候,他看了看手中的紙板,又看了看同伴,想了想之后還是放下了手中的紙板準備離開。我問他:“趙子晗,這兒怎么辦呢?”他看了看拼的東西,然后無奈地說了聲:“那我還再玩一會兒吧。”于是他又開始拼長頸鹿,他從筐子里一塊一塊地找,把不用的筐子放回筐子里,后來他又拿來了兩塊圓形的紙板,“長頸鹿帶來了一些蘋果,他想吃蘋果了。”
他用一塊長方形和正方形做出了一頂帽子,他將原來的房子加了一塊梯形,我問他:“這是什么?”他可能已經忘了這就是他拼的房子,他的話恰恰證明了我的猜想:“壓水機連上水管就可以出水了。”“我還想做輛車。”他拿來了一個大正方形、兩個長方形、三個梯形、兩個圓形,邊拼邊說:“這車有好多好多的房頂,這方的里面也是屋頂。”當他拼好車和長頸鹿,他離開拼好的東西到場地上四處找他想要的紙板,后來他又找了兩個半圓形,放在長頸鹿的腳邊,他邊拼邊想邊改造長頸鹿,他將圓塊放在長頸鹿的頭邊,整個圖案又有了改變,同伴第二次有了換游戲的想法,他又跟著進了活動室。我問他:“人家離開,那你就離開了嗎?你還想玩這個游戲嗎?”“想呀,我只是去看看別人玩橡皮泥。”
過了一會兒收玩具,他一個人離開把進區卡送了回去,過了四五分鐘之后,他才慢慢地回來收玩具。
評價與分析:
與老師溝通后,了解了他的一些情況:平時話語不多,在集體活動中很少發言,很少主動學習。但是在拼拼樂的游戲中,他一直都很認真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樂在其中,他能不斷地創新,將原來一個簡單圖案逐漸變得完美。只是在收玩具的過程中,他表現得很不積極。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6
情景描述: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先給孩子們看了一段豆豆發芽的視頻,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議論起來,看孩子們說的起勁,我便暫停了視頻問他們:“你們知道它長大了變成什么嗎?”
孫晨萱說:“陳老師,這是豆芽菜。”
孫璟悕說:“這是種子呀。”
銘銘說:“老師,我知道這是菜菜小時候。”還有的孩子說長大了變成可以吃的。孩子們猜的很興奮。“拿我們來看看長大了到底是什么好嗎?”當孩子們看到種子最后長出了豆豆的時候都笑著說:“是豆豆“、“是豆豆”、“我吃過的”、“我家里有的”。
“那你能不能用動作來學一學豆豆是怎么樣長大的呀?”聽完我的話,孩子們都開始離開小椅子躍躍欲試了。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有的孩子身體在扭呀扭呀。但是有部分孩子卻只是在一旁笑瞇瞇的看著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孩子在捂著嘴巴大笑。
發現的問題
在今天的游戲中,有些孩子表現的相當興奮,有些孩子則表現的非常膽小。
問題的分析
在活動中出現部分孩子不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也有極少數的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了不禮貌的行為。
對策
小班幼兒的堅持性比較差,甚至比較膽小,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多多鼓勵那些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要在活動中加強活動常規的管理。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7
在小劇場表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愿意上臺表演,可是Andy有點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媽媽來,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黃以心是個很靦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們班組織的這個活動,他進步了不少,那天爺爺奶奶來接他,他就開始愿意在我們面前表演了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8
日期:20xx年3月1日
開始時間:上午10:05
結束時間:上午10:25
成人數目:1
兒童數目:3
兒童姓名:小Q、小萱、小雅
年齡:6歲
環境:室內區域游戲,巧手區開設了《花兒朵朵開》游戲,提供了彩紙、花瓶、彩筆、雙面膠、剪刀等材料,孩子可以自主取放。
目的:觀察6歲孩子在巧手區的游戲,了解孩子對手工游戲的興趣、手部小肌肉群的發展水平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的運用情況。
目標:記錄孩子在巧手區的表現,觀察孩子動手能力的水平,對游戲材料是否感興趣。
觀察記錄:
區域游戲開始了,小玲、小宣和小Q等孩子,選擇了巧手區的“花兒朵朵開”游戲,他們取來了彩紙、彩筆、瓶子、枯樹枝、剪刀還有雙面膠,便坐在桌子旁邊開始制作小花。只見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畫畫、剪剪、貼貼。
小Q取了一張綠色的紙,他用綠色的水彩筆在紙上畫了兩片綠葉,用深綠色的彩色筆在綠葉上面畫著葉脈,接著,他沿著綠葉的輪廓剪下葉子。
小萱做的是一朵黃色的三層花,她仔仔細細地畫了三層花的輪廓,每一筆都非常精致,她開始剪花,剪完一個花瓣,她調整一下手指捏紙的位置,又繼續剪起另一個花瓣,使用剪刀動作流暢。
小玲在紫色的彩紙上畫了一朵五瓣小花,她剪下花,在花兒后面貼上雙面膠,用手指甲摳出雙面膠粘住的地方,接著把花兒貼到樹枝上。
孩子們耐心地制作了許多的美麗的花,原本干枯的樹枝上迅速地“長”出了一朵朵小花,一片片綠葉,并把這些美麗的花兒擺放到巧手區的展示臺上,教室里的氛圍變得充滿靈氣和生機。
結論:
孩子們能自主取放材料,小Q、小萱和小玲對于教師提供的巧手區《花兒朵朵開》游戲材料感興趣,他們愿意動手畫畫、剪剪、貼貼,在枯樹枝上裝飾各種各樣美麗的花兒和綠綠的樹葉,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里獲得動手制作的快樂。
評價:
這三個孩子愿意自主地去巧手區游戲,積極地投入到花兒朵朵開的創作中去,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了鍛煉。根據《指南》中相對應的大班年齡段幼兒發展指標:“能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環境、美化生活。”,這三個孩子都能達到這個指標。
建議:
在巧手區提供一些廢舊材料,如泡面盒、瓶子、橡皮泥等,讓孩子自主選擇材料。再制作一些廢舊材料制作的范例作品,供孩子參考制作。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9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我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十分開心。今日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我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教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依靠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理解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茍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我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資料。這樣的幼兒缺乏必須的自信心,總認為自我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靠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資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具有必須的依靠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我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提議。以直接提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我所喜愛、興趣的活動資料。幫忙幼兒構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靠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靠心強,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進取、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我,并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欲望。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0
觀察時間:4月5日下午區域活動時間
觀察對象:手工操作區的一組幼兒(大班)
觀察地點:大二班活動室
觀察內容:
區域活動之前,我拿出兩筐操作材料對小朋友們說:“今天老師給手工操作區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有吸管、糖紙、模具刀、皺紋紙、小盤子、小樹枝等等,看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和橡皮泥能做成什么,待會把你做的東西給大家介紹一下。活動開始了,有十幾名幼兒一下擁擠到手工操作區這塊場地,曾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橡皮泥又成了孩子們手中的“香餑餑”,只見一個男孩子最先搶到模具刀,接著另一個小朋友把糖紙拿到自己的跟前由于準備的材料非常充足每個幼兒都拿到了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筐里還剩下不少材料。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我發現第一個小朋友一會拿刀無目的地切來切去,一會又拿小盤子擺弄來擺弄去,第二個拿著糖紙對著教室看了又看,顯然他又發現了糖紙的另外秘密大部分幼兒都只停留在擺弄老師提供的游戲材料上,很少有小朋友在那兒專心地進行操作。直到游戲結束,大多數孩子也沒有用這些輔助材料做出好看、好玩的作品。
分析:
操作區是孩子們常去的地方,每次活動都有許多小朋友進入到操作區玩他們喜歡的橡皮泥,他們用橡皮泥搓麻花、團小球,做糕點,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輔助材料,過一段時間后幼兒已不滿足于簡單的搓搓、團團、壓壓,操作區逐漸無人問津。新材料的出現使得曾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操作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1
當孩子們貼國旗時,他們在國旗右上角貼上五顆黃色的星星,而且排列不均勻。大星星和小星星排成一排。
評估和分析
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兒童的觀察不夠細致。他們只看到國旗上有一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卻不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順序。
教師的干預策略
教師了解星星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四顆小星星是如何圍繞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標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應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順序,粘貼時應注意個性引導。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2
觀察時間:X月X日
觀察地點:教學活動、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相對于2月、3月的‘太兇’行為,在教師的不斷糾正下,家長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這些壞習慣,進取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依照昀昀的一貫興趣愛好,很喜歡去美術區,可是由于一向來的晚,所以美術區的小朋友都滿了,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區域,在《老虎拔牙》活動中,我請她去“拼老虎區”試一試,我先示范拼了老虎,她開始興奮的念“老虎、老虎”還指著圖片下頭的紅色彩紙說“紅色的、紅色的”,我朝昀昀豎起大拇指說“真棒”她也開心的跟著說“真棒!”看到她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順勢給昀昀介紹了拼圖的玩法,告訴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之后我請昀昀自我來試一試,開始時,她很認真的按要求尋找著拼圖,那幅拼圖需要4塊小圖。昀昀找到了3塊,就指著說“老虎、老虎”我提醒她還缺一塊,她又在籃筐里找了一番,沒找到,就自我跑走了。
分析與措施:
根據昀昀的這個情景,我也思考,昀昀經常性的選擇美術區、畫畫區,能在美術區堅持很長的時間,是因為畫畫是昀昀的特長,在畫畫中,她能夠體驗到成就感、提升自我的自信,越畫越好!而很少、不太愿意去選擇其它區域,是因為她不敢嘗試,怕出錯,所以昀昀嘗試其它區本身就是一個提高,可能對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可是對昀昀的要求能夠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說拼了3塊也能夠對她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她下次繼續參加該區域的興趣,以此類推,讓昀昀去進取嘗試各種區域,讓她有全面的發展。另外,也應進取的與家長溝通,請昀昀按時來園,保證游戲時間的充足!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3
環 境:區域活動的閱讀區中,五六名幼兒在翻閱,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觀察目的:平平在閱讀活動中是否愿意大膽表述。觀察目標:觀察記錄平平是否能大膽復述故事。
觀察記錄
閱讀活動中,平平很安靜地在座位上翻看著一本繪本。看著其他幾名孩子都在翻閱繪本,于是我就說:“誰來說說剛才你看繪本時看到些什么內容?”話語一落,就只見平平高高舉起小手。毫不思考,請出平平來說。雅軒說:“今天,我看了大衛的書。”一邊翻著頁碼一邊講述著自己看到的內容:“大衛他在吃東西,大衛沒有坐好,大衛爬到別的小朋友座位上去了。大衛又要想尿尿了……平平一口氣說了很多,聽平平講故事的幾位同伴都盯著平平皺著眉頭,于是我反問他們:“你們都聽懂了嗎?”孩子們直搖晃著腦袋。平平無任何表情,合上書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我摸摸平平的頭說:“剛才你說了很多,但是說得太輕、太快了。以后講慢點,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楚,好嗎?”平平沒有任何表情,也沒有點頭示好就坐回自己位置上了。
分析評價
今天,平平能舉手上臺來說說自己在繪本閱讀中所看到的內容。是他能積極舉手發言的良好表現,值得表揚。看來堅持鼓勵和鍛煉還是有用的。他一開始就能告訴我們這本是大衛的書,看來她已經知道這本書的書名,因為現在班上有部分孩子都認識好多字了。或許他也從別的小朋友那里聽到的,不管怎樣,平平還是知道這本書是講誰的。接下來平平的“滔滔不絕”沒有收到任何回應,一是聲音太輕;二是講得語速含糊、太快了。連站在旁邊的老師也聽不清楚她在說什么。從平平的表情上看出他上臺講的話語沒有得到大家的回應,平平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無任何表情。最后老師給他的建議 ,平平也表現出積極的回應,哪怕是點點頭也沒有就自己回座位了。其實這是平平的正常表情,在游戲中、集體活動中等無論同伴夸贊他什么或者老師表揚他的話語平平就是沒有任何回應,要么不說話,要么就是自己坐在位置上。
支持策略
首先,后和平平相處時,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要和平平產生積極的互動。和他多說說話。可是平平能積極舉手發言,看得出她是想得到大家的贊同。就是因為他一臉的無表情,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聽懂了還是不想說。
其次,鼓勵平平今后上臺講述自己在繪本閱讀中看到的內容時,心里不要急,一頁一頁慢慢地翻,慢慢地講。每個字、每句話都要講清楚。這樣聽了平平的講述,我們大家才能做出回應啊。
最后,與其父母交談,建議家長在家陪伴孩子閱讀時,盡量不要打擾孩子看書的過程,等孩子看完后再問幾個問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書里找答案,對于孩子說得好的答案,家長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也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一種有效方法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4
班級:小二班
日期:第二周20xx年3月2日
主題:親親一家人
執教:陳超
活動目標:
1、喜歡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么的。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手指靈活度。
3、能遵守區域活動的規則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絨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裝玩具一套,餛飩、自制面條、餃子等若干。品嘗區,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醫院:醫院套裝玩具一套,自制鹽水瓶若干,藥瓶若干等
語言區:幼兒圖書若干,幼兒活動材料1
美工區:幼兒活動材料《紙工》P2頁,《紅燈籠》,彩泥,蠟筆、畫紙等
指導建議:
1、美工區:幼兒在做《紙工》《紅燈籠》時,因為小班的小朋友接觸剪刀剪紙還不是很多,教師在幼兒動手剪紙的工程中,要重點指導,并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幼兒做完成品時,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提高幼兒以后做紙工的信心和興趣
2、其他區域活動時,要注意每個區域的活動規則,并鼓勵幼兒在區域中多說,和其他幼兒多交流。
觀察原因
小班的幼兒在紙工游戲中,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為小班的幼兒手指靈活度還不夠,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觸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讓我們班的小朋友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幫助完成的紙工作品,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觀察記錄
有而在聽講的過程中還是很認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還不會用剪刀,而我在給他們做示范的時候,又恰恰忘了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剪刀,使他們本來就還不靈活的小手顯得更加的笨拙,雖然有一部分的幼兒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紙片,可是他們也沒有正確的是用剪刀。
思考與對策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在手指靈活度的方面還是欠缺的,他們的手指小肌肉群的發育還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細致的游戲或動作都還不是很協調,特別是需要使用剪刀時,就很明顯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是只在紙工活動上,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課堂上完全能說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動和交流中,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外,還需要家長平時在家中能讓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練一練,這樣對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和小肌肉群的發展都有好處。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5
我看到的情景:
區角活動中,一組孩子正在美美理發店中“工作”。沒多久,理發店里傳出了爭吵的聲音。老師悄悄走近,才明白原來是發型師和洗頭師在爭吵,都認為吹頭發的工作是自己的,互不相讓,而旁邊的店長和衛生員一個幫一個,正鬧得不可開交。
老師走了進去,說“老板,我要剪個漂亮的短頭發。”幾個孩子見狀,都圍了過來,熱情地接待他。洗了頭發后,洗頭師搶先拿到了吹風機,得意地要給顧客吹頭發了。老師顧客這時疑慮地說了一句“哎,別的理發店都是發型師吹頭發呀,你們這里怎么弄錯了?”扮演洗頭師的孩子怏怏地把吹風機放下走開了。
我想到的:
這個案例中看似矛盾解決了,但是老師的這個“建議”直接破壞了理發店的氛圍,而浪費了一個孩子可以自己動腦探究和解決的教育契機。這個矛盾實際上是孩子合作中分工不明的表現,老師自以為是合作式的支持策略,參與了孩子的活動扮演了角色和孩子合作進行游戲,但這個策略成功了嗎?在互動起步的階段,老師就沒有充分的傾聽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也許孩子還沒有想到要求助老師、要向老師發起互動呢?這個起步是老師主觀意愿上的激起互動,這樣的參與也是不合時宜的。那么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互動支持更始充滿了主觀色彩,甚至有了“簡單粗暴”地宣布了所謂的“正確答案”,這種參與、這種支持不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也違背了合作式支持策略的實施原則。
我的教育點子:
在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更應該是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參與者與合作者。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應根據教育任務與內容的不同,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互動方式。每次活動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孩子希望我參與嗎?我怎樣參與進去?(傾聽孩子,尊重他們的意愿)
2.孩子是怎樣活動的?合作水平發展處于哪個階段?(把握角色定位,巧妙參與)
3.孩子有困難怎么辦?我的支持及時嗎?(幫助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并且努力做到:
1.了解——觀察幼兒需要,做好互動準備。
2.取舍——尋求幼兒需要與目標之間的平衡,判斷互動價值。
3.推動——借助有效策略,推動互動進程。如支持幼兒實踐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過提出關鍵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幼兒歸納和提升經驗。
4.反思——通過分析不斷調整互動策略。
那么,在教育過程中就能更多地關注幼兒的情感與需要,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更好地去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動模式。這樣孩子才能積極、主動、有效地與教師互動,我們的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0-13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02-16
中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09-28
區域活動方案的觀察記錄12-19
區域觀察記錄02-17
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09-29
拖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03-02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5篇11-02
美工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1-02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