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精選12篇)
活動記錄,一個過程的一次執行所需信息的管理,是通過使用一個所謂活動記錄的連續存儲塊來實現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1
我從事地理教學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本來我是學校的數學老師,結果我現在成了地理老師,連我自己都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一個巨大轉變。轉變的原因就不詳述了,今天著重談一談通過本次的國培學習我的收獲和感悟吧。
作為一個地理老師絲毫都不必做一個數學老師輕松,我以為做一個數學老師只需要對課本知識了如指掌,對解題思路成竹在胸,那么他就具備了做一個數學老師應具備的知識素養。而做一個地理老師,只是具備對課本的地理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地理課本知識外,我們還應具備的地理知識非常多,范圍非常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氣候學,天文知識等等,都要涉獵。
作為一個地理教師,還要具備優秀的表演功底,眾所周知,地理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副科科目,領導不重視,學生不重視,但我們地理老師得重視,我們要比語數外老師重視他們的課程更加重視地理課程。要想把這一個領導、學生都不重視的課程教好,就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乃至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和姿態,從而用我們的個人魅力去吸引學生學習我們的地理知識。
作為一個地理老師,還需要非常熟練的掌握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對于一些需要訓練學生讀圖識圖能力的教學或者是教學同學們不熟悉的地表形態,地理原理等知識時,我們就需要運用相應的圖片、視頻甚至是自己做一些動畫來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2
一、基本思路
在即將開始并不斷走向深入的校本研修中,我們按照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科教研活動和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以學校課堂為基點,以新課改、素質教育為方向,以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高考大綱為指導,以21世紀技能培養為重點,將暑期課程評價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有機整合,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課堂評價設計的突破方法,以滿足我國新課改“教與學”的需求,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批判性思維、信息素養、創新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打造反思型、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結合我校各年級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全組教師努力探索科學的教學、輔導方法,力求優化我校地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地理模塊教學和高三復習課的質量和水平,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努力建設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需要的地理教學模式。
二、研修目標
1、加強理論學習,豐富理論基礎。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等,每學期有一本學習筆記。同時要加強業務進修,個人主動關心國內外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結合備課組集體教研活動,每周至少抽出2小時,并通過多種途徑,如專業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網上搜索等,汲取地理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成就。
2、重視高中地理常態教學情境中的研修環節,如說課、聽課、觀課、評課等,鼓勵模式創新,促使研修成果為實踐應用服務;努力把暑期研修所學知識充分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實踐。利用備課組、課題小組和教研組活動時間,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歸納,再不斷地實踐,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很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3、通過校本研修轉變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老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推動教師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
4、圍繞“抽象式”地理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和應用為主題的課題校本研修,探討切實可行的地理模塊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高中地理常態教學、高三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5、構建高效的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等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情的分析和研究。
三、時間安排
時間段:20xx年9月3日——20xx年11月22日
四、研修內容
(一)教研組集中研修
高質量組織每月一次的學科組教研活動和研修活動;以每周二的年級備課組活動和主題研修活動為契機,開展好業務理論學習和集體備課,加強組內教學研究專題和個人所申報的教學研究課題的研究。
(二)聽課評課
主要以本校教師為聽、評課對象,認真參加各備課組的隨機聽課和觀課活動,并做到每聽必評;積極組織校區之間、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相互聽評課,相互學習。
(三)公開課
積極參加校、區、市各級組織開展的教學公開課活動,認真組織學校協作區的集體備課活動,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優化教學實踐,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四)撰寫研修總結
根據個人研修的實際情況,獨立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研修總結。以備課組為單位完成研修成果中的教學設計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及生成的資料數據等。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者教學設計,積極參加教育系統組織的教科研成果評選活動。
五、研修活動
六、保障措施
(1)如實記錄校本研修活動校本研修活動記錄表
(2)抓好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堅持集體備課活動的制度化和常態化,每周活動一到兩次,有固定的時間、地點,每次都安排好主講老師。我們既要尊重老師工作的獨創性與個性風格,又要強調合作探究,資源共享,老、中、青傳幫帶,著力培養青年教師,發揮集體的智慧。備考活動中做到“備課標考綱、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情、備學法”,統一進度,統一測試,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3)堅持聽課、評課制度,追求高效課堂,開展課題研究和課例教研,以科研促教學,不斷深化課程改革,追求高效課堂,積極開發校本教材。
全體教師要遵循現代化教學的規律,不斷更新教法與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努力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3
校本地理教研作為一種地理教學研究活動,目的是針對性地解決地理教學,尤其是地理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具體問題,同時構建民主、開放、高效的地理教研工作機制,調動全體地理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努力將地理教研組建設成為學習型的組織,引導廣大地理教師形成一種新的教研活動方式————在學習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狀態下研究。以學年為時段,開展工作,步驟如下:
(一)組織明確地理教研組長是地理教研組第一責任人,各年級地理備課組長是主要責任人。要求定期組織組內教師的理論學習和研討,營造科學、合作、創新、寬松的教研氛圍,營造宜人的物質文化環境;要求身體力行、直接參與并指導教師搞好校本地理教研,力促學校、教師之間及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交流與對話、溝通、協調與合作,與組內教師之間建立積極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分享經驗,努力把教研組建成促進地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學習型組織。
(二)啟動學年初,由教研組長提出要求,每位地理教師根據日常反思中的教研困惑和需求或學生的地理學習及發展需求,收集和編寫地理教科研專題指導信息。同時,指導每位地理教師根據地理教科研專題指導信息,結合自身的專業發展內容和目前所達到的水平狀況,反思找出自身發展較弱的方向,進行專業發展規劃,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確定學年個人研究的小課題。
(三)專業引領我們的做法是:
①要求每位地理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學理論書籍,學習和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并運用于反思和互動的教學研究活動中。
②鼓勵每位教師參加進修或培訓。
③加強與各級教研部門、相關專家和其他校外專業研究人員的聯系,為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理論指導和幫助。
④推行組內的骨干教師制度,要求發揮學科專業骨干教師的作用,當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者。
(四)互助交流我們要求每位地理教師開放自己,加強與組內的其他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教研組建立了相應的制度,積極為不同層次的教師牽線搭橋,為教師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臺。
1、集體教研制度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組織協調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研活動。在每學年初,結合學校實際、學科教學現狀、教師需求和學生的發展情況,確立1~2個有助于提升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教研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系列集體教研活動。每次活動確定中心發言人,通過教師的`集體交流研討,統一思想、達成共識,解決地理學科教學實際問題。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推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集體備課制度充分發揮各年級備課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備課活動。教研組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了“各人構思→集中交流→分小組(人)寫出個案→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教案(制成課件)”的集體備課制度,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組集體聽課,聽課后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再次修改,反復磨合,直至滿意為止。通過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反思、交流、互動、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師集體智慧和個人風格有機統一。
3、“樣本課”解剖制度每學期選擇1——2節有代表性的課例進行實況錄像,然后拿到教研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課教師介紹設計思路,然后,教研組集體針對上課教師的理論設計和實際上課過程中教學實施、學生反應進行比較研討,發現其閃光之處,作為今后教學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為戒。
4、聽課評課制度按新課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聽課、評課制度,明確聽課的節數、記錄的要求、評課的要求等,充分發揮其管理、研究、診斷及評估教學的功能,促進教師相互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
5、公開課展示制度明確展示的內容、對象、時間、要求等,促使活動的經常性開展,促進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和學生,提高教育質量。我們要求5年內青年教師每學期開展1~2次研討課或匯報課,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專題講座或觀摩課、示范課,認真聽取同行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6、教師幫帶制度倡導教師個體之間的相互指導,開展“老帶青”、“結對子”等教師之間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經驗分享、交流活動。要求每位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骨干教師,指導1~2位新任教師或教學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師,力爭實現青年教師“一年適應、三年站穩、五年創優”的目標。
(五)教師教學研究實踐要使以校為本的地理教學研究真正為教師教學服務,為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教師就必須從研究走向實踐。具體如下:
1、理論學習,營造一種氛圍,使教師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必要手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論,為反思提供理論基礎。理論的指導是促進教師專業提高的有效的保證。在計劃、形式、時間保證、檢查落實和效果上做出規范。
2、要求教師隨時將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收獲、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的火花或閃光點進行記錄,具有研究價值或困惑的問題,定期利用教研(備課)活動時間一起討論解決。如確實有解決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難問題,邀請有關專家引領指導。
3、要求教師善于對自己的行為或觀念經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形成“三步式教學實踐反思”,即①課前反思: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出調整性的預測;
②課中反思: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自動反思、迅速調控,思考是否發現了預料之外的問題,怎樣及時地處理這些問題;
③課后反思: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如上完一節課或上完一個單元的課)后,發現和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或對有效經驗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提升。
4、要求每位教師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對教學中發現的、在本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每學年申報一個“校本地理小課題”,實施“追蹤”研究。規范包括課題規劃、立項、開題、研究、過程管理、結題、驗收、檔案管理等內容在內的課題管理,增強“校本地理小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綜上所述,校本地理教研是一種新的地理教學研究秩序,是教研組文化的重建。它創造的是一種崇尚研究、共同探討、平等合作、共享經驗的氛圍,有利于每位地理教師專業發展。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4
研修主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學校地理教研室
參與人員:全體初中地理教師
一、活動開場(10 分鐘)
本次活動由地理教研組長主持,開場介紹了本次研修活動的主題 ——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強調情境創設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等。
二、理論學習(20 分鐘)
一位教師分享了關于情境創設的教育理論文章。文章指出,有效的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夠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如天氣預報、旅游景點等)、歷史故事(如鄭和下西洋與海洋地理)、熱點時事(如極地科考與極地地區地理)等作為情境素材。
三、案例分析(30 分鐘)
教師 A 展示了在《世界的氣候》一課中的情境創設案例。他通過播放不同氣候類型地區的'自然風光視頻(熱帶雨林的茂密雨林、熱帶沙漠的廣袤沙漠等),引導學生觀察并猜測這些地區的氣候特點。這種情境創設方式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
教師 B 在《板塊運動》教學中,以 2011 年日本地震這一真實事件為情境導入,展示地震后的圖片和相關報道,讓學生思考地震發生的原因,進而引出板塊運動的知識。通過對這一案例的分析,大家討論了利用時事熱點創設情境的優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如要注意對事件的篩選和引導學生從地理角度分析問題。
四、小組討論(30 分鐘)
教師們分成小組,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過哪些情境創設效果不佳的情況?
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情境創設方法?
怎樣評價情境創設是否有效?
各小組討論熱烈,每個小組都有代表記錄討論要點。小組代表發言如下:
第一小組提到在教授《中國的行政區劃》時,簡單地讓學生背誦各省區名稱效果不好,后來嘗試利用拼圖游戲作為情境,但發現學生只是關注拼圖速度,對省區的位置和特點理解不深。他們認為應該在拼圖過程中增加一些提問和講解環節。
第二小組認為對于抽象的地理原理(如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可以利用動畫演示作為情境,但要注意動畫的科學性和可理解性。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簡單的地球公轉模型,增強體驗感。
第三小組提出評價情境創設是否有效,可以從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知識掌握程度、能否遷移運用知識等方面入手。
五、總結發言(10 分鐘)
教研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強調情境創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情境與教學目標的緊密結合。鼓勵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和改進情境創設方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布置了下一次校本研修的主題為 “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5
研修主題: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員:初中地理教師團隊
一、活動導入(10 分鐘)
地理教研組長發言,指出地理實踐活動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素養。本次研修活動旨在探討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地理實踐活動,以豐富地理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二、實踐活動類型介紹(20 分鐘)
教師 C 介紹觀測類實踐活動
觀測類實踐活動可以包括觀測太陽高度角、月相變化、氣溫和降水等。以觀測學校內一天內的氣溫變化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在校園內不同地點(如操場、教學樓陰影處、花園等)放置溫度計,定時觀測并記錄數據。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氣溫的時空變化特點,加深對氣候知識的理解。
教師 D 講解考察類實踐活動
考察類實踐活動可針對當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進行。比如考察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含沙量、河岸形態等。在考察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設計考察方案,準備測量工具。考察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享與討論(30 分鐘)
案例分享
教師 E 分享了一次 “校園地理尋寶” 實踐活動案例。他將校園劃分為不同區域,每個區域隱藏了與地理知識相關的 “寶藏”(如標注有經緯度的卡片、當地巖石標本等),并給學生提供了簡單的地圖和線索。學生分組進行尋寶,在尋寶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方向判斷、比例尺計算、地理事物識別等知識。這個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討論環節
教師們圍繞該案例展開討論,提出以下觀點:
活動設計的.趣味性很重要,“尋寶” 這種形式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但要注意活動的安全性,特別是在校園內人員較多的情況下。
活動內容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校園地理尋寶” 活動可以拓展到周邊社區或公園,增加地理要素的復雜性,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地理技能。
四、小組設計實踐活動(30 分鐘)
教師們分成小組,根據所學內容設計一個地理實踐活動方案。各小組討論積極,設計方案如下:
第一小組設計了 “城市交通擁堵調查” 實踐活動,針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組織學生在學校附近的路口觀察不同時段的車流量、車速、交通違章情況等,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市民對交通擁堵的看法。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了解城市交通問題與地理區位、人口分布等因素的關系,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
第二小組計劃開展 “家鄉土壤類型調查” 實踐活動,選擇學校周邊不同的農田或自然區域,讓學生采集土壤樣本,分析土壤的質地、顏色、肥力等特征,了解家鄉的土壤類型分布及其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五、總結與后續安排(10 分鐘)
教研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肯定了教師們積極參與和提出的優秀方案。強調在設計和實施地理實踐活動時,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教育性。要求各小組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實踐活動方案,并在下次教研活動中進行分享和模擬實施,同時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小型地理實踐活動,收集反饋信息。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6
研修主題: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有效運用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地理學科專用教室
參與人員:初中地理教師
一、活動開場(10 分鐘)
地理教研組長主持活動,強調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能夠直觀地呈現地理信息,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現象的分布、規律和相互關系,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工具。本次研修將圍繞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更有效地運用地圖展開討論。
二、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15 分鐘)
教師 F 發言
教師 F 通過對比有地圖輔助和無地圖輔助的教學效果案例,闡述了地圖對學生地理學習的重要影響。例如,在講解世界人口分布時,單純的文字描述很難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但通過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人口密集區和稀疏區的分布位置,進而分析其影響因素,如地形、氣候、經濟發展水平等。
教師 G 補充
教師 G 提到地圖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時,通過讓學生觀察中國政區圖,識別各省區的形狀、位置和相鄰關系,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構建起地理空間框架,提高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敏感度。
三、地圖類型及教學應用(20 分鐘)
常見地圖類型介紹
教師 H 介紹了普通地理圖:如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等,這是最基本的地圖類型,能呈現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圍等信息。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普通地理圖引導學生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國家和地區的位置等。
教師 I 講解專題地圖:如氣候類型分布圖、地形剖面圖等。專題地圖突出某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在講解氣候類型時,氣候類型分布圖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分析其形成原因。
多媒體地圖的應用
教師 J 分享了多媒體地圖在教學中的優勢。通過電子白板、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等展示的多媒體地圖,可以實現地圖的縮放、圖層疊加、動態演示等功能。例如,在講解板塊運動時,利用 GIS 軟件展示板塊的運動過程,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板塊的邊界類型和板塊運動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四、教學案例研討(30 分鐘)
案例展示
教師 K 展示了在《中東》一課中地圖的運用案例。他首先展示中東地區在世界中的位置圖,讓學生明確中東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然后通過分層設色地形圖分析中東地區的`地形特點,再結合石油資源分布圖、宗教分布圖等專題地圖,引導學生探討中東地區長期戰亂的地理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K 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和總結。
討論與分析
教師們圍繞該案例展開討論:
教師 L 認為教師 K 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了多種地圖,使復雜的中東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從地理角度理解了該地區的局勢。但可以在學生觀察地圖后,增加一些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相互交流從地圖中獲取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師 M 提出在使用地圖時,可以讓學生嘗試繪制簡單的地圖,如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路線圖,這樣能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空間關系的理解。
五、實踐操作與交流(20 分鐘)
教師們分成小組,選擇一個教學課題(如《歐洲西部》),設計利用地圖教學的環節。每個小組完成設計后,推選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組展示,并交流設計思路。通過實踐操作,教師們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設計中,進一步提高了對地圖教學的認識。
六、總結與展望(5 分鐘)
教研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強調地圖的有效運用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鼓勵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地圖類型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同時,對下一次校本研修活動提出初步設想,將圍繞地理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展開。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7
活動主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運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活動時間:xx
活動地點:學校地理教研室
參與人員:全體初中地理教師
一、活動開場
主持人(地理教研組長)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和目的。強調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指出當前教學中存在地圖運用不夠靈活和有效的問題,希望通過本次研修找到改進的`策略。
二、理論學習
主講教師分享
一位地理教師就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和理論依據進行了講解。闡述了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能夠直觀地呈現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相互關系等。并介紹了一些國內外關于地圖教學的先進理論,如視覺感知理論在地圖解讀中的應用。
案例分析
結合一些優質地理課例,分析在這些課例中地圖是如何有效運用的。例如,在講解世界氣候類型時,教師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然后讓學生對比分析形成不同氣候類型的影響因素,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三、小組討論
分組情況
教師們分成四個小組,針對 “目前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地圖運用存在的問題” 展開討論。
討論內容
第一小組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過于依賴教材中的地圖,缺乏拓展和多樣化的地圖資源。第二小組提到,在引導學生解讀地圖時方法不夠系統,導致部分學生理解困難。第三小組認為,地圖與教學內容的融合不夠緊密,有時只是為了用地圖而用地圖。第四小組表示,在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如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等。
四、交流匯報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分享小組內提出的問題和初步的想法。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和提問,在交流過程中,大家對地圖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五、活動總結
主持人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肯定了教師們積極參與討論的熱情和提出的有價值的觀點。布置下階段任務,要求教師們在后續教學中嘗試針對提出的問題改進地圖運用方法,并記錄相關教學案例,為下次研修做準備。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8
活動主題:“初中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活動時間:xx
活動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員:初中地理教師
一、活動導入
教研組長發言,闡述實踐活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實踐活動能夠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本次研修活動將聚焦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地理實踐活動。
二、經驗分享
教師 A 的分享
教師 A 介紹了一次成功的校園地理實踐活動 ——“校園地理環境調查”。詳細講述了活動的設計過程,包括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調查校園內不同區域(如操場、花園、教學樓周邊等)的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雖然校園地形相對簡單,但可以觀察地面的起伏、排水情況等)、植被類型和分布、風向對校園環境的影響等。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實地觀察、測量、記錄等方法收集數據,然后回到教室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教師 B 的分享
教師 B 分享了組織學生進行 “當地河流生態考察” 的實踐活動經驗。從活動前期的準備工作(如與相關部門溝通獲取許可、準備考察工具如水質檢測試劑盒等),到活動中的安全保障(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和安全防護設備),再到活動后的成果展示(學生通過制作報告、PPT 等形式展示河流的生態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全方位地展示了一次校外地理實踐活動的實施要點。
三、問題探討
安全問題
教師們重點討論了地理實踐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和應對措施。尤其是校外實踐活動,如交通、野外環境中的.意外風險等。大家提出要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提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確保活動安全進行。
資源限制問題
部分教師提到學校地理實踐活動資源有限,如缺乏專業的測量儀器、實踐活動經費不足等。針對這一問題,大家討論了如何利用簡易工具代替專業儀器(如用自制的風向標測量風向),以及積極尋求校外資源支持(如與當地地理相關的科研機構或企業合作)。
四、實踐活動設計頭腦風暴
教師們分組進行地理實踐活動設計的頭腦風暴。每個小組針對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如天氣與氣候、區域地理等)設計實踐活動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活動的目標、實施步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五、活動總結與后續安排
教研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強調實踐活動設計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注重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要求教師們在后續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方案進行實施,并在下次研修活動中分享實施效果和遇到的新問題。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9
活動主題:“利用多媒體資源優化初中地理教學”
活動時間:xx
活動地點:學校地理實驗室
參與人員:初中地理教師
一、活動開始
主持人介紹本次研修活動的背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如動畫、視頻、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等,優化初中地理教學是本次活動要探討的內容。
二、多媒體資源展示與分析
動畫資源展示
一位教師展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動畫。通過動畫,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現象。教師分析這種動畫資源能夠將抽象的地理現象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地理概念。
視頻資源展示
另一位教師播放了一段關于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了熱帶雨林的豐富植被、多樣的動物種類以及獨特的氣候特點。教師講解這種視頻資源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學生對地理環境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GIS 軟件演示
有教師演示了利用 GIS 軟件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的過程。例如,可以通過 GIS 展示城市的地形地貌、交通網絡、人口分布等圖層,還可以進行空間分析,如查詢某一區域內的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分布情況。教師指出 GIS 軟件在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三、教師討論
多媒體資源選擇問題
教師們討論在選擇多媒體資源時應考慮的因素。如資源的科學性、準確性、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有的教師提出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而盲目選擇資源,要確保資源能夠真正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
多媒體資源使用頻率問題
對于多媒體資源在課堂中的使用頻率,教師們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師認為要適度使用,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而忽略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如黑板繪圖、教師講解等。也有的教師認為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靈活調整多媒體資源的使用頻率。
多媒體資源與教學方法融合問題
大家一致認為多媒體資源要與教學方法有機融合。例如,在播放視頻后,要設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將視頻內容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在使用 GIS 軟件時,要教給學生如何分析地理信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實踐嘗試計劃
教師們共同制定了在接下來的地理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資源的實踐嘗試計劃。每位教師選擇幾個教學課題,有針對性地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并記錄學生的學習反饋和課堂教學效果。
五、活動總結
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強調多媒體資源是優化地理教學的有力工具,但要合理選擇和使用。鼓勵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學生特點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并安排下次研修活動對本次實踐嘗試進行總結和交流。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10
研修主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運用的有效性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學校地理教研室
參與人員:全體初中地理教師
活動過程
開場致辭(5 分鐘)
主持人介紹本次研修活動的主題、目的和流程,強調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理論學習(20 分鐘)
一位教師分享關于地圖教學理論的資料,包括不同類型地圖(如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圖等)的特點和教學功能。
講解如何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如通過比例尺、圖例、方向等要素解讀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和關系。
案例分析(30 分鐘)
由一位教師展示一節以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為主題的.教學案例視頻片段。
在視頻播放過程中,暫停并分析其中地圖運用的環節,如教師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區域、緯度范圍和海陸位置特點。
討論案例中地圖運用的優點和不足,例如優點是能直觀呈現氣候類型的分布,但不足是對部分復雜氣候類型邊界的解讀不夠深入,導致部分學生理解困難。
小組討論(30 分鐘)
將教師分成小組,討論在各自教學實踐中地圖運用的經驗和問題。
例如,有的小組提到學生在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時容易混淆顏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范圍;有的小組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電子地圖資源來豐富教學。
每個小組記錄討論要點,并推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與交流(25 分鐘)
各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結果。
其他小組可進行提問、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
如針對電子地圖資源利用問題,有教師建議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初中生的在線地圖學習平臺,并分享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總結與后續安排(10 分鐘)
主持人總結本次研修活動的主要內容,強調地圖運用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地圖解讀能力。
布置后續任務,要求教師在接下來的一周內設計一個包含地圖有效運用的教學小片段,并在下次研修活動中分享。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11
研修主題:初中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與人員:初中地理教師團隊
活動過程
研修背景介紹(5 分鐘)
主持人闡述開展本次研修的背景,隨著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活動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共同研討改進。
優秀實踐活動案例分享(20 分鐘)
一位教師介紹了之前組織學生進行的 “校園地理環境調查” 實踐活動。
詳細說明了活動的目標(如讓學生了解校園內的地形、植被、建筑物布局等地理要素)、準備工作(包括設計調查問卷、準備測量工具等)、實施過程(如分組調查、數據記錄)和成果展示(學生制作校園地理環境報告和手抄報)。
通過展示活動過程中的照片和學生作品,讓大家直觀感受到該實踐活動的效果和意義。
問題研討(30 分鐘)
教師們圍繞實踐活動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
如安全問題,在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中如何確保學生安全;時間安排問題,如何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實踐活動時間;還有評價問題,如何科學評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成果。
對于安全問題,大家提出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制定詳細的安全預案、與家長溝通等措施。
頭腦風暴:設計新的實踐活動(30 分鐘)
組織教師進行頭腦風暴,設計新的地理實踐活動方案。
有的教師提出可以開展 “本地河流污染調查” 實踐活動,從調查河流污染源、檢測水質等方面入手;有的.教師建議進行 “城市交通擁堵調查與優化建議” 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交通流量、分析擁堵點等提出改善交通的方案。
對新提出的方案,大家進一步討論其可行性和實施步驟。
分組完善實踐活動方案(20 分鐘)
根據新提出的實踐活動主題,將教師分成小組。
每個小組負責完善一個實踐活動方案,包括詳細的活動流程、資源準備、人員分工、預期成果等內容。
方案展示與交流(20 分鐘)
各小組輪流展示完善后的實踐活動方案。
其他小組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相互學習借鑒,進一步優化方案。
總結與展望(5 分鐘)
主持人總結本次研修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將設計好的實踐活動方案應用到教學中,并收集反饋信息,為下一次研修改進實踐活動做準備。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 12
研修主題:利用多媒體資源優化初中地理教學
研修時間:xx
研修地點:學校地理實驗室
參與人員:全體初中地理教師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5 分鐘)
主持人指出多媒體資源在現代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展示地理現象、突破教學難點,引出本次研修主題。
多媒體資源類型介紹(15 分鐘)
一位教師介紹常見的多媒體資源類型,如地理教學軟件(如 Google Earth)、地理動畫視頻(如板塊運動動畫)、PPT 課件(包括有精美圖片、圖表和互動元素的課件)、虛擬實驗室(如模擬天氣變化實驗)等。
通過展示不同類型多媒體資源的實例,讓教師們了解其特點和功能。
多媒體資源使用案例分析(25 分鐘)
另一位教師展示了一節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 “地球公轉” 的教學案例。
在案例中,教師通過 PPT 中的動畫展示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同時配合講解,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
分析該案例中多媒體資源使用的優勢,如動畫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暫停和重復播放,便于學生理解重點內容。同時也指出了不足,如動畫速度較快,部分學生可能跟不上節奏,建議添加控制播放速度的按鈕。
教師分享經驗(20 分鐘)
邀請幾位教師分享自己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資源的經驗。
一位教師提到在使用地理教學軟件時,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位教師分享了如何在 PPT 中插入地理視頻,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小組討論:多媒體資源應用問題與對策(30 分鐘)
將教師分成小組,討論在使用多媒體資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設備故障、網絡不穩定影響在線資源使用、部分多媒體資源與教材內容匹配度不高、過度依賴多媒體導致師生互動減少等。
針對這些問題,小組討論并提出對策,如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提前下載所需的在線資源、對多媒體資源進行篩選和修改以適應教材、合理安排多媒體使用時間并加強師生互動環節等。
多媒體資源搜索與篩選技巧(15 分鐘)
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分享多媒體資源搜索的途徑,如教育資源網站、地理專業論壇、在線教育平臺等。
同時介紹了篩選優質資源的技巧,如查看資源的評價、來源的權威性、內容的準確性和與教學目標的契合度等。
實踐操作與交流(20 分鐘)
教師們在地理實驗室的電腦上進行實踐操作,嘗試搜索、下載和使用一些多媒體資源,并相互交流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和心得。
總結與拓展(10 分鐘)
主持人總結本次研修活動,強調多媒體資源是地理教學的有力輔助工具,但要合理使用。
布置任務,要求教師在下周的教學中至少運用一種新的多媒體資源,并記錄使用效果,以便在后續研修中進一步改進。
【初中地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相關文章:
校本研修活動記錄總結(精選25篇)06-11
教師校本研修培訓記錄03-28
高中地理校本研修總結03-17
校本教研活動記錄與反思07-16
初中地理研修計劃12-23
初中地理研修報告08-28
地理教師校本研修計劃03-02
校本研修活動總結04-25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