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
篇一: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東柵中心小學 徐 偉
教學目標
1、 聯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
2、 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課文,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
2、你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嗎?學生知道的介紹背景。
3、教師簡介背景。(加以有關圖片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有關背景。)
4、課文講的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后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在車站依依惜別的場景》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難忘的記憶,(板書課題)讀課題
5、說到親人你會想到誰?
6、那么課文中寫到哪些親人?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a、注意拼讀生字。b、想一想志愿軍眼中的親人指的是誰呢?她們究竟為志愿軍戰士做了些什么呢?(誰為誰干什么?)
2、出示詞語。
戰役 封鎖暫時 供應 硝煙
雪中送炭 唯一情誼 噩耗剛強
(1)指名讀 , 齊讀。
3、說說志愿軍眼中的親人指的是誰呢?(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板書:朝鮮人民)究竟為志愿軍戰士做了些什么呢?(誰為誰干什么?)
二、細讀課文,感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1、請你仔細地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大娘是志愿軍的親人?劃一劃有關的句子。
2、交流討論。
出示: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
3、請你再仔細地讀讀這個句子。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想想你是從哪些詞語里感受到的,圈一圈有關的詞。學生如果回答不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大娘不顧生命危險。指名讀。
生:戰場上硝煙彌漫,炮火紛飛,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
生:送來了大娘對志愿軍的愛。你也來朗讀。
4、這么危險大娘為什么要給戰士們送打糕?(請你聯系上文找找)志愿軍在戰場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了,肚子很餓。
師:三天三夜不吃東西會怎樣?上面還有敵機啊。處境怎樣?
生:打戰的力氣也沒有了。可能導致戰斗失敗。
5、戰士們正饑餓的時候,大娘及時送來了打糕,對戰士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 師: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下雪時送炭給別人取暖。
生:在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6、師:課文中的“雪”和“炭” 分別指什么?
生:“雪”——志愿軍戰士空著肚子和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打糕
7、師: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大娘送來了打糕。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大娘慈母般的溫暖。指名朗讀。
生: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
8、你是志愿軍,吃著飽含大娘愛的打糕,你心情會怎樣?
生:大娘真是我們的親人。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
生: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戰斗。
生:我們太感謝你了。指名朗讀。
所以當時有很多同志都感動的流淚了。齊讀。
師:大娘的這種愛是已經超越普通的愛,更像是一個母親對于兒子的愛啊!
在這分別的時刻,兒子情不自禁地要對母親說:
出示: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出示: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1、再請你讀讀這句話,你從這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大娘對志愿軍的愛護。我從“丟下”“背進”體會到的,指名讀。
師: 一“丟”一“背”之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娘的無私。為什么能這樣做?(志愿軍也為大娘流血犧牲過)
生:大娘把戰士看得比小孫孫還要重要。小孫孫是誰啊?(唯一的親人)
師:唯一是什么意思?(獨一無二)失去唯一的小孫孫意味著什么?
師:是啊!大娘失去了小孫孫就再也沒有真正的親人了。大娘的心情是怎樣的?(痛苦)請你來讀一讀。
3、大娘不愛自己的小孫孫嗎?(愛)哪里可以看出來?
4、但她還是選擇先救志愿軍,你想說什么?
生:大娘把志愿軍看得比親人還重要。 你來讀這個句子。
生:大娘愛志愿軍勝過愛親人。
生:大娘很無私。
5、師:此刻你就是那位被救的傷員,想到那為你失去唯一親人的大娘,你怎么讀?指名讀。 是大娘給了你第二次生命,你怎么讀?指名讀。為什么這樣讀?我們都是被救的傷員。(配樂)小組齊讀。
你們的感動,你們的感激,在分別的今天,都深深的蘊涵在一聲聲的道別聲中:
出示: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6、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大娘為志愿軍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
生:大娘給了志愿軍慈母般的溫暖。
生:洗傷口,做鞋子送茶水
7、8年來,大娘不僅在是生活上關心志愿軍,還為志愿軍失去了親人。她如同母親一樣深深地愛著志愿軍!所以說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志愿軍和大娘的之間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表達的。
1、出示句子: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師:這是什么句子?你能換個說法嗎?為什么課文要用反問句?
生:比較朗讀。
2、說說哪種說法好?
生:感情更加強烈。你表達一下這種情誼。
3、今天,志愿軍就要和大娘分別了,你想跟大娘說些什么呢?
或許你是吃到打糕的戰士??或許你就是那個被救的傷員??或許你是穿了大娘洗補過的衣服的戰士??
4、交流。
5、在這分別的時候,所有的志愿軍都來跟大娘說說心里話——
親人分別,千言萬語說不盡,誰也不想離開誰,送君千里總有一別。
總結:汽笛已經響起,火車就要開動了,就要離開親人,離開朝鮮媽媽了。把我們所有想要表達的情感就融入到深深地呼喚中去吧。
出示: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6、同學們,請你們看看這個段落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呀?(勸說——回憶——抒情)其實我們下面這課時要學習的小金花、大嫂這兩個段落也是按照這個布局來寫的。
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民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在品讀詞句中滲透情感體驗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東柵小學 徐偉
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紀實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做為題目,可見全文是以寫離情別意為主,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再見了,親人》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贊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
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如何憑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期待中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
教學伊始,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問題,使之感知情感。
1、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愿軍所以稱她們為親人,是因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送打糕”、“救傷員”、“救偵察員”、“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來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總目標之一。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二、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給學生比較開放的提問,如:“讀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樣?”“讀文字,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這樣的前提下,結合當時志愿軍離別時的情感變化,對往事的回憶,抓住親人間的情感流露,教師能適時地引導。如大娘與志愿軍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等,讓學生明白,雖然從血緣關系來看志愿軍戰士和大娘不是親人,可是她做到了親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教師要給予引導,聯系上下文,結合當時志愿軍所處困難,緊緊扣住“親人”這一主題來引導,可能更有實效,理解能更深。
篇二: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14 再見了,親人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文字、圖像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1.出示題目:“親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緣關系的,關系密切的人)誰是我們的親人?課文中的“親人”是誰?(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鮮人民。)這句離別的話是誰說的?他們是親人嗎?為什么說是親人?
2出示志愿軍出征圖
同學們,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出示圖片,火車站分別圖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軍勝利返回祖國的前一刻,千萬朝鮮人民噙著淚花前來送行,志愿軍們也含淚告別,大家都深情地說著這樣一句話──出示課題圖片,板書課題:14 再見了,親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朗讀
2.是什么讓不是親人的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選擇你喜歡的讀書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么?能用朗讀來表達你的情感嗎?可以和同桌或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2.學生自學,討論。
3.匯報交流
(出示人物圖片)
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點擊人物圖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為什么?你能讀讀嗎?初讀課文。
三、評讀課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親人”具體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歡的線條勾劃)你最想交流的是哪個故事?
根據學生的順序,來安排三個故事的教學順序。
1、重點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書中為什么說是“雪中送炭”呢?為什么這樣比喻?(因為大娘想戰士之所想,急戰士之所急,若不是他們比親人還親,能冒著硝煙冒著炮火雪中送炭嗎?)
②戰斗異常激烈,戰士們已經幾天幾夜沒合眼了,這時,大娘??(導讀,盡情讓學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語句)
③”救助傷員,失去孫孫”這一部分,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個詞體會出來(唯一)指導學生飽含深情的讀。
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為了救志愿軍,大娘卻失去了他。這種情誼豈止是親人,這真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啊!)生讀。
④“您說,這比山好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誰能把這個反問句換個說法?哪種說法好些?為什么?(這句話是多么的親切,又是多么的熱烈啊!)
八年來,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愛給了志愿軍,難怪志愿軍們
舍不得讓大娘拖著疲憊的身體送了他們一程又一程,于是他們懇切地對大娘說──(學生齊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志愿軍對朝鮮的.關心體貼都盡在這一聲聲懇求之中了。
過渡:還有哪個故事讓你感動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詞句。
四、小結
1、我們在與朝鮮親人告別時,回憶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往事,這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的事,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對于他們,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問題?(學生交流)
2、師生共同解決提出的問題。
3、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留到下節課解決。
第二課時
一、賞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仔細默讀課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的故事都催人淚下,凝聚著他們對我們的深厚情誼。那是不是朝鮮人民就只是這三個人有這樣感人的事呢?(那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的事呢?(因為要寫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記下,只能選擇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寫全體,這是一種經
常用得到的選材組材方法,你們以后寫一次活動,寫景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2、快讀課文想想這三個故事在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尾贊頌雙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讀課文最后三段,體會文章感情的升華
1、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居住著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斗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共同浴血奮戰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淚下的事情,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而另一個讓人泣不成聲的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一片赤誠。(投影:英雄圖)
2、但此時此刻,列車的汽笛長鳴,車輪已經啟動。這是一個激動人心,充滿留戀之情的場面,兩國人民是在捧著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讀讀這三段吧!(齊讀)
3、師引讀(出示課件)
戰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著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喊了聲──(課件)第一句。
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士們多鄉再看親人們一眼啊!于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課件)第二句。
篇三:小學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內容。
2、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固而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思想特點。體會中朝人民之間的深厚友情。
(三)、教學準備
課件《志愿軍軍歌》、(分別場面圖)、(二胡曲《還鄉情》)、(課文重點句)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放,讓學生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樂曲聲中,回到那場抗美援朝戰役中,回憶當年那千千萬萬的感人至深的離別場面。
2、介紹時代背景,引出課題——《再見了,親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4、“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5、小結:她們和志愿軍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彼此稱為親人?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深入研讀,展示探究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事例說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課件出示:)事 件:
(1)為了志愿軍:大娘送打糕昏倒;救傷員失孫。
(2)為了志愿軍:小金花救老王失去母。
(3)為了志愿軍:大嫂挖野菜失去腿
(1)大娘送打糕昏倒;救傷員失孫。
(2)小金花救老王失去母。
(3)大嫂挖野菜失去腿。
(二)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士?劃出相關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1、交流。學生說句子,自由談體會。
2、重點出示:
◇課件出示:“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A、“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B、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C、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還有更深的意思嗎?
◇課件出示:“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
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A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B、劃出最能體現大娘愛志愿軍的兩個關鍵詞。(丟下、背進)為什么這兩個詞最能突出大娘愛志愿軍?
C、在離別的一刻,我們志愿軍戰士動情地說了什么?
(因此,在離別的一刻,我們志愿軍戰士動情地說:“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師引,大娘,我們不會忘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2、“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A、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為什么沒有哭呢?從小金花的動作、神情、語言中領會什么?
B、引讀: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愿軍叔叔依依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愿軍戰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所以,當志愿軍叔叔與小金花離別時,關心地說─—(課件出示生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
交流體會。
2、重點交流,:“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
A、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很大危險,那大嫂為什么還要去挖呢?這說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B、引讀:為了給戰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愿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所以,在離別的一刻,戰士們滿懷真情地說“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感情升華,結束新課
1、在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哪個人的事跡呢?回顧出示:(為了志愿軍,大娘——為了志愿軍,小金花——為了志愿軍,大嫂——)
2、出示課件
3、師引述,轉換角色讀課文最后三段。
3、師總結,結束新課。
四、布置作業
1、寫一篇《再見了,親人》學后感。
2、推薦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大 娘 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小金花 救老王失去媽。 深情厚誼 大 嫂 挖野菜失去腿。
【《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06-27
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11-11
《再見了,親人》優秀教案設計06-25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06-27
《再見了親人》主導自學式教案設計07-04
再見了,親人說課稿11-04
《再見了,親人》說課稿06-14
《再見了親人》說課稿06-13
《再見了,親人》的說課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