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 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詩歌的技巧。
2.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
3.激發幼兒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有折紙、涅泥、繪畫和搭積木等經驗。
2. 美工角展示老師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教師展示制作的各種手工、繪畫作品,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好看的玩具和圖畫都是誰做的嗎?
(二)教師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初步學習詩歌。
教師:詩歌里講到老師的手會做哪些東西呢?
1.分段學習詩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2.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詩歌。
(三)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幫助幼兒記憶。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編要求:
教師:老師能干的手還會做什么呢?
2.幼兒邊操作邊模仿,老師觀察指導。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詩歌里為什么說老師的'手真巧?
2.引導幼兒講述老師的本領。
3.鼓勵幼兒認真和老師學本領。
(五)引導幼兒用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
1.啟發幼兒仿編詩歌。
2.鼓勵幼兒將剛才討論的關于老師的事進行創編。
(六)教師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師幼兒合作朗誦詩歌。
2.幼兒相互合作朗誦詩歌。
3. 集體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幼兒用書,繼續仿編詩歌。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 2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理解動詞:“折、捏、畫、剪”,練習發音:老師、手。
2、感受教師的心靈手巧,激發心中對教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的手工作品:折紙青蛙、泥塑小猴、剪紙小羊、手工紙飛機各一個。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手工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2、你們知道這些好玩的手工作品是誰做的嗎?是怎么做的呢?
3、引導幼兒學習動詞“折、捏、剪”。
二、欣賞兒歌
1、教師邊朗誦兒歌,幼兒跟念。
2、幼兒學念兒歌,教師用手工作品提示相關內容。(重點提醒幼兒發清楚“老師、手”的字音。)
三、師幼合做游戲
1、幼兒念兒歌,教師在“呱呱呱、蹦蹦跳、咩咩叫、飛得高”處做模仿動作。結尾一句大家一起念。
2、教師念兒歌,幼兒模仿動作。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 3
設計思路:
老師在幼兒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師的手很巧,孩子們喜歡模仿老師做事。時值教師節來臨之際,選用這首瑯瑯上口的詩歌來贊揚老師,并在教學中讓幼兒掌握詩歌的結構,為仿編作準備,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詩歌的內容結構,初步學會朗誦詩歌的技巧。
2、嘗試遷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仿編一段詩歌。
3、激發幼兒熱愛自己的老師。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折紙、涅泥、繪畫和搭積木等經驗,美工角展示老師的作品。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詩歌的內容結構
難點:嘗試遷移句式仿編一段詩歌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展示老師的各種作品,大家一同欣賞。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這些作品都是老師的手變出來的,老師的手很能干,很靈巧。
(二)學習朗誦
1、老師朗誦詩歌,幼兒傾聽。
2、分段學習詩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詩歌。
(三)仿編詩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編要求:老師能干的手還會叫什么呢?
2、幼兒邊操作邊模仿,老師觀察指導。
3、把幼兒編的詩歌用錄音機錄下來。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文學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一要求淡化了文學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藝術欣賞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形象性強,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淺顯,非常適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養兒童的美感和審美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 4
活動目標:
1.借助圖片,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學習詩歌,并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
2.愿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萌發愛老師的情感。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較流暢地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內容。
活動難點: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1.紙、橡皮泥、筆等物品
2.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
3.《老師的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展示教師制作的各種手工作品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誰做的呢?
二、欣賞圖片,了解詩歌內容
三、學習詩歌《老師的手》,并理解詩歌內容
師:你們看到的這些作品都是老師親手做的,你們覺得老師的手靈巧嗎?老師的手還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說的都對,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1.完整欣賞詩歌,初步熟悉內容
提問:詩歌里說老師的手會做什么?
2.逐一制作兒歌中的作品,幫助幼兒理解折、捏、畫、做等動詞的含義,并用肢體動作表示。
教師現場制作一只折紙蛙,(學習動詞:折)青蛙是怎樣跳的,誰來學學看?(學習詞語: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動作)依次學習動詞:捏、畫、做。
3.幼兒學念兒歌,可以個人或小組表演并朗誦
師: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一起學一學這首詩歌吧。誰愿意上來響亮的.念給大家聽一聽?
四、鼓勵幼兒認真地和老師一起學本領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和老師一樣能干呢?只要認真地和老師一起學本領,你就能變得更能干哦。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圖畫的作用下,都能跟著一直完整地朗誦詩歌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說一說,并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并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后,我并沒有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適當調整,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這使我感悟到教學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需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 5
活動內容:
兒歌:老師的手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兒歌的名稱和內容,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2、讓幼兒能理解通過老師的手,使自己學到很多本領,從而教育幼兒要尊重老師。
3、讀準字音:呷、身、直、捏、沖、咩、嗖、真。
活動準備:
1、紙折的小鴨、泥捏的小狗、,繪畫小羊及自制的飛船(可用七巧板制作)。
2、錄音機,錄音帶。
3、課前介紹過教師節,幼兒已經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具(紙折的小鴨、泥捏的小狗、,繪畫小羊及自制的飛船),讓幼兒欣賞。邊欣賞,邊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以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誰做的?使幼兒感到老師的手很靈巧,以引起興趣,激發求知欲。
2、學習兒歌
⑴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同時,按詩歌情節,依次把教具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完整地欣賞兩遍詩歌。
聽清楚詩歌中將了些什么?
⑵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折、捏、畫、做等動詞。
老師的手會做什么?
⑶分節教學,讓幼兒看實物,說出老師的手巧在哪里。在分節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每小節中關鍵詞進行教學,并指導幼兒讀準字音:呷、身、直、捏、沖、咩、嗖、真,啟發幼兒用生動的語調來學習朗誦。
⑷完整朗誦練習,提醒
幼兒注意節與節之間的停頓,處理好象聲詞的朗讀,繼續知道幼兒生動地朗誦詩歌。
⑸教學游戲“兒歌錄音比賽”,組織幼兒評講。
3、啟發幼兒聯想,進一步激發有熱尊重老師、熱愛老師的情感。
【中班語言《老師的手》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教案老師的手03-16
中班語言教案爸爸的手11-18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中班語言教案活動設計03-13
語言類教案中班教案12-12
中班語言溫情的教案12-16
中班語言故事教案03-08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1-03
中班語言教案01-13
中班語言課教案03-08
中班語言魚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