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布爾蟬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法布爾蟬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布爾蟬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法布爾蟬教案 1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細致觀察,用擬人等文藝性手法和準確明晰的語言,說明一種動物生 長過程和生活習性的方法。
2、培養細致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
3、理解作者在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擬人等文藝手法的運用。
2、難點: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學時數:
自讀課文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預習思考題:
1、畫出本文的結構示意圖。
2、找出本文的修辭手法。
字詞正音:
蜣qiāng(屎殼郎) 窠kē(鳥獸做的窩) 墁màn(用磚或石塊鋪地面)
纖xiān(細小)
蚋ruì(小昆蟲,體長兩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鰭qí(魚類的運動器官) 曝pù(曬)
詞語補釋:
喧囂: 聲音雜亂,不清靜。
匹敵: (qǐ)對等,相稱。
罅隙: 縫隙。
騰躍: 跳躍。
開合自如: 分開收攏不受阻礙。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無動于衷: 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作者簡介:
讓亨法布爾被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他的傳世杰作《昆蟲記》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詩意的文藝筆調向人們展示出一個絢麗多姿,光怪陸離的昆蟲世界。這與作者長期接觸大自然和喜愛文學,酷愛詩歌分不開。少年時期的法布爾家境貧苦,為了幫助貼補家用,便擔當起給人放鴨的勞動。正是在與大自然的長期接觸中,少年法布爾愛上了昆蟲研究這一行。由于他對各種昆蟲的精細的持久的觀察,他筆下的昆蟲故事都顯得多生動有趣,而且還帶上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觀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義。par 《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動活潑、風趣形象的語言,詳細闡明了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選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屬科學小品,是介紹動物生態的說明文。
寫作特點:
一、說明中兼用文藝筆調,對所要說的事物進行具體描繪。
1、表現手法:
擬人: 讀了“蟬的卵”,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可憐的母親”生兒育女所付的艱辛,同樣也會憎恨象蚋那樣專門殘害生靈的壞種。而由卵發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對這個小生物的成長發出慨嘆,多么不易啊! 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離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縐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不可能看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脫出。”整個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的“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翻”“鉤”“脫”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2、說明順序倒敘 幼蟲→成蟲→產卵→幼蟲
(順序 卵→幼蟲→成蟲→生活習性、生理特征)
跟記敘文“倒敘”的作用完全一樣,是為了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這既是重點(蟬一生大部分的活動時間),又是難點(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動活潑,吸引讀者注意,加深讀者印象。
二、語言準確明晰。
1、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為了科學地說明蟬的生態的各個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腫”,言其肥大而笨,寫出它的形態,因其大故能貯滿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爛泥擠進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鉤住”“掛”這三個詞語分別寫出了“蟬的脫殼的過程”。
“把握”: 緊緊抓住。“鉤住”: 像鉤子一樣掛住。“掛”: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尋覓”“尋找”“找到”分別寫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況。
這三個詞語都有“找”的意思,一個比一個口語色彩更濃。
2、語言準確、平實。
第二段中說: “在陽光曝曬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圓孔,孔口與地面相平。蟬的幼蟲就從這些圓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個限定語“陽光曝曬” 正寫出蟬的特性“喜歡頂干燥、陽光頂多的地方。”“陽光曝曬”不能寫為“陽光充足”,“曝曬”限制在炎熱的夏天。
拿蟬的脫殼過程和孵化過程來說,文章都寫得很清楚,“開始”“不久”“最后”“以后”這些時間詞語,正寫出其過程的進展。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
法布爾蟬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正確聽寫“螳螂捕蟬”故事中的關鍵詞語,能借助這些關鍵詞語復述寓言的主要內容,感悟句子的特點;理解寓言借助故事來說明事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聯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吳王為什么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體會少年巧勸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
5、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進一步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語文學習觀。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1、2、3點。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4點。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課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
1、上課鈴響之前播放動畫片《螳螂捕蟬》。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10、螳螂捕蟬》,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要說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后,播放中國水墨畫動畫片《螳螂捕蟬》,優美的音樂、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想象豐富的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復習時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是要語言連貫,這樣既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又訓練了“說”的能力。]
二、復述“螳螂捕蟬”
1、過渡:《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就是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則寓言又講了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大道理呢?先聽寫四組詞語。
2、一組一組地聽寫:
蟬 悠閑 自由自在
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眼前的'利益 隱伏著禍患
3、課件出示以上詞語
⑴核對聽寫情況
⑵朗讀這些詞語
⑶教師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聽
⑷學生借助詞語和插圖,復述“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一遍)
⑸學生復述,交流評價。
4、總結:小故事——大道理
[設計意圖:《螳螂捕蟬》這則是課文的重點,我就把它調整到第一步來完成。為了完成復述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先聽寫關鍵詞,在聽老師復述,最后學生復述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能經歷聽、說、讀、寫、看圖、思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檢查字詞、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復述、感知寓言特點和閱讀寓言的方法。]
三、理解“恍然大悟”
1、過渡: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后,又是怎樣呢?(恍然大悟)
2、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⑴理解 “恍然大悟”。
“悟”是什么意思?“大悟”呢?吳王明白了什么?
“恍然”什么意思?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吳王的話?試試看。
⑵這一段與前面的那些語句相照應,找出來讀一讀。
相機理解“處死”、“死命令”、“固執”……體會的吳王的固執,大臣的著急,吳國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恍然大悟”組織教學,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所指,并聯系有感情地朗讀吳王的話。然后,聯系全篇,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
四、品味少年之“智”
1、過渡:大臣勸阻無用,吳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站了出來,成功地勸阻了,挽救了吳國。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吳王改變了主意呢?
2、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少年的語句,說一說你的體會。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⑴“拿著彈弓、轉來轉去” “三個早晨” 說明了什么?“毫不介意”什么呢?少年在意的是什么呢?
⑵“終于”能表現少年怎樣的心情?
⑶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練習感情朗讀。尤其是吳王的心理變化。(關心——好奇——大悟)
⑷探究小結:“螳螂捕蟬”的確是少年三天中看見的趣事嗎?(聯系時間、地點、彈弓等體會少年的智慧)
[設計意圖:理解少年的智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來品悟,自然會輕松一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三個詞來交流,并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深入吳王和少年的內心,感悟少年規勸的巧妙。]
五、積累中華成語
1、總結寓言“螳螂捕蟬”。
2、聯系“圍魏救趙”從反面理解“螳螂捕蟬”。(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軍只好回軍救援,解了邯鄲之圍。)
3、激發談話: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精華!成語大多只有四個字,或記載著一段歷史,或蘊含著深刻道理……你知道那些成語呢?說說看。
學生交流后出示成語先說說你聽說過那些,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的?再齊聲朗讀。
4、結課,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成語“螳螂捕蟬”,也認識了這么多的中華成語。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滄海一粟。同學們,你想學習更多的成語嗎?建議大家閱讀課外書籍——(出示書籍封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屬于總結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蟬”講到“圍魏救趙”,再到更多的成語,學生對成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會越來越向往。此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作業,自然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法布爾蟬教案 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十五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四個生字,理解“徹夜不眠、驚心動魄、煎熬”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能夠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聯系生活實際談啟示,獨立表達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經歷痛苦的,每個人都要學會承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學會邊閱讀邊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種生物生存的規律,同時培養學生愛科學,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課文《自然之道》大家還記得嗎?
1、讓學生復述回憶課文內容
2、讓學生說說《自然之道》的中心。
對了,作者出于幫助小海龜,但是好心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自己理解。
2、指明讀課文,教師糾正。
3、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4、蘇格拉底為什么徹夜不眠,是什么這么打動他。在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第二課時
一,重點指出,自己感悟。
1、重點讀蟬拖殼的艱難過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時候,蘇格拉底發現,其中有一只背部裂開了一道細細的縫兒,就像有誰在泥塑上劃了一刀。接著,其它幼蟲的背上先后都出現了細縫兒。蟲兒的身體開始顫抖,細縫開始變大,漸漸,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樣的玉肌。
蟲兒痛苦地戰栗著,背部弓起就像一個駝子。這駝的背越弓越高,蟲兒的戰栗也越來越劇烈。
是刀在剝皮么?是火在燒身么?是劍在剔骨么?是針在穿心么?孩子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著戰栗起來。 ”
2、怎樣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讀出感情,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通過上面的一段,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真實.(觀察細致)
4、蘇格拉底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著戰栗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5、這工作是這么難做,蘇格拉底把這些程序做完,渾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6、蘇格拉底的勞動換來的是什么?
二、 點明中心,重點感悟
那些憑自己的力量完成蛻變過程的蟬兒們,雖然多經歷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開美麗的翅膀,都變成了真正的蟬;而經他幫助的那只蟬,翅膀卻始終縮成一團,怎么也展不開;而且它的六條腿也是瘸的,爬起來左搖右晃,極其笨拙。
想象一下這時候,蘇格拉底得內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
如果你是蘇格拉底,你會這樣做嗎?為什么?
三、教師總結
自然總是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是人力所不能為的,我們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和某些動植物的特性。學會觀察和認識。
四、拓展延伸
通過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全體討論,小組交流。大膽發言!
五、布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瘸蟬
脫皮 艱難 正常 (任其自然)
幫助 容易 變瘸 (幫助)
適得其反,尊重規律
法布爾蟬教案 4
【教材分析】
這篇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勸誡吳王不要只顧眼前利益,忽略身后隱患危險的做法,從而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本文結構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聯系課文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恍然大悟”、“固執”等詞語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教學準備】
1. 學生課前預習,借助字詞典學習生字詞,熟讀小故事。
2. 教師制作PPT教學課件。
【課前游戲】
同學們已經知道了老師的姓和動物有關,那么,我來考考大家:你們都知道哪些含有動物的成語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和動物有關系(板書:螳螂捕蟬),請同學們讀課題。
螳螂捕蟬也是一個成語,我們在使用的時候通常還會在后面加上幾個字——
(生:黃雀在后)
2.完整地說。
(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二、初讀感知,把握大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課件出示默讀問題)
2.好,哪位同學結合投影上的提示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件出示提示)
隨機抽取學生回答。
3. 誰講的故事?講給誰聽?目的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少年、吳王)
三、角色體驗,讀文明理
(一)自由讀文,小組討論
1. 哪位同學能快速地把課文中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找出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2. 這就是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有沒有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從中發現了什么,然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出示課件)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體驗,加深理解
1. 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我們發現:其實它們三位把頭往回一調,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險,這災難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們為什么不調頭呢?我來找三位同學替它們回答。
(1)蟬啊,蟬!你為什么沒把頭往后調一下,看看身后的危險呀?
(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吶!)
(2)螳螂,你為什么沒調頭看看身后的危險呀?
(好吃嗎?還沒吃到就……慘嘍!)
(3)黃雀,你為什么沒把頭轉一轉哪?
(吃到螳螂了嗎?現在后悔了嗎?來不及了!)
2. 從這三位的回答我們明白了,蟬一心貪戀露水卻不知道(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蟬卻不知道(身后的黃雀),黃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卻不知道(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它呢)。(依次板書)
3. 誰能同時面對它們三位用一句話告別一下。看看文中哪句話最合適?誰來讀這句話,真的讓它們聽到,你是在告誡它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三)領悟寓意,創新復述
1. 少年對吳王所講的這番話,吳王聽懂了嗎? 從哪兒看出來?請齊讀。(出示課件)
2.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呀?還有哪些詞語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學生自由回答。
3. 老師這里也準備了幾個,同學們讀一讀,積累積累。它們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過來的詞語。
4. 吳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他做了一個什么決定?
奇怪了!少年這番話并沒有提到攻打楚國的事呀,為什么吳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這兩件事兒有什么聯系呢?
原來吳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蟬一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吳王攻楚,諸侯在后。(板書:攻楚,諸侯)
5. 少年說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現在看來它不但有意思,而且還特別的有……
誰能把少年所講的這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繪聲繪聲地講好它呢?我剛才說的是什么好?講好!自己練習一下,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6. 哪位同學當一下少年,給我們這些好奇的吳王講講這個故事呢?(課件出示插圖)
四、推敲字詞,體味妙勸
(一)聯系生活,理解詞義
1. 吳王所悟出來的.結論和當初大臣們所勸阻吳王的理由一樣嗎?(課件切換)
2. 大臣們是怎么認為的?讀來聽聽。吳王悟出來的和當初大臣們所勸說的理由是一致的,可是當初大臣們勸說得到的結果是?
3. 固執是什么意思?你身邊有沒有固執的人?給我們講講他是怎么固執的?能舉個例子嗎?
4. 你們勸他了嗎?有用嗎?他明知自己錯了還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管你怎么勸說他還是要堅持到底。
(二)推敲字義,品味巧勸
1. 可是見過像吳王這么固執的嗎?他是怎么說的?生讀。
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2. 這兩句話里面的“死”意思一樣嗎?說說看,你會哪一個就說哪一個?(課件出示兩個“死”句)
3.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對字詞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4. 從這兩個死你領悟到了什么?(吳王攻打楚國的決心很堅定,吳王很固執)
5. 下面我們就分角色來讀讀這兩句,第一句男同學,第二句女同學。男生注意了,你們現在是固執的吳王啊。
6. 大臣們苦苦相勸,那就是個死呀!可是,少年卻用一番話就打消了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不但沒死,反而得到了吳王的夸獎。這是什么世道嘛?誰來評評理?究竟是為什么?
(巧勸、智勸、拐彎抹角地勸、旁敲側擊地勸)
五、拓展延伸
1. 從中我們能看出少年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出示課件)
2.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像少年這樣善于巧(智)勸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搜集一下,下次課我們再來分享。
法布爾蟬教案 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結合課文理解生字新詞。
2、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3、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4、理清表達順序,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主要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陌生字詞,能結合課文自學。
3、初步感知文本的結構,理解課文的內容。
4、指導學生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體感知文本
1、夏天剛剛過去,在夏日中蟬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生趣,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們,恐怕都捉過蟬,能把當時捉蟬的情境給大家講一講,讓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快樂嗎。
2、師生進行簡要交流,激發學生再現當時的捕蟬場面。
3、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脫殼的?(如果生知道,讓其簡要說)
4、那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地了解一下蟬是怎樣脫殼的。
5、板書:
6、金蟬脫殼
讀題,正音。(除在這個成語中讀qiao其它都讀ke。)
理解這個成語的大體意思。
7、激發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A、我們課文中描寫的這個蟬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脫殼的呢?請大家默默地朗讀,邊讀邊感知。
B、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一至兩遍感知。
二、正確流利朗讀文本
1、剛剛大家通過自己的默讀,相信對蟬是什么樣子,以及是怎樣脫殼的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能把書讀得正確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A、劃出自己感覺陌生的字詞,讀準,并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讀準每一句,達到流利通順。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節節過關,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并能讓絕大多數人讀得正確流利。
三、理清文本結構,感知文本內容
1、我們的課文題目是金蟬脫殼,課文的哪些小節是寫金蟬脫殼的,再讀默讀課文,標出。
2、與生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內容結構。
四、指導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1、引領學生仔細讀字,體會字的間架結構。
2、有重點地指導一些字。
3、學生完成習字作業,教師再有針對性地指導。
〖自我點評
我認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更需要有務實的精神,這一課時要解決最基本的語文,書需要正確流利地讀,文本內容需要整體地把握與理解,字需要留給大量的時間讓其工整地寫。想在40分鐘內完成這些基本任務,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必須干凈、利索、有效。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我盡力地這樣做了。
第二課時教學(詳案)
完成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特點。
3、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主要目標:
通過品讀脫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模塊一:直接引入,(并感知脫殼前樣子)
1、板書課題,讀題,讀出形象來。
2、指題設疑:
A、指板書金蟬,剛爬上樹的蟬是什么樣子的?――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
B、這金蟬是怎樣從堅硬的殼里慢慢爬出來的,快速找到課文描寫這情景的`小節,讀一下感受一下。
(學生可以先通過瀏覽方式找到那個小節,再細細地讀,如果不是這樣,給予指導,教給讀書方法。)
模塊二:感受怎樣脫殼
1、大家剛讀了一遍,腦中對蟬蟲的脫殼過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這節讀一遍。
2、蟬蟲在脫殼時,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從殼兒里跳出來的,他身體的各部位得一樣一樣地出來,哪個部位先出來,哪個后出來,即它脫殼的順序你們知道呢。再讀一下這部分,感受它的脫殼順序。
3、交流,讓學生說一下或按書讀一下。
4、板書:背→頭→腳→尾
5、再把這部分好好讀一下,把這個脫殼的順序與過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腦中。
6、現在是不是感覺親眼看到這脫殼的情景了?請你們把腦中的這個清晰畫面讀出來。
(讓學生注意,要想把頭腦中的這清晰的場面表達出來,必須得控制好語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詞語說給慢一點,飽滿一點,如頭鉆出來了,頭后雖然沒有停頓,但必須得停一下,把這個頭說飽滿一點,這樣才能更清晰地表達。)
7、你們感覺在這個脫殼的過程中,哪個部位的出來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這個部位脫殼過程敘述出來。
(引領學生重點地感受蟬尾脫殼這一奇特過程,能較形象地表達出來。)
8、現在我們應該很清晰蟬是怎樣露出背,鉆出頭,伸出腳,以及最后又脫出尾的。
這是一個復雜的蛻變過程,你們說它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會很痛苦或很困難呀?-(不會,敏捷配合得自然協調)
至此,你感覺這個脫殼的場面怎樣?――(強調這一過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無限奧妙)
9、感知寫法
整個脫殼的過程這么復雜,可作者寫得卻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攝像頭一樣,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讓我們來寫,我們能寫出來嗎?
小討論:為什么不能寫出這樣呢?
A、觀察不夠仔細。
B、表達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個好的寫作順序。
模塊三:脫殼后的蟬
1、就這樣,過了一會兒,蟬還是依依不舍離開了自己的殼,這時它是白白的,并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樣變成能展翅高飛的成蟬的呢?自讀下一小節感知。
2、剛出殼的蟬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樣變成能飛的蟬的呢?
找出有關語句再讀(再用齊讀讓學生深記在腦中)。
3、它的顏色變化也是非常的多與快。自由再讀,體會顏色的變化之快。
4、總結,突出這是一個魔術的過程。然后過渡到最后一節。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奇特無比的蟬吧,它是那樣――(讓學生齊說幾遍) 而留在一旁的蟬殼,――(同上)
模塊四:拓展深化延伸
1、剛剛我們一起看了蟬的整脫殼的過程,我們感覺這個過程如何――奇特。
是的,脫殼的過程敏捷,自然協調這很是奇特,翅膀的變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脫殼后的蟬和殼像藝術品,這也很奇特。其實蟬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蟬還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蟲很長壽。(簡要敘述資料)
B、蟬的鳴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簡要敘述資料)
3、到了這兒,你們喜歡蟬嗎?
告訴學生蟬其實是害蟲,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給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鳴蟬一樣,更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另外,它的營養豐富,是綠色的食品。
4、總結這一單元的主題特色,闡明大自然的無窮奧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勇于探索自然。
法布爾蟬教案 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4、5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觀、議等方式品味金蟬脫殼的神奇。
3. 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 。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溫故知新
1.今天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金蟬脫殼。
2.在文中,作者感嘆道:“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小黑板出示句子)
“這”指的是什么事情?(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神奇有趣,再讀課題。
文中還有個感嘆句也說金蟬脫殼神奇有趣,你能找出來嗎?
出示“這是多么奇特動人的情景啊!”
指名讀好兩個感嘆句。用紅粉筆點上“神氣有趣”“奇特動人”
3.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課文,來細細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
二、精讀課文,積累內化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是按照脫殼前、脫殼時、脫殼后這樣的的順序來寫的。(教師相機板書:脫殼前 脫殼時 脫殼后)
1. 感受奇特動人
脫殼前
下面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金蟬脫殼前的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讀,圈畫出最讓你感到金蟬脫殼時奇特動人的地方,用心體會。
①我們先看金蟬脫殼前有什么神奇動人的地方?
出示小黑板:突然,我發現了一只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亮光的蟬蟲,正沿著柿子樹往上爬。當爬到一個枝丫上時,它用腳緊緊抓住樹皮上的一處裂口,停在那里不動了。
②交流點撥:“我發現一只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亮光的蟬蟲。”這句話寫出了金蟬脫殼的樣子。
預設:我覺得蟬蟲脫殼時全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為蟬蟲脫殼通身發著金黃色的亮光,所以被稱為——“金蟬”,真漂亮!那請你來讀一讀)
我從“金黃色亮光”,“肥肥的”這兩個詞語體會出蟬不僅漂亮,而且可愛。(你來讀讀蟬的可愛、有趣。)
我從“緊緊抓住”“停在那里不動了。”可以想象金蟬脫殼時一定很用力,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這是學習語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我們一起來邊讀邊想像,讓金蟬脫殼前的情景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③作者是如何觀察這一神奇有趣的情景的呢?
學生自由讀文,找出關鍵詞語。
抓住“上下搜索”“輕手輕腳”“躲在”“聚精會神”這些體會作者的善于觀察。
脫殼時
(1)品讀金蟬脫殼的順序。
此時的作者已經悄悄地跺在樹背后,準備觀賞這奇特動人的一幕了。請快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蟬脫殼的順序。
出示:“蟬的()露出來了,接著()鉆出來了,而后()出來了,最后是()脫殼而出。”
背—→頭—→腳—→尾
指名回答——齊讀。
(2)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哪里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呢?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寫一寫批注。
①出示:蟬蟲整個身體……一會兒變成了深綠色。
預設一: “立刻”寫出了蟬露背時很快。“抽搐”“裂開”這些動詞把蟬背出殼時情景寫得具體。可以用手作蟬蟲演示,讓學生有個形象感知。
“保護甲顏色的變化從極淡的綠色—深綠色”,我覺得非常神奇。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體會顏色變化很快、很神奇,就像我們前一課學習的變色龍一樣。(指導朗讀)
②出示:接著,頭鉆出來了……像兩顆花椒籽一樣又黑又亮。
預設:從 “鉆“字我感受蟬的靈活、調皮。
“像……一樣”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蟬的可愛。
“透明發亮”“大眼睛”寫出了蟬出殼后的透明發亮,更美了。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
③出示:最有趣的是蟬出殼時的情景。……整個動作配合的自然協調。
預設:抓住未出殼的蟬尾“抖動”、“伸著”,已經出殼的上半身“仰”、“撲”,再用腳“抓” “抽”,感受其動作配合的'自然協調,領悟神奇動人。
④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將這一過程刻畫得栩栩如生,這和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分不開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細細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小結:這真是奇特動人的情景呀!(點擊板書)
脫殼后
這只蟬已經脫掉了舊衣,換上了華麗的新裝,我們走近去仔細瞧一瞧,它的哪些部位發生了變化?
①重點理解:“奇跡般的變化”:
翅膀、觸角的變化。
身上的顏色由淺而深—深綠色—棕褐色
②蟬兒就像一位魔術師。齊讀進一步感受“奇跡般的變化”,領悟神奇動人。
③指導背誦。
三、詩意誦讀,情感升華
1.剛才我們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了金蟬脫殼的奇特動人,現在我們親眼觀賞一下金蟬脫殼的完整過程。
播放課件,教師詩意描述:
每個夏夜,都會有蟬蟲從土里面爬出來,這個洞,就是它爬出來時留下的生命痕跡。
如果蟬有神經,應該也會有蛻變的陣痛吧?
或許這種陣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盡全身的力氣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會。
好了,繼續努力。
準備好,用力將全部的血液,灌進翅膀……
當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經歷了五次蛻變的它已經爬上高處,準備起飛!
想來,它是快樂的!
為了這一季的飛翔,它在土壤里度過了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的漫長的黑夜!
2.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
預設:我覺得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是如此艱辛。
雖然出殼時的動作配合得自然協調,沒想到蟬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長痛苦艱難的。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蟬創造奇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
這是一個奇特而美麗的過程。
3.師引讀: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它是那樣——五彩繽紛,就像——,而留在一旁的蟬殼——。
四、設疑再讀,學法指導
1.設疑:課文除了具體寫金蟬脫殼奇特動人的情景外,還寫了“我”的活動。有人說,題目是“金蟬脫殼”只寫金蟬脫殼就可以了,寫不寫“我”無所謂,你們怎么認為呢?請大家再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文中的“我”都做了些什么,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交流反饋。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我”細細觀察的詞句進行通讀,領悟沒有“我”的細致觀察,金蟬脫殼的過程就不會如此神奇動人。
3.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觀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為有了作者的仔細觀察,我們今天看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驚鴻一瞥的絢麗,一個奇特而美麗的過程。送給同學們一些名人名言,明確觀察的重要意義。(名言出自本單元練習)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蘇霍姆林斯基
4.本單元的4篇課文都圍繞“自然的奧秘”這一主題。其中,《變色龍》和《金蟬脫殼》則給我們提供了兩個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范例,使我們知道應該怎樣去仔細觀察。今天,我們也要來完成一篇觀察日記,把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寫下來。
要求:觀察一種動物的外行、特點,寫一篇觀察日記。
法布爾蟬教案 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講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2、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感受少年這個人物,體會人物的特點、品質。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約在2500年前春秋末期,在華夏大地上出現了若干個諸侯國,(出示春秋形勢圖)他們之間為了利益經常發動戰爭,給當時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2、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的故事——《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的概括能力很強,說得很完整,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說清楚了)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板書吳國攻楚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吳王非常固執。一個侍奉吳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了吳王,吳王終于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你們還記得大臣們勸說時,吳王是怎樣說的嗎?(生: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二、 學習新課
(一)學習故事
過渡:一個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場關乎國家存亡的戰爭,避免了生靈涂炭,避免了血魚腥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1、出示故事,指名讀。(第9、11節)(讀得字字清楚,讀得字正腔圓)
2、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個故事,留意描寫蟬、螳螂、黃雀動作、神態的字詞,想一想,它們在想些什么呢?
3、交流
(1) 誰來說說那只蟬?指名,它在想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評點后再指名讀,著重讀好高高在上,悠閑、自由自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讓它高枕無憂呀 邊吃邊唱,真叫一個逍遙自在呀 你把這只得意的蟬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大家眼前。)
(2) 誰來繼續交流螳螂?它在想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螳螂:一拱、一舉、一捕,生動刻畫了一只急切覓食螳螂的模樣。你想怎么讀?
如果能加上螳螂的動作讀,就真的繪聲繪色了。誰來讀一讀?(重點落在急切)
(3)黃雀:它在想什么?指名讀。(既吃螳螂又吃蟬,一箭雙雕)
4、它們的想法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你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呀!)
出示: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隱伏”是什么意思?
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身后的隱患又是什么?(說螳螂的時候,板書黃雀在后)
引讀:蟬悠閑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
螳螂一心想著捕蟬,卻不知道——————
黃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卻不知道——————
它們都——————卻沒顧到——————
5、它們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板書)呀!
這個故事的確很有意思,連身為一國之君的吳王都被這個故事吸引住了,讓我們也來學著少年,根據老師的提示,繪聲繪色地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出示:動詞提示)
(二)明白道理
1、聽了少年這個故事,吳王明白少年講的故事所飽含的道理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恍然大悟”,吳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A指名說 這么一個故事與吳王攻打楚國有什么聯系呢?(它與吳王攻打楚國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你理解得很透徹,走到吳王的心里去了)
吳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他身后的隱患又是什么?(完成板書 吳國攻楚,諸侯在后)
(出示春秋形勢地圖),同學們,你們看,當時的楚國在離吳國很遠的地方,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必須千里迢迢、長途跋涉,勢必造成后方空虛,周邊的鄰國就可以乘虛而入,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呀!
這不正是課文第一節中大臣勸說吳王的話嗎?一起來讀讀。出示“吳王準備出兵……后果將不堪設想。”
吳國的人民要遭殃了,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吳王的王位也將不保了,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要國破家亡了,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后果這么嚴重,可當時的吳王聽得進大臣們的勸告嗎?(繼續出示吳王的話)誰來讀吳王的話?指名讀。
(評讀:真是固執呀 真是太霸道了 高高在上,惟我獨尊)
可是聽了少年這一番話,出示引讀最后一節。吳國的黎民百姓就此避免了一場厄運。
B后悔自己的行為,C感謝少年
(三)感悟少年
1、同學們,文中的少年是什么身份?(侍奉吳王)大臣們無法勸阻的事,卻被少年一個小小的故事給勸阻了。從表面上看,他有沒有說一句勸說的話?(沒有)他只是給吳王講了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呀。實際上,少年勸了沒有?(勸了)有沒有像大臣那樣勸?(沒有)能不能像大臣們一樣勸?(不能)他是暗暗地勸,不露痕跡,不動聲色。少年真是太聰明了!(板書:智)
2、 少年的機智表現還不只于此,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8節,對課文中描寫少年的語句圈圈劃劃,仔細地琢磨琢磨,你從哪里還感受到少年的機智?愛動腦子的同學肯定有新的發現。
3、指名交流:
(1)拿著一只彈弓 歸納:巧妙呀,只有這樣才讓吳王相信他確實在打鳥呀,真是巧拿道具引吳王呀!
(2)花園 轉來轉去 沾濕 毫不介意 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終于
師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呀?是呀,只有這樣才能遇到吳王呀,只有這樣才能給吳王講故事呀!真是一個勇敢而執著的少年呀!
少年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勸說吳王,那他為什么不到大殿上在大庭廣眾之下去向吳王講這個故事呢?而是煞費苦心地在花園里轉來轉去,尋找機會呢?
(預設:A他要把故事講得真實可信,所以不能在大殿上講。你看他還特意拿了一只彈弓呢。B因為吳王不聽大臣的勸阻,下過死命令,誰要勸阻他,就會被處死。C不能讓吳王意識到少年是在利用故事勸阻他,否則即使少年說得再正確,吳王也不可能會接受的。D因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吳王是一國之君,他怎么能更改自己的決定呢?所以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這個故事是給吳王臺階下,為了保護吳王的面子。E身份不允許他到大殿上去勸。)
道具選得巧妙,地點選得巧妙,時機把握得巧妙呀!誰來讀這段話,給大家展現這位機智的少年形象。練讀這段話。
(3)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這樣說才能讓吳王有興趣聽他講故事呀,誰來讀,讓人一聽就有興趣?(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4、小結。少年選擇的是吳王每天必到的花園這個地點,看似不經意實則精心安排地見到了吳王;接著他又巧妙地用彈弓作道具,話語富有懸念,一步一步地引著吳王對自己講述的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巧妙的是,少年編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讓吳王明白了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惡果,最終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他的這一番勸說可謂是巧勸、智勸、妙勸!(板書見——引——勸)
5、你認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
5、故事讀到這里,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智慧與勇氣所折服。你的心里是不是更加欽佩這個少年了?分角色朗讀3~ 12節。
三、總結談感受
1、今天學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2、指名談感受
一個好的主意或者建議要想讓別人去接受或者采納,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就像文中的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
3、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受益頗多,我們在生活中,既要警惕“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惡果,但也不能因此而猶豫不決,束手束腳,也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四、作業延伸(1為必做做題,2、3為選做題,任選其一)
1、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和低年級的同學聽,盡量使用課文中的原話,并加上你豐富的想象。
2、吳王作為一國之君,說話一言九鼎,他之前已經準備攻打楚國,并已下了死命令,那他該怎么在大臣面前收回自己的話?怎么向大臣解釋這件事?動腦筋想一想,把它寫下來。
3、請聯系生活實際,舉個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相似的事例,寫一篇100多字的感受。
捕
板書 螳螂——蟬 黃雀在后 少年
攻
吳國——楚 諸侯在后 (智)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 見——引——勸
法布爾蟬教案 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2、了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蟬非常喜歡音樂和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教學難點:
了解科普散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別,體會把蟬人格化向我們介紹的好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法國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蟬》。
回憶一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蟬這種動物的?
(課文是從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和蟬是沒有聽覺的兩方面介紹蟬的。)
二、自主學習第二部分,了解蟬的發聲器官和叫的時間長的知識,感受它對音樂的喜愛。
1、作者通過哪些內容向我們說明蟬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提示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2、討論交流
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從哪兒感受到蟬非常喜歡音樂?
預設第三自然段:
1、出示: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可是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的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2、師引導:從這些話你讀出了什么?
3、師引導:把大家的理解可以歸納成這樣一段話,出示: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聲器官占了身體的大部分。
師引導:請男生讀第一段,女生讀原文,看看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區別。
4、師引導:你發現這兩段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
①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胸部裝有響板。發聲器官占了身體的大部分。
②蟬翼后面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可是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蟬犧牲了很多——為了他所熱愛的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引導學生體會第一段是客觀地介紹,第二段用了擬人的方法。
5、(比較點)在這篇課文中,你更喜歡哪種描寫?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擬人手法的好處。
預設:
(1)讓讀者更愛看,吸引讀者。
(2)感覺蟬像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情感,為了音樂,把自己的內部器官都縮小了,更能說明它太愛音樂了。
師引導:也就是說這樣寫突出了蟬喜愛音樂的特點。
(3)感受到作者對蟬充滿喜愛。
6、總結:擬人手法的運用有哪些好處呢?進行歸納整理。
7、讓我們體會著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練習、評讀、練習、指名讀
師引導:你還從哪些詞句感受到蟬非常喜愛音樂呢?
第四至七自然段:
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
1、學生抓兩個月之久和不離耳畔體會蟬在夏天無時無刻不在唱歌,叫的時間很長。
2、你很會抓重點詞語體會,那么長的時間,蟬的歌聲卻不離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歡音樂啊!
3、請大家帶著體會,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
4、其他同學,你從哪兒感受到蟬喜歡音樂呢?
出示:
我通常都看見它們扒在柔枝上,……無論在飲水和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蟬在行動和飲水的時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動物在喝水時是不會發出叫聲的,可是蟬無時無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么愛音樂。——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個句子。
5、你還從哪兒感受到蟬對音樂的喜愛?
出示:所以我想,蟬這樣興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方法,強迫他人去聽而已。
預設:它喜歡音樂,也想讓別人欣賞它唱歌,從強硬和強迫可以感受到它愛音樂,別人不聽也不成。
6、孩子們,你們知道嗎?《蟬》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過各種擬人(板書:擬人)化手段賦予無生命意義的.物或無人性價值的動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書:人性、人情),從而將原本深奧的科學(板書:科學)生動(板書:生動)的表現出來。你愿意試試嗎?
雖然這對大家來說是個挑戰,但老師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開動你們的腦筋,一定會寫得精彩。
四、以讀代講,自主學習蟬是沒有聽覺的。
1.師引導:蟬非常喜歡音樂,可是它卻沒有聽覺。這個特點,作者又是怎樣來說明的呢?讓我們繼續學習。
2.全班交流
師引導:作者是怎樣知道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預設:第十自然段: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蟬卻仍然鎮靜地繼續發聲,好像沒事人兒一樣。
1、一般的昆蟲,你只要靠近它或發出聲響,它就很快飛走了,可是你在蟬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點反應也沒有,和原來一樣。
2、師引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聽出蟬什么也聽不到。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師引導:作者還用方法證明蟬是沒有聽覺的呢?
學生回答:做試驗
1、誰來讀一讀那次試驗,其他同學注意聽: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我聽出土銃的聲音特別大,像霹雷一樣,但是蟬卻沒有任何的變化。并且還做了兩次,足以說明蟬是沒有聽覺的。
2、師引導:土銃的聲音那么大,而蟬卻沒有絲毫改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3、既然拍手吹哨子這么大的聲音蟬都沒什么反應,還有必要用土銃做兩次實驗嗎?為什么?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作者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
五、法布爾簡介
1、通過學習,你對作者有什么了解了?
2、教師可補充介紹:法布爾從小就喜歡觀察昆蟲,由于家境貧困,讀中學的法布爾輟學了,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為了研究昆蟲,他放棄了做大學老師,即使食不果腹,法布爾依然樂此不疲地研究著昆蟲。
在他57歲時,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一個土地貧瘠,亂石成堆的地方,法布爾給他取名為荒石園。經過法布爾的精心種植,荒石園變成了有鮮花、野草和各種各樣昆蟲的美麗家園。他在實驗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把勞動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寫進了《昆蟲記》。法布爾曾說: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后能夠埋葬在荒石園,也希望我的靈魂能夠繼續研究我的昆蟲朋友們。
法布爾蟬教案 9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為、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并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 本領 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 畫眉 云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云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么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音,畫眉想教蟬識譜,云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云雀分別想教蟬發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 黃鶯 畫眉 云雀
發音 識譜 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說?
出示: 、 和 分別想教蟬 、 和 。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
果然,蟬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而且,它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這里有個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書空
5、蟬怎么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 不以為然 搖頭 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為然 生字:以、為、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云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音吧!”
蟬不以為然地說:“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 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說話的?
C. 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云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云雀感到不以為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
9、說話練習: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為止,蟬還是只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說些什么?(要求句子規范、連貫,意思明確。)
四、復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別著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著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說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法布爾蟬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了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過程與方法: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深入細致探究課文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系生活實際,在熏陶感染中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詞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學方法】
刪減品析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
一朵花曾感動過我(故事:古代的蜀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們無憂無慮,國君叫:杜宇,他負責勤勉,愛戴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四處奔走,年復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終于積勞成疾離開了百姓。可他對百姓難以忘懷,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鳥,發出聲聲啼叫,直到喉嚨啼血,鮮紅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一只蟬也曾打動過作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小思的《蟬》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讀蟬
1.老師與學生配合朗讀
(思考:識記重點詞)
勾畫感動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寬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刪減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變化
投影:
(1)“杜鵑花沒有零落,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知知不休的。”
同學們對蟬一定很熟悉,蟬是兒童的伴侶,蟬是夏的歌手。對比閱讀還原(還,就,更),學生對比朗讀,教師點評分析,交流朗讀情感的變化。
小結:(還、就)突出蟬鳴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厭惡之情。(更)有力的對比出蟬的鳴叫知知不休,很是煩人。虛詞組成情感的遞進,使厭惡之情淋漓盡致。
齊讀:“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這是一煩,占門再來看看二煩。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么小,那么響,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是一個夏天了!”(還原:就、卻、竟、只不過、罷了)
朗讀對比賞析。
小結:一個“就”字顯示出作者發現很響很煩人的蟬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執著為之驚訝,一種不以為然,“那么、確、竟”一種驚訝油然而生。
仿句訓練:蟬呀,蟬呀,你何必聒聒,這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3)人一生要經過多少個普普通通的夏,有什么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罷了,然而對于蟬而言又將是怎樣的一個夏天?你知道答案嗎?可否學習老師的刪減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小結“才”滲透了作者對蟬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對夏天的到來的不易深深同情,對蟬的日
三、悟蟬
1.齊讀:“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探究“活著”、“活過”。
小結:活著是一種責任,活過是一種態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2.合作探究:“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只不過、夏天
小結:學到這,同學們認為那是怎樣一個夏天?“只不過還是原來的夏天嗎”對于蟬而言:他是延續生命的不同尋常的夏天,對于作者還只不過是夏天嗎?對于我而言,它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義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們不僅要過好夏天,還要過好每一天……
討論歸納:文章開頭寫蟬使事忙得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可以表現了蟬的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這是抑。然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活著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這是揚。
3.在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刪減法品析:(刪取斜陽)朗讀對比
白板出示:“斜陽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凄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蟬死的壯美。
4.探究質疑:我們能從蟬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討論并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感受凄美意境。
討論并歸納:我們一般是聽到秋風的聲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
四、課堂小結
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歷給人的啟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齊讀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顆未經打磨的鉆石 ――諾貝爾”。
五、作業布置
1.了解作者
盧瑋鑾,香港作家,散文家,學者。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說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杰出教育家獎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云箋》《豐子愷漫畫選繹》,《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編纂《香港的憂郁――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與人合編有《茅盾香港文輯》,研究論文集有《香港文縱》。
2.推薦《蟬》――法布爾。
3.寫一篇關于蟬的小思。
法布爾蟬教案 11
知識與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嘩、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脫殼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弄清課文是如何將內容表達具體的,學會表達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蟬》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難點:
學習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6個字。注意多音字“殼、嘩、調”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一肚子沒學問,開口閉口知道,瞧瞧這小家伙,實在真是驕傲。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小動物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蟬的一篇課文。
二、初讀
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些什么,并邊讀邊圈生字,讀完課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復多讀幾遍直到熟練。
檢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課文再讀課文,想想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可提出來。
三、精讀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生交流:(這一部分主要寫了蟬是我的鄰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蟬的天下。)
3、那么蟬還有些怎樣的特點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
1、本課有三個多音字,殼,嘩,調。注意字音。“蟬、弱、震”是翹舌音,操是平舌音,騰是后鼻音。
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音。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歸類學習。
3、全班交流。
4、重點指導生字書寫:疊騰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具體學習蟬的特點,知道蟬是如何脫殼的,了解雄蟬喜歡唱歌的特點。
2、能用自己的話講講蟬脫殼的過程。理解重點句子,學習怎樣把課文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抽讀生字卡片。
2、上節課同學們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蟬的天下,那么蟬又是如何脫殼,雄蟬喜愛演奏、蟬的視覺,聽覺分別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二、精讀課文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蟬是怎樣脫殼的`?勾畫重點詞句,特別是動作的詞語。
2、同桌討論交流蟬脫殼的方式。
3、全班交流。
(1)蟬是怎樣脫殼的?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如:描寫蟬脫殼的動作的詞語“騰起、翻、倒掛、打開、伸直、翻、勾住、蛻”。
(2)理解課文是如何將“蟬脫殼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種奇怪的體操。”寫具體的。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精讀課文5-10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5-10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描寫出了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勾畫重點詞句。
2、同桌討論交流雄蟬喜愛演奏的特點。
3、全班交流。
(1)蟬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
(2)抓住蟬喜愛演奏,視覺靈敏,聽覺特殊這幾個特點,讓學生自己讀書,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3)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評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四、聯系實際
1、感受《蟬》中天才樂師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場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
10 蟬
脫殼 奇怪的體操
唱歌 天才的樂師
視覺 非常靈敏
聽覺 十分特殊
法布爾蟬教案 12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為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認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義關懷。
三、使學生掌握科學小品的基本特點,體會運用文藝性手法寫科學小品的用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
二、生字新詞,下面的字詞要會寫并懂得意思。
窠——鳥獸做的窩。涂墁——這里指幼蟬帶著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纖——細小。蚋——一種小昆蟲,體長二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蟲棲于水中。鰭——魚類的運動器官。曝——曬。喧囂——聲音雜亂。歡愉——歡樂而愉快。顧忌——行事之前對某些外加的行為規范有所畏懼。尋覓——尋求,探索。不懷好意——意思是沒安好心,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心動。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然后思考問題:本文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么?
請3—5名學生講。
教師明確:本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寫蟬的地穴及蟬從地穴出來脫皮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寫出未知的蟬的地下生活以及對蟬的成長過程的感嘆。
四、精讀課文。
本文讀起來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說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
(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這種不同的?(蟬的窠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數”能否刪去?為什么?
(不能。因為“大多數”是限制性詞語,表示多數掘地昆蟲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蟲沒有土堆,刪去之后就變成掘地昆蟲外面都有一堆土,與文意不符,它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句話運用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將“蟬”的地穴與“金蜣”的地穴相比較,說明“蟬”的地穴周圍一點土都沒有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試品析其好處。
(這一段是動作描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用了一連串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鉤住”等等,把蟬從殼中脫出的艱難過程具體、生動、準確地寫了出來。)
(二)學習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1、準確性。如“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2、生動性。如“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著”;
3、通俗性。如“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天氣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來曬太陽的日子到了沒有”;
4、多運用擬人化手法。如“接著,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
【法布爾蟬教案】相關文章:
法布爾蟬教案08-25
《蟬的音樂》閱讀答案法布爾10-20
《蟬》教案03-07
《蟬》教案優秀10-17
語文《蟬》教案02-18
大班美術蟬教案12-14
《螳螂捕蟬》教案02-19
《螳螂捕蟬》教案03-28
《螳螂捕蟬》教案07-22
語言蠶和蟬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