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閱讀法,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明確加點字的注音和課文朗讀停頓。
夫: 澹泊:: 淫慢: 險躁: 窮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準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
A、聯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成型。
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遇到的難題。
3、師生共同解疑。教師給予點撥,對學生進行古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品讀課文,領會深意。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的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4、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明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六、課堂小結: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我們大家行走一生。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
七、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熟讀并背誦課文。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導入。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
2、正音正字。
fú yín zào
夫君子之行 淫慢 險躁
3、全班齊讀。
(三)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四)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參見:教材P81注釋① 《學法大視野》“作家名片”
(五)熟讀課文
1、分組朗讀。
2、全班齊讀。
(六)翻譯課文
1、學生在書上作注解,自主翻譯。
補充注釋:
行:品行,行為操守。
修身:涵養德行。
寧靜:靜心專一。
成學:使學業有成。
遂成:最終,終于。
(七)積累文言詞匯
1、師生一起概括重要文言詞語:行、儉、淡泊、寧靜、致、廣、成、淫慢、險躁、馳
2、學生齊讀。
3、指名說出這些重要文言詞語的意義,然后全班復述。
(八)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
1、齊讀課文。
2、師生一起概括主題。
本文作者通過懇切的言詞,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
3、啟發學生談自己接受父母教育的經歷和體會。
4、概括課文和學生經歷,指出“淡泊”和“修身”對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品行。
(九)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文言詞匯的積累和課文主題。
(十)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做《學法大視野》。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2、重點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看幾個典故、故事:空城記神機妙算、草船借箭、舌戰群儒,這些典故故事都與誰有關?(諸葛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折射出諸葛亮智慧的光芒,后人稱頌他的詩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愛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他的《誡子書》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準則,堪稱教子的千古范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2、理解文中諸葛亮對兒子的諄(zhūn)諄(zhūn)告誡,殷殷教誨。
三、生讀: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四、初讀課文,師指名讀,正音。
師出示帶拼音的PPT,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帶節奏劃分的PPT,生齊讀。
五、結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寧靜來修身養性,用節儉來培養德行。
不內心恬淡就沒辦法明確志向,不安靜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陋室,又怎么來得及?
六、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告誡,那這個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他品行高尚,高風亮節,為后世楷模。諸葛亮身為蜀相,統領一國軍政,他兢兢業業,日理萬機,以至于“汗流終日”,而且以身作則,嚴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遭致街亭慘敗。諸葛亮為整肅軍紀,揮淚斬馬謖,但也“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絕不文過飾非,推卸責任。諸葛亮為官廉正,兩袖清風,世稱“循吏”,他身前留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他于蜀國居功之偉,卻無意身后功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需器物。”從此,青山幸埋忠骨,諸葛亮一身正氣,淡泊之志,千古傳頌。
七、諄諄告誡,殷殷教誨;文短情長,蘊意深遠,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師相機板書:修身、治學、惜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八、師試著提示背誦。
九、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進入“名人榜”
“他有濟世愛民之心,經天緯地之才,‘智絕千古’,特別是隆中決策,高瞻遠矚,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引后世無數英雄競折腰,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他是誰?
進入“名人知多少”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瑯琊都人。三國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與諸葛亮有關的詩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
歌頌諸葛亮的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的事跡可謂家喻戶曉,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
二、進行新課
(一)進入“誦讀堂”
1、一生范讀課文
2、生配樂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及詞句停頓
3、一生配樂背誦課文
4、生配樂齊背誦
(二)進入“知識屋”
1、自主學習: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疑問的圈畫出來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3、師點撥,抽背重點字、詞、句釋義
重點詞: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淫慢、治性、險躁、窮廬
重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三)進入“賞析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須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2、諸葛亮是如何勸誡兒子的?
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三、拓展延伸
進入“拓展軒”
閱讀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從中找出你認為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寫下來并翻譯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賞析,你有哪些收獲?
作業:找出《誡外甥書》中對你啟發最大的句子,寫寫你對它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澹泊立志惜時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詩猜人,看看誰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歷史上哪位名人?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學們猜的很對,這就是寫的三國時期蜀國宰相孔明諸葛亮的。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走進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放聲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先看PPT根據斷句注意節奏自讀課文,再集體朗讀課文。
四、用心解讀
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1、自譯與質疑想結合。
2、補充注釋:
以:介詞,表目的,用來;
廣才:使……廣博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3、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
有才德的人的操守品行,通過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的身心,通過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內心恬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獲得才干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五、問題探究
1、探究文章的結構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中心論點)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4、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寧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兩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和“靜”是否有關系?
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身勞力。
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珍惜時間,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愿望。
8、舉例說明本文的句式特點。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樣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它們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章用語簡明,用意卻很深刻。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自然成誦
八、綜合練習
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
1、解釋重點詞語:
⑴夫(fú):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干。
⑺淫慢:放縱懈怠。
⑻勵精:振奮精神。
⑼險躁:輕薄浮躁。
⑽治性:修養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于是。
⒁接世:對社會有貢獻/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干
⒅意與日去。意:意志
九、課外拓展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于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談的是飲酒應盡興而不亂性。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十、思考
諸葛亮幾千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對你有何啟發?(同學們各抒己見)
十一、作業布置
十二、課后作業:
抄寫原文、課下注釋,并翻譯全文。背誦并默寫這篇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媽媽重視對你們的教育嗎?的確,一朵花的盛開離不開溫暖的陽光,一棵樹的蔥郁離不開甘甜的雨露,而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古人們往往通過書信寄語孩子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因此留下了大量有名的家訓和家書。其中有一封1700多年前的家書,僅僅86個字,讀來卻發人深省,是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誡子書》。(板書課題:誡子書)
二、解題
有沒有同學結合書上的注釋告訴老師,誡子書是什么意思呢?告誡勸勉兒子的書信。是誰寫給孩子的呢?(板書作者:諸葛亮)
三、我要積累
師:關于諸葛亮,相信同學們都不是很陌生了。請大家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說一說你了解的諸葛亮。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一起為他們點個贊。老師也幫你們整理了一些。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師:諸葛亮是杜甫筆下的忠魂,是《三國演義》里面的智絕,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實他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47歲才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對兒子是疼愛有加,多么想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慢慢長大,但自古家國不兩全。諸葛亮深知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得親自北伐輔佐后主劉禪;他也深知北伐是兇多吉少,于是在第六次北伐也就是臨終之前,54歲的諸葛亮給當時年僅8歲的孩子留下了這封信。同學們,我們來讀一讀課文。
四、我會朗讀
師:先聽我讀,聽的時候注意字音和停頓。舉手搶答,每答對一道題就給小組加一顆星。
師:聽了我的朗讀,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了,這些字你會讀嗎?(三次搶答)
1、聽老師范讀,掃清字音障礙
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
1.夫:淡泊:2.淫慢:險躁:3.遂:窮廬:
師: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要注意淡泊的泊,不要寫成了厚薄的薄。淫慢的慢是豎心旁,不要寫成了三點水,它是懈怠的意思。險躁的躁是浮躁的意思,跟脾氣有關,比如急躁、暴躁,急得跺腳了。好,我們解決了字音字形,一起來讀讀課文吧!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劃分停頓
師:同學們,讀準字音是不夠的,還得注意停頓。這篇課文到底應該怎么劃分節奏呢?看老師的劃分是否正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生:不對
師:聽到很多同學都說不對,有沒有哪位勇敢的同學告訴老師,到底應該怎么劃分呢?
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師:我的劃分為什么不對呢?
生:淡泊、寧靜是完整的意思,不能分開。
師:很不錯!下面這幾個句子又該怎么劃呢?我來找位同學劃一劃。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生: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師:最后這個句子,同學們一起來劃分,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學生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像這樣的經典,在朗讀的時候除了要讀準字音、停頓,還得讀出文章的韻味,訓誡的理味,家書的情味。比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沒有同學愿意讀一讀?讀你自己喜歡的句子也可以。(沒有人舉手,那同學們推薦一個?)
生讀。
師:這位同學很有勇氣,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稍微再慢一點就更好了。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伴著音樂把全文讀一讀,爭取讀出韻味、理味、情味。
五、我能翻譯
師:同學們,要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還得疏通文意。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比如這個句子:
示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解釋:語氣有才德的行為寧靜介詞修養身心節儉培養品德
助詞的人操守專一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
師:昨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現在再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借助注釋嘗試翻譯課文。
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我會背誦
師:恭喜獲得星星的小組,其它小組可要努力啦!現在我們疏通了文意,大家敢不敢根據翻譯,分組背誦課文?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開始——
師:準備好了沒?我要點兵點將啦!可要使出你們的洪荒之力!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最后兩組,同學們一起把眼睛閉著背一次。
師:大家覺得自己背得怎么樣?我覺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能完整背誦,真了不起,楊老師決定要給你們“出彩”!
師:這封家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孩子的,當時諸葛亮54歲,諸葛瞻8歲。在這封信里,諸葛亮到底勸誡了兒子什么?僅僅86個字,又有怎樣的思想意義竟然成為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呢?我們一起來探究探究。
七、我來探究
你覺得諸葛亮在勸誡兒子什么?(板書)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誡子書》教案設計12-22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05-26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反思01-25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反思01-23
《誡子書》說課稿08-23
誡子書的翻譯06-12
誡子書說課稿11-04
《誡子書》課件04-12
誡子書的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