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1
[教學目標]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教學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學難點]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斗轉星移這些現象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你們當中有誰知道在地球上這些現象為什么會產生嗎?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里將要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①天體類型
A、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自身能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
B、星云 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
C、行星 在橢圓形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自身不能發光。
D、衛星 環繞行星運行的、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顆衛星。
E、流星體 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而產生的光跡,劃過長空,好像從空中的某一點向外散射開,這種現象叫做流星體。
F、彗星 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
此外,還有其它的星際物質。其中,恒星和星云是兩種最基本的天體
(附:練習鞏固對天體特征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②天體系統的層次
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各級天體系統的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繞地球轉動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衛星。
B、太陽系 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構成太陽系。
C、銀河系 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構成銀河系。在銀河系以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其相類似的天體系統,人稱河外星系。
D、總星系 銀河系和現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統稱為總星系。
天體系統共分為四個等級,按照從低級到高給的順序依次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總星系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②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
劃分依據:距日距離、質量、體積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表現: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
A、日地距離適中——適于生命姓的發展的溫度條件
B、質量和體積適中——吸附大氣,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
C、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物質運動——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處的位置及自身條件外,還和它所處的宇宙環境的很大的關系。在太陽系中,大小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日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課堂小結]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課堂練習] 針對每個教學目標而選取的題目,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對所學知識鞏固。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2
題目:
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課時)
學習者水平分析:
本節的學習對象是高一的新生,他們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容易對事物產生好奇心。而本節課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學生以前涉及很少,因此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高中地理的開篇,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同時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及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養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教學重點:
1、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教學難點: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講授法、提問法
導言設計: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與所處的宇宙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季節的轉換、晝夜的更替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
教師講解
閱讀思考
課件展示
板書
教師小結
板書
布置任務
教師小結
過渡
小組討論
板書
教師提問
教師點撥
課件展示
啟發提問
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3
【教學內容分析】
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運用圖形語言(示意圖、層級圖)和文本語言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中的位置及其環境
2、學生能通過舉例分析(太陽系模式圖和八顆行星基本數據分析,認識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3、學生能舉例說明和解釋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4、通過讀圖等活動方式,學生能靈活運用數據資料獲取地理信息以及具有系統的對比、分析,歸納等地理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運用課本中的圖表信息,說出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地理位置對地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影響
2、學生能夠通過討論、演講等活動方式,繪制出或勾勒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普通型及特殊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能通過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因素,初步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宇宙觀,增強學生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觀念
2、通過尋找外星人的探討活動,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
【教學重點】
地球上為什么有適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教學難點】
認識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
【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交流互評。充分利用教科書搭建的平臺,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問題有更深的認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認識人類的生存環境,首先要認識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第一: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僅從地球自身因素分析無法得到正確、完整的結論,需要從地球所處的宇宙的環境來分析
第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間和資源來源
[導學、自主探討、討論交流]
先根據同學們過去的觀察體驗,交流對天體和宇宙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天體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讓學生通過閱讀P2圖1、1,除認識到要用科學的眼光觀察天體外,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組成,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提出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如何確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地球上為何有生命物質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導]
(引導啟發)認識地球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認識地球上出現的一些地理現象,并找出這些現象形成的客觀的、正確的原因。搞清天體系統的形成和層次,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和描述地球所處的位置。
(方法步驟)
1、利用天體系統層次圖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將(P3)圖1、2轉換為(P4)圖1、3,或自行設計天體系統層次圖,以多種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語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間尺度中地球所處的位置。描述層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的空間尺度順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長的其他方式表達。
[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學習,并將自己的見解和設計的圖表整理出來。
[交流點評]
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用多種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見解,但都需注重科學性,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修正錯誤、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
二、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組成物質、天體及其類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體的特征和區別,初步認識各類天體系統之間的層次關系,從而加深對地球的宇宙環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教材,使學生具有歸納整理知識、提取重點和找出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自學能力。
2.通過閱讀圖片、畫圖和思考等活動,提高學生從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并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難點
1天體系統的層次;
2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的含義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工具
地球儀、地球的衛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燈片,天文掛圖,多媒體、“太陽系模式圖”掛圖,錄像機及自行剪輯九大行星概況、彗星錄像節目,月貌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通過我們初中地理學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但對其只是作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我們高中階段繼續對其作進一步的介紹。
板書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圍還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陽。不過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卻不僅限于此。現在我們就面向整個宇宙,來介紹地球的有關知識。
板書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紹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早在人類文明初期就開始了。那時人們用肉眼進行觀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來不動的,人稱其為恒星;有移動的行星;還有彗星、流星等。后來,人們借助于光學天文望遠鏡,又發現了星云和星系。再后來,加上射電望遠鏡,人們還發現了中子星、類星體和黑洞等。所有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形式,人們通稱天體。
討論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2閱讀材料,并結合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所見,談談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天體的主要類型:星光閃爍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動的行星、圓缺多變的月亮、輪廓模糊的星云、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尾的彗星、氣體和塵埃(備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演示各種天體的主要特點及各種天體的視形狀和特點;2.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板書1、幾種常見的天體
過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體和星際物質構成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的各種天體是否為孤立的呢?經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我們稱之為天體系統
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本P3圖1.2及相關材料,舉出一些天體系統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動題。
學生回答略
引導好,像同學們舉出的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等都是天體系統。那么,這些系統內的天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們之間存在什么形式的關系呢?(互相吸引;圍繞旋轉)
板書2、天體系統
啟發討論天體系統有大有小,大的天體系統又可包含許多小的天體系統。剛才同學們提到的三個天體系統之間是如何包含的呢?(銀河系含太陽系,太陽系含地月系)
學生回答略
講解(備注:投影課本P3圖1.2講解)地月系只有兩個天體,地球和月球,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太陽系則包括太陽、九大行星、衛星及其它天體,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距離為1.5億千米;而銀河系是由太陽和千千萬萬顆恒星組成的恒星集團,象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2000多億顆,太陽就處于距銀河系中心2.7萬光年的位置上。
講解銀河系已如此龐大,是否就是的天體系統呢?是否就是我們的宇宙呢?還遠遠不是。利用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觀測到在銀河系之外,還有約10億個類似的天體系統,它們被統稱為河外星系。
多媒體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麥哲倫云等)。
人類目前所認識到的整個宇宙,科學家稱之為總星系,是一級的天體系統。當然,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必然還會進一步擴展。
講解同學們剛才關于活動的回答很好,這里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多媒體投影)
復習提問天體系統的概念及其層次結構?
新課導入我們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陽系中還有哪些行星哪?他們又有哪些特點?為什么在眾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討論的主要問題。
板書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啟發討論閱讀教材P4圖1.4太陽模式圖思考太陽系周圍有幾顆行星,它們由近及遠的排列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目前已知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間夾有小行星帶。
板書1、九大行星
啟發討論在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個家庭中的九個兄弟,有許多共性,請結合有關材料完成P4—P5活動題1、2,并總結九大行星在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處?
板書2.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轉的方向相同,均為自西向東轉,我們稱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過17°,說明九大行星的公轉軌道近似在同一個平面上,我們稱之為共面性。
(3)公轉軌道橢圓的偏心率,即焦點到橢圓中心的距離與橢圓半長軸之比,它決定橢圓的形狀。偏心率越小,越趨向于圓,當偏心率為0時,軌道就是圓。九大行星的公轉軌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說明它們的公轉軌道都是接近于圓的橢圓,我們稱之為近圓性。
(4)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2(1)(啟發引導)九大行星的質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結構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由此,可以將九大行星劃分為三類——與地球類似的稱之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體積和質量都大的稱之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類是距離太陽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稱之為遠日行星。現在,黑板投影一個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據所學的知識填出:
邊啟發,邊指導學生填上表。
(2)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沒有特殊的地方。
過渡通過以上我們對九大行星的了解,我們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啟發討論結合教材內容,思考為什么地球是太陽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地球為生命物質的存在提供了三個越的條件,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備的條件——(1)日地距離適中(1.496億km),使地表平均氣溫為15℃,有利于生命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地球上的溫度,還有利于水的液態存在。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吸引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又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為主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縮及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就出現在大洋中。(備注:此部分可以模擬演示或講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假設地球溫度過高或過低對地球生命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析地球大氣、溫度與地球水的關系)
板書1、日地距離適中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3、液態水的存在
啟發提問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質?
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具有上述兩項條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質,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統中,是否也會存在像地球這樣的天體?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們通過各種途徑,正在不斷地探索。
總結全課
課后習題
鞏固練習題(投__,當堂完成)
1.為什么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說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課后探究閱讀有關哥白尼、布魯諾等的書籍,開一次班級天文學演講會,討論學習前人科學探索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感想。
板書
板書設計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幾種常見的天體
2、天體系統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離適中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3、液態水的存在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5
一、各類日照圖歸納
(一)地球側視圖
一般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為一直線居中,地軸或垂直或傾斜;晨昏線與太陽光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時,晨昏線起止于南北兩極點,二至日時,晨昏線起止于與南北極圈相切的兩切點,除二分日以外的時間,晨昏線與極地的某兩緯線圈(緯度度數相同)相切。
以上三圖在縱切面上晝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圖在縱切面上晝夜半球不等分。
(二)極地俯視圖
中心為極地,外圓為赤道,虛線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三)斜側(俯)視圖
觀測點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極點上空,觀測到的光照情況即為斜側(俯)視圖。
(四)矩形投影圖
矩形投影圖是將南北極點、南北極圈、南北回歸線放大到與赤道一樣長,它與實際圖相比有很大的變形,離赤道越遠,變形越大。判讀此類圖的關鍵是晨昏線、極晝極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時)日落(18時)時間等。
(五)局部圖
解題時把圖像補充完整,可降低解題難度。
(六)組合圖
該圖將南北半球的俯視圖組合在一起,根據左面俯視圖中所標注的135°E、90°E判斷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左圖為南半球,右面圖則為北半球。
二、日照圖的判讀與應用
日照圖分析的三大步驟:①確定自轉方向和已知經緯度。②據晨昏線與經緯線的關系確定節氣、日期、季節:晨昏線與某一條經線重合——二分日;晨昏線與南北極圈相切——二至日。③確定晨線或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的經線,并判定時間分別為6:00和18:00,然后根據以上有效信息來解答問題。
1.東西經度的判讀
經度越大→經度越大→東經;逆著地球自轉方向→經度越大→西經。
2.南北半球的確定
對于側視圖,通常是上北下南,面對于俯視圖或有關變式圖,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來判斷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1)根據“北逆南順”來判斷。如圖,甲為北半球,乙為南半球。
(2)從經度排列上看,東經度由西向東數值增大,西經度由西向東數值減小。下圖中甲為北半球,乙為南半球。
3. 方時的確定
晝半球中央的經線為正午12時,夜半球中央的經線為0時。
4. 太陽高度角及太陽直射點的確定
(1)太陽高度角由直射點向四周逐漸降低,直射點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為0°。直射點位于晝半球的中心。
(2)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①太陽直射點的經度=晝半球中央經線度數;
②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點的緯度。
5. 晝夜長短的確定
(1)緯度變化。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則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晝越長,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極晝范圍是(90°-直射點的緯度數)N以北地區;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越往南,夜越長,南極地區出現極夜,極夜范圍是(90°-直射點的緯度數)S以南地區。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則相反。
(2)晝弧與夜弧的比例=晝長和夜長之比
晝長=晝弧經度數/15=(12時-日出時間)×2;
夜長=夜弧經度數/15=(日落時間-12時)×2。
6. 變式圖
無論是什么樣的變式圖,都利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種或幾種來確定所隱含的要素,抓住關鍵點(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赤道相交的點、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將其轉化為常規的圖像,才是解題的好方法。
如下圖甲中曲線反映的是某日晝長與緯度的關系(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將此圖旋轉90°,即得圖乙。不難看出選取的是矩形光照圖的一部分,圖中所示的晨昏線應為昏線,0°經線上為12時,180°經線上為0時,北極圈內發生極晝現象,B處晝長夜短,A處晝短夜長。
[例1] 觀察下面幾種光照圖的轉換,完成下列問題。
(1)下面兩圖中的A點是否是同一地點和同一時間?
(2)下面兩圖是否是同一節氣?
(3)2011年2月3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春節,圖中能表示當日全球日照情況的是( )
答案 (1)兩圖中的A點是同一地點同一時間。
(2)兩圖是同一節氣。
(3)A
解析 (1)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圖1為北半球,A點的經緯度是(90°E,0°),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其中昏線與120°E重合。圖2為側視圖A點為(90°E,0°)昏線與120°E重合。
(2)圖3為南半球俯視圖,南極圈內出現極夜,圖4為北半球斜視圖,北極圈內出現極晝。
(3)2月3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可知A項正確。B表示的為冬至日,C表示的為春秋分,D表示的為夏至日。
專題二 太陽直射點地理坐標的.確定及與日出、日落方向的關系
1.太陽直射點地理坐標的確定
(1)太陽直射點的經度
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平分晝半球的經線或與平分夜半球經線相對的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因此根據已知某經線的地方時利用時差與經度差的關系,可推算出正午12時所在的經線,該經線的度數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經度。例如上圖中,從晨昏線與赤道交點的時刻可知此時0°經線為6時,180°經線為18時,可推算出90°E經線上為12時,即太陽直射點經度為90°E(或根據圖示可知90°E經線平分晝半球,因此太陽直射點經度為90°E)。
(2)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有多種方法
①利用正午太陽高度角推算
由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H=90°-(某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緯度間隔),可以求出某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②特殊日期:北半球春分、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0°),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3.5°S)。
③根據晨昏線與經緯線的關系
a.除了春分、秋分日之外,晨昏線任何時候都與南北半球兩條相對稱的緯線相切,兩條緯線的度數與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度數之和為90°。即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度數=90°。再據此時晝夜分布狀況可確定太陽直射的具體緯度。
b.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變化范圍為0°~23.5°,該夾角的大小就是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然后再據此時的晝夜分布狀況,即可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具體緯度。
例如上圖中,晨昏線與70°緯線相切,與經線的夾角為20°,因此太陽直射點緯度數為20°,又因為此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直射北半球,所以太陽直射點的確切緯度為20°N。
2.太陽直射點與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不同,其規律歸納如下:
(1)太陽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極點除外)都從正東方日出、正西方日落。
(2)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極晝、極夜區域除外)都從東北方向日出,從西北方向日落。
(3)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極晝、極夜區域除外)都從東南方向日出,從西南方向日落。
具體可借助下圖加以理解:
[例2] 讀某季節某日地球上部分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緯線23.5°S66.5°N90°N
正午太陽高度43°47°23.5°
(1)該日太陽直射緯線的緯度為________,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是________。
(2)當太陽直射180°經線時,請在下圖中畫出該日此刻夜半球(用陰影表示)的范圍。
(圖中虛線為南北極圈)
(3)若該日甲地(20°N,50°E)的晝長為13時14分,則乙地(20°S,60°W)的晝長為____________。甲地日出________(方向),乙地日落________(方向)。
答案 (1)23.5°N 23.5°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宇宙中地球教學設計04-26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07-02
宇宙的教案,美術課宇宙教案03-14
宇宙中的能量最初是從哪來的08-01
宇宙花教案10-17
《宇宙的未來》教案07-20
《宇宙的邊疆》教案03-13
《宇宙的未來》教案模版06-13
宇宙的邊疆教案范文06-21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08-13