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藥房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在這個假期中,我們一行六位大學生來到了xx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參觀學習。這個企業坐落于連云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個新興的現代化綜合性制藥企業。公司自從1995年創立以來,通過實行程序化和目標化治理的營銷策略,建立了一個覆蓋面大、滲透力強的營銷網絡。他們以科學的營銷體系促進銷售,達到了銷售業績連年翻番的好成績,并于XX年進入全國醫藥企業五十強,且連續八年被評為aaa資信企業。在最近的福布斯XX中國潛力100榜上,**藥業位居排名第七位。這作為一家新興的藥業公司,實在是難能可貴!
作為仍在象牙塔內學習的我們,非常有幸來到這個現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治理的制藥廠。在這里,我們參觀了廠內的加工工藝;我們結識了廠里的與我們年紀相當的技術工人朋友;我們與企業的副總經理伏女士進行了深入的談話;我們還與常年往返中國和加拿大的負責新藥研發的資深科學家王博士進行了交流。在這些天的交流學習中,我們學到了關于制藥方面的專業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我們幾個學生在對待企業還有自身發展的認知上,受到了相當的震撼。毫不夸張的說,這次實踐,顛覆了我們以往的一些觀點。而在這里,我主要想簡單的談談關于企業文化以及大學生應該如何從學校走向社會這兩個問題。
一、企業文化
xx**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朝氣蓬勃,富有創新意識的知識型、科技型的大型制藥企業。她以創新、科技、人才、治理的核心優勢和嚴謹、科學、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具體行為來服務社會、營造健康。
眾所周知,要想把一個企業做大不是很困難,但是要把一個企業做長久甚至長盛不衰卻是很不輕易的。我曾經在一些統計上看到過,長壽企業與曇花一現的企業之間,最大區別在于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隨著市場、科技進步、內部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保持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帶來的競爭性是買不來、帶不走、學不到甚至不可替代、無法模擬的。
而成立于1995年的**制藥在短短的XX年時間內,從當年的一個不具天時不具地利的小廠,發展到了現在占地面積五萬多平方米、每年凈盈利高于10億元佳績的全國知名企業,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優秀企業文化。
那么,究竟企業文化的內涵是什么呢?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習慣性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而正是這些統一的價值觀、共同的認知體系才使得一個企業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據**藥業的伏女士介紹,每一個進入**的員工(小到負責清潔工作的工人,大到項目經理)在來到工作崗位之前,都需要提前進行培訓。
“回顧**藥業的漫漫征程,梳理諸多經驗。我們發現,高瞻遠矚與腳踏實地的統一、理性與激情的交織、自信與務實的辯證至關重要。建廠伊始,可謂不具天時、不具地利,但我們沒有為困難阻礙,沒有在惡劣的條件前止步。艱苦奮斗是一個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條件,在腳踏實地時又要高瞻遠矚。這些年來,公司領導班子團結而有激情,激情是克服困難的動力。同時我們又始終用超前的眼光縝密分析,謀劃未來,這使公司的治理、制度架構、人員觀念得到全面提升。
在榮譽和成就面前,**人并沒有滿足現狀,我們深深知道要創業就必須創新,創新就意味著打破常規。我們的核心能力在于新產品的研發,這些年公司來一直秉承‘科技為本’的理念,以博士后工作站及國家級技術中心為依托,誠招醫藥領域內的高科技人才,做好科研開發工作,為公司進軍新醫藥領域及現有品種的升級換代打好基礎。
在‘**精神’的旗幟下,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動制藥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是每個新來的員工都需要專心閱讀專心體會的關于**歷史的領導致辭。其中,所謂的“**精神”就是:豪在大志、森在偉業、精在治理、神在創新。也即,立大志、創偉業、精治理、重創新。員工也要受到這樣的教育,作為一個高科技制藥公司,**企業的終極目的絕不只是為了盈利,她有著更為沉重的企業責任——為醫、患提供滿足的服務;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個人發展空間;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正如治理大師德魯克在《組織的治理》里所說的,“一個組織機構是為了某項特定的目標和使命,或起到某項特定的社會作用而存在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正與德魯克的這句話遙相呼應,證實了一個企業當且僅當她有一定積極的社會作用才能夠屹立于競爭激烈的市場。
在參觀**制藥廠的時候,我們發現廠內并沒有口號式的標語。
例如,他們的企業宗旨是“服務社會,營造健康”,但不論何處都找不到這樣的字眼。我們象征性的問了幾個正在休息的工人**的企業宗旨是什么,他們都能流暢的告訴我們,其中還有一些師傅給出了自己的深刻理解。這就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企業的治理能力——他們成功地避免了形式主義。我們真切的看到,企業或者員工的行為和外部形態都與內部的意識形態達成了統一。真正的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伏女士也告訴我們,他們這里除了培訓時候發下的學習資料,沒有任何字面上對企業文化的詮釋。但是,當我們走進這個企業,當我們成為其中任何崗位上的一員之時,就會發現,**的企業文化就似乎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每個員工的心態、每個員工的行為,處處體現著**的那種高瞻遠矚與腳踏實地的統一、理性與激情的交織、自信與務實的辯證。
我們在閑聊時也曾經詢問伏女士,他們為什么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她告訴我們,**文化不是為了趕時髦、為了要做“文化人”,也不是為了提高企業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檔次地位,而是要通過企業文化約束員工,凝聚員工,激勵員工。但是,這種凝聚并不代表**文化就是統一員工的行為。許多企業要求員工統一制服,清晨排列成行做早操,喊些口號,就算企業文化了。其實不然,優秀的企業文化在于員工對制度的真心擁護,在于企業統一的價值觀,并非只是對于工作環境的統一。就似乎微軟的招聘廣告語所說:“你喜歡自由安閑,手拿可樂,邊聽音樂邊工作的環境嗎?”實踐證實,隨意的工作環境并不妨礙優良企業文化的行成與執行。
伏女士說,“其實人才固然重要,文化才是要害”。的確,頂尖的人才,可以通過合作生產出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但也可以上演最慘烈的斗爭。假如組織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的文化,這個組織也只是一盤散沙,這個時候人才的增多,不過是增大內耗而已。所以,**需要她特有的企業文化,不但如此,任何企業都需要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總是標志著該企業的視野和品位,一個企業假如沒有文化,尤其是沒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時,只有磚、瓦、沙子,而沒有水泥(凝聚劑)一樣。總之,當企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時,為
了能再上一層樓,再創新的輝煌,這個企業就必然要提高它的文化素質,只有這樣,這個企業才可能會具有一種長久的生命力。
二、大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轉變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發現,畢業的大學生與合格的企業員工相差甚遠。
且不談技術上從理論到現實的差別,或者是與人的交往能力的差距,光是大學生需要進行的角色轉變就已經相當大了。
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教室走向工作崗位,由學生變成員工,無論生活方式,還是生活環境;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思考方法,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才能更好的適應企業。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和員工的交談,再加上伏女士的點撥,以及各自的觀察,總結出了下面幾條。要想成功的從學生變為員工,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由“是什么”轉變為“做什么”
校園里的學生更喜歡探究了解事物的本質,非要弄出一番道理才知足;但企業里更注重的是以實踐為前提,可行性與成本效益一旦作出合理評估,即可采取行動。換句話說,校園型思考喜歡冠以抽象的概念,而企業工作者更側重做什么,從何時做,何處做,并如何達到最佳效果。一句話:學生喜歡抽象具體,但員工需要具體抽象。
第二,由“別人提出問題”轉變為“自己發現問題”
作為一個學生,等待老師出題目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被動的應付考試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制約式的處世觀。然而,來到職場之后,我們必須以主動積極地態度,不斷地尋找自我突破,不斷尋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自我成長、脫穎而出。一句話:學生習慣被動應付,但員工需要主動探求。
第三,由“一個人獨立解決”轉變為“大家共同解決”
在學生時代,大家都被教育要獨立完成作業、要獨立參加考試。
但是在企業里則不是這樣,員工們碰到的問題都是錯綜復雜,涉及多方面的,單憑個人的主張見解,恐怕是找不到問題所在的',更擬定不出合理的對策。所以,需要集思廣益,結合各個專業的特色,共同合作。一句話:學生善于獨立奮戰,但員工需要協同作戰。
第四,由“為自己”轉變為“為大家”
校園里的學生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就可以換來好成績從而換來身邊老師同學的尊重。所以學生的學習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企業的工作是一個整體,是需要各個環節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團隊中每一個人都要扮演一定角色,必須互相協作支持,才能產生成效。也就是說,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而是集體利益最大化。一句話:學生總是自私自利,但員工需要無私為工。
第五,由“注重智商開發”轉變為“注重情商開發”
校園里智商高的學生,不論他的情商如何,似乎總是可以擁有好成績從而進入好大學。但是在企業中,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高的人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激勵、能夠正確對待自己,能夠客觀看待同事,能夠適應各種環境,能夠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所以這類人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工作。一句話:學生習慣純腦勞動,但員工需要全面發展。
所以,總的來說,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變。而這次社會實踐,才讓我們熟悉到了這一點:大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學業上往往不夠成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學生們經常以我為中心,自我感覺良好,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氣。可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素質與真正意義上的成才有著極大的差距。
曾經,我認為一個畢業生(尤其是碩士研究生)走完了從小到大的二十余年的學校生涯,學了很多的知識,懂了很多的道理,應該可以成為一個較為全面的工作人員。尤其像是清華這樣的名牌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更應該能夠勝任各種崗位的需求。但是,經過了解,我發現清華畢業生的口碑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去年六月舉辦的首屆中國高校it院長論壇上,與會的不少企業界代表普遍認為“清華大學it專業的學生勤奮聰明,但是不知道做事的方法,不會想問題,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差”;
前年三月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人才招聘會上,美國特路普國際集團公司的招聘攤位上方有一個很醒目的告示:“說明:清華北大畢業生一概免談!”,經詢問,這是因為過去公司用過的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浮躁不安,因此,他們中沒有一個成功的范例;
每年人才招聘會上還有一些單位也反映,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與一般院校的畢業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個人待遇和工作條件,卻又不愿意為單位為集體盡更多的責任。
一旦碰到未滿足個人心意的情況,他們往往選擇馬上走人。
這些事例都證實了,大學畢業生,哪怕是名牌大學畢業生,都存在著距離合格員工的或大或小的差距。而對于這些欠缺處的關注,在校園里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于是,這次實踐告訴我們,作為大學生,我們不但要注重知識和技能教育,更要大力加強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教育,使我們既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又具備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和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個人有所作為、又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同時,作為名牌院校出身的我們,更要尤其注重:要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社會,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個人利益和社會需要的關系,這樣才能既可充分施展個人才華,又為社會所接受并歡迎。
三、總結
總之,我們在本次對xx省**藥業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檢驗了自身的能力,并在與企業中的員工甚至治理階層的比較中,明顯的發現了自身經驗嚴重不足,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重不夠等等問題。我們也通過這次社會實踐開闊了視野,接觸了社會現實,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感受和體驗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社會實踐中大學生熟悉自我、完善自我與熟悉社會、服務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輔相成的。樹木要成材,不是在溫室,而是在肥沃的土壤上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經受風霜雨雪考驗。大學生要成才,不應只是在大學這座象牙塔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而應在社會這個廣闊天地里自我歷練,作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真正在熟悉自我、完善自我、熟悉社會、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中成長為社會英才。只有熟悉了自我,完善了自我,才能更好地熟悉社會,服務社會;只有在熟悉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里才能更好地熟悉自我、完善自我。
【暑假藥房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藥房活動總結范文05-08
醫院藥房社會實踐總結03-09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1-06
暑假社會實踐的活動總結07-22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9-29
藥房促銷活動總結范文04-21
暑假藥房見習工作總結05-03
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8-23
中學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