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教學重點:
1、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2、熟讀直至背誦第九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教學難點:
1、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
教學準備:
1、貝多芬的資料。
2、奏鳴曲《月光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瞧,你們一個個坐得多有精神呀!老師相信,今天的你們,一定是最棒的!對自己有信心嗎?
非常好!
俗話說: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那皎潔的月光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情思。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就曾寫下一首和月光有關的古詩--《靜夜思》,你們能把它朗誦出來嗎?
聽了你們的誦讀,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這樣的畫面:月光如水,輕輕地灑在床前;詩人站在窗前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和月光有關的課文--《月光曲》(教師板書,學生回答)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學習新課
在二百多年前,德國有位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過許多著名的樂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這首《月光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1頁,齊讀第一自然段,并說說從第一自然段當中你知道了什么訊息。
學生交流有關貝多芬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并進行小結。
貝多芬資料: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 “樂圣”。十歲舉行首次公開演奏會,十二歲開始作曲,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響曲9部、鋼琴奏鳴曲32首、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弦樂四重奏16部。
貝多芬曾說過:“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幸福!”那么,他是不是真的這樣做的呢?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學習2-3自然段
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朗讀段落,并拿起你們的筆,寫出你們的問題。(教師提示朗讀要求:一是把音讀準;二是讀得流利;三是不斷地誦讀,直到明白為止。)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問題,教師補充說明。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當時的環境怎么樣?(結合上下文理解“幽靜”的意思)
(2)抓住“斷斷續續”來理解:你從這個詞語中了解到什么?
(3)“斷斷續續”的琴聲吸引了貝多芬“駐足傾聽”,卻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有沒有同學愿意扮演兩個兄妹進行分角色朗讀?
其余學生思考:你從兩兄妹的對話中感受到什么?
(4)駐足傾聽的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心中會有什么想法?
(5)教師板書:聽曲
2、學習第4-6自然段
(1)聽了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是怎樣做的呢?(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
(2)貝多芬要做什么?(教師板書:演奏)
(3)他為什么要為盲姑娘彈奏一曲呢?
(4)盲姑娘聽完以后,心情怎樣?(激動)
她是如何評價貝多芬的演奏的?(指導朗讀。)
為什么她能如此地斷定演奏者就是貝多芬本人?(彈奏純熟,感情深厚)這說明了什么?
(5)貝多芬聽到盲姑娘這樣說,心情起了什么變化?(深深打動如大海的波濤)(與窮人的心意相通,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使他與兄妹間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于是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指導學生朗讀)
3、學習第7-10自然段
正在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景色發生了什么變化?(月光照進窗子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的清幽。)(教師指導朗讀)
這一切使貝多芬覺得心中充滿了溫馨和祝福,也激起了他創作的熱情。(教師板書:創作)
那么貝多芬創作了什么曲子? 究竟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描寫《月光曲》內容的語句。
學生瀏覽課文查找有關內容。
匯報查找結果,教師出示相應語段。
(1)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明確這首曲子描繪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
(2)你是從哪些語句知道的?(從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關語句: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月亮在烏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3)教師出示上面兩段文字,提問:這兩段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幾幅畫面?
(4)學生自讀這兩段話后進行四人小組討論。
(5)師生交流找出如下四個畫面:
畫面一: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引導學生簡要概括后教師板書:月亮升起)
畫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云。(教師板書:月亮升高)
畫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月亮在烏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教師板書:風起浪涌)
畫面四: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教師板書:風平浪靜)
(6)隨著樂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這樣變化著。你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把這個變化表現出來呢?放開聲音,各自練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變化用不同的語調讀出來。開始。
(7)學生各自讀練習讀課文。
(8)指名學生分畫面朗讀課文,說說自己讀課文的體會,引導學生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
①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
評議朗讀,體會句意。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薄云。
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月亮在烏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過來……
指名讀,提問:此時你感受到了什么?(此處描寫的`是波濤洶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語調應該快速而有力。“忽然”說明時間很快,所以應讀得快,“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來”也要讀得快,而且有勁。教師板書:激昂)
④風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無比安詳和美麗。
指名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此時海面已經風平浪靜,樂曲將要結束,所以語調要柔和、緩慢。教師板書:舒緩)
(9)教師:《月光曲》的旋律真是這樣的嗎?讓我們再一次去欣賞這首曲子。
(10)配樂朗誦這兩段文字。學生小聲地練習自讀。
(11)教師:月光下的大海千變萬化,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不是,是聯想)誰的聯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
(12)教師: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他們的聯想?
(13)出示句子比較: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①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個“仿佛也看到了”,兩句話的意思不一樣。)
②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因為景象不是真實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時妹妹是個盲人,她看不見。)
③教師與學生采用接讀的方式體會破折號的作用。
(師)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生)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破折號后面的部分是對前面部分展開的聯想和想象)
④練習用“仿佛”造句。
看著那一輪明月,我仿佛 。
(14)全班朗讀。
4、學習第11自然段
這美妙的《月光曲》使兄妹倆深深地“陶醉”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意思)以致于貝多芬已悄悄地離開了,他們還不知道。貝多芬為什么不辭而別?(教師板書:譜曲)
當兄妹倆從音樂中清醒過來后,會交談些什么?(請兩個學生扮演兄妹進行角色會話)
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傳說”與第一自然段的“傳說”起了什么作用?(首尾呼應)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月光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出示句子:假如貝多芬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①假如貝多芬不會作曲,音樂記憶力不強,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②假如貝多芬沒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總結:從聽兄妹倆的對話,聽盲姑娘彈琴,激發了貝多芬創作靈感,非凡的音樂天賦和才能使他創作出了《月光曲》。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是個偉大的藝術家。
四、布置作業
1、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
2、和同學一起朗讀第九自然段,再次感受《月光曲》,直到成誦。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 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能夠體會到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愛。
2. 掌握課文中描寫實在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聯想的部分,并理解兩者結合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夠用相關詞語進行造句。
4.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根據課文內容歸納主題。
教學準備:
1. 《月光曲》的音樂錄音。
2.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引導學生閉目聆聽,感受樂曲帶來的情感和氛圍。
2.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曲子是誰創作的`嗎?它的名字是什么?
3. 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
二、檢查預習情況
1. 詢問學生是否預習了課文,是否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并嘗試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2. 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若干段落,并概括每段的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課文
1. 學習第一段,了解貝多芬的身份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
2. 學習第二段,重點講解窮兄妹倆的對話,體會他們的情感和對音樂的熱愛。
3. 分析課文中描寫實在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聯想的部分,引導學生理解兩者的關系和作用。
4.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對話后的心情,以及他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過程。
五、拓展延伸
1. 提問學生:你們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
2.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貝多芬,你會如何回應兄妹倆的對話?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強調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以及他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2.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背誦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并嘗試用所學詞語進行造句。
七、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音樂
創作背景:窮兄妹倆的對話,激發創作靈感
實在事物與聯想:結合使用,增強表達效果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2.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 教學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 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讓學生自由談聽后感受。(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符,激昂,平靜等)
2. 簡單介紹貝多芬,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 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 認讀生字新詞,找出本課的重點段落。
三、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與魅力
1. 默讀第九自然段,找出描寫《月光曲》內容的語句,并說說你的理解。
(1)讓學生找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想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指導朗讀,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
(3)交流聽后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四、探究貝多芬創作情感的變化
1. 貝多芬為什么能創作出這么美妙的音樂?是什么觸動了他的情懷?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情感變化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2. 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巡視指導。
3. 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五、學習聯想的寫法
1. 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聯想。
2. 討論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3. 嘗試運用聯想的寫法寫一段話。
六、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 回顧全文,談談對貝多芬的認識。
2. 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熱愛之情。
七、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2. 收集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還能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同時,通過學習和實踐聯想的寫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體會《月光曲》的意境和情感。
2. 學生能夠抓住關鍵詞句,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和動機,理解音樂與人生的內在聯系。
3. 學生能夠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和音樂成就,感受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追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1. 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和情感內涵。
2. 體會貝多芬創作時的情感和心境。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和理解音樂與人生的內在聯系。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括貝多芬的圖片、生平介紹、《月光曲》的音樂片段等。
2. 課文朗讀音頻,供學生模仿和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氛圍和情感。
2. 提問學生:你們聽過這首曲子嗎?知道它的名字和作曲家嗎?
3. 引出課題《月光曲》,并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和音樂成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音頻,學生跟讀,感受語言的韻律和節奏。
3. 提問學生: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 教師引導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并逐段講解。
2. 重點講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和心情,以及音樂與人生的內在聯系。
3. 提問學生:貝多芬為什么要創作這首曲子?他是怎樣創作的?你感受到了他怎樣的情感和心境?
4. 組織學生討論:音樂對人生有什么意義?你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是什么?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1. 教師介紹貝多芬的`其他音樂作品,并播放相關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
2. 引導學生了解其他著名音樂家的生平和作品,拓展音樂視野。
3. 組織學生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欣賞能力。
五、課堂小結
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音樂與人生的內在聯系。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好和力量。
六、作業布置
1. 背誦課文中的精彩段落。
2. 收集并欣賞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寫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音樂引入、朗讀感知、精讀理解、拓展延伸等環節,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月光曲》的意境和情感,以及音樂與人生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欣賞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也需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 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和樂曲所傳達的情感,感受貝多芬的藝術魅力。
2. 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通過文本與音樂的結合,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細致描寫和聯想,展現音樂的美妙和感染力。
教學準備:
1.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及《月光曲》的創作背景資料。
2. 《月光曲》的音樂錄音及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問學生:這首曲子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你覺得它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3. 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和停頓。
2. 提問學生: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你對貝多芬和《月光曲》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分段學習,深入理解
1. 學習第一段,了解貝多芬的身份和創作背景。
2. 學習第二段,重點講解兄妹倆的對話和貝多芬聽到對話后的心情變化。
3. 分析課文中的描寫和聯想部分,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通過文字展現音樂的美妙。
4. 播放《月光曲》的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更直觀地感受樂曲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維
1. 提問學生:貝多芬為什么能夠創作出如此美妙的《月光曲》?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哪里?
2.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和心境?
3. 小組討論:如果你有機會聆聽一場貝多芬的音樂會,你會有怎樣的期待和感受?
五、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強調《月光曲》的藝術價值和貝多芬的創作才華。
2. 鼓勵學生多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
六、布置作業
1. 讓學生回家后再次聆聽《月光曲》,嘗試寫下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2. 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通過以上的教案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和樂曲所傳達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感受貝多芬音樂的獨特魅力。
2.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激發他們對音樂藝術的興趣與熱愛。
3. 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和聯想手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情感變化及樂曲所表達的意境。
2. 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聯想部分,體會聯想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通過播放《月光曲》的片段,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優美與深邃。
2. 提問學生:你們聽過這首曲子嗎?知道它的創作者是誰嗎?從而引出貝多芬和《月光曲》的'話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2. 提問學生: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貝多芬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月光曲》的?
三、深入探究,理解情感
1. 指導學生重點閱讀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段落,體會他的情感變化。
2. 提問學生:貝多芬在彈奏過程中,情感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如何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的?
3. 分析課文中描寫《月光曲》意境的句子,讓學生想象并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畫面。
四、學習聯想手法,體會藝術魅力
1.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聯想部分,理解聯想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
2. 分析聯想部分與實寫部分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體會聯想手法的巧妙之處。
3. 鼓勵學生嘗試運用聯想手法,描述自己聽到某首樂曲時的感受。
五、總結提升,情感升華
1. 總結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樂曲所表達的意境與情感。
2.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我們如何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
3. 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音樂藝術,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
六、作業布置
1. 背誦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加深對《月光曲》意境的理解。
2. 收集有關貝多芬的資料,了解他的生平和音樂成就。
3.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嘗試用聯想手法描述自己的聽曲感受。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和意境,還能學會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和聯想手法,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通過欣賞和理解音樂藝術,學生的審美情感也能得到升華和提升。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熟悉《月光曲》的基本內容,了解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的背景,并掌握文章的主要情節和人物特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和想象,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體會音樂在情感表達中的獨特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藝術、追求美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2. 感悟貝多芬創作時的情感狀態及音樂與情感的相互關聯。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想象音樂的美妙,感受音樂與文字的融合。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貝多芬的生平介紹、音樂創作背景、《月光曲》的音樂片段等。
2. 課文及相關輔助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通過展示美麗的月夜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月光的寧靜與美好。
2. 提問學生:“如果讓你們用音樂來表達這樣的月夜,你們會選擇怎樣的旋律?”引導學生思考音樂與情感的關系。
3. 引出課題《月光曲》,介紹作曲家貝多芬及其與這首曲子的關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標出生詞和難句,注意語音語調的把握。
2.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注意體會文章的情感色彩。
3. 提問學生:“讀完課文后,你們對《月光曲》有了怎樣的初步印象?”
三、深入研讀,理解內涵
1. 分段講解課文,重點講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和心境變化。
2.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感受文章中描繪的月夜美景和貝多芬內心的波瀾。
3. 組織學生想象自己身處那樣的月夜,聽著《月光曲》,會有怎樣的感受。
4. 提問學生:“你們認為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這首曲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片段,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沖擊。
2.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聽音樂時的感受,討論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
3. 介紹其他著名的音樂作品和作曲家,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五、課堂小結
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音樂與情感的緊密聯系。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聽音樂、欣賞音樂,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
六、作業布置
1.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寫下聽后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導入、初讀、研讀、拓展等環節,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感受《月光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也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需要注意把握教學節奏,確保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熟悉《月光曲》的創作背景,理解貝多芬如何通過音樂傳達情感。
2. 引導學生品味文本中的描寫和聯想,感受音樂與文字相結合的美妙。
3.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
教學準備:
1. 貝多芬的生平資料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介紹。
2. 《月光曲》的音樂錄音或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音樂的旋律,感受音樂的情感。
2. 提問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 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和停頓,感受文章的'整體氛圍。
2. 提問學生: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三、分段細讀,深入理解
1. 學習第一段,了解貝多芬的身份和《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感受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和才華。
2. 學習第二段,重點講解兄妹倆的對話和貝多芬聽到對話后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關愛。
3. 深入研讀課文中的描寫和聯想部分,讓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字相互融合的美妙,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文字傳達音樂的美感和情感。
四、欣賞音樂,加深理解
1. 播放《月光曲》的完整錄音或視頻資料,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小組討論:你覺得《月光曲》的旋律和課文中的描寫有哪些相似之處?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 提問學生:如果你有機會現場聆聽《月光曲》,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你想對貝多芬說些什么?
2.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和生活?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強調音樂與文學相互融合的美妙,以及貝多芬通過音樂傳達情感的藝術魅力。
2. 鼓勵學生多聽音樂,多欣賞文學作品,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
七、布置作業
1. 讓學生回家后再次聆聽《月光曲》,并寫下自己的聽后感。
2. 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通過這樣的教案設計,我們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文本與音樂的結合,深入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和樂曲所傳達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鑒賞能力。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 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感受貝多芬音樂的深邃情感與藝術魅力。
2. 學會通過文本理解作者的聯想表達,培養聯想與想象能力。
3. 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貝多芬音樂的獨特魅力。
2.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中的聯想描寫,體會聯想手法的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片段,讓學生沉浸其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2. 提問學生:這首曲子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你認為這首曲子想表達什么?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2. 提問學生: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深入研讀,理解情感
1.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情感變化的句子,并體會其情感內涵。
2. 討論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情感變化的原因,理解音樂與情感之間的聯系。
3. 分析課文中描寫《月光曲》意境的.句子,讓學生想象并描述樂曲所營造的畫面。
四、探究聯想,體會藝術
1. 找出課文中描寫皮鞋匠兄妹聯想的句子,分析這些聯想是如何與樂曲相聯系的。
2. 討論聯想在表達情感和藝術效果方面的作用,理解聯想手法的運用。
3.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聯想手法,描述自己聽音樂時的感受或想象場景。
五、總結提升,情感共鳴
1. 總結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及樂曲所表達的意境與情感。
2.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對自己的影響,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及感受。
3. 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熱愛,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多欣賞、多理解音樂作品。
六、作業布置
1. 背誦課文中描寫《月光曲》意境的精彩段落,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2. 收集關于貝多芬及《月光曲》的資料,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和更多相關信息。
3. 嘗試寫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聽一首喜歡的樂曲時的感受與聯想。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月光曲》的創作背景和意境,還能學會通過文本理解作者的聯想表達,培養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同時,通過對音樂藝術的欣賞與理解,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月光曲》的基本內容,理解樂曲背后的情感與意境,并能簡單分析貝多芬的創作特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文本閱讀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提升對藝術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熱愛,體會音樂在表達情感、塑造意境中的獨特作用,培養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 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
2. 分析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文本與音樂的結合,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月光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貝多芬生平簡介、《月光曲》的創作背景、樂曲片段等。
2. 課文紙質材料或電子文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寧靜的月夜視頻,引導學生想象并描述月夜的美麗與寧靜。
2. 提問學生:“如果你們要用一種藝術形式來表達月夜的美麗,你們會選擇什么?”引導學生思考音樂與視覺藝術的關聯。
3. 引出課題《月光曲》,簡要介紹貝多芬及其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二、初讀課文,感知情感
1.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把握文章的整體情感和基調。
2.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初步感受《月光曲》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
三、深入研讀,理解藝術特色
1. 分段講解課文,重點分析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情感狀態和藝術構思。
2. 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描寫和比喻,體會貝多芬如何通過音樂描繪月夜的寧靜與美好。
3. 討論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藝術特色,如旋律的流暢、和聲的運用等。
四、音樂欣賞,加深理解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片段,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沖擊。
2.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聽音樂時的感受,討論音樂與文本之間的關聯與差異。
3. 分析音樂如何與文本相互呼應,共同構建《月光曲》的完整藝術形象。
五、課堂小結
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音樂與文學的緊密聯系及其在表達情感、塑造意境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
六、作業布置
1.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對《月光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撰寫一篇短文,分析該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導入、感知、理解、欣賞等環節,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月光曲》的藝術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和音樂欣賞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對藝術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時,也需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發言,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 11
教學目標:
1. 理解并掌握《月光曲》的基本內容,領會其表達的情感和藝術價值。
2. 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想象音樂的能力,感受文字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3. 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熱愛,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教學準備:
1. 《月光曲》的音樂錄音。
2.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幻燈片,展現月光下的寧靜與美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 展示月光下的美景圖片,引導學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并分享對月光的感受。
2. 提問學生:你們是否聽過用音樂描繪月光的曲子?引出《月光曲》的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和停頓,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 提問學生:《月光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覺得它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三、分段學習,深入理解
1. 學習第一段,了解貝多芬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靈感來源。
2. 學習第二段,重點講解兄妹倆的對話和貝多芬的創作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貝多芬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
3. 分析課文中的描寫和聯想部分,讓學生通過文字想象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感受文字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欣賞音樂,感受藝術
1. 播放《月光曲》的音樂錄音,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感受音樂所傳達的情感。
2. 提問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五、交流討論,深化理解
1. 分組討論:你覺得《月光曲》與課文中的描述有哪些相似之處?它們是如何相互印證的?
2.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和生活的?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強調《月光曲》的藝術價值和文字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2. 鼓勵學生多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通過音樂和藝術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情感表達。
七、布置作業
1. 讓學生回家后再次聆聽《月光曲》,并嘗試用文字描述自己聽音樂時的感受和想象。
2. 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這個教案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與文字,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情感和藝術價值,并培養他們通過文字想象音樂的能力,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月光曲的教案設計05-30
《月光曲》教案設計06-23
《月光曲》的優秀教案設計08-26
《月光曲》優秀教案設計05-12
關于月光曲的教案設計06-01
貝多芬的月光曲教案設計05-29
最新《月光曲》教案設計05-12
《月光曲》公開課教學反思06-18
《月光曲》課文教案設計范例05-29
《月光曲》的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0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